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油路,具體講是指一種液壓裝置壓力保護油路。
背景技術:
1、液壓裝置主要應用于壓制成型,以輪轂加工為例,將原材料放置在下模上,由上模下壓原材料,根據上模與下模的形狀將原材料壓制成輪轂形狀。液壓裝置的壓力來源于油缸,油缸的工作油路連接有插裝閥,插裝閥的壓力腔連接有電磁閥,插裝閥上還連接有直動溢流閥。正常工作情況下,油缸內的油液經工作油路回流時,電磁閥切換使得壓力腔內的油液經電磁閥回流至電磁閥的油箱中,此時插裝閥內的閥芯回退,油缸內的油液經工作油路和插裝閥回流到回油油箱中。然而,當電磁閥故障時,壓力腔內的油液無法回流至電磁閥的油箱中,因此插裝閥的閥芯無法回退,油缸的油液無法經插裝閥回流至回油油箱,只能靠直動溢流閥排油。但是用于輪轂加工的液壓裝置的流量和壓力往往非常大,僅靠直動溢流閥排油會導致回油不及時,油缸脹大而造成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壓裝置壓力保護油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液壓裝置在電磁閥損壞時會導致油缸脹大而損壞的技術問題。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液壓裝置壓力保護油路,包括油缸、上油箱、工作油路和第一控制油路,油缸上端連接上油箱,油缸下部連接工作油路,第一控制油路包括第一插裝閥、第一油箱、第一電磁閥、第一溢流閥、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第一管路一端連接工作油路,第一管路另一端連接第一插裝閥的第一接口,第一插裝閥的第二接口連接第一油箱,第一插裝閥內活動連接有用于控制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通斷的第一閥芯,第二管路一端連接第一插裝閥的第一壓力腔,第一壓力腔內的油液驅使第一閥芯使得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斷開,第二管路另一端連接第一電磁閥,第一電磁閥連接第一油箱,第一溢流閥通過第三管路連接第二管路中部,第一溢流閥連接第一油箱。
3、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一種液壓裝置壓力保護油路具有以下優點:正常工作時,由第一電磁閥使得第一壓力腔與第一油箱導通,第一壓力腔內的油液流入到第一油箱中,第一閥芯回退,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連通,油缸內的油液經工作油路、第一管路和第一插裝閥流入到第一油箱中;當第一電磁閥故障時,第一溢流閥能夠使得第一壓力腔與第一油箱連通,第一壓力腔內的油液能夠流至第一油箱中,一樣能夠使得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連通,使得油缸內的油液正常回流至第一油箱中,防止油缸內油液回流不及時造成脹大而損壞,而且第一溢流閥相比于現有技術中的溢流閥,由于無需為油缸排油,可以選擇通徑較小的溢流閥,降低了成本。
4、作為改進,第一閥芯沿左右方向活動連接在第一插裝閥內,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設于第一插裝閥的右部,第一壓力腔設于第一閥芯左側,第一壓力腔內的油液驅使第一閥芯向右移動使得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斷開。
5、作為改進,第一控制油路還包括第四管路,第四管路一端連接第一電磁閥,第四管路另一端連接第一管路中部,當第一電磁閥切換至左位時,第二管路經第一電磁閥與第一油箱單向連通,當第一電磁閥切換至右位時,第四管路經第一電磁閥與第二管路單向連通。
6、作為改進,工作油路還連接有第二控制油路,第二控制油路包括第二插裝閥、第二油箱、第二電磁閥、第二溢流閥、第五管路、第六管路和第七管路,第五管路一端連接工作油路,第五管路另一端連接第二插裝閥的第三接口,第二插裝閥的第四接口連接第二油箱,第二插裝閥內活動連接有用于控制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的通斷的第二閥芯,第六管路一端連接第二插裝閥的第二壓力腔,第二壓力腔內的油液驅使第二閥芯使得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斷開,第六管路另一端連接第二電磁閥,第二電磁閥連接第二油箱,第二溢流閥通過第七管路連接第六管路中部,第二溢流閥連接第二油箱,第二插裝閥口徑小于第一插裝閥;采用此種結構,第一控制油路針對油缸活塞桿快速移動的情況,而第二控制油路則是針對油缸活塞桿慢速移動的情況,因此第二插裝閥的口徑小于第一插裝閥,同樣地,第二控制油路中也設置第二溢流閥等結構作為壓力保護元件,防止油缸內油液回流不及時造成脹大而損壞。
7、作為改進,第二閥芯沿左右方向活動連接在第二插裝閥內,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均設于第二插裝閥的右部,第二壓力腔設于第二閥芯左側,第二壓力腔內的油液驅使第二閥芯向右移動使得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斷開。
8、作為改進,第二控制油路還包括第八管路,第八管路一端連接第二電磁閥,第八管路另一端連接第五管路中部,當第二電磁閥切換至左位時,第六管路經第二電磁閥與第二油箱單向連通,當第二電磁閥切換至右位時,第八管路經第二電磁閥與第六管路單向連通。
1.一種液壓裝置壓力保護油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1)、上油箱(2)、工作油路(3)和第一控制油路(4),所述油缸(1)上端連接所述上油箱(2),所述油缸(1)下部連接所述工作油路(3),所述第一控制油路(4)包括第一插裝閥(41)、第一油箱(42)、第一電磁閥(43)、第一溢流閥(45)、第一管路(47)、第二管路(48)和第三管路(49),所述第一管路(47)一端連接所述工作油路(3),所述第一管路(47)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插裝閥(41)的第一接口(5),所述第一插裝閥(41)的第二接口(6)連接所述第一油箱(42),所述第一插裝閥(41)內活動連接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口(5)和所述第二接口(6)的通斷的第一閥芯(7),所述第二管路(48)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插裝閥(41)的第一壓力腔(8),所述第一壓力腔(8)內的油液驅使所述第一閥芯(7)使得所述第一接口(5)和所述第二接口(6)斷開,所述第二管路(48)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磁閥(43),所述第一電磁閥(43)連接所述第一油箱(42),所述第一溢流閥(45)通過所述第三管路(49)連接所述第二管路(48)中部,所述第一溢流閥(45)連接所述第一油箱(4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裝置壓力保護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閥芯(7)沿左右方向活動連接在所述第一插裝閥(41)內,所述第一接口(5)和所述第二接口(6)均設于所述第一插裝閥(41)的右部,所述第一壓力腔(8)設于所述第一閥芯(7)左側,所述第一壓力腔(8)內的油液驅使所述第一閥芯(7)向右移動使得所述第一接口(5)和所述第二接口(6)斷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裝置壓力保護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油路(4)還包括第四管路(410),所述第四管路(410)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磁閥(43),所述第四管路(410)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管路(47)中部,當所述第一電磁閥(43)切換至左位時,所述第二管路(48)經所述第一電磁閥(43)與所述第一油箱(42)單向連通,當所述第一電磁閥(43)切換至右位時,所述第四管路(410)經所述第一電磁閥(43)與所述第二管路(48)單向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裝置壓力保護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油路(3)還連接有第二控制油路(9),所述第二控制油路(9)包括第二插裝閥(91)、第二油箱(92)、第二電磁閥(93)、第二溢流閥(95)、第五管路(97)、第六管路(98)和第七管路(99),所述第五管路(97)一端連接所述工作油路(3),所述第五管路(97)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插裝閥(91)的第三接口(10),所述第二插裝閥(91)的第四接口(11)連接所述第二油箱(92),所述第二插裝閥(91)內活動連接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接口(10)和所述第四接口(11)的通斷的第二閥芯(12),所述第六管路(98)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插裝閥(91)的第二壓力腔(13),所述第二壓力腔(13)內的油液驅使所述第二閥芯(12)使得所述第三接口(10)和所述第四接口(11)斷開,所述第六管路(98)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磁閥(93),所述第二電磁閥(93)連接所述第二油箱(92),所述第二溢流閥(95)通過所述第七管路(99)連接所述第六管路(98)中部,所述第二溢流閥(95)連接所述第二油箱(92),所述第二插裝閥(91)口徑小于所述第一插裝閥(4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壓裝置壓力保護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閥芯(12)沿左右方向活動連接在所述第二插裝閥(91)內,所述第三接口(10)和所述第四接口(11)均設于所述第二插裝閥(91)的右部,所述第二壓力腔(13)設于所述第二閥芯(12)左側,所述第二壓力腔(13)內的油液驅使所述第二閥芯(12)向右移動使得所述第三接口(10)和所述第四接口(11)斷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壓裝置壓力保護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油路(9)還包括第八管路(910),所述第八管路(910)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磁閥(93),所述第八管路(910)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五管路(97)中部,當所述第二電磁閥(93)切換至左位時,所述第六管路(98)經所述第二電磁閥(93)與所述第二油箱(92)單向連通,當所述第二電磁閥(93)切換至右位時,所述第八管路(910)經所述第二電磁閥(93)與所述第六管路(98)單向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