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裝置及發送射頻信號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574258閱讀:25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裝置及發送射頻信號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射頻識別(RFID)技術,特別涉及一種識別射頻信號的方 法、裝置及發送射頻信號的裝置。
背景技術
RFID作為一項關鍵技術,由于眾多便利的特點越來越多受到關注。 RFID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如可以替代超市中使用較多的條形碼系統。 RFID可以使用在特別惡劣的環境下,給人們的使用帶來便利。RFID系統通 常由兩個基本部分構成閱讀器(Reader)和標簽(Tag),其中,Tag的數 目遠遠大于Reader的數目。其中,Reader既能夠讀取Tag中的數據信息又 能夠向Tag寫入數據信息。
RFID系統在工作時,有兩種方式主動RFID系統和^f皮動RFID系統。 在主動RFID系統中,Tag設置有載波能源,當Tag和Reader進行數據信息 交互時,可以采用自身設置的載波能源與Reader進行數據信息交互。在被 動RFID系統中,Tag不設置載波能源,由Reader提供Tag的載波能源后與 Tag進行數據信息交互。這樣,對于不同工作方式的RFID系統,相應的會 有兩種Tag, 一種為具有栽波能源的Tag,另 一種為不具有栽波能源的Tag, 后一種Tag因成本更低更具有吸引力。
在一個RFID系統中,可以只有一個Reader和多個Tag,由RFID系統 中的控制系統來管理整個Reader管轄范圍內的Tag所保存的數據信息以及 相對應的物品信息。在 一 個RFID系統中,還可以有多個Reader和多個Tag, 這時,RFID系統中的控制系統還需要協調各Reader正常工作。
RFID系統需要較快地識別出 一定Reader管轄范圍內的所有Tag發送的射頻信號,由于Tag是在Reader控制下被動工作且所有Tag工作在同一頻 段,所以如何有效地避免識別過程中的射頻信號碰撞并盡可能快地完成所有 射頻信號的識別成為了 RFID系統的關鍵技術。
目前,可以使用時分的方法來解決識別射頻信號時出現的碰撞問題。這 種方法一般可以有兩種方式實現。一種為可能性方式,另一種為確定性方式。 在ISO/IEC 18000-6標準中分別對應的是Framed Slotted ALOHA算法和二進 制樹(Binary Tree ),這兩種方式Tag的射頻信號識別率都在35 %左右。以 下分別對這兩種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可能性方式
該方法將Tag向Reader回復過程分為很多個時隙,Tag在自己隨機選 擇的時隙中向Reader回復射頻信號,該射頻信號中攜帶有數據信息。
圖1為現有技術可能性方式反碰撞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流程圖,其具體 步驟為
步驟100、 Reader向管轄范圍內的所有Tag發送命令,請求Tag回復攜 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該命令中攜帶了回復射頻信號的時隙范圍。
步驟101、接收到命令的Tag在該命令攜帶的時隙范圍內隨機選擇一個 時隙作為自己的回復時隙。
步驟102、 Tag通過所選擇的回復時隙向Reader返回攜帶數據信息的射 頻信號。
步驟103、 Reader判斷時隙范圍中的一個時隙內接收到的射頻信號是否 等于l,如果是,則執行步驟104;如果否,則執行步驟105。
在該步驟中,Reader可以通過碰撞檢測技術檢測到一個時隙內是否接收 到一個射頻信號。
步驟104、 Reader成功識別在該時隙上接收到的該射頻信號,且讀取該 射頻信號攜帶的數據信息,識別成功后向Tag返回識別成功命令,Tag接收 到該識別成功命令后進入睡眠狀態,除非接收到非本過程的識別命令,不再 參與識別過程。步驟105、如果該時隙上沒有接收到射頻信號,則該時隙被浪費掉;如 果該時隙上接收到一個以上射頻信號,則發生了碰撞,該時隙的射頻信號識 別失敗,返回步驟100繼續執行,直到Reader管轄范圍內的所有Tag發送 的射頻信號識別完畢。
這種方式識別射頻信號的效率受當前Reader分配的時隙數量和總Tag 數目的影響,每一幀的識別效率為
幀識別效率=只有一個Tag回復射頻信號的時隙數/幀的時隙數(1)
從公式(1)可以推導出,當幀的時隙數量約等于未識別Tag發送的射 頻信號的數量時,該幀的識別效率可以達到的最大值約為37%,但是由于 Reader難于預知未識別Tag發送的射頻信號的數量,所以大部分的時候 Reader所分給每一幀的時隙數量都不能使得識別效率達到或接近37% 。
圖2示出了當一幀的時隙數量為256時,未識別的Tag發送的射頻信號 數目從0 ~ 1000之間變化時相應的識別效率變化。
為了使得識別效率提高,Reader必須能夠很好地預測當前未識別的Tag 發送的射頻信號數量。針對這一預測有一些算法,但由于最高識別效率的限 制,使用可能性方式識別Tag發送的射頻信號,最高的識別效率也只能逼近 37%。
確定性方式
該方式采用Binary Tree算法,此算法利用二叉樹將Tag進行分類,直 到只有一個Tag發送的射頻信號被分到一類,完成一次識別過程后,再退回 重復識別過程識別其他Tag發送的射頻信號。
圖3為現有技術確定性方式反碰撞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流程圖,在該方 法中,在Tag中設置計數器,其具體步驟為
步驟300、 Reader向管轄的所有Tag發送回復命令,請求所有Tag回復 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
步驟301、接收到回復命令的Tag回復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將設 置的計數器置O。步驟302、 Reader判斷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接收到的射頻信號數量,進 行不同操作如果接收到的射頻信號超過1個,則執行步驟303;如果未接 收到射頻信號,則執行步驟304;如果接收到的射頻信號為1個,執行步驟 305。
步驟303、 Reader發送命令給所有Tag,要求計數器置為0的Tag將自 己的計數器隨機選擇O或1;要求計數器不置為0的Tag將自己的計數器的 計數值增加l,執行步驟306。
步驟304、 Reader發送命令要求所有Tag的計數值都減1 (計數器的計 數值為0的Tag減1后計數值仍然為0 ),執行步驟306。
步驟305、 Reader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檢測到碰撞,即只有一個Tag回復 了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則識別成功,向Tag返回識別成功命令,Tag 接收到該識別成功命令后進入睡眠狀態,除非接收到非本過程的識別命令, 不再參與識別過程。Reader發送命令要求所有Tag設置的計數器都減1,執 行步驟306。
步驟306、 Reader發送讀取命令,要求所有計數器置為0的Tag回復攜 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轉入步驟302 306繼續執行,直到Reader管轄的 所有Tag被識別成功。
這種方式識別射頻信號的效率為
效率=總的Tag數目/識別所有Tag消耗的時隙總數 (2 )
從公式(2 )可以看出,分子是總的Tag數目,分母是識別所有Tag所 消耗的時隙總數。圖4和圖5分別為確定性方式的識別效率仿真結果示意圖, 其中,圖4為現有技術確定性方式識別較少數目Tag發送的射頻信號的仿真 示意圖;圖5為現有技術確定性方式識別較多數目Tag發送的射頻信號的仿 真示意圖。
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Tag數目的增加,識別Tag發送的射頻信號攜帶 的數據信息的效率會逐漸下降,但下降速度逐漸減慢。
從圖4和圖5可以看出,隨著Tag數目的增加確定性方式的識別效率從44%左右開始逐漸降低,最后穩定在34%到35%之間,雖然確定式識別的 最高效率很高,但只是當Tag數目在IO個以下時,在Tag數目較多時其效 率降到了 40%以下。從上述兩種方式可以看出,這兩種方式的Tag都是采用隨機接入機制向 Reader發送射頻信號的,隨機接入這種機制存在理論上限,所以識別效率也 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因此,這兩種方式識別射頻信號的效率都比較低。發明內容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裝置及發送射頻信號的 裝置,能夠提高識別射頻信號的效率。 本發明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該方法包括A、 對設置有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電子標簽Tag發送的射頻信號進行 碰撞檢測;B、 當檢測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的數目超過識別范圍時,根據檢測到所 接收的射頻信號數目確定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發送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 命令給管轄的Tag,當前計數值為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Tag在接收到命令 攜帶的調整計數值分叉樹范圍內隨機調整計數值,轉入步驟D;C、 當檢測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的數目在識別范圍內時,識別該射頻信 號,轉入步驟D;D、 向計數值調整到發送射頻信號的計數值的Tag發送讀取命令,指示 計數值調整到發射射頻信號的計數值的Tag回復射頻信號,返回步驟A繼 續執行,直到所管轄的Tag發送的射頻信號被識別完一種識別射頻信號的裝置,包括碰撞檢測模塊、命令生成模塊以及收發模塊,其中,碰撞檢測模塊、命令生成模塊以及收發模塊,其中,所述收發模塊,用于接收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發送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令或/和讀取命令;所述碰撞檢測模塊,用于從收發模塊接收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后, 進行檢測,得到接收到超過識別范圍的射頻信號的檢測結果,發送給所述命 令生成模塊;所述命令生成模塊,用于根據檢測結果生成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令或 /和讀取命令,將生成的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令或/和讀取命令發送給 所述收發模塊。一種發送射頻信號的裝置,包括收發模塊、計數器模塊、生成射頻信 號模塊以及數據信息存儲模塊,其中,所述收發模塊,用于接收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令或/和讀取命令 后,將讀取命令發送給所述生成射頻信號模塊,將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 命令發送給所述計數器模塊;將從所述生成射頻信號模塊接收到的攜帶數據 信息的射頻信號發送出去;計數器模塊,用于從收發模塊接收到的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令, 在當前計數值為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時,在調整計數值分叉樹范圍內隨機調 整計數值,在當前計數值不為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時,將自身的計數值調整 設定的遠離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值。數據信息存儲模塊,用于存儲數據信息;生成射頻信號模塊,用于接收收發模塊發送的讀取命令后,根據計數器 模塊獲取調整的計數值,確定發送射頻信號,從數據信息存儲模塊獲取存儲 的數據信息后,生成攜帶所述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發送給所述收發模塊。從本發明實施例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裝置及發送射頻 信號的裝置在確定性方式識別射頻信號方法的基礎上,采用多叉樹對發送射 頻信號的Tag進行細化分類,從而可以在一個時間段內降低發送射頻信號的 Tag數目,提高識別射頻信號的效率。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高了識別射頻 信號的效率。


圖1為現有技術可能性方式反碰撞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流程圖;圖2為現有技術當一幀的時隙數量為256時,未識別的Tag發送的射頻信號數目從0 ~ 1000之間變化時相應的識別效率變化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確定性方式反碰撞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流程圖;圖4為現有技術確定性方式識別較少數目Tag發送的射頻信號的仿真示意圖;圖5為現有技術確定性方式識別較多數目Tag發送的射頻信號的仿真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流程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流程圖;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識別射頻信號的裝置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發送射頻信號的裝置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在Tag數目較少時識別射頻信號的仿真曲線示意圖;圖11 為本發明實施例在Tag數目較多時識別射頻信號的仿真曲線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 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在確定性方式識別射頻信號方法的基礎上,采用多叉樹對 Tag進行分類,從而可以在一個時間段內降低發送射頻信號的Tag數目,提 高識別射頻信號的效率。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流程圖,在Tag設置計數器, 計數值為設定的計數值時,Tag發送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其具體步驟 為步驟600、 Reader向管轄的所有Tag發送初始化命令,請求所有Tag回 復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步驟601、接收到初始化命令的Tag設置自身的計數值為發送射頻信號 的計數值,向Reader發送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步驟602、 Reader判斷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接收到的射頻信號數量,進 行不同操作如果接收到的射頻信號超過1個,則執行步驟603;如果未接 收到射頻信號,則執行步驟604;如果接收到的射頻信號為1個,執行步驟 605。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如果Reader具有能夠同時接收多個射頻信號的能 力,即Reader有多個互補干擾的天線同時接收多個射頻信號,則判斷的依 據為在Reader能夠同時識別射頻信號的個數。步驟603、 Reader根據碰撞檢測到射頻信號的數目,發送調整計數值命 令,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接收到該命令的Tag如果自身設置的計數值為 發送射頻信號的計數值,則隨機在調整計數值分叉樹范圍內調整計數值;接 收到該命令的Tag如果自身設置的計數值不為發送射頻信號的計數值,則將 自身的計數值調整設定的遠離發送射頻信號最大值,執行步驟606。步驟604、 Reader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接收到射頻信號,則Reader發送 命令要求所有Tag的計數值調整設定的逼近發送射頻信號值,執行步驟606。步驟605、 Reader向Tag返回識別成功命令,Tag接收到該識別成功命 令后進入睡眠狀態,除非接收到非本過程的識別命令,不再參與識別過程。 Reader發送命令要求所有Tag設置的計數值調整設定的逼近發送射頻信號 值,執4亍步驟606。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如果Reader雖然檢測碰撞時只接收到一個攜帶數 據信息的射頻信號,但是未識別成功時,也可以向發送該射頻信號的Tag發 送重新讀取命令,該Tag再次發送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直到識別成功 為止。步驟606、 Reader發送讀取命令,指示所有計數器置為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Tag回復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所有計數器置為發送射頻信號計 數值的Tag接收到讀取命令后回復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轉入步驟602 繼續執行,直到Reader管轄的所有Tag被識別成功。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與確定性方式識別射頻信號方法相兼容。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Reader根據碰撞檢測結果自適應使用不同的分叉數目, 下面以2、 4和8自適應分叉樹的方法流程為例作為說明。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流程圖,在該方法中,在Tag 中設置計數器,在識別過程中,計數值為0的Tag發送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 信號,其具體步驟為步驟700、 Reader向管轄的所有Tag發送初始化命令,請求所有Tag回 復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步驟701、接收到初始化命令的Tag回復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將 設置的計數器置O。步驟702、 Reader判斷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接收到的射頻信號數量,進 行不同操作如果接收到的射頻信號超過1個,則執行步驟703;如果未接 收到射頻信號,則執行步驟707;如果接收到的射頻信號為1個,執行步驟 708。步驟703、 Reader在規定時間內檢測到碰撞,確定回復的射頻信號超過 1個,根據檢測得到的碰撞Tag碰撞數目執行不同的操作如果Tag碰撞數 目小于等于3,則執行步驟704;如果Tag碰撞數目大于3且小于10,則執 行步驟705;如果Tag碰撞數目大于等于10,則執行步驟706。步驟704、 Reader采用兩分叉樹方式,即Reader發送設置計數值命令, 指示所有計數值為0的Tag將自身計數值隨機選擇O或1,計數值不為0的 Tag將自身的計數值加1,執行步驟709。步驟705、 Reader采用四分叉樹方式,即Reader發送設置計數值命令, 指示所有計數值為0的Tag將自身計數值隨機選擇0、 1、 2或3,計數值不 為0的Tag將自身的計數值加3,執行步驟709。步驟706、 Reader釆用8分叉樹方式,即Reader發送設置計數值命令, 指示所有計數值為0的Tag將自己的計數值隨機選擇O、 1、 2、 3、 4、 5、 6 和7,計數值不為0的Tag將自身的計數值加7,執行步驟709。步驟707、 Reader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接收到射頻信號,則Reader發送 命令要求所有Tag的計數值都減1 (計數器的計數值為0的Tag減1后計數 值仍然為O),執行步驟709。步驟708、 Reader在規定時間內沒有4企測到碰撞,即只有一個Tag回復 了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則識別成功,向Tag返回識別成功命令,Tag 接收到該識別成功命令后進入睡眠狀態,除非接收到非本過程的識別命令, 不再參與識別過程。Reader發送命令要求所有Tag設置的計數器都減1,執 行步驟709。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如果Reader雖然檢測碰撞時只接收到一個攜帶數 據信息的射頻信號,但是未識別成功時,也可以向發送該射頻信號的Tag發 送重新讀取命令,該Tag再次發送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直到識別成功 為止。步驟709、 Reader發送讀取命令,要求所有計數器置為0的Tag回復攜 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轉入步驟702繼續執行,直到Reader管轄的所有 Tag被識別成功。在本實施例中,如果Tag為現有技術中確定性方式的Tag,則該Tag設 置計數值可以按照步驟701、 702、 703、 704、 707以及708進行,而不進行 步驟705和步驟706。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識別射頻信號的裝置,該裝置為Reader,如圖 8所示,包括碰撞檢測模塊、命令生成模塊以及收發模塊,其中,收發模塊,用于接收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發送調整計數值的命令 或/和讀取命令;碰撞檢測模塊,用于從收發模塊接收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后,進行 檢測,得到檢測結果,發送給命令生成模塊;命令生成模塊,用于根據檢測結果生成調整計數值的命令或/和讀取命 令,將生成的調整計數值的命令或讀取命令發送給收發模塊。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檢測結果為接收到一個以上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 信號時,則命令生成模塊生成攜帶相應的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調整計數值命令;當檢測結果為接收到一個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時,則命令生成模塊 生成攜帶調整逼近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調整計數值的命令;當檢測結果為 沒有接收到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時,則命令生成模塊生成攜帶調整逼近 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調整計數值的命令。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裝置還可以包括定時模塊,所述碰撞檢測模塊為 第一碰撞檢測模塊;所述定時模塊,用于在定時時間到時,通知所述第一碰撞檢測模塊;所述第一碰撞檢測模塊,用于接收到所述定時模塊發送的通知后,對從 所述收發模塊接收的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進行檢測,得到檢測結果,發 送給所述命令生成模塊。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命令生成模塊包括命令調整模塊,用于在碰撞 檢測模塊的檢測結果為檢測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的數量超過識別范圍時,確 定生成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令,指示調整計數值命令生成模塊生成調整計 數值分叉樹的命令;調整計數值命令生成模塊,用于在命令調整模塊的指示 下從所述碰撞檢測模塊的檢測結果中獲取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數目,根據獲 取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數目確定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生成調整計數值分叉樹 的命令。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發送射頻信號的裝置,該裝置為Tag,如圖9 所示,包括收發模塊、計數器模塊、生成射頻信號模塊以及數據信息存儲 模塊,其中,收發模塊,用于接收調整計數值的命令或/和讀取命令后,將讀取命令 發送給生成射頻信號模塊,將調整計數值的命令發送給計數器模塊;將從生 成射頻信號模塊接收到的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發送出去。計數器模塊,用于根據從收發模塊接收到的調整計數值的命令調整計數值;數據信息存儲模塊,用于存儲數據信息;生成射頻信號模塊,用于接收收發模塊發送的讀取命令后,根據計數器 模塊獲取調整的計數值,確定發送射頻信號,從數據信息存儲模塊獲取存儲 的數據信息后,生成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模塊,發送給收發模塊。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如果接收到的調整計數值的命令為攜帶調整計數值 分叉樹的命令,則計數器模塊在該個數范圍內隨機調整計數值(當計數值為 發送射頻信號的值時);如果為攜帶逼近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命令時,則 計數器模塊將自身當前計數值調整逼近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如果為攜帶遠 離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命令時,則計數器模塊將自身當前計數值調整遠離 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如圖IO和圖ll所示。其中,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在Tag數目較少時 識別射頻信號的仿真曲線示意圖;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在Tag數目較多時 識別射頻信號的仿真曲線示意圖。在圖10中,給出了 Tag數量在2-16變化時,現有技術確定性方式、4 和2兩種分叉自適應樹、8、 4和2三種分叉自適應樹之間的三種識別射頻 信號的方法的識別效率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8、 4和2三種分叉自適應 樹能夠將整個識別射頻信號的效率提高到41%以上,其效率優于現有技術 確定性方式約6個百分點。在圖11中,給出了 Tag數量比較多時,現有技術確定性方式、4和2 兩種分叉自適應樹、8、 4和2三種分叉自適應樹之間的三種識別射頻信號 的方法的識別效率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8、 4和2三種分叉自適應樹的 識別效率優于確定性方式,8、 4和2三種分叉自適應樹的識別效率可以穩 定在41%左右,其效率優于現有技術確定性方式約6個百分點。以上是對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說明,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對本發明的 方法進行適當的改進,以適應具體情況的具體需要。因此可以理解,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只是起示范作用,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A、對設置有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電子標簽Tag發送的射頻信號進行碰撞檢測;B、當檢測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的數目超過識別范圍時,根據檢測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數目確定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發送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令給管轄的Tag,當前計數值為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Tag在接收到命令攜帶的調整計數值分叉樹范圍內隨機調整計數值,轉入步驟D;C、當檢測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的數目在識別范圍內時,識別該射頻信號,轉入步驟D;D、向計數值調整到發送射頻信號的計數值的Tag發送讀取命令,指示計數值調整到發射射頻信號的計數值的Tag回復射頻信號,返回步驟A繼續執行,直到所管轄的Tag發送的射頻信號被識別完。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B中,該方法 進一步包括發送攜帶調整遠離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設定值的調整指令給管轄的 Tag,指示當前計數值不為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Tag將自身的計數值調整 設定的遠離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值。
3、 如權利要求l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進一步包括發送攜帶調整逼近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設定值的調整指令給管轄的 Tag,指示Tag將自身的計數值調整逼近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設定值。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D之前,該方法還 包括當沒有檢測到射頻信號時,發送攜帶調整逼近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 設定值的調整指令給管轄的Tag,指示所述Tag根據該指令將自身的計數值 調整逼近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設定值。
5、 如權利要求l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所述根據檢測 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數目確定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過程為設置確定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范圍,所接收的射頻信號數據在設置范圍 時,確定該范圍對應的調整計數值分叉樹。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確定該范圍對應的調 整計數值分叉樹為如果所接收到的射頻信號數目小于或等于3,則確定調整計數值分叉樹 為2分叉樹;如果所接收到的射頻信號數目大于3且小于10,則確認調整計數值分 叉樹為4分叉樹;如果所接收到的射頻信號數目大于等于10,則確認調整計數值分叉樹 為8分叉樹。
7、 一種識別射頻信號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碰撞檢測模塊、命 令生成模塊以及收發模塊,其中,所述收發模塊,用于接收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發送攜帶調整計數 值分叉樹的命令或/和讀取命令;所述碰撞檢測模塊,用于從收發模塊接收攜帶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后, 進行檢測,得到接收到超過識別范圍的射頻信號的檢測結杲,發送給所述命 令生成模塊;所述命令生成模塊,用于根據檢測結果生成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令或 /和讀取命令,將生成的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令或/和讀取命令發送給 所述收發模塊。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定時模塊, 所述定時模塊,用于在定時時間到時,通知所述碰撞檢測模塊進行檢測。
9、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命令生成模塊包括 命令調整模塊,用于在所述碰撞檢測模塊的檢測結果為檢測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的數量超過識別范圍時,確定生成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令,指示調整計數值命令生成模塊生成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令;所述調整計數值命令生成模塊,用于在所述命令調整模塊的指示下從所 述碰撞檢測模塊的檢測結果中獲取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數目,根據獲取到所 接收的射頻信號數目確定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生成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 命令。
10、 一種發送射頻信號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發模塊、計數器 模塊、生成射頻信號模塊以及數據信息存儲模塊,其中,所述收發模塊,用于接收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令或/和讀取命令 后,將讀取命令發送給所述生成射頻信號模塊,將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 命令發送給所述計數器模塊;將從所述生成射頻信號模塊接收到的攜帶數據 信息的射頻信號發送出去;所述計數器模塊,用于從收發模塊接收到的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 令,在當前計數值為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時,在調整計數值分叉樹范圍內隨 機調整計數值,在當前計數值不為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時,將自身的計數值 調整設定的遠離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值。所述數據信息存儲模塊,用于存儲數據信息;所述生成射頻信號模塊,用于接收收發模塊發送的讀取命令后,根據計 數器模塊獲取調整的計數值,確定發送射頻信號,從數據信息存儲模塊獲取 存儲的數據信息后,生成攜帶所述數據信息的射頻信號,發送給所述收發模 塊。
全文摘要
一種識別射頻信號的方法、裝置及發送射頻信號的裝置,包括A.對設置有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Tag發送的射頻信號進行碰撞檢測;B.當檢測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的數目超過識別范圍時,根據檢測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數目確定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發送攜帶調整計數值分叉樹的命令給管轄的Tag,當前計數值為發送射頻信號計數值的Tag在接收到命令攜帶的調整計數值分叉樹范圍內隨機調整計數值,轉入步驟D;C.當檢測到所接收的射頻信號的數目在識別范圍內時,識別該射頻信號,轉入步驟D;D.向計數值調整到發送射頻信號的計數值的Tag發送讀取命令,指示計數值調整到發射射頻信號的計數值的Tag回復射頻信號,返回步驟A繼續執行。
文檔編號G06K7/00GK101246539SQ20071008026
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5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15日
發明者培 劉, 張興煒, 張福強, 趙玉萍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