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硬盤固定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硬盤固定機構,尤其是涉及一種利用支撐架的固定槽孔結構與固定架的固定片以將固定架固定于支撐架上的硬盤固定機構。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常見應用于電腦設備(如筆記型電腦)內的硬盤固定機構采用固定架以將硬盤設置于支撐架上的組裝方 式。然而,在固定架與支撐架的固定上,除了將硬盤固定于固定架上并接著將固定架與支撐架的一側相互固定之外,還會需要額外使用彈片以及鉚釘以進行固定架的側邊固定,因此,硬盤固定機構在元件固定上所需的物料成本就會相對應地增加。此外,由于固定架僅與支撐架進行單側固定,因此,固定架上遠離固定位置的另一側往往會發生結構搖晃松動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利用支撐架的固定槽孔結構與固定架的固定片以將固定架固定于支撐架上的硬盤固定機構,用于解決上述的問題。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硬盤固定機構包含一硬盤、一支撐架,以及一固定架。該支撐架具有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該第一端部上形成有至少一固定槽孔結構,該固定槽孔結構內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引導斜面。該固定架可拆卸地蓋合于該硬盤上且對應該固定槽孔結構以及該第二端部的位置上分別具有至少一固定片以及至少一鎖固片,該固定片對應該第一引導斜面的位置形成有一第二引導斜面,當該固定片經由該第一引導斜面以及該第二引導斜面的配合以插入該固定槽孔結構內時,該鎖固片用來固定于該第二端部上,以將該硬盤固定于該支撐架上。該鎖固片以螺絲鎖固或鉚釘鉚合方式固定于該第二端部上。該鎖固片呈倒V字形或V字形。該第一端部對應該固定槽孔結構的位置上具有夾持肋條結構,其用來于與該固定槽孔結構共同夾持住該固定片。該夾持肋條結構上形成有一第三引導斜面。該固定架對應該第二端部的一側具有至少一抵接斜臂,其用來于該固定架設置于該支撐架上時,推抵該第二端部,以驅動該固定片插入該固定槽孔結構內。硬盤固定機構另包含絕緣片,其設置于該硬盤以及該固定架之間。硬盤固定機構另包含保護蓋,其蓋合于該固定架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其使用固定架的固定片插入支撐架的第一端部的固定槽孔結構內以及固定架的鎖固片固定于支撐架的第二端部上的設計,以穩固地限制住固定架往±X軸方向、±¥軸方向與土Z軸方向的位移,如此一來,即可在不需使用鉚釘與彈片進行固定架的側邊固定的情況下,完成硬盤固定機構的組裝,從而降低硬盤固定機構在元件固定上所需的物料成本以及解決現有技術所提及的固定架在遠離固定位置的一側上會出現結構搖晃松動的問題。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精神可以通過以下的實施方式及所附附圖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圖I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硬盤固定機構的分解圖;圖2為圖I的支撐架于另 一視角的放大圖;圖3為圖I的支撐架與裝設有絕緣片以及硬盤的固定架的示意圖;圖4為圖3的固定架設置于支撐架上的組合圖;圖5為圖4的固定架與支撐架于另一視角的部分放大圖;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固定架與支撐架的分解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 硬盤固定機構12硬盤14 支撐架16、16’固定架18 絕緣片20保護蓋22 第一端部24第二端部26 固定槽孔結構28 第一引導斜面30 固定片32 鎖固片34 第二引導斜面36 夾持肋條結構38 第三引導斜面40 抵接斜臂A 方向線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其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一硬盤固定機構10的分解圖。由圖I可知,硬盤固定機構10包含一硬盤12、一支撐架14、一固定架16、一絕緣片18,以及一保護蓋20。支撐架14具有一第一端部22以及一第二端部24,第一端部22上形成有至少一固定槽孔結構26 (于圖I中顯示二個),固定槽孔結構26內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引導斜面28 (于圖I中顯示一個)。固定架16可拆卸地蓋合于硬盤12上,且對應固定槽孔結構26以及第二端部24的位置上分別具有相對應的固定片30以及至少一鎖固片32 (于圖I中顯示二個),固定片30對應第一引導斜面28的位置形成有一第二引導斜面34,當固定片30經由第一引導斜面28以及第二引導斜面34的配合以插入固定槽孔結構26內時,鎖固片32用來固定于第二端部24上,以將硬盤12固定于支撐架14上,其中在此實施例中,鎖固片32呈倒V字形(不受此限,也可改呈V字形),而鎖固片32與第二端部24的固定采用螺絲鎖固方式,但不受此限,其也可改采用鉚釘鉚合方式以達到相同固定效果。絕緣片18設置于硬盤12以及固定架16之間,用于防止硬盤12接觸到固定架16而發生短路的情況。保護蓋20蓋合于固定架16上,以供保護以及避免硬盤12外露之用。 此外,請參閱圖2,其為圖I的支撐架14于另一視角的放大圖,由圖2可知,支撐架14的第一端部22對應固定槽孔結構26的位置上可另外具有相對應的夾持肋條結構36,夾持肋條結構36用來于固定架16的固定片30插入固定槽孔結構26內時,與固定槽孔結構26共同夾持住固定片30,用于使固定片30可更加穩固地固定于固定槽孔結構26內,其中夾持肋條結構36上可形成有一第三引導斜面38,用于引導固定片30可更加平順地插入固定槽孔結構26內而被固定槽孔結構26以及夾持肋條結構36所夾持住。以下針對硬盤固定機構10的組裝進行詳細的描述,請參閱圖I、圖2、圖3,以及圖4,圖3為圖I的支撐架14與裝設有絕緣片18以及硬盤12的固定架16的示意圖,圖4為圖3的固定架16設置于支撐架14上的組合圖。如圖3所示,首先,可將如圖I所示的絕緣片18和硬盤12依序設置于固定架16上,以完成固定架16與絕緣片18以及硬盤12的組裝,至于固定架16與硬盤12之間的固定,其可采用一般常見的螺絲鎖固方式。接著,可將裝設有絕緣 片18與硬盤12的固定架16上的固定片30對齊支撐架14的第一端部22上的固定槽孔結構26,而沿著如圖3所示的方向線A插入固定槽孔結構26內,并接著下壓固定架16以將固定架16設置于支撐架14上(如圖4所示),此時,由上述可知,固定片30可被固定槽孔結構26以及夾持肋條結構36共同夾持住,其可如圖5所示,圖5為圖4的固定架16與支撐架14于另一視角的部分放大圖,用于限制住固定片30往土Y軸以及±2軸方向的位移。需注意的是,在上述固定片30插入固定槽孔結構26內的過程中,固定片30上的第二引導斜面34與固定槽孔結構26內的第一引導斜面28之間可產生斜面結構相互引導配合的效果,從而引導固定架16上的固定片30可順利地插入固定槽孔結構26內而不致左右晃動,用于避免組裝歪斜的問題。最后,在將鎖固片32以螺絲鎖固方式固定于第二端部24上并接著將保護蓋20設置于固定架16上之后,硬盤固定機構10即可利用鎖固片32與第二端部24之間的鎖固以及固定片30被固定槽孔結構26與夾持肋條結構36所夾持住的設計,穩固地限制住固定架16往±X軸方向、±¥軸方向與土Z軸方向的位移,如此一來,即可在不需使用鉚釘與彈片進行固定架16的側邊固定的情況下,完成硬盤固定機構10的組裝,從而達到降低相關組裝成本以及解決現有技術所提及的固定架在遠離固定位置的一側上會出現結構搖晃松動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由上述可知,鎖固片32呈倒V字形,因此,在將鎖固片32鎖固于第二端部24上的過程中,鎖固片32就會受壓而從倒V字形結構延展變形為一字形結構,以使固定架16會隨之往-X軸方向移動,從而使固定片30更深入地插入固定槽孔結構26內,用于使固定片30可更加穩固地被夾持于固定槽孔結構26與夾持肋條結構36之間。上述在將固定架16固定于支撐架14上的過程中同時驅動固定片30更深入地插入固定槽孔結構26內的設計可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其也可改利用固定架16與支撐架14之間的結構干涉來達到相同的效果,舉例來說,請參閱圖6,其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一固定架16’與支撐架14的分解圖,圖6中的元件與上述實施例中所提及的元件編號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結構,于此不再贅述,固定架16’與固定架16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與第二端部24之間的固定配置方式。如圖6所示,固定架16’對應支撐架14的第二端部24的位置上具有至少一抵接斜臂40 (于圖6中顯示二個),以取代鎖固片32呈倒V字形的設計,由此,在參照上述組裝流程以將固定架16’設置于支撐架14上的過程中,固定架16’可在支撐架14的第二端部24接觸到抵接斜臂40時,與支撐架14之間出現結構干涉現象,此時,抵接斜臂40與第二端部24之間的結構干涉就可發揮使固定架16’往-X軸方向移動的效果,從而達到與上述鎖固片32呈倒V字形的設計相同的輔助固定功效。[0037]另外,上述固定槽孔結構26與固定片30的配置數量以及第一引導斜面28與第二引導斜面34的設計可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其也可改采用單一固定片的兩側分別具有第二引導斜面以與單一固定槽孔結構內的相對應的第一引導斜面相互配合的設計,從而提升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硬盤固定機構在結構設計上的彈性。上述絕緣片18、保護蓋20以及夾持肋條結構36也可為可選擇性省略的配置,用于簡化硬盤固定機構10的機構設計。相比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使用固定架的固定片插入支撐架的第一端部的固定槽孔結構內以及固定架的鎖固片固定于支撐架的第二端部上的設計,以穩固地限制住固定架往±X軸方向、±¥軸方向與土Z軸方向的位移,如此一來,即可在不需使用鉚釘與彈片進行固定架的側邊固定的情況下,完成硬盤固定機構的組裝,從而降低硬盤固定機構在元件固定上所需的物料成本以及解決現有 技術所提及的固定架在遠離固定位置的一側上會出現結構搖晃松動的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硬盤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硬盤固定機構包含 硬盤; 支撐架,其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ニ端部,該第一端部上形成有至少ー固定槽孔結構,該固定槽孔結構內形成有至少ー第一引導斜面;以及 固定架,其可拆卸地蓋合于該硬盤上且對應該固定槽孔結構以及該第二端部的位置上分別具有至少ー固定片以及至少ー鎖固片,該固定片對應該第一引導斜面的位置形成有第ニ引導斜面,當該固定片經由該第一引導斜面以及該第二引導斜面的配合以插入該固定槽孔結構內時,該鎖固片用來固定于該第二端部上,以將該硬盤固定于該支撐架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硬盤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該鎖固片以螺絲鎖固或鉚釘鉚合方式固定于該第二端部上。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硬盤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該鎖固片呈倒V字形或V字形。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硬盤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端部對應該固定槽孔結構的位置上具有夾持肋條結構,其用來于與該固定槽孔結構共同夾持住該固定片。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硬盤固定機構,其特征在干,該夾持肋條結構上形成有一第三引導斜面。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硬盤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固定架對應該第二端部的ー側具有至少ー抵接斜臂,其用來于該固定架設置于該支撐架上時,推抵該第二端部,以驅動該固定片插入該固定槽孔結構內。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硬盤固定機構,其特征在干,該硬盤固定機構另包含絕緣片,其設置于該硬盤以及該固定架之間。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硬盤固定機構,其特征在干,該硬盤固定機構另包含保護蓋,其蓋合于該固定架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硬盤固定機構,其包含一硬盤、一支撐架,以及一固定架。該支撐架具有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該第一端部上形成有至少一固定槽孔結構,該固定槽孔結構內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引導斜面。該固定架可拆卸地蓋合于該硬盤上且對應該固定槽孔結構以及該第二端部的位置上分別具有至少一固定片以及至少一鎖固片,該固定片對應該第一引導斜面的位置形成有一第二引導斜面,當該固定片經由該第一引導斜面以及該第二引導斜面的配合以插入該固定槽孔結構內時,該鎖固片用來固定于該第二端部上,以將該硬盤固定于該支撐架上。
文檔編號G06F1/18GK202443382SQ201220025999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0日
發明者梁振儀, 賴彥璋, 陳弘智 申請人: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