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線式ups電源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源系統,具體的說,涉及了一種在線式UPS電源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在線式UPS電源控制系統一般由整流器、蓄電池、逆變器、內旁路開關組成,當市電輸入正常時,UPS將市電穩壓后供應給負載設備使用,同時它還向蓄電池充電;當市電中斷或市電的指標超出規定的指標,UPS將自動轉換到蓄電池方式市電異常或中斷(事故停電)時,UPS立即將蓄電池的電能,通過逆變轉換的方法向負載繼續供應220V交流電,使負載設備維持正常工作并保護負載軟、硬件不受損壞;當UPS檢測到過載、負載故障或UPS內部故障,將自動轉換到旁路方式。然而當市電長時間停電或UPS電源系統出現故障無法得到及時維修時,由于UPS電源的蓄電池供電能力有限,會出現負載設備停機的情況,容易丟失數據,長此以往還容易損壞負載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了一種在線式UPS電源系統,不間斷供電能力強且易于維護。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在線式UPS電源系統,包括維修供電通道、旁路供電通道、UPS供電通道、雙回路電源、與所述雙回路電源連接的電源切換開關、以及與所述電源切換開關連接的第一交流接觸器;
[0005]所述維修供電通道上串接有維修開關,所述旁路供電通道上串接有旁路開關;
[0006]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的常開觸點串接所述維修開關構成所述維修供電通道;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的常閉觸點串接所述旁路開關構成所述旁路供電通道;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的常閉觸點與所述UPS供電通道的輸入端連接。
[0007]進一步的,所述在線式UPS電源系統還包括電壓采集電路和微控制器,所述電壓采集電路采集所述雙回路電源的電壓和所述UPS供電通道的輸出端的電壓;所述微控制器連接所述電壓采集電路、所述電源切換開關和所述旁路開關,根據所述雙回路電源的電壓和所述UPS供電通道輸出端的電壓控制所述電源切換開關和所述旁路開關的閉合與斷開。
[0008]優選的,所述旁路開關和所述維修開關由第二交流接觸器和第三交流接觸器組成;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的常開觸點、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的交流線圈和所述第三交流接觸器的常閉觸點依次串接構成所述旁路開關;所述第三交流接觸器的常開觸點、所述第三交流接觸器的交流線圈和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的常閉觸點依次串接構成所述維修開關。
[0009]優選的,所述雙回路電源包括一路市電電源和一路備用電源,所述備用電源為交流發電機。
[0010]本實用新型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采用多個交流接觸器實現了UPS供電通道、旁路通道和維修通道的自由切換,在不間斷供電的同時還方便了UPS系統的維護;同時雙回路電源進一步確保供電的不間斷性,提高了UPS系統的供電能力。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3]如圖1所示,一種在線式UPS電源系統,包括維修供電通道、旁路供電通道、UPS供電通道、雙回路電源、與所述雙回路電源連接的電源切換開關、以及與所述電源切換開關連接的第一交流接觸器KMl;優選的,所述雙回路電源包括一路市電電源和一路備用電源,所述備用電源為交流發電機,當所述市電電源出現故障時,還可以通過所述交流發電機繼續給負載供電,從而保證該在線式UPS電源系統不間斷的給負載供電。
[0014]所述維修供電通道上串接有維修開關,所述旁路供電通道上串接有旁路開關;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KMl的常開觸點KMl I串接所述維修開關構成所述維修供電通道;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KMl的常閉觸點KM12串接所述旁路開關構成所述旁路供電通道;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KMl的常閉觸點KM12與所述UPS供電通道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維修供電通道、所述旁路供電通道和所述UPS供電通道均與負載相連。當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KMl的常閉觸點閉合、常開觸點斷開時,所述雙回路電源通過所述UPS供電通道或所述旁路供電通道給負載供電;當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KMl的常閉觸點斷開、常開觸點閉合時,所述雙回路電源通過所述維修供電通道給負載供電。
[0015]在實際中,開關的切換方式有手動或自動兩種,鑒于所述在線式UPS電源系統的作用是不間斷的給負載供電,所述電源切換開關和所述旁路切換開關均采用自動切換的方式來閉合和斷開。因此,所述在線式UPS電源系統還包括電壓采集電路和微控制器,所述電壓采集電路采集所述雙回路電源的電壓和所述UPS供電通道的輸出端的電壓;所述微控制器連接所述電壓采集電路、所述電源切換開關和所述旁路開關,根據所述雙回路電源的電壓和所述UPS供電通道輸出端的電壓控制所述電源切換開關和所述旁路開關的閉合與斷開。
[0016]優選的,所述旁路開關和所述維修開關由第二交流接觸器KM2和第三交流接觸器KM3組成;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KM2的常開觸點KM32、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的交流線圈KM22和所述第三交流接觸器KM3的常閉觸點KM32依次串接構成所述旁路開關;所述第三交流接觸器KM3的常開觸點KM31、所述第三交流接觸器KM3的交流線圈KM32和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KM2的常閉觸點KM22依次串接構成所述維修開關。這樣的設置安排,使得所述旁路開關和所述維修開關構成互鎖狀態,進一步的確保了該系統的供電電源只通過一個供電通道給負載供電。
[0017]正常工作時,供電電源為所述市電電源,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KMl的常開觸點KMl I斷開,常閉觸點KM12閉合,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KM2的常開觸點KM21斷開,所述市電電源通過所述UPS供電通道給負載供電;當所述微控制器檢測到所述市電電源異常或長時間停電時,則輸出電源切換信號給所述電源切換開關,將供電電源切換到所述備用電源,繼續通過所述交流發電機給負載提供電源。
[0018]當所述微控制器檢測到所述UPS供電通道發生故障或超負載時,則輸出旁路閉合信號給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KM2的常開觸點KM21,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KM2的常開觸點KM21接收該信號后自動閉合,此時,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KM2的交流線圈KM22通電,從而使其常閉觸點KM22斷開,供電電源僅通過所述旁路供電通道給負載供電;當所述微控制器檢測到所述UPS供電通道恢復正常時,則輸出旁路斷開信號給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KM2的常開觸點KM21,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KM2的常開觸點KM21接收該信號后自動斷開,其常閉觸點KM22恢復閉合狀態,供電電源繼續通過所述UPS供電通道給負載供電。
[0019]當需要維護所述UPS供電通道時,則手動閉合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KMl的常開觸點KMl I,斷開其常閉觸點KMl 2,同時手動閉合所述第三交流接觸器KM3的常開觸點KM31,此時所述第三交流接觸器KM3的交流線圈KM32通電,從而使其常閉觸點KM32斷開,所述旁路供電通道也徹底斷開,進一步確保了供電電源僅通過所述維修供電通道給負載供電。當所述UPS供電通道和所述旁路供電通道徹底停止供電后,就可以對所述UPS供電通道進行維護了。
[0020]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在線式UPS電源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維修供電通道、旁路供電通道、UPS供電通道、雙回路電源、與所述雙回路電源連接的電源切換開關、以及與所述電源切換開關連接的第一交流接觸器; 所述維修供電通道上串接有維修開關,所述旁路供電通道上串接有旁路開關; 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的常開觸點串接所述維修開關構成所述維修供電通道;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的常閉觸點串接所述旁路開關構成所述旁路供電通道;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的常閉觸點與所述UPS供電通道的輸入端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線式UPS電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線式UPS電源系統還包括電壓采集電路和微控制器,所述電壓采集電路采集所述雙回路電源的電壓和所述UPS供電通道的輸出端的電壓;所述微控制器連接所述電壓采集電路、所述電源切換開關和所述旁路開關,根據所述雙回路電源的電壓和所述UPS供電通道輸出端的電壓控制所述電源切換開關和所述旁路開關的閉合與斷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在線式UPS電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開關和所述維修開關由第二交流接觸器和第三交流接觸器組成;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的常開觸點、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的交流線圈和所述第三交流接觸器的常閉觸點依次串接構成所述旁路開關;所述第三交流接觸器的常開觸點、所述第三交流接觸器的交流線圈和所述第二交流接觸器的常閉觸點依次串接構成所述維修開關。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在線式UPS電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回路電源包括一路市電電源和一路備用電源,所述備用電源為交流發電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在線式UPS電源系統,包括維修供電通道、旁路供電通道、UPS供電通道、雙回路電源、與所述雙回路電源連接的電源切換開關、以及與所述電源切換開關連接的第一交流接觸器;所述維修供電通道上串接有維修開關,所述旁路供電通道上串接有旁路開關;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的常開觸點串接所述維修開關構成所述維修供電通道;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的常閉觸點串接所述旁路開關構成所述旁路供電通道;所述第一交流接觸器的常閉觸點與所述UPS供電通道的輸入端連接。該實用新型具有維護方便、不間斷供電能力更強的優點。
【IPC分類】H02J9/06
【公開號】CN205385340
【申請號】CN201620189125
【發明人】李海波
【申請人】李海波, 李超, 賈海軍, 趙威東, 涂帥, 王亞銘, 劉強
【公開日】2016年7月1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