專利名稱:往復泵用減載式盤狀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中壓泵技術領域中大、中型往復泵用的一種減載式盤狀閥。
目前,在地礦、石油鉆采、化工等行業所用的大、中型往復泵,都是采用彈簧加載和彈性密封圈的升舉式盤狀閥結構,閥的密封是靠閥盤和閥座金屬錐面的接觸以及彈性密封圈與閥座金屬面間的接觸實現的。隨著技術的進步,往復泵向著提高泵壓趨勢發展,特別是石油鉆采中高壓噴射鉆井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泵壓往更為迫切。然而,隨著泵壓增加與相應泵壓交變幅度的增加,彈性密封圈出現裂紋與撕裂更早、更快,而且往復泵的泵送介質往往往都是含有磨礪性顆粒的液體。磨礪性顆粒會進入閥的密封面,在巨大壓力作用下嵌入閥盤的彈性密封圈,并在閥座的錐面上造成局部的凹陷、剝離,不斷受高壓液體的沖蝕,很快會產生“刺穿”現象,破壞泵的密封性能,縮短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降低作用于閥盤上的巨大液壓載荷值及其交變幅度,使一個高、中壓泵的閥盤載荷相應降低到普通中,低壓泵的閥載水平,從而令閥盤、閥座與彈性密封圈的載荷與磨損情況得到很大的改善,大幅度地延長了閥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在現有往復泵的閥蓋與閥盤之間設置有橡膠密封組件構成密封配合,在閥盤上方與閥蓋之間的排出腔室內形成一個與排出管線相隔離的壓力平衡室。閥盤上設有傳壓孔與閥盤下方泵缸腔室相連通,使壓力平衡室與閥盤下方泵缸腔室內的液體壓力差減少,降低閥盤在封閥期間,上下兩端面壓力差。整個減載式盤狀閥由閥盤、閥蓋、閥座、密封圈、彈簧及導向構成。
本實用新型由于設置了傳壓孔,使泵缸腔室連通壓力平衡室,降低了閥盤上下兩端面的壓力差,減少了閥盤、閥座及密封圈受工作介質中含磨礪性顆粒的高壓沖蝕,從而提高了閥的使用壽命。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進行詳細的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視圖。
往復式泵工作時,泵閥交替地將泵腔與吸入管線和排出管線連通與斷開,使運動的液體能一個方向運動,是泵內一個關鍵部件。圖中的閥盤9是筒狀壓緊螺母式,它依靠彈性密封圈10的錐面與閥盤1的金屬錐面活動接觸,構成閥的工作密封面,泵腔室中的介質隨閥盤9移動上升而進入排出管線。在閥蓋7與閥盤9之間設置有橡膠密封組件4,它與筒狀壓緊螺母式閥盤9組合形成一個與排出管線隔離的壓力平衡室6,在閉閥期間,承受泵壓大小的壓差抱緊閥盤9的筒狀壁面形成密封;在開閥期間,密封松開,與筒狀壁面之間沒有運動狀態的摩擦和接觸或減少接觸。閥盤9中設有一個長形的傳動孔2,連接閥9下方泵缸腔室與壓力平衡室6,使之壓力平衡室6中的壓力與泵缸腔室內的液體壓力接近,部分抵消作用在閥盤9上下兩端面的壓力差,緩沖關閥期間的沖擊力,延緩密封圈10的壽命和閥盤9、閥座1的金屬配上“刺穿”現象的產生。閥盤9上面的彈簧3用于在閥盤9上建立載荷,閥的關閉依靠彈簧3的彈力作用在盤9上來實現。在筒狀壓緊螺母式閥盤9上部開設斜孔5,防止或減少介質中的泥沙顆粒在密封處沉淀淤積。在閥盤9上開設與傳壓孔5相通的小孔8,可以排除液體介質中的少量氣體。在閥盤下端裝有桿式或者翼式的導向11,保證閥在工作行程中運動平衡狀準確地落座。
該實用新型對排出閥和吸入閥都可適用。
權利要求1.一種往復泵用減載式盤狀閥,它包括有閥蓋(7)、閥盤(9)、閥座(1)、密封圈(10)和壓縮彈簧(3),其特征在于閥蓋(7)上設置有橡膠密封組件(4),在閥盤(9)上的排出腔室內形成與排出管線相隔離的壓力平衡室(6)、閥盤(9)上有壓力平衡孔(2)與閥的泵缸腔室相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往復泵的減載式盤狀閥,它有閥蓋、閥盤、閥座以及彈簧組成,閥盤與閥蓋之間的壓力平衡室由橡膠密封組件隔離排出管線,閥盤的壓力平衡孔連通壓力平衡室與泵缸腔室,減輕了閥盤上下的壓力差,改善閥盤、閥座及密封圈的沖蝕和磨損,延長了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04B49/02GK2205877SQ94238919
公開日1995年8月23日 申請日期1994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1994年6月16日
發明者孫正柱, 孫敏超 申請人:孫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