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芯鋁絞線脹力終端耐張線夾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復合芯鋁絞線脹力終端耐張線夾包括:旋壓式鋼錨、耐張套管、張力夾芯、耐張夾套、內襯管、導線線芯、引流板、硅膠墊、壓接點、爆壓點;張力夾芯套置于耐張夾套內,處于耐張套管的中部,旋壓式鋼錨前端與耐張夾套接觸,并與耐張套管螺接固定,接縫處硅膠墊密封,耐張夾套前端頂置于爆壓點處,內襯管置于耐張套管的前端內,并經壓接點壓接固定。優點在于:引流板的流線型設計減少放電現象,降低能耗;內襯管外表設置周向紋路,增大內襯管與耐張套管之間的摩擦力,提高穩定性;爆壓點設置使張力夾芯產生更加穩定的徑向壓力,張力夾芯產生更大的握力,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效果明顯。
【專利說明】復合芯鋁絞線脹力終端耐張線夾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壓架空輸電線路中復合芯電力電纜鋁絞線的固定、夾緊連接裝置,確切地說,公開了一種新型復合芯鋁絞線脹力終端耐張線夾。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輸電線路連接線夾,其固定、夾緊鋼芯鋁絞線的裝置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導線插接,接觸面較小插接不牢,導線容易發熱;二是鋁管液壓,安裝時兩端導線插入鋁管,然后用液壓工具加壓,但接觸面較小,握力不強;三是爆炸壓接,靠起爆瞬間的強大沖擊力使線夾夾住導線,但由于強大的沖擊力改變金相,機械強度降低,爆炸不安全。因此,目前國內輸電線路上使用的連接線夾都存在安裝不方便、接觸面小、導線易發熱、握力不足、機械強度降低等缺陷,不能適用新型材料復合芯鋁絞線的固定、夾緊連接。專利號為2007200347845的實用新型專利,從技術上克服了上述一些問題,特別是針對線芯夾緊方面,該技術采用旋壓夾緊法增強了張力夾芯對線芯的握緊力,安裝極為方便,可以重復使用,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內襯管在安裝擠壓后,可以緊緊固定復合芯鋁絞線的外層,使導線與耐張夾套、張力夾芯的位置(或距離)相對穩定,但是由于內襯管的外壁及耐張套管的內壁均是平滑設計,內襯管與耐張套管之間的摩擦系數較低,在較長時間內,導線在自身拉力、收縮力(環境溫度影響)或風力作用下,容易引起耐張套管對內襯管的握力降低,導致該裝置失去應有的作用,甚至因為內襯管與耐張套管的接觸面忽大忽小,且整個裝置外表棱角太多,很容易產生放電現象,造成起火,給供電設施帶來極大的損失,影響正常正常的生產生活。
【發明內容】
[0003]復合芯鋁絞線脹力終端耐張線夾,就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公開了一種新型技術,本實用新型由:旋壓式鋼錨(I)、耐張套管(2)、張力夾芯(3)、耐張夾套(4)、內襯管(5)、導線線芯(6)、引流板(7)、硅膠墊(8)、壓接點(9)、爆壓點(10)構成;旋壓式鋼錨(I)前端設置不同外徑兩級螺紋,其中一級螺紋外徑大于二級螺紋外徑,一級螺紋與耐張套管(2)的后端內螺紋相匹配,一級螺紋與二級螺紋之間設置為徑向圓角正方形體,二級螺紋與耐張夾套(4)的大端內螺紋相匹配,二級螺紋前端設置頂頭,其直徑與張力夾芯(3)的大端直徑相同,旋壓式鋼錨(I)的后端徑向設置“U”型板狀體,“U”型板狀體內設置橢圓孔,“U”型板狀體與一級螺紋、二級螺紋、徑向圓角正方形體、頂頭均一體成型;耐張套管(2)為一同徑貫通的管狀體,該管狀體前端弧形內斂,后端口外緣外張形成呈“U”型的引流板(7),引流板
(7)的弧形部為半圓,其圓心與耐張套管(2)的軸心線重合,引流板(7)的半圓部板面與耐張套管(2)的軸心線垂直,引流板(7)的方形部向耐張套管(2)的后端翹起,與半圓部板面形成150?160度夾角,引流板(7)的方形部板面對稱設置四個螺孔,引流板(7)與耐張套管(2) —體成型;張力夾芯(3)為錐狀管體,其內徑由細到粗,張力夾芯(3)與耐張夾套(4)相匹配,耐張夾套(4)外徑與耐張套管(2)內徑相匹配,耐張夾套(4)前端部設置內縮臺階,后端口設置內螺紋,該內螺紋與旋壓式鋼錨(I)的二級螺紋相匹配;內襯管(5)外徑與耐張套管(2)內徑相匹配,其內徑與導線相匹配;復合芯鋁絞線穿過內襯管(5)再穿入耐張套管
[2],剝除復合芯鋁絞線外層露出導線線芯(6),將導線線芯(6)穿過耐張夾套(4)再穿入張力夾芯(3),旋壓式鋼錨(I) 二級螺紋與與耐張夾套(4)螺接,壓緊張力夾芯(3),張力夾芯
[3]在耐張夾套(4)的作用下對導線線芯(6)產生握力,固定住導線,旋壓式鋼錨(I)向前推入耐張套管(2)并經一級螺紋螺接固定在耐張套管(2)內,旋壓式鋼錨(I)與耐張套管(2)后端接口處經硅膠墊(8)密封,耐張夾套(4)處于耐張套管(2)的中部,其前端內縮臺階經爆壓點(10)固定,內襯管(5)置于耐張套管(2)的前端并部分伸出耐張套管(2)端口,經壓接點(9)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張套管(2)前端弧形內斂處設置壓接點(9),耐張套管
(2)前端1/3處設置爆壓點(10),所述的引流板(7)棱角處均呈R角設置;所述的內襯管(5)外表面設置周向紋路;所述的張力夾芯(3)從兩端相對徑向均分180度切割出兩端未開通的間隙槽,其間隙槽的兩切割面相互垂直。
[0004]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引流板的流線型設計減少了本裝置的放電現象,降低能耗;2.由于內襯管外表設置周向紋路,增大了內襯管與耐張套管之間的摩擦力,當旋壓式鋼錨與耐張夾套、張力夾芯、耐張套管各組件組裝后,擠壓壓接點固定內襯管,從而固定導線;3.爆壓點的設置使耐張夾套得到更好的固定,在旋壓式鋼錨及耐張套管的螺接壓力作用下,對張力夾芯產生更加穩定的徑向壓力,從而使張力夾芯產生更大的握力;4.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效果更為明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5]參見附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6]圖2是圖1的A-A向視圖;
[0007]圖3是旋壓式鋼錨結構示意圖;
[0008]圖4是圖3徑向圓角正方形體的徑向視圖;
[0009]圖5是張力夾芯結構示意圖;
[0010]圖6是圖5大端徑向視圖;
[0011]圖7是耐張夾套結構示意圖;
[0012]圖8是耐張套管結構示意圖;
[0013]圖9是圖8的A-A向視圖;
[0014]圖10是圖8的B向視圖;
[0015]圖11是內襯管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說明。
[0017]參見附圖1?11,本實用新型包括:旋壓式鋼錨(I)、耐張套管(2)、張力夾芯(3)、耐張夾套(4)、內襯管(5)、導線線芯(6)、引流板(7)、硅膠墊(8)、壓接點(9)、爆壓點(10);張力夾芯(3)套置于耐張夾套(4)內,處于耐張套管(2)的中部,旋壓式鋼錨(I)前端與耐張夾套(4)接觸,并與耐張套管(2)螺接固定,接縫處硅膠墊(8)密封,耐張夾套(4)前端頂置于爆壓點(10)處,內襯管(5)置于耐張套管(2)的前端內,并經壓接點(9)壓接固定。[0018]實施方式,將復合芯鋁絞線穿入內襯管(5),再穿過耐張套管(2),剝除復合芯鋁絞線外層,露出導線線芯(6),將導線線芯(6)貫穿耐張夾套(4),再穿入張力夾芯(3),并使張力夾芯(3)套置于耐張夾套(4)內,將旋壓式鋼錨(I)的二級螺紋與耐張夾套(4)螺接,徑向推壓張力夾芯(3),再將旋壓式鋼錨(I)繼續推入耐張套管(2),并與耐張套管(2)螺接固定,同時使內襯管(5)處于耐張套管前端內,最后對壓接點(9)及爆壓點(10)擠壓固定。
【權利要求】
1.復合芯鋁絞線脹力終端耐張線夾,本實用新型由:旋壓式鋼錨(I)、耐張套管(2)、張力夾芯(3)、耐張夾套(4)、內襯管(5)、導線線芯(6)、引流板(7)、硅膠墊(8)、壓接點(9)、爆壓點(10)構成;旋壓式鋼錨(I)前端設置不同外徑兩級螺紋,其中一級螺紋外徑大于二級螺紋外徑,一級螺紋與耐張套管(2)的后端內螺紋相匹配,一級螺紋與二級螺紋之間設置為徑向圓角正方形體,二級螺紋與耐張夾套(4)的大端內螺紋相匹配,二級螺紋前端設置頂頭,其直徑與張力夾芯(3)的大端直徑相同,旋壓式鋼錨(I)的后端徑向設置“U”型板狀體,“U”型板狀體內設置橢圓孔,“U”型板狀體與一級螺紋、二級螺紋、徑向圓角正方形體、頂頭均一體成型;耐張套管(2)為一同徑貫通的管狀體,該管狀體前端弧形內斂,后端口外緣外張形成呈“U”型的引流板(7),引流板(7)的弧形部為半圓,其圓心與耐張套管(2)的軸心線重合,引流板(7)的半圓部板面與耐張套管(2)的軸心線垂直,引流板(7)的方形部向耐張套管(2)的后端翹起,與半圓部板面形成150?160度夾角,引流板(7)的方形部板面對稱設置四個螺孔,引流板(7)與耐張套管(2)—體成型;張力夾芯(3)為錐狀管體,其內徑由細到粗,張力夾芯(3)與耐張夾套(4)相匹配,耐張夾套(4)外徑與耐張套管(2)內徑相匹配,耐張夾套(4)前端部設置內縮臺階,后端口設置內螺紋,該內螺紋與旋壓式鋼錨(I)的二級螺紋相匹配;內襯管(5)外徑與耐張套管(2)內徑相匹配,其內徑與導線相匹配;復合芯鋁絞線穿過內襯管(5)再穿入耐張套管(2),剝除復合芯鋁絞線外層露出導線線芯(6),將導線線芯(6)穿過耐張夾套(4)再穿入張力夾芯(3),旋壓式鋼錨(I) 二級螺紋與與耐張夾套(4)螺接,壓緊張力夾芯(3),張力夾芯(3)在耐張夾套(4)的作用下對導線線芯(6)產生握力,固定住導線,旋壓式鋼錨(I)向前推入耐張套管(2)并經一級螺紋螺接固定在耐張套管(2)內,旋壓式鋼錨(I)與耐張套管(2)后端接口處經硅膠墊(8)密封,耐張夾套(4)處于耐張套管(2)的中部,其前端內縮臺階經爆壓點(10)固定,內襯管(5)置于耐張套管(2)的前端并部分伸出耐張套管(2)端口,經壓接點(9)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張套管(2)前端弧形內斂處設置壓接點(9),耐張套管(2)前端1/3處設置爆壓點(10),所述的引流板(7)棱角處均呈R角設置;所述的內襯管(5)外表面設置周向紋路;所述的張力夾芯(3)從兩端相對徑向均分180度切割出兩端未開通的間隙槽,其間隙槽的兩切割面相互垂直。
【文檔編號】H02G7/02GK203398710SQ201320462533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仝合澤, 邵浩, 仝紫諾, 朱滿意, 蔡威 申請人:蔡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