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往復柱塞增力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509151閱讀:42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往復柱塞增力油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往復式油缸,尤其是一種往復柱塞增力油缸。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油缸,其中的活塞承受的油壓推力就是作用在活塞的端面上的推力。要增加油缸的推力,就需要增加活塞的橫截面積,而這樣勢必要增大油缸的外形尺寸, 在實際應用中,有很多場合的需求是,需要較大的油缸推力,但對于油缸的外形尺寸卻要求越小越好,例如,在塑膠注射成型機的合模系統中,就需要一種推力大、結構緊揍、外形小的合模缸來滿足高質量制品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進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外形小、推力大的往復柱塞增力油缸。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其包括外缸體、柱塞缸和活塞,所述柱塞缸密封且可移動地設于所述外缸體內,所述活塞密封且可移動地設于所述柱塞缸中,所述活塞和所述柱塞缸的移動方向相同;所述活塞的一側端面上設活塞桿,密封地穿出所述柱塞缸和外缸體,并固定在外缸體上;在所述柱塞缸和活塞一側端面之間、設置活塞桿的活塞另一側端面與柱塞缸之間以及柱塞缸的穿出所述活塞桿的一端與外缸體之間的三個空間與外界連通有通道構成進出油口。所述柱塞缸,其一端封閉,另一端敞口,所述活塞的側壁與所述柱塞缸內壁構成滑動密封結構,該活塞的一個端面上設置活塞桿,其從柱塞缸敞口端穿出,并與敞口構成滑動密封結構而使得該敞口端封閉;所述外缸體,其為一兩端敞口的筒體,所述柱塞缸置于該外缸體筒體內且其封閉端與外缸體的一端敞口匹配,其間構成滑動密封結構而使得該敞口端封閉,所述活塞桿與所述外缸體的另一端敞口匹配,其間密封而使得該敞口端封閉且活塞桿固定在所述外缸體上;所述柱塞缸的封閉端和所述活塞的未設置活塞桿的端面之間的腔室A,所述柱塞缸的敞口端與設置活塞桿的端面之間的腔室B以及所述柱塞缸的敞口端和所述外缸體的與所述活塞桿匹配的敞口端之間的腔室C均與外界具有所述通道,在這些通道上均連接一進出油口接頭。在所述活塞4的未設置活塞桿的端面上設置一凹部,使得當活塞抵到柱塞缸的封閉端頭時,仍然與該端頭之間留有一間隙;和/或,連通所述腔室B的通道的一部分為在活塞桿中設置的平行于連通所述腔室A的在所述活塞桿上設置的通道段,在所述活塞的設置所述活塞桿的一端面上設置一環形凹部, 在所述活塞桿的根部設置一徑向通道與前述的通道段連通或垂直并連通,且與該環形凹部連通。進一步地,所述柱塞缸的封閉端和所述活塞的未設置活塞桿的端面之間的腔室A, 所述柱塞缸的敞口端與設置活塞桿的端面之間的腔室B的與外界具有的兩個所述通道設置在所述活塞桿上。進一步地,所述外缸體的與所述活塞桿匹配的敞口端之間的腔室與外界具有的所述通道設置在所述外缸體上。進一步地,所述外缸體的與所述柱塞缸匹配的所述敞口端設置油缸蓋,其上設有穿孔,孔壁與所述柱塞缸之間設置所述滑動密封結構,該油缸蓋與所述柱塞缸的缸體端部通過螺釘固聯。更進一步地,所述油缸蓋為上下兩個,每個油缸蓋上均設有穿孔,每個穿孔均與所述柱塞缸構成所述滑動密封結構。進一步地,所述柱塞缸的所述敞口端設置復合缸蓋,其上設穿孔供所述活塞桿穿出,其與所述活塞桿之間設置所述滑動密封結構。所述復合缸蓋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柱塞缸的敞口端。所述活塞桿與所述外缸體的固聯結構可以是所述活塞桿伸出在所述外缸體外面的部分設置外螺紋,其上螺接螺母抵在所述外缸體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其中的外缸體和置于外缸體內的柱塞缸及置于柱塞缸內的活塞的結構和三個進出油口,分別對柱塞缸和活塞之間和柱塞缸和外缸體之間的空間通入壓力油而推動柱塞缸,柱塞缸一端的內側端壁和另一端的外側端壁同時受到兩部分油壓力的作用。在有限體積下,作為動力輸出件的柱塞缸可以輸出更大的推動力。 同時,柱塞缸可以在同一個液壓系統,一個液壓泵驅動下動作而無需另外的牽拉機構。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往復柱塞增力油缸的主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包括外缸體6和置于外缸體6 內的柱塞缸3及置于柱塞缸內的活塞4 ;柱塞缸3,其一端封閉,另一端敞口,活塞4的側壁與柱塞缸3內壁構成滑動密封結構,該活塞4的一個端面上設置活塞桿,其從柱塞缸敞口端穿出,所述柱塞缸3的所述敞口端設置復合缸蓋5封閉該敞口端,所述復合缸蓋5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柱塞缸的敞口端,復合缸蓋5上設穿孔供所述活塞桿穿出,復合缸蓋5的穿孔壁上設置密封圈構成與所述活塞桿之間的滑動密封結構。外缸體6,其為一兩端敞口的筒體,所述柱塞缸3置于該外缸體6筒體內且其封閉端與外缸體的一端敞口匹配,其間構成滑動密封結構而使得該敞口端封閉,具體地,在外缸體6的該敞口端設置上下兩個油缸蓋油缸蓋1和油缸蓋2,其上均設有穿孔,孔壁上均設有密封圈,構成與所述柱塞缸之間的滑動密封結構,兩個該油缸蓋與所述柱塞缸的缸體端部通過螺釘固聯。所述活塞桿與所述外缸體6的另一端敞口匹配,其間密封而使得該敞口端封閉且活塞桿固定在所述外缸體上;活塞桿與外缸體6之間的固聯結構可以是所述活塞桿伸出在所述外缸體6所述敞口的外面的部分上設置外螺紋,其上螺接螺母10抵在所述外缸體6上。所述柱塞缸的封閉端和所述活塞的未設置活塞桿的端面之間的腔室A,所述柱塞缸的敞口端與設置活塞桿的端面之間的腔室B以及所述柱塞缸的敞口端和所述外缸體的與所述活塞桿匹配的敞口端之間的腔室C均與外界具有一通道,在這些通道上均連接一進出油口。具體的,所述柱塞缸3的封閉端和所述活塞4的未設置活塞桿的端面之間的腔室 A和所述柱塞缸的敞口端與設置活塞桿的端面之間的腔室B的與外界具有的兩個所述通道設置在所述活塞桿上,在活塞桿的伸出在外缸體外的端口上,兩個通道口形成兩個進出油口,分別連接接頭A8和接頭B9。所述外缸體6的與所述活塞桿匹配的敞口端之間的腔室C 與外界具有的所述通道設置在所述外缸體6底部上,該通道口形成進出油口,連接接頭C7。當本往復柱塞增力油缸用于注塑機上時,柱塞缸連接其中一個模,當合模時,接頭 A 8和接頭C 7同時進壓力油,接頭B 9回油,使柱塞缸3敞口端的復合缸蓋即柱塞缸的下底部和柱塞缸內頂部即封閉端同時有高油壓推動柱塞缸伸出,從而柱塞缸獲得大面積的高油壓推力,以實現合模增力的目的。開模時接頭B 9進壓力油,接頭A 8和接頭C 7回油, 使柱塞缸的復合缸蓋上平面有高油壓推動,從而使柱塞缸回縮,以實現開模。在活塞4的未設置活塞桿的端面上設置一凹部,使得當活塞抵到柱塞缸的封閉端頭時,仍然與該端頭之間留有一間隙。使得從穿設在活塞桿中的通道的通道口不會被所述端頭封閉。連通腔室B的通道的一部分為在活塞桿中設置的平行于連通腔室A的在活塞桿上設置的通道段,在活塞的設置活塞桿的一端面上設置一環形凹部,在活塞桿的根部設置一徑向通道與前述的通道段垂直并連通,且與該環形凹部連通。當接頭B 9進油可以迅速的充滿B腔室,腔室B回油時,腔室B中的油又可以迅速地排出。所述根部的通道與所述通道段也可以是不垂直地連通。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如下優點1.在油缸外形尺寸相同、油壓力相同的情況下能獲得更大的油缸推力。2.在柱塞缸內部實了柱塞缸的往復運動,而無需另加牽引油缸。
權利要求1.一種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缸體、柱塞缸和活塞,所述柱塞缸密封且可移動地設于所述外缸體內,所述活塞密封且可移動地設于所述柱塞缸中,所述活塞和所述柱塞缸的移動方向相同;所述活塞的一側端面上設活塞桿,密封地穿出所述柱塞缸和外缸體,并固定在外缸體上;在所述柱塞缸和活塞一側端面之間、設置活塞桿的活塞另一側端面與柱塞缸之間以及柱塞缸的穿出所述活塞桿的一端與外缸體之間的腔室A、腔室B、腔室C與外界連通有通道構成進出油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缸,其一端封閉,另一端敞口,所述活塞的側壁與所述柱塞缸內壁構成滑動密封結構,該活塞的一個端面上設置活塞桿,其從柱塞缸敞口端穿出,該敞口端與所述活塞桿之間構成滑動密封結構而使得該敞口端封閉;所述外缸體,其為一兩端敞口的筒體,所述柱塞缸置于該外缸體筒體內且其封閉端與外缸體的一端敞口匹配,其間構成滑動密封結構而使得該敞口端封閉;所述活塞桿與所述外缸體的另一端敞口匹配,其間密封而使得該敞口端封閉且活塞桿固定在所述外缸體上;所述柱塞缸的封閉端和所述活塞的未設置活塞桿的端面之間的腔室A,所述柱塞缸的敞口端與設置活塞桿的端面之間的腔室B以及所述柱塞缸的敞口端和所述外缸體的與所述活塞桿匹配的敞口端之間的腔室C均與外界具有一通道,在這些通道上均連接一進出油口接頭。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缸和所述活塞的未設置活塞桿的一側端面之間的腔室A和設置活塞桿的活塞另一側端面與柱塞缸之間的腔室B的與外界具有的兩個所述通道設置在所述活塞桿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的未設置活塞桿的端面上設置一凹部,使得當活塞抵到柱塞缸的封閉端頭時,仍然與該端頭之間留有一間隙;和/或,連通所述腔室B的通道的一部分為在活塞桿中設置的平行于連通所述腔室A的在所述活塞桿上設置的通道段,在所述活塞的設置所述活塞桿的一端面上設置一環形凹部,在所述活塞桿的根部設置一徑向通道與前述的通道段連通或垂直并連通,且與該環形凹部連ο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缸的穿出所述活塞桿的一端與外缸體之間的腔室C與外界具有的所述通道設置在所述外缸體上。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缸體的與所述柱塞缸匹配的所述敞口端設置油缸蓋,其上設有穿孔,孔壁與所述柱塞缸之間設置所述滑動密封結構;或者,所述柱塞缸的所述敞口端設置復合缸蓋,其上設穿孔供所述活塞桿穿出,其與所述活塞桿之間設置所述滑動密封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其特征在于,該油缸蓋與所述柱塞缸的缸體端部通過螺釘固聯。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蓋為上下兩個,每個油缸蓋上均設有穿孔,每個穿孔均與所述柱塞缸構成所述滑動密封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缸蓋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柱塞缸的敞口端。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與所述外缸體的固聯結構是所述活塞桿伸出在所述外缸體外面的部分設置外螺紋,其上螺接螺母抵在所述外缸體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其包括外缸體和置于外缸體內的柱塞缸及置于柱塞缸內的活塞;所述柱塞缸密封且可移動地設于所述外缸體內,所述活塞密封且可移動地設于所述柱塞缸中,所述活塞和所述柱塞缸的移動方向相同;所述活塞的一側端面上設活塞桿,密封地穿出所述柱塞缸和外缸體,并固定在外缸體上;在所述柱塞缸和活塞之間、設置活塞桿的活塞一側與柱塞缸之間以及柱塞缸的穿出所述活塞桿的一端與外缸體之間的三個空間與外界連通有通路構成進出油口。本往復柱塞增力油缸在油缸外形尺寸相同、油壓力相同的情況下能獲得更大的油缸推力,在柱塞缸內部實了柱塞缸的往復運動,而無需另加牽引油缸。
文檔編號F15B15/16GK202326509SQ20112047607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5日
發明者邱孝林 申請人:謝建華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