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933216閱讀:36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萬向接頭,具體地說,是一種嵌持在影音產品背 面用以檢測電氣特性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
背景技術
對于影音產品的電氣特性檢測是生產過程中的最終檢測項目,目的在 于出廠前確保產品符合標準,影音產品的類別以電視機為例,早期是由檢 測人員以附有端子的電線一端插入電視機背面插孔中,經反饋信號顯示于 一屏幕上,檢測人員以目視察看屏幕所示波形判斷是否異常,但此種檢測 模式需依賴人工,會導致生產成本過高。
近期業內人士引進全自動化生產流程以圖降低生產成本,其方式是利 用一與一傳動組件連接的萬向接頭,這種萬向接頭前端將附有端子的電線 嵌持于電視機背面插孔中以利于進行電器檢測,又因電視機位于輸送帶 上,其與所述萬向接頭之間的位置往往會形成誤差,故萬向接頭在設計上 必須具有微調功能,方能精確地將附有端子的電線嵌持在電視機背面插孔 中,以獲得正確的電氣特性檢測結果。
這種與一傳動組件連接的萬向接頭,包含一端為一中空狀容室的底 座; 一接設于所述容室的支桿,及一與所述支桿螺接的梯形片,所述梯形 片前端夾設一附有端子的電線;由此所述支桿與所述梯形片能夠同步以所 述容室為中心進行偏斜,使所述梯形片前端夾設的電線嵌持于上述電視機背面插孔內。
市場反應上述已知萬向接頭結構中,所述支桿與梯形片僅能夠同步以 所述容室為中心進行偏斜,加上支桿與容室之間的余度不足,無法精確地 將所述梯形片前端夾設的電線導引嵌持在電視機背面插孔中,因而難以獲 得真實的電氣特性檢測結果。
因此已知的萬向接頭結構在檢測過程的應用層面存在著上述種種不 便和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在檢測過程中有較大余度使前端夾 設的電線精確、完整地引至影音產品背面插孔中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包括一底座和一支撐座,其中 所述底座與一傳動組件連接,且所述底座上方形成至少二樞接區; 所述支撐座設置在所述樞接區上,以進行上下、順逆時針等方向微調, 所述支撐座包括
一與所述底座連接且提供所述支撐座挑高設置的芯軸; 二由所述支撐座兩側向上延伸的縱向壁;
一設置在所述二縱向壁間用以進行左右位移調整而不觸及所述底座, 且能自行回復原位的滑動座。
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 一步實現。
前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中所述每一樞接區設有四呈對角線排列的固定組件。
前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中所述固定組件與所述底座間分別套 設一緩沖吸收件。
前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中所述支撐座進一步包括四可與所述 緩沖吸收件嵌固的卡摯缺口。
前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中所述緩沖吸收件由橡膠材質制成。
前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中所述每一樞接區環設復數彈力回復 件,所述彈力回復件用以輔助所述支撐座回復于原先位置。
前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中所述支撐座的芯軸包括一連接管、 一與所述連接管一端組立的上扣,及一與所述連接管另一端組立的下扣。
前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中所述二縱向壁間設有一軸桿,所述 軸桿提供所述滑動座及分別位于所述滑動座兩邊的一彈力組件設置,所述 滑動座可繞著所述軸桿向后翻轉且不會觸及所述底座。
前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中所述彈力組件為一彈簧。
前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中所述滑動座前端進一步設有一梯形 塊,所述梯形塊前端夾設至少一附有端子的電線。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具有對影音 產品的電氣特性達到更正確、更周全的檢測效果的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右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圖。圖4為實施例的底座、傳動組件及芯軸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的支撐座的部分結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的支撐座的另一部分結構立體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說明。 現請參閱圖1 圖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圖2 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右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圖,圖 4為實施例的底座、傳動組件及芯軸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所述 底座(1 )與一傳動組件(3 )連接,其上方形成至少二樞接區(11),
于所述樞接區(11)亦可依需求而開設其它孔洞。
請接合參閱圖5,圖5為實施例的支撐座的部分結構立體分解示意圖。 如圖所示,所述樞接區(l l)設有四呈對角線排列的固定組件(4),所述 固定組件(4 )與所述底座(1 )間分別套設一緩沖吸收件(5 )。在本 實施例中,所述緩沖吸收件(5)由橡膠材質制成。
再請接合參閱圖6,圖6為實施例的支撐座的另一部分結構立體分解 示意圖。如圖所示,所述支撐座(2 ),可于所述樞接區(11)上用以 進行上下、順逆時針等方向微調,其包括一與所述底座(1 )連接且提供 所述支撐座(2 )挑高設置的芯軸(21)、 二由所述支撐座(2 )兩側 向上延伸的縱向壁(22),及一設置于所述二縱向壁(22)之間用以 進行左右位移調整而不觸及所述底座(1 )且能自行回復原位的滑動座(2 3 )。
所述支撐座(2)進一步包括四可與所述緩沖吸收件(5)嵌固的卡摯缺口 (2 4)。
所述每一樞接區(11)環設復數彈力回復件(12),所述彈力回 復件(1 2)于所述支撐座(2)下沉時會提供向上彈力,用以輔助所述 支撐座(2)回復于原先位置,因此可克服所述緩沖吸收件(5)于長期 使用后,恐因產生彈性疲乏而無法提供所述支撐座(2)向上回復于原先 位置的缺陷。
所述支撐座(2 )的芯軸(21)包括一連接管(212)、 一與所 述連接管(212) —端組立上扣(211),及一與所述連接管(2 1 2 )另一端組立下扣(213),經所述組件組立后,所述芯軸(21) 本身即可與所述底座(1 )連接且提供所述支撐座(2)挑高設置。
所述二縱向壁(22)之間設有一軸桿(25),所述軸桿(25) 提供所述滑動座(23)及分別位于所述滑動座(23)兩邊的一彈力組 件(2 6 )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力組件(26)為一彈簧。
所述滑動座可(23)繞著所述軸桿(.25)向后翻轉且不會觸及所 述底座(1 )。
所述滑動座(23)前端進一步設有一梯形塊(6 )。所述梯形塊(6 ) 前端夾設至少一附有端子(圖中未示出)的電線(圖中未示出)。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構造的組合,本實用新型利用所述緩沖吸收件 (5)的配置,能同步將支撐座(2)于檢測過程中與被檢測物品間所引 起之左右、上下及順逆時針等方向的移動吸收;并以所述滑動座(2 3) 的配置,允許所述滑動座(23)在支撐座(2 )上旋轉后翻,及在二k 向壁(2 2)這間進行左右位移調整,且能自行回復原位;因此,可確保在輸送帶(圖中未示出)上的影音產品于檢測過程中能獲得較大的余度, 亦即使梯形塊(6)可以更精確且完全地將其前端的至少一附有端子的電
線導入嵌持于各種預定進行檢測的影音產品背面插孔中,因此對于影音產 品的電氣特性因而能夠達到更周全、更正確的檢測效果。
值得說明的是,上述影音產品的類別為薄型化液晶電視、電漿電視及
TFT-LCD面板等。
以上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 關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 可以作出各種變換或變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應該屬于本實用 新型的范疇,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
組件符號說明 1 底座 1 1樞接區
1 2彈力回復件
2 支撐座 2 1芯軸
2 11上扣
2 1 2連接管
2 13下扣
2 2縱向壁
2 3滑動座
2 4卡摯缺口2 5軸桿
2 6彈力組件
3 傳動組件
4 固定組件
5 緩沖吸收件
6 梯形塊
權利要求1. 一種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包括一底座和一支撐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與一傳動組件連接,且所述底座上方形成至少二樞接區;所述支撐座設置在所述樞接區上,以進行上下、順逆時針等方向微調,所述支撐座包括一與所述底座連接且提供所述支撐座挑高設置的芯軸;二由所述支撐座兩側向上延伸的縱向壁;一設置在所述二縱向壁之間以進行左右位移調整而不觸及所述底座,且能自行回復原位的滑動座。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每一樞接區設有四呈對角線排列的固定組件。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組件與所述底座之間分別套設一緩沖吸收件。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支撐座進一步包括四可與所述緩沖吸收件嵌固的卡摯缺口。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緩沖吸收件由橡膠材質制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每一樞接區環設復數彈力回復件,所述彈力回復件用以輔助所述支撐座回 復于原先位置。
7.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支撐座的芯軸包括一連接管、 一與所述連接管一端組立的上扣,及一與所述連接管另一端組立的下扣。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二縱向壁之間設有一軸桿,所述軸桿提供所述滑動座及分別位于所述滑動 座兩邊的一彈力組件設置,所述滑動座可繞著所述軸桿向后翻轉且不會觸 及所述底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彈力組件為一彈簧。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滑動座前端進一步設有一梯形塊,所述梯形塊前端夾設至少一附有端子 的電線。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型萬向接頭結構,包括一底座和一支撐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與一傳動組件連接,且所述底座上方形成至少二樞接區;所述支撐座設置在所述樞接區上,以進行上下、順逆時針等方向微調,所述支撐座包括一與所述底座連接且提供所述支撐座挑高設置的芯軸;二由所述支撐座兩側向上延伸的縱向壁;一設置在所述二縱向壁之間以進行左右位移調整而不觸及所述底座,且能自行回復原位的滑動座。
文檔編號H04N17/00GK201226408SQ200820117080
公開日2009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4日
發明者陳重元 申請人:彩富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