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驅動電路,特別是涉及一種電機h橋驅動電路。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機功率驅動大都采用的h橋式結構,常規的h橋式結構都是由4個三極管與一個電機組成h形的電路結構,也因此稱之為h橋。
現有的h橋驅動電路大多存在抗磁干擾能力弱,可能需要額外電源的缺點,因此其穩定性不夠好,故本發明將提供一種穩定驅動的h橋驅動電路。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設計巧妙、穩定可靠的電機h橋驅動電路。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電機h橋驅動電路,包括電機m,發射極均與電機m的一端連接的三極管q1和三極管q4,集電極與三極管q1和q4的基極均連接的三極管q3,兩端分別連接于三極管q1的集電極和發射極的二極管d1,兩端分別連接于三極管q4的集電極和發射極的二極管d3和電容c1,所述三極管q1的集電極接入供電vcc,三極管q3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2接入供電vcc,三極管q3的基極通過電阻r1接入供電vcc,三極管q3的發射極和三極管q4的集電極均接地;還包括發射極均與電機m的另一端連接的三極管q2和三極管q5,集電極與三極管q2和q5的基極均連接的三極管q6,兩端分別連接于三極管q2的集電極和發射極的二極管d2,兩端分別連接于三極管q5的集電極和發射極的二極管d4和電容c2,所述三極管q2的集電極接入供電vcc,三極管q6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3接入供電vcc,三極管q6的基極通過電阻r4接入供電vcc,三極管q6的發射極和三極管q5的集電極均接地;其中,三極管q1、q2、q3和q6為npn管,三極管q4和q5為pnp管。
進一步地,為了便于外接控制時保護三極管,所述三極管q3的基極還連接有電阻r5,所述三極管q6的基極還連接有電阻r6。
優選地,所述三極管q1、q2、q3和q6的型號為8050,所述三極管q4和q5的型號為855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采用6個三極管實現h橋驅動,分別在現有的h橋式結構的外側添加了一保護作用的三極管,保證了電路電流經過三極管的穩定性,避免支路無負載情況下電流過大燒壞三極管,同時在h橋內側添加二極管和電容對電路中的噪聲進行過濾,進一步穩定驅動電路,并且本發明結構相對簡單,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具有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適合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
如圖1所示,該電機h橋驅動電路,包括電機m,發射極均與電機m的一端連接的三極管q1和三極管q4,集電極與三極管q1和q4的基極均連接的三極管q3,兩端分別連接于三極管q1的集電極和發射極的二極管d1,兩端分別連接于三極管q4的集電極和發射極的二極管d3和電容c1,所述三極管q1的集電極接入供電vcc,三極管q3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2接入供電vcc,三極管q3的基極通過電阻r1接入供電vcc,三極管q3的發射極和三極管q4的集電極均接地;還包括發射極均與電機m的另一端連接的三極管q2和三極管q5,集電極與三極管q2和q5的基極均連接的三極管q6,兩端分別連接于三極管q2的集電極和發射極的二極管d2,兩端分別連接于三極管q5的集電極和發射極的二極管d4和電容c2,所述三極管q2的集電極接入供電vcc,三極管q6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3接入供電vcc,三極管q6的基極通過電阻r4接入供電vcc,三極管q6的發射極和三極管q5的集電極均接地;其中,三極管q1、q2、q3和q6為npn管,三極管q4和q5為pnp管。優選地,所述三極管q1、q2、q3和q6的型號為8050,所述三極管q4和q5的型號為8550。
進一步地,為了便于外接控制時保護三極管,所述三極管q3的基極還連接有電阻r5,所述三極管q6的基極還連接有電阻r6。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按照上述實施例,便可很好地實現本發明。值得說明的是,基于上述結構設計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發明上做出的一些無實質性的改動或潤色,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仍然與本發明一致的,也應當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