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電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7262104閱讀:160來源:國知局
電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連接器,當在安裝有電纜的一側沿解除鎖止的方向對插頭連接器作用有力時,鎖止難以被解除,當在另一側對插頭連接器作用有同樣的力時,鎖止順利地被解除。連接器由能夠在垂直方向相互嵌合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的組構成。在各連接器的橫側面、且是另一側與一側的中間,分別設置有鎖止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的第一鎖止部與第二鎖止部。在第一鎖止部形成有凸部,在第二鎖止部形成有凹部,在嵌合時凸部嵌入凹部。在鎖止后,當沿解除鎖止的方向作用有力的情況下,凸部和凹部在它們的一部分碰撞而產生對抗解除的力的反力,凸部和凹部的在另一側的反力小于在一側的反力。
【專利說明】電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由能夠相互嵌合的連接器的組構成的電連接器,進一步而言,涉及能夠對上述連接器的嵌合進行鎖止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個人計算機、便攜式電子設備類的小型化,電子部件的小型化不斷發展。隨著電子部件的小型化的發展,其處理也變得困難。作為這樣的電子部件,例如有細線同軸電纜連接器。
[0003]圖12中,利用立體圖示出日本特開2011 - 138687號所公開的以往的細線同軸電纜連接器的一例。該連接器由在垂直方向嵌合的插頭連接器120 (圖12的(a))與插座連接器110 (圖12的(b))的組構成。嵌合時,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插頭連接器120的底面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插座連接器110的上表面相互對接。例如,插座連接器110能夠固定于基板進行使用,插頭連接器120以相對于該被固定的插座連接器110裝卸自如的狀態使用。
[0004]上述插頭連接器120與插座連接器110均沿長邊方向延伸。在插頭連接器120的水平方向的后側,多個細線同軸電纜SC的一端以沿長邊方向并排排列有多個的狀態安裝于插頭連接器120。并且,在插頭連接器120的長邊方向兩端部的橫側面外壁,利用導電性外殼122設置有鎖止孔部122g,與此對應,在插座連接器110的長邊方向兩端部的橫側面內壁,利用導電性外殼112設置有鎖止突起部112g、112h。
[0005]當插頭連接器120與插座連接器110嵌合時,插座連接器110的鎖止突起部112g、112h進入插頭連接器120的鎖止孔部122g,借助該卡合關系來保持嵌合狀態。
[0006]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 - 138687號
[0007]例如,為了進行維護等,需要解除插頭連接器120與插座連接器110的鎖止。該情況下,優選盡量順利地解除鎖止。
[0008]另一方面,存在意料之外地因事故而導致鎖止被解除的情況。尤其是在細線同軸電纜連接器這樣的小型連接器中,若手指誤鉤住安裝于插頭連接器120的電纜并朝上方抬起,則鎖止比較簡單地被解除。因而,期望在這樣的情況下鎖止盡量不會被解除。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就是為了滿足上述兩個相矛盾的要求的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如下的連接器:當有意地解除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的鎖止時,進一步而言,當在與電纜所被安裝的后側相反側的前側沿解除鎖止的方向對插頭連接器作用有力時,鎖止順利地被解除,另一方面,例如,當手指誤鉤住電纜而欲解除鎖止時,換言之,當在電纜所被安裝的后側沿解除鎖止的方向對插頭連接器作用有力時,鎖止難以被解除。
[0010]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提供一種電連接器以及在這種電連接器中使用的第二連接器,該電連接器由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所組成的組構成,其中,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能夠通過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述第一連接器的底面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連接器的上表面在垂直方向相互對接而嵌合在一起,在上述第一連接器的上述水平方向的一側安裝有電纜的一端,在上述第一連接器的上述水平方向的一側與另一側之間的橫側面設置有第一鎖止部,當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嵌合時,上述鎖止部對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進行鎖止,在上述第二連接器設置有第二鎖止部,該第二鎖止部設置在上述第二連接器的上述水平方向的一側與另一側之間的橫側面、且設置在上述第一鎖止部的對應位置,當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嵌合時,上述第二鎖止部與上述第一連接器的第一鎖止部鎖止,在上述第一鎖止部與上述第二鎖止部中的任一方設置有從上述橫側面朝橫向突出的凸部,與此對應,在上述第一鎖止部與上述第二鎖止部中的另一方設置有從上述橫側面朝橫向凹陷的凹部,當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嵌合時,上述凸部嵌入上述凹部,從而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被相互鎖止,在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被相互鎖止之后,當沿解除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的鎖止的方向作用有力時,上述凸部與上述凹部在它們的一部分相互碰撞而產生對抗上述解除的力的反力,上述凸部與上述凹部的在上述另一側的反力小于在上述一側的反力。
[0011]根據該結構,當在與安裝有電纜的一側相反側的另一側沿解除鎖止的方式對第一連接器作用有力時,鎖止順利地被解除,相反,當在安裝有電纜的一側沿解除鎖止的方向對第一連接器作用有力時,鎖止難以被解除。
[0012]另外,上述凸部的碰撞部分也可以是嵌入上述凹部的上述凸部的伸出部的下邊部周邊,上述的反力可以通過使該伸出部的下邊部的角部在上述另一側被倒角、在上述一側不被倒角來產生。
[0013]并且,上述的反力也可以通過僅在上述凹部的碰撞部分的上述另一側設置朝上述凸部側傾斜的傾斜面來產生,并且,也可以通過在上述凹部的碰撞部分設置朝上述凸部側傾斜的傾斜面,并使在上述另一側的傾斜面的傾斜角小于在上述一側的傾斜面的傾斜角小
來產生。
[0014]在上述電連接器中,也可以構成為,在上述第一連接器的上述另一側設置有拉離部件,該拉離部件能夠沿垂直方向將上述第一連接器從上述第二連接器拉離,從而解除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的鎖止。
[0015]通過設置這樣的拉離部件,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的鎖止的解除變得容易。
[0016]另外,也可以形成為:上述第一連接器沿長邊方向延伸,上述拉離部件設置在上述第一連接器的上述另一側的側面、且設置在上述第一連接器的長邊方向的中央。
[0017]在上述電連接器中,也可以構成為,上述電纜沿上述第一連接器的長邊方向在上述第一連接器并排排列有多個,上述第一連接器的上述第一鎖止部設置于上述第一連接器的長邊方向兩端部的橫側面外壁,上述第二連接器的上述第二鎖止部設置于上述第二連接器的長邊方向兩端部的橫側面內壁。
[0018]根據這樣的結構,第一連接器至少在其長邊方向上整體全部被收納于第二連接器的內部,因而,在將第一連接器安裝于第二連接器時,能夠容易地確認第二連接器相對于第一連接器的位置,從而能夠有效防止因使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以錯誤的方向嵌合而導致它們的端子等被壓彎的問題。
[0019]并且,在上述電連接器中,也可以構成為,在上述第一連接器的第一殼體的底面,設置有朝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的嵌合側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第二連接器的第二殼體的上表面,與上述突出部對應地設置有朝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的嵌合側開口的開口部,在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嵌合時,上述突出部插入于上述開口部,上述突出部的外壁與上述開口部的內壁在上述一側與上述另一側分別相互接觸,在上述一側的上述突出部的外壁與上述開口部的內壁設置有錐形部,以使得上述突出部的外壁與上述開口部的內壁的距離隨著接近上述開口部的入口而變大。
[0020]根據該結構,當在與安裝有電纜的一側相反側的另一側沿解除鎖止的方向對第一連接器作用有力時,鎖止順利地被解除,相反,當在安裝有電纜的一側沿解除嵌合的方向對第一連接器作用有力時,鎖止難以被解除。
[0021]另外,上述錐形部也可以設置于上述突出部的外壁。
[0022]并且,也可以形成為,上述凸部形成于上述第一鎖止部,上述凹部形成于上述第二鎖止部。
[0023]另外,也可以形成為,上述第一鎖止部的上述凸部利用覆蓋上述第一連接器的上述第一殼體的外部的第一外殼形成,上述第二鎖止部的上述凹部利用覆蓋上述第二連接器的上述第二殼體的外部的第二外殼形成。
[0024]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如下的連接器:當在與安裝有電纜的一側相反側的另一側沿解除鎖止的方向對插頭連接器作用有力時,鎖止順利地被解除,相反,當在安裝有電纜的一側沿解除鎖止的方向對插頭連接器作用有力時,鎖止難以被解除。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纜側連接器與基板側連接器的嵌合前的狀態的上側立體圖。
[0026]圖2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纜側連接器與基板側連接器的嵌合后的狀態的俯視圖。
[0027]圖3是沿著圖2的A —A線的剖視圖。
[0028]圖4是沿著圖2的B — B線的簡要剖視圖。
[0029]圖5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纜側連接器的側視圖。
[0030]圖6是圖1的基板側連接器的局部放大圖。
[0031]圖7是沿著圖6的C —C線的剖視圖。
[0032]圖8是鎖止片的放大主視圖。
[0033]圖9是沿著圖2的D —D線的剖視圖。
[0034]圖10是沿著圖2的E — E線的剖視圖。
[0035]圖11是電纜側連接器的變形例。
[0036]圖12是示出以往的細線同軸電纜連接器的立體圖。
[0037]標號說明:
[0038]100:電纜側連接器;300:基板側連接器;4:電纜;13:第二卡止片(第一鎖止部);13b:鎖止孔(凹部);311:鎖止突起(凸部);313:鎖止片(第二鎖止部);321:下邊部;19:下邊部。
【具體實施方式】[0039]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40]本發明的電連接器I由能夠相互在垂直方向嵌合的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組構成。圖1是示出上述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嵌合前的狀態的上側立體圖,圖2是示出它們的嵌合后的狀態的俯視圖。嵌合時,沿水平方向(圖1的“Y”方向)延伸的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底面與同樣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基板側連接器300的上表面相互對接。
[0041]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均以沿長邊方向(圖1的“X”方向)延伸的狀態設置,在該長邊方向具有左右對稱的形狀。當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嵌合時,電纜側連接器100至少在其長邊方向上其整體完全被收納在基板側連接器300的內部。該情況下,當使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嵌合時,能夠容易地確認電纜側連接器100相對于基板側連接器300的位置,從而能夠有效地防止因使它們以錯誤的方向嵌合而導致端子被壓彎的問題。但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該方式,也可以是電纜側連接器在其長邊方向上收納基板側連接器整體的方式。
[0042]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水平方向的后側(圖1的“Y2”偵彳)的側面,沿長邊方向并排排列保持有多個電纜4的一端。電纜側連接器100在保持有上述多個電纜4的一端的狀態下與安裝于布線基板(未圖示)的基板側連接器300在垂直方向(圖1的“Z”方向)嵌合。基板側連接器300通過焊接將基板連接部314、端子350固定于布線基板。
[0043]即便在使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嵌合后,也能夠在垂直方向將電纜側連接器100從基板側連接器300拉離而解除嵌合。為了使作業容易,也可以設置作為拉離部件的拉片8。在設置有拉片8的情況下,僅通過朝上方(圖1的“Z1”方向)拉拽拉片8,就能夠容易地解除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嵌合。
[0044]例如,如圖所示,拉片8可以設置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長邊方向上的中央、且設置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水平方向上的前側(圖1的“Y1”側)的側面。但是,并非必須設置在這樣的位置,例如,也可以設置在電纜側連接器的長邊方向上的左右側、或者設置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水平方向上的前側的上表面。拉片8優選例如由賽璐玢之類的具有柔性的材料形成,可以由PS、線、繩等形成。并且,其形狀不局限于帶形狀,例如也可以是繩狀等其它形狀。另外,也可以不使用拉片8,例如,也能夠通過用手指鉤住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突出部15、凸部29而將電纜側連接器100從基板側連接器300取下。
[0045]圖3示出沿著圖2的A — A線的剖視圖,S卩,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各自的中心線截面。電纜側連接器100具有:通過對樹脂進行一體成形而形成的殼體20 ;由該殼體20保持的多個端子21 ;覆蓋該殼體20的上側的上外殼10 ;以及覆蓋該殼體20的下側的下外殼30。
[0046]利用接地棒5并排排列的多個電纜4各自的芯線4a借助焊錫32與各端子21電連接。作為電纜4,能夠使用同軸電纜、通常的電線。另外,圖3中,作為一例而示出了電纜4是同軸電纜的情況,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7]上外殼10以及下外殼30例如通過利用模具對平板狀(板狀)的導電性金屬(不銹鋼等)板進行沖裁,然后實施折彎、鍛造等而成形。尤其上外殼10具有沿電纜側連接器100的長邊方向(圖1的“X”方向)延伸的主體部11、從該主體部11的長邊方向的兩側端部朝下偵儀圖1的“Z2”側)折彎的第一卡止片12、第二卡止片13,還具有在前側(圖1的“Y1”側)朝下側(圖1的“Z2”偵彳)折彎的前壁片14。
[0048]第一^^止片12與第二卡止片13在電纜4的伸長方向(此處是圖1的“Y”方向)上形成于相互不同的位置,并且,在長邊方向(圖1的“X”方向)上也形成于相互不同的位置。第一卡止片12在伸長方向上設置在相對于第二卡止片13靠電纜4的伸長側(此處是圖1的“Y2”側)的位置,并且,在長邊方向(圖1的“X”方向)上設置于相對于第二卡止片13靠
內側(端子21側)的位置。第--^止片12勾掛于下外殼30以及殼體20的規定的被卡止
部。在第二卡止片13,形成有用于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規定部分(311)嵌合的鎖止孔(貫通孔)13b。
[0049]在前壁片14設置有多個貫通孔14b、14c。殼體20的凸部29a嵌入于貫通孔14b,由此能夠更加穩固地固定上外殼10與殼體20。由于設置有貫通孔14c,因此在固定上外殼10與殼體20之后也能夠確保用于安裝拉片8的貫通孔14c’。用戶能夠利用該貫通孔14c’自由安裝拉片8。
[0050]基板側連接器300具有:通過對樹脂進行一體成形而形成的殼體330 ;從該殼體330的下側朝上側(圖1的“Z1”側)插入、安裝的端子350;以及以覆蓋該殼體330的方式安裝的金屬制的外殼310。
[0051]端子350包括:基板連接部351 ;插入殼體330的插入部352 ;以及呈U字狀的與對象端子接觸的接觸部353、354,在基板側連接器300與電纜側連接器100嵌合時,端子350與電纜側連接器的對應端子(端子21)接觸而導通。并且,通過該接觸,電纜4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各端子350導通。
[0052]基板側連接器300的殼體330沿長邊方向(圖1的“X”方向)延伸,并以與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端子21相同的間隔(間距)保持端子350。在殼體330的上表面設置有朝與電纜側連接器100嵌合的嵌合側開口的開口部381,與此對應,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殼體20的底面設置有朝與基板側連接器300嵌合的嵌合側突出的突出部38。當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嵌合時,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突出部38插入于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開口部381,此外,設置于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開口部381的嵌合凸部380嵌入設置于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突出部38的嵌合凹部37。此時,設置于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端子21被夾在設置于基板側連接器300的端子350的U字的接觸部354與353之間的間隙358中,從而多個電纜4分別與基板布線的規定部分電連接。此外,基板側連接器300的外殼310的外側面與電纜側連接器100的規定部分接觸,并且基板側連接器300的外殼310的一部分312與電纜側連接器100的下外殼30也接觸。通過這些外殼間的接觸,能夠提高屏蔽性。
[0053]外殼310例如通過利用模具對平板狀(板狀)的導電性金屬(不銹鋼等)板進行沖裁,然后實施折彎等成形。在外殼310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的內側面,通過鍛造而以能夠借助鎖止片313沿長邊方向(圖1的“X”方向)移位的狀態設置有鎖止突起311。在基板側連接器300與電纜側連接器100嵌合時,鎖止突起311嵌入設置于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各外側面的鎖止孔13b,由此來實現兩個連接器間的鎖止。
[0054]圖4示出沿著圖2的B — B線的簡要剖視圖,進一步而言,示出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突出部38插入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開口部381后的狀態。當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突出部38插入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開口部381后,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前側(接觸面“h”側)與后側(接觸面“g”側)的各側,電纜部側連接器100的突出部38的外壁18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開口部381的內壁340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長邊方向相互接觸。
[0055]若關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尤其是后側的開口部381的入口附近,在突出部38的外壁18設置有錐形部338,通過設置該錐形部338,突出部38的外壁18與開口部381的內壁340之間的距離“d”隨著接近開口部381的入口附近而變大。通過設置這樣的錐形部338,能得到以下的效果。
[0056]例如,如圖4的(a)所示,在利用拉片(雖未特別圖示但可以認為與圖1等所示的拉片)將電纜側連接器100在前側有意地朝上方(圖示箭頭“e”方向)抬起,從而將電纜側連接器100從基板側連接器300拉離的情況下,由于拉片設置于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前側,因此旋轉的中心位于比該拉片靠后側的位置,結果,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突出部38的外壁18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開口部381的內壁340的接觸面中,尤其是在后側的接觸面“g”施加有比施加于前側的接觸面“h”的力大的力,即,電纜側連接器100成為如下狀態:與前偵U“h”相比,在后側“g”難以將其從基板側連接器300取下。然而,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在后側的接觸面“g”、且是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突出部38的外壁18設置有錐形部338,因此如圖4的(b)所示,電纜側連接器100利用該錐形部338從前側朝后側稍微傾斜,因而,能夠將電纜側連接器100從基板側連接器300比較順利地取下。另外,需要注意,為便于說明,在圖4的(b)中對效果進行夸大而進行記載。
[0057]另一方面,如圖4的(C)所示,在意料之外地、因事故而導致通過電纜4沿將該電纜側連接器100從基板側連接器300拉離的方向(圖示箭頭“f”方向)對該電纜側連接器100作用有力的情況下,由于電纜4設置于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后側,因此旋轉的中心位于比該電纜4靠前側的位置,結果,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突出部38的外壁18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開口部381的內壁340的接觸面中,尤其是在前側的接觸面“h”施加有比施加于后側的接觸面“g”的力大的力,即,電纜側連接器100成為如下狀態:與后偵彳“g”相比,在前偵『h”容易將電纜側連接器100從基板側連接器300取下。然而,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在前側的接觸面“h”處,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突出部38的外壁18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開口部381的內壁340遍及整個范圍接觸,因此電纜側連接器100成為難以從后側朝前側傾斜的狀態,結果,能夠防止電纜側連接器100從基板側連接器300不必要的脫離。
[0058]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突出部38的外壁18設置有錐形部,但通過在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開口部381的內壁340設置錐形部當然也能夠得到相同的效果。本發明也包括這樣的變形例。
[0059]圖5示出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側視圖,圖6示出圖1的基板側連接器300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7示出沿著圖6的C 一 C線的剖視圖、換言之為僅基板側連接器300的剖視圖,此外,圖8示出圖7的一部分(鎖止片313)的放大圖。由此可知,上述圖5至圖8示出嵌合前的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各自的狀態。
[0060]與此相對,圖9、圖10示出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嵌合后的狀態,圖9是沿著圖2的D — D線的剖視圖,換言之,是與圖7相當的剖視圖,是示出基板側連接器300與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嵌合后的狀態的圖,圖10是沿著圖2的E — E線的剖視圖,換言之,是示出基板側連接器300與電纜側連接器100嵌合后的它們的鎖止機構的剖視圖。
[0061]如圖5所示,在電纜側連接器的水平方向的前側與后側之間,例如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長邊方向兩端部的橫側面外壁,沿電纜4的伸長方向(圖1的“Y”方向)設置有第二卡止片(第一鎖止部)13。在該第二卡止片13的末端(圖1的Z2側)設置有朝電纜側連接器100的主體側傾斜的傾斜面22。通過該傾斜面22與設置于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鎖止片313的鎖止突起311的上部錐形部317接觸,能夠將電纜側連接器100順利地引導至基板側連接器300的規定位置。如圖10所示,傾斜面22的傾斜的朝向、傾斜角是考慮了上部錐形部317的傾斜面而設置的。另外,如圖8等所示,在鎖止突起311,除了配置有上述上部錐形部317之外,還以包圍鎖止突起311的最大程度突出部315的方式配置有橫后側錐形部318、橫前側錐形部319以及底側錐形部322。另外,由圖10可知,底側錐形部322的下側的壁323在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嵌合時成為近似垂直的朝向。
[0062]如圖5、圖9以及圖10所示,在第二卡止片13的大致中央設置有鎖止孔13b。鎖止孔13b使用設置于覆蓋殼體20的外部的上外殼10的貫通孔與覆蓋該貫通孔的單側的殼體20形成,且形成為凹部狀。但是,只要形成為凹狀的形狀即可,也可以不被殼體20覆蓋,而僅由上外殼10的貫通孔形成。鎖止孔13b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橫側面具有從該橫側面朝橫向、即基板側連接器300的對應的鎖止突起(凸部)311側凹陷的形狀,在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嵌合時,設置于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鎖止片313 (第二鎖止部)的鎖止突起311嵌入于上述鎖止孔13b。為了順利地解除鎖止突起311與鎖止孔13b的鎖止,可以在包括鎖止孔13b的下邊部17a、尤其是其前側以及后側的角部17b、17c附近在內的鎖止孔13b的周邊緣部,遍及從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前側至后側的整個區域設置朝鎖止突起311側傾斜的傾斜面28。另外,角部17b、17c的傾斜面延伸至凹部13b的側壁27b、27c側。
[0063]如圖9、圖10所示,與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第二卡止片(第一鎖止部)13對應,在該第二卡止片13的對應位置、即基板側連接器300的水平方向上的前側與后側之間、例如在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長邊方向兩端部的橫側面內壁,沿電纜4的伸長方向(圖1的“Y”方向)設置有鎖止片(第二鎖止部)313。在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嵌合時,上述鎖止片313與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第二卡止片(第一鎖止部)13鎖止。在鎖止片313的大致中央附近,利用覆蓋基板側連接器300的殼體330的外部的外殼310形成有凸狀的鎖止突起311。該鎖止突起311具有在基板側連接器300的橫側面從該橫側面朝橫向、即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對應的鎖止孔(凹部)13b側突出的形狀,在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嵌合時,嵌入電纜側連接器100的鎖止孔13b。另外,如圖6、圖7所示,也可以在基板側連接器300的殼體330設置朝開口部381傾斜的錐形部335、336、337。通過設置上述錐形部335、336、337,通過上述錐形部335、336、337與設置于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突出部38的下側的引導突起25接觸,將突出部38引導至開口部381,從而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基板側連接器300與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嵌合。
[0064]如圖9、圖10等所示,基板側連接器300的凸部亦即鎖止突起311嵌入于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凹部亦即鎖止孔13b并與之卡止。通過鎖止突起311卡止于鎖止孔13b,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相互鎖止。由于鎖止片313由上外殼10的一部分形成,因此具有金屬的彈性,成為始終被朝電纜側連接器100彈性按壓的狀態。利用該彈性作用,在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嵌合時,設置于鎖止片313的鎖止突起311咔噠一聲嵌入鎖止孔13b。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鎖止利用鎖止片313的彈性作用等被維持在鎖止突起311不會從鎖止孔13b脫出的限度。[0065]鎖止后,在沿解除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鎖止的方向作用有力的情況下,鎖止突起311的一部分即嵌入于鎖止孔13b的鎖止突起311的伸出部的下邊部321周邊、尤其是其兩端的角部附近,與鎖止孔13b的一部分即鎖止孔13b的下邊部17a周邊、尤其是其兩端的角部17b、17c附近相互碰撞,產生對抗該解除的力的反力。
[0066]作為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兩個連接器300的鎖止被解除的情況,主要考慮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像參照圖4的(a)說明了的那樣,利用拉片有意地將電纜側連接器100從基板側連接器300拉離的情況,另一個情況是像參照圖4的(C)說明了的那樣意料之外地、因事故而導致通過電纜4將電纜側連接器100從基板側連接器300拉離的情況。
[0067]當然,優選在前者的情況下能夠更加順利地解除鎖止,且在后者的情況阻礙鎖止的解除。因此,在本發明中設定成:鎖止突起311與鎖止孔13b之間的、在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前側的反力小于后側的反力。
[0068]主要參照圖9、圖10,對用于產生所希望的反力的一個結構例進行說明。該結構例中,利用基板側連接器300產生所希望的反力。如圖9等所示,設置于鎖止片313的中央的鎖止突起311以從鎖止片313隆起的狀態設置。結果,鎖止突起311至少在其下邊部321具有沿伸長方向朝鎖止孔13b側伸出的伸出部。該伸出部的形狀整體具有左右對稱的形狀,但需要注意的是角部并不對稱。即,對水平方向的前側的角部316實施倒角,相對于此,對后側的角部329不實施這樣的倒角。因而,鎖止突起311的倒角部分(316)形成為左右不對稱的形狀。當解除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鎖止時,上述實施了倒角的角部316與未實施倒角的角部329均是能夠與鎖止孔13b碰撞而產生反力的部分,但通過變更角部的突出的程度,使得反力在電纜側連接器100、基板側連接器300的前側與后側之間產生差。
[0069]例如,如圖9所示,在利用拉片(未圖示)有意地將電纜側連接器100在其前側朝上方(圖示箭頭“e”方向)抬起的情況下,由于拉片設置于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前側,因此旋轉的中心位于比該拉片靠后側的位置,結果,在鎖止突起311的下邊部321周邊與鎖止孔13b的下邊部17a周邊的碰撞部分中的、鎖止突起311的角部316周邊與鎖止孔13b的前側的角部17b周邊的碰撞部分附近產生的反力大于在鎖止突起311的角部329周邊與鎖止孔13b的后側的角部17c周邊的碰撞部分附近產生的反力。然而,即便該情況下,由于對鎖止突起311的前側的角部316實施了倒角,因此反力減少,結果,對于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鎖止,與未實施倒角的情況相比,能更加順利地解除鎖止。
[0070]另一方面,在意料之外地、因事故而導致通過電纜4對電纜側連接器100作用有朝將電纜側連接器100從基板側連接器300拉離的方向(圖示箭頭“f”方向)的力的情況下,旋轉的中心位于比該電纜4靠前側的位置,結果,在鎖止突起311的下邊部321周邊與鎖止孔13b的下邊部17a周邊的碰撞部分中的、鎖止突起311的角部329周邊與鎖止孔13b的后側的角部17c周邊的碰撞部分附近產生的反力大于在鎖止突起311的角部316周邊與鎖止孔13b的前側的角部17b周邊的碰撞部分產生的反力。然而,該情況下,由于鎖止突起311的后側的角部329并未實施倒角,因此鎖止突起311與鎖止孔13b之間的反力比較大,結果,電纜側連接器100不會被從基板側連接器300拉離,能夠維持鎖止。
[0071]參照圖11對用于產生所希望的反力的其它的結構例進行說明。在該結構例中,利用電纜側連接器100’產生所希望的反力。圖11與圖5相同是示出電纜側連接器的側面的圖,是與圖5類似的圖,但設置于電纜側連接器100’的第二卡止片13’的鎖止孔13b’的形狀與圖5所示的鎖止孔13b不同。進一步而言,在圖11的變形例中,僅在鎖止孔13b’的下邊部17a’、尤其是前側的角部17b的周邊緣部設置有朝鎖止突起311側傾斜的傾斜面28’,與此相對,在后側的角部17c’周邊未設置這樣的傾斜面。
[0072]在該情況下,例如,如圖9所示,在利用拉片(未圖示)有意地將電纜側連接器100在其前側朝上方(圖示箭頭“e”方向)抬起的情況下,由于拉片設置于電纜側連接器100的前側,因此旋轉的中心位于比該拉片靠后側的位置,結果,在鎖止突起311的下邊部321周邊與鎖止孔13b’的下邊部17a’周邊的碰撞部分中的、鎖止孔13b’的前側的角部17b’周邊與鎖止突起311的前側的角部周邊的碰撞部分附近產生的反力大于在鎖止孔13b’的后側的角部17c’周邊與鎖止突起311的后側的角部周邊的碰撞部分附近產生的反力。然而,該情況下,由于在鎖止孔13b的前側的角部17b’設置有傾斜面28’,因此反力減少,由此,與沒有設置傾斜面的情況相比,能更加順利地解除電纜側連接器100與基板側連接器300的鎖止。
[0073]另一方面,在意料之外地、因事故而導致通過電纜4在電纜側連接器100作用有朝將電纜側連接器100從基板側連接器300拉離的方向(圖示箭頭“f”方向)的力的情況下,旋轉的中心位于比該電纜4更靠前側的位置,結果,在鎖止突起311的下邊部321周邊與鎖止孔13b’的下邊部17a’周邊的碰撞部分中的、鎖止孔13b’的后側的角部17c’周邊與鎖止突起311的后側的角部周邊的碰撞部分附近產生的反力大于在鎖止孔13b’的前側的角部17b’周邊與鎖止突起311的前側的角部周邊的碰撞部分附近產生的反力。然而,即便該情況下,由于在鎖止孔13b的后側的下邊部19并未設置傾斜面,因此鎖止突起311與鎖止孔13b之間的反力比較大,結果,電纜側連接器100不會被從基板側連接器300拉離,能夠維持鎖止。
[0074]另外,在圖11所示的例子中,僅在前側的角部17b’設置傾斜面28’,但是,代替于此,也可以如圖5所示那樣在水平方向的前側與后側雙方設置傾斜面,并使前側的角部17b的周邊的傾斜面28的傾斜角比后側的角部17c的周邊的傾斜面28的傾斜角小、即將前側的傾斜面設定得較為平緩,由此也能夠得到相同的效果。
[0075]以上基于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人所完成的發明具體地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能夠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實施各種變更。
[0076]例如,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將凸部311設置于電纜側連接器100,將凹部13b設置于基板側連接器300,但也可以與此相反,將凹部設置于電纜側連接器,將凸部設置于基板側連接器。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由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所組成的組構成, 所述電連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能夠通過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連接器的底面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連接器的上表面在垂直方向相互對接而嵌合在一起, 在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所述水平方向的一側安裝有電纜的一端, 在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所述水平方向的一側與另一側之間的橫側面設置有第一鎖止部,當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嵌合時,所述鎖止部對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進行鎖止,在所述第二連接器設置有第二鎖止部,該第二鎖止部設置在所述第二連接器的所述水平方向的一側與另一側之間的橫側面、且設置在所述第一鎖止部的對應位置,當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嵌合時,所述第二鎖止部與所述第一連接器的第一鎖止部鎖止, 在所述第一鎖止部與所述第二鎖止部中的任一方設置有從所述橫側面朝橫向突出的凸部,與此對應,在所述第一鎖止部與所述第二鎖止部中的另一方設置有從所述橫側面朝橫向凹陷的凹部,當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嵌合時,所述凸部嵌入所述凹部,從而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被相互鎖止, 在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被相互鎖止之后,當沿解除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的鎖止的方向作用有力時,所述凸部與所述凹部在它們的一部分相互碰撞而產生對抗所述解除的力的反力, 所述凸部與所述凹部的在所述另一側的反力小于在所述一側的反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所述另 一側設置有拉離部件,該拉離部件能夠沿垂直方向將所述第一連接器從所述第二連接器拉離,從而解除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的鎖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連接器沿長邊方向延伸,所述拉離部件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所述另一側的側面、且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器的長邊方向的中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纜沿所述第一連接器的長邊方向在所述第一連接器并排排列有多個, 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所述第一鎖止部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器的長邊方向兩端部的橫側面外壁, 所述第二連接器的所述第二鎖止部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器的長邊方向兩端部的橫側面內壁。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連接器的第一殼體的底面,設置有朝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的嵌合側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第二連接器的第二殼體的上表面,與所述突出部對應地設置有朝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的嵌合側開口的開口部,當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嵌合時,所述突出部插入于所述開口部,所述突出部的外壁與所述開口部的內壁在所述一側與所述另一側分別相互接觸, 在所述一側的所述突出部的外壁與所述開口部的內壁設置有錐形部,以使得所述突出部的外壁與所述開口部的內壁的距離隨著接近所述開口部的入口而變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錐形部設置于所述突出部的外壁。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鎖止部,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第二鎖止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鎖止部的所述凸部利用覆蓋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所述第一殼體的外部的第一外殼形成,所述第二鎖止部的所述凹部利用覆蓋所述第二連接器的所述第二殼體的外部的第二外殼形成。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碰撞部分是嵌入所述凹部的所述凸部的伸出部的下邊部周邊,該伸出部的下邊部的角部在所述另一側被倒角、且在所述一側未被倒角。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僅在所述凹部的碰撞部分的所述另一側設置有朝所述凸部側傾斜的傾斜面。
11.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的碰撞部分設置有朝所述凸部側傾斜的傾斜面,且設定成在所述另一側的傾斜面的傾斜角小于在所述一側的傾斜面的傾斜角。
12.—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與對象側連接器成組使用, 所述電連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對象側連接器和所述電連接器通過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對象側連接器的底面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電連接器的上表面在垂直方向相互對接而嵌合在一起, 在所述對象側連接器的所述水平方向的一側安裝有電纜的一端, 在所述對象側連接器的所述水平方向的一側與另一側之間的橫側面設置有對象側鎖止部,當所述對象側連接器與所述電連接器嵌合時,所述對象側鎖止部對所述對象側連接器與所述電連接器進行鎖止,在所述電連接器設置有鎖止部,該鎖止部設置在所述電連接器的所述水平方向的一側與另一側之間的橫側面、且設置在所述對象側鎖止部的對應位置,當所述對象側連接器與所述電連接器嵌合時,所述鎖止部與所述對象側連接器的對象側鎖止部鎖止, 在所述對象側鎖止部與所述鎖止部中的任一方的所述橫側面設置有從該橫側面朝橫向突出的凸部,與此對應,在所述對象側鎖止部與所述鎖止部中的另一方的所述橫側面設置有從該橫側面朝橫向凹陷的凹部,在所述對象側連接器與所述電連接器嵌合時,所述凸部嵌入所述凹部,從而所述對象側連接器與所述電連接器被相互鎖止, 在所述對象側連接器與所述電連接器被相互鎖止之后,當沿解除所述對象側連接器與所述電連接器的鎖止的方向作用有力時,所述凸部與所述凹部在它們的一部分相互碰撞而產生對抗所述解除的力的反力, 所述凸部的碰撞部分是嵌入所述凹部的所述凸部的伸出部的下邊部周邊,該伸出部的下邊部的角部在所述另一側被倒角、且在所述一側未被倒角,由此,所述凸部與所述凹部的在所述另一側的反力小于在所述一側的反力。
【文檔編號】H01R13/629GK103579856SQ201310344251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8日
【發明者】伝法谷郁夫 申請人:廣瀨電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