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壓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差壓計,其中,該差壓計包括U型管(1)和均壓管(2),所述U型管(1)包括底部彎管段和兩個直管段,所述均壓管(2)連接于兩個所述直管段的頂端部側壁,且所述均壓管(2)中設有均壓閥門(3),該均壓閥門(3)能夠在打開狀態下導通所述均壓管(2)以平衡兩個所述直管段的管腔氣壓。通過在U型管的兩個直管段的頂端端部連接均壓管及均壓閥門,因此可以通過打開均壓閥門平衡兩個直管段的管腔氣壓,避免在單個直管段接入壓力設備時內部的液體在壓力作用下快速流出U型管,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專利說明】
差壓計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壓力測量裝置,具體地,涉及一種差壓計。
【背景技術】
[0002]差壓計是用于測量不同的兩個點之間的壓力之差的測量裝置,包括浮子式差壓計、雙鐘罩式差壓計、環秤式差壓計、U型管差壓計等,其中U型管差壓計為比較簡單且比較常見的一種。
[0003]U型管差壓計通過兩個直管中的液位差反應分別連接于兩個直管的壓力設備之間的壓力差。受限于U型管差壓計內部的流體介質的性質,U型管差壓計的量程較小,更多地用于于測量壓差較小的壓力設備之間壓力差。
[0004]在使用過程中,當U型管差壓計與壓力設備連接或斷開連接時,如果壓力變化較大,很容易引起內部的流體介質的較大幅度的流動,甚至導致流體介質噴出U型管或被吸入壓力設備內部,給測量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防止U型管液體噴濺的差壓計。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差壓計,其中,該差壓計包括U型管和均壓管,所述U型管包括底部彎管段和兩個直管段,所述均壓管連接于兩個所述直管段的頂端部側壁,且所述均壓管中設有均壓閥門,該均壓閥門能夠在打開狀態下導通所述均壓管以平衡兩個所述直管段的管腔氣壓。
[0007]優選地,所述直管段的頂端部設置有關斷閥門。
[0008]優選地,所述直管段形成為包括直徑較大的粗管段和直徑較小的細管段的兩段式結構,所述粗管段的下端連接于所述彎管段,所述細管段連接于所述粗管段的上端。
[0009]優選地,所述細管段設置有所述關斷閥門。
[0010]優選地,所述均壓管連接于兩個所述細管段之間并且位于所述關斷閥門之下。
[0011]優選地,所述差壓計包括支撐基板,所述U型管的所述彎管段和兩個所述直管段貼合固定于所述支撐基板。
[0012]優選地,所述差壓計包括U型管夾,所述U型管夾為彎折成U型的桿件,所述U型管夾的兩個自由端穿過所述支撐基板,并且所述U型管夾的彎曲段部分地環繞所述U型管,所述U型管夾的伸直段穿過所述支撐基板的部分形成有外螺紋并通過螺母螺接鎖定,從而將所述U型管固定于所述支撐基板。
[0013]優選地,所述U型管的細管段和所述彎管段通過所述U型管夾固定。
[0014]優選地,所述差壓計包括刻度板,該刻度板固定于所述支撐基板的位于兩個所述直管段之間的區域。
[0015]優選地,所述刻度板的刻度線水平地對齊于所述粗管段。
[0016]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U型管的兩個直管段的頂端端部連接均壓管及均壓閥門,因此可以通過打開均壓閥門平衡兩個直管段的管腔氣壓,避免在單個直管段接入壓力設備時內部的液體在壓力作用下快速流出U型管,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0017]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18]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9]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差壓計的結構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
[0021]I U型管 2 均壓管
[0022]3 均壓閥門 4 支撐基板
[0023]5 關斷閥門 6亥Ij度板
[0024]7 U型管夾 11細管段
[0025]12粗管段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27]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通常是指本實用新型的U型管的直管段豎直向上延伸時的方位。
[0028]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差壓計,其中,該差壓計包括U型管I和均壓管2,所述U型管I包括底部彎管段和兩個直管段,所述均壓管2連接于兩個所述直管段的頂端部側壁,且所述均壓管2中設有均壓閥門3,該均壓閥門3能夠在打開狀態下導通所述均壓管2以平衡兩個所述直管段的管腔氣壓。
[0029]對于待測試的兩個壓力設備(或壓力環境),U型管的直管段一般先后與兩個壓力設備連接,在連接于壓力設備之前可以打開均壓閥門3,以使得兩個所述直管段的管腔氣壓能夠保持一致,因此當先接入其中一個所述直管段的壓力設備對所述直管段的管腔加壓時,另一個直管段中管腔氣壓也相應變化,因此U型管I中的液體可以保持液位不變,然后待另一個直管段連接于另一個壓力設備后,可以關閉均壓閥門3以切斷兩個所述直管段的管腔氣壓連通,此后,由于兩個壓力設備可能存在壓力差,U型管I中的液體在壓力差的作用下而出現液位變化,以指示出兩個壓力設備之間的壓力差。另外,在測量后需要卸壓時,也可以打開均壓閥門3,然后依次拆卸兩個壓力設備。本實用新型的差壓計特別適用于壓力設備中的壓力較大,而壓力設備彼此之間的壓差較小的情況,可以避免在單個壓力設備的作用下U型管I中的液體被排出或吸入,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
[0030]另外,所述直管段的頂端部設置有關斷閥門5。關斷閥門5可以打開或關閉兩個所述直管段的接口,例如,可以在差壓計未投放使用時關閉接口以保護U型管I不受外界污染,也可以在U型管I連接于壓力設備的情況下打開或關閉與壓力設備的連通。
[0031]具體地,如圖1所示,所述直管段形成為包括直徑較大的粗管段12和直徑較小的細管段11的兩段式結構,所述粗管段12的下端連接于所述彎管段,所述細管段11連接于所述粗管段12的上端。U型管I內的液體主要在粗管段12中,而細管段11用于連接壓力設備,由于細管段11的內徑較小,因此可以使得來自于壓力設備的氣體流量相對更小,使得液位變化成為更緩慢的過程,避免U型管I中的液體發生大范圍的運動,提高操作時內部液位的穩定性。
[0032]另外,所述細管段11設置有所述關斷閥門5。粗管段12的管徑相對較大,且管壁較薄,不便于安裝閥門件,因此,可以將關斷閥門5設置在管徑較小且相對地強度更大的細管段11上。
[0033]此外,所述均壓管2連接于兩個所述細管段11之間并且位于所述關斷閥門5之下。均壓管2用于平衡兩個所述直管段的氣壓(液面以上管腔內的壓力),因此可以連接于基本不容納液體的細管段U,并且均壓管2應當位置關斷閥門5之下,否則,如果均壓管2處理關斷閥門5之上,在關斷閥門5關閉的情況下,均壓管2并不能起到平衡兩個直管段的管腔氣壓的作用,并且關斷閥門5關閉后也不能保證均壓管2不會受到外界的污染。
[0034]另外,所述差壓計包括支撐基板4,所述U型管I的所述彎管段和兩個所述直管段貼合固定于所述支撐基板4。所述支撐基板4可以起到支撐和保護U型管I的作用,避免U型管I在外力作用下彎折斷裂,另外,支撐基板4也可以作為施力部位以移動該差壓計。
[0035]另外,所述差壓計包括U型管夾7,所述U型管夾7為彎折成U型的桿件,所述U型管夾7的兩個自由端穿過所述支撐基板4,并且所述U型管夾7的彎曲段部分地環繞所述U型管I,所述U型管夾7的伸直段穿過所述支撐基板4的部分形成有外螺紋并通過螺母螺接鎖定,從而將所述U型管I固定于所述支撐基板4。1]型管夾7可以是金屬件或塑料件,當然也可以替代地使用繩索件將U型管I捆綁在支撐基板4上。
[0036]具體地,所述U型管I的細管段11和所述彎管段通過所述U型管夾7固定。U型管夾7可以主要在細管段11和所述彎管段對U型管I進行固定,對于粗管段12可以不使用固定件固定,因為粗管段12為管內的液體活動位置,固定件的存在可能會遮擋操作人員的視線,不能準確地讀取壓差數值,即使所采用的固定件為透明件,也會因為透明件的折射率問題造成讀數偏差,因此盡量選擇其他位置進行固定。
[0037]另外,所述差壓計包括刻度板6,該刻度板6固定于所述支撐基板4的位于兩個所述直管段之間的區域。該刻度板6同時鄰近兩個所述直管段,以便于對兩個直管段中的液位分別進行讀數,并比較液位之差,從而得出測試的兩個壓力設備之間的壓力之差。當U型管I的兩個所述直管段均沒有受到壓力負載時,此時兩個所述直管段中液面平齊,此時的液位所對的刻度板位置可以設置為零刻度,該零刻度可以位于粗管段12的中間位置,也可以不對零刻度位置作特別限定,而是實時地根據液位之差判斷壓力之差。
[0038]另外,所述刻度板6的刻度線水平地對齊于所述粗管段12。由于粗管段12與細管段11的直徑不同,并且與所述彎管段的管腔形狀差異較大,因此刻度板6上的均勻分布的刻度并不適用于細管段11和所述彎管段,可以省略這兩個部分的刻度標記,避免產生錯誤的讀數。
[0039]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40]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0041]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
【主權項】
1.一種差壓計,其特征在于,該差壓計包括U型管(I)和均壓管(2),所述U型管(I)包括底部彎管段和兩個直管段,所述均壓管(2)連接于兩個所述直管段的頂端部側壁,且所述均壓管(2)中設有均壓閥門(3),該均壓閥門(3)能夠在打開狀態下導通所述均壓管(2)以平衡兩個所述直管段的管腔氣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差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段的頂端部設置有關斷閥門(5)。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差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段形成為包括直徑較大的粗管段(12)和直徑較小的細管段(11)的兩段式結構,所述粗管段(12)的下端連接于所述彎管段,所述細管段(11)連接于所述粗管段(12)的上端。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差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細管段(11)設置有所述關斷閥門(5)。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差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壓管(2)連接于兩個所述細管段(11)之間并且位于所述關斷閥門(5)之下。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差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壓計包括支撐基板(4),所述U型管(I)的所述彎管段和兩個所述直管段貼合固定于所述支撐基板(4)。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差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壓計包括U型管夾(7),所述U型管夾(7)為彎折成U型的桿件,所述U型管夾(7)的兩個自由端穿過所述支撐基板(4),并且所述U型管夾(7)的彎曲段部分地環繞所述U型管(I),所述U型管夾(7)的伸直段穿過所述支撐基板(4)的部分形成有外螺紋并通過螺母螺接鎖定,從而將所述U型管(I)固定于所述支撐基板⑷。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差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I)的細管段(II)和所述彎管段通過所述U型管夾(7)固定。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差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壓計包括刻度板(6),該刻度板(6)固定于所述支撐基板(4)的位于兩個所述直管段之間的區域。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差壓計,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板(6)的刻度線水平地對齊于所述粗管段(12)。
【文檔編號】G01L13/04GK205593701SQ201620429438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2日
【發明人】彰金寶, 張翼, 劉喆, 郝劍, 邵建林
【申請人】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國華電力有限責任公司, 三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