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車載電氣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防護蓋裝配結構。
背景技術:
1、車載電氣設備是指裝設于車輛上的電氣設備,由于車輛行駛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顛簸路況,因此,車載電氣設備需要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2、以新能源車的電池包斷路單元(bdu,battery?disconnect?unit)為例,現有一種電池包斷路單元,其敞口盒體上蓋設有上蓋并設有若干防護蓋,防護蓋與上蓋并列設置,防護蓋僅與盒體以可拆卸方式連接,在遇到顛簸路況時防護蓋容易脫落。因此,有必要對防護蓋的裝配結構進行改進,以提升電池包斷路單元的抗震能力。
技術實現思路
1、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公開提供一種防護蓋裝配結構。
2、具體地,本公開的技術方案是:
3、一種防護蓋裝配結構,包括盒體、上蓋和防護蓋,上蓋蓋設于盒體上,上蓋和防護蓋位于盒體的同一側,上蓋與防護蓋并列設置,所述盒體上設有第一固定結構,防護蓋通過第一固定結構與盒體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上蓋上設有第二固定結構,防護蓋通過第二固定結構與上蓋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
4、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結構包括設于盒體上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防護蓋位于盒體的同一側,第一固定部與防護蓋并列設置,第一固定部上設有卡孔,防護蓋上對應卡孔設有彈扣,彈扣與卡孔配合而防止防護蓋與盒體分離。
5、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數量為兩個,防護蓋位于兩個第一固定部之間。
6、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防護蓋上對應彈扣設有讓位槽,彈扣位于讓位槽中。
7、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彈扣為“+”形結構。
8、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結構包括設于上蓋上的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位于上蓋的靠防護蓋一側,第二固定部上設有凹槽,凹槽朝向防護蓋,防護蓋上對應凹槽設有凸條,凸條插設于凹槽中而防止防護蓋與上蓋分離。
9、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數量為兩個,防護蓋位于兩個第二固定部之間。
10、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凸條包括與凹槽配合的插接部和與第二固定部配合的限位部,插接部插設于凹槽中,限位部位于凹槽外且與第二固定部抵接。
11、本公開的有益技術效果:
12、本公開所提供的防護蓋裝配結構因防護蓋與盒體和上蓋均相連接,故相比于現有的防護蓋僅與盒體連接的裝配結構,防護蓋更不易脫落,且盒體與上蓋之間連接強度更強,從而抗震能力更強。
1.一種防護蓋裝配結構,包括盒體、上蓋和防護蓋,上蓋蓋設于盒體上,上蓋和防護蓋位于盒體的同一側,上蓋與防護蓋并列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上設有第一固定結構,防護蓋通過第一固定結構與盒體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上蓋上設有第二固定結構,防護蓋通過第二固定結構與上蓋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護蓋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結構包括設于盒體上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防護蓋位于盒體的同一側,第一固定部與防護蓋并列設置,第一固定部上設有卡孔,防護蓋上對應卡孔設有彈扣,彈扣與卡孔配合而防止防護蓋與盒體分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護蓋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數量為兩個,防護蓋位于兩個第一固定部之間。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護蓋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蓋上對應彈扣設有讓位槽,彈扣位于讓位槽中。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護蓋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扣為“+”形結構。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護蓋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結構包括設于上蓋上的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位于上蓋的靠防護蓋一側,第二固定部上設有凹槽,凹槽朝向防護蓋,防護蓋上對應凹槽設有凸條,凸條插設于凹槽中而防止防護蓋與上蓋分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護蓋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數量為兩個,防護蓋位于兩個第二固定部之間。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護蓋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條包括與凹槽配合的插接部和與第二固定部配合的限位部,插接部插設于凹槽中,限位部位于凹槽外且與第二固定部抵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