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方法、系統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998844閱讀:31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方法、系統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方法、系統和裝置。
背景技術
物聯網是當前通信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物聯網的發展離不開數以億計的家庭用戶。目前,已經出現了針對家庭物聯網的應用,其是在現有TD無線座機和家庭網關的基礎上,通過增加短距無線收發模塊,將安裝在家中的門磁、煙感和紅外報警器等安防傳感器,以及各類家電接入互聯網,從而對非法闖入、煙、火、煤氣泄漏等信息可實現遠程實時監控和預警,還可以對家電進行遠程控制和狀態查看。無線座機、家庭網關,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控制設備,可實現家庭內部各類無線傳感設備的組網、并將其接入互聯網,但在將家庭內部各類無線傳感設備接入到無線控制設備之前,無線傳感設備和無線控制設備之間必須先進行“對碼”操作。對碼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確認雙方是所要連接的對象,設備將對與其對碼成功后的對象之間的通信充分信任;二是在對碼過程中雙方交換初始鑒權加密信息,保證對碼后雙方的通信的私密性。目前,在家庭無線設備的對碼方式中,按鍵式和自動式的使用最為普遍。這兩種對碼方法,不需要將傳感設備和控制設備進行預配置或提前綁定,不需要繁雜的密碼或串號輸入,不增加對碼設備成本或僅需增加一個簡單按鍵,操作步驟簡單、技術門檻低,普通家庭用戶便可方便操作,不需要專門安裝維護人員上門服務。圖1是目前按鍵式對碼方法的典型流程圖。如圖1所示,該流程包括:步驟101,按下無線控制設備接收的對碼按鍵,無線控制設備開始在預定時間T內等待無線傳感設備的對碼請求。步驟102,按下無線傳感設備的對碼按鍵,從而觸發無線傳感設備發出對碼請求。步驟103,無線控制設備接收到對碼請求后,向無線傳感設備返回對碼回應。步驟104,所述無線傳感設備向所述無線控制設備發送初始密碼請求。步驟105,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向所述無線傳感設備發送初始密碼回應。通過步驟101-步驟105,完成了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和所述無線傳感設備的對碼流程,此后,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和所述無線傳感設備可以協商通信密碼,利用所述通信密碼進行正常通信。步驟106,所述無線傳感設備和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利用初始密碼協商新密碼。步驟107,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和所述無線傳感設備利用所述新密碼進行正常通信。圖2是目前自動式對碼方法的典型流程圖。如圖2所示,該流程包括:步驟201,通過某種方式將無線控制設備處于允許無線傳感設備加入傳感網絡的狀態,從而,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廣播允許無線傳感設備接入的廣播消息,并在預定時間T內等待無線傳感設備的對碼請求。步驟202,無線傳感設備偵聽到無線控制設備允許無線傳感設備接入的廣播消息后,自動向無線控制設備發起對碼請求。步驟203,無線控制設備接收到對碼請求后,向無線傳感設備返回對碼回應。步驟204,所述無線傳感設備向所述無線控制設備發送初始密碼請求。步驟205,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向所述無線傳感設備發送初始密碼回應。通過步驟201-步驟205,完成了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和所述無線傳感設備的對碼流程,此后,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和所述無線傳感設備可以協商通信密碼,利用所述通信密碼進行正常通信。為實現家庭設備全覆蓋,目前無線傳輸技術都采用各種技術手段擴大傳輸范圍,如提高無線設備的發射功率、提升無線收發芯片的靈敏度、增加無線中繼設備等方法。無線傳輸覆蓋范圍的增大,使得無線信號在覆蓋自己家庭的同時也覆蓋了鄰居家庭的部分區域。從按鍵式和自動式對碼方法的流程圖可以看到,由于無線信號的覆蓋超出家庭區域,在相鄰兩個家庭同時進行對碼時,就容易引起與鄰居設備的誤對碼問題:其一,在無線控制設備等待無線傳感設備對碼請求時,鄰居無線傳感設備可能發起對碼請求,從而可能使得鄰居無線傳感設備注冊到自家無線控制器上。其二,在無線傳感設備向無線控制設備發起對碼請求時,鄰居無線控制設備可能也處于等待對碼請求狀態,從而可能使得自家無線傳感設備注冊到鄰居家無線控制設備上。一旦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問題產生,家庭用戶個人自身難以排查和處理,一般會向運營商進行投訴并要求服務人員上門解決問題,增加了家庭物聯網業務的運維費用。因此,如何避免誤對碼問題,節省物聯網業務的運維費用,是當前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方法、系統和裝置,以便避免誤對碼問題,節省物聯網業務的運維費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體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無線設備接收對碼報文,該對碼報文中攜帶有該對碼報文的發射功率;所述無線設備測量該對碼報文的接收功率,讀取該對碼報文中的發射功率,根據所述發射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計算功率損耗,判斷該功率損耗是否在預定閾值范圍內,如果是,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可信設備,繼續后續流程,否則,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一種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系統,該系統包括無線控制設備和無線傳感設備;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和/或所述無線傳感設備接收對碼報文,測量該對碼報文的接收功率,讀取該對碼報文中攜帶的該對碼報文的發射功率,根據所述發射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計算功率損耗,判斷該功率損耗是否在預定閾值范圍內,如果是,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可信設備,繼續后續流程,否則,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由上述技術方案可見,本發明在對碼報文中攜帶該對碼報文的發射功率,接收方測量對碼報文的接收功率,根據所述發射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計算功率損耗,在所述功率損耗在預定閾值范圍內時,判定發送方為可信設備,繼續后續流程,如果所述功率損耗不在預定閾值范圍內,則判定發送方為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由于無線信號的強度隨著其傳輸距離的增大和障礙物的增多而逐漸減弱,即功率損耗逐漸增大,因此,通過在對碼報文中攜帶發射功率,并測量該對碼報文的接收功率,可以準確地計算出功率損耗,從而可以根據該功率損耗估計出對端的無線設備是自家的無線設備,還是鄰居家的無線設備,在對端的無線設備是鄰居家的無線設備時,即在對端的無線設備為非可信無線設備時,對碼失敗,從而避免了將鄰居家的無線設備與自家的無線設備相連,避免了誤對碼問題,節省物聯網業務的運維費用。


圖1是目前按鍵式對碼方法的典型流程圖。圖2是目前自動式對碼方法的典型流程圖。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方法流程圖。圖4是本發明提供的按鍵式對碼流程圖。圖5是本發明提供的自動式對碼流程圖。圖6是本發明提供的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系統組成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提供的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裝置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無線信號傳輸的一個特點就是信號強度隨著距離的增大而降低,另外無線信號在穿越固體障礙時也會產生比較大的衰減,鏈路損耗會增加,比如穿越一堵墻壁后信號一般會損耗大約15 30dBm。即對無線信號而言,其傳輸距離越近,傳輸路徑上障礙越少,傳輸鏈路功率損耗越小;反之,無線信號傳輸越遠,傳輸路徑上障礙越多,傳輸鏈路功率損耗越大。從一個家庭的無線設備發出的信號到達鄰居家庭的無線設備,至少需要經過一堵墻和一定距離的傳輸。因此,對于同一發射設備,家庭內部較接近發射源的無線設備所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強度,同鄰居家的無線設備所接收到的信號強度相比,至少要高出約15 30dBm;同理,對于同一接收設備,其所接收到的自家設備信號鏈路損耗要低于所接受到鄰居家設備信號傳輸鏈路損功率耗約15 30dBm。由于在家庭物聯網業務實際部署中,受設備電路設計和供電方式的影響,不同無線發射設備的信號發射功率并不能完全一致,無法根據接收信號功率準確地判斷出無線設備是自家的還是鄰居家的,因此我們可采用傳輸鏈路功率損耗來評判無線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衰減,進而判定無線設備是自家的還是鄰家的。其中,傳輸鏈路功率損耗是發射信號強度與接收信號強度的差值。綜上,無線設備在家庭內部進行對碼時,便可通過檢測接收信號的傳輸鏈路功率損耗,來相互確認對方是否為可信任的家庭內部設備,從而避免誤對碼。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方法流程圖。如圖3所示,該流程包括:步驟301,無線設備接收對碼報文,該對碼報文中攜帶有該對碼報文的發射功率。步驟302,所述無線設備測量該對碼報文的接收功率。步驟303,所述無線設備讀取該對碼報文中的發射功率,根據所述發射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計算功率損耗。步驟304,所述無線設備判斷該功率損耗是否在預定閾值范圍內,如果是,執行步驟305,否則,執行步驟306。步驟305,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可信設備,繼續后續流程。本步驟中,如果對碼流程還未執行完畢,則繼續執行對碼流程,如果對碼流程已執行完畢,則判定對碼成功,執行后續的通信流程。步驟306,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本發明中,可以針對對碼流程中的任意一個或多個甚至所有對碼報文執行圖3所示流程,針對對碼流程中越多的對碼報文執行圖3所示流程,則避免誤對碼的效果越好,較佳地,針對對碼流程中的每一對碼報文均執行圖3所示流程。下面以按鍵式對碼流程和自動式對碼流程為例,對應用本發明的方法進行示例性說明,具體請參見圖4和圖5。圖4是本發明提供的按鍵式對碼流程圖。在圖4所示流程中,家庭I和家庭2為鄰居家庭,家庭I中包括無線控制設備I和無線傳感設備1,家庭2中包括無線傳感設備2和無線控制設備2。如圖4所示,該流程包括:步驟401,無線控制設備I的對碼鍵被按下,無線控制設備I在預定時間T內等待對碼請求。步驟402,無線控制設備I在所述預定時間T內接收到無線傳感設備2發來的對碼請求I,該對碼請求I中攜帶有該對碼請求I的發射功率Pt I。步驟403,無線控制設備I測量對碼請求I的接收功率Prl,讀取該對碼請求I中攜帶的發射功率Ptl,根據Pwl = Ptl-Prl計算功率損耗Pwl,判斷Pwl是否大于預設的閾值PwO,結果為Pwl大于PwO,因此,無線控制設備I判定無線傳感設備I是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步驟404,無線傳感設備I在所述預定時間T內向無線控制設備I發送對碼請求3,該對碼請求3中攜帶有該對碼請求3的發射功率Pt3。步驟405,無線控制設備I測量對碼請求3的接收功率Pr3,讀取該對碼請求3中攜帶的發射功率Pt3,根據Pw3 = Pt3-Pr3計算功率損耗Pw3,判斷Pw3是否大于預設的閾值PwO,結果為Pw3小于PwO,因此,執行步驟406。步驟406,無線控制設備I向無線傳感設備I發送對碼回應,并在對碼回應中攜帶該對碼回應的發射功率Pt4。步驟407,無線傳感設備I接收對碼回應,判斷出對碼回應的功率損耗Pw4小于PwO,因此,執行步驟408。
步驟408,無線傳感設備I向無線控制設備I發送初始密碼請求,無線控制設備I向無線傳感設備I返回初始密碼回應,開始后續正常通信。步驟408中,初始密碼請求中攜帶有該初始密碼請求的發射功率,無線控制設備I測量該初始密碼請求的接收功率,根據所述接收功率和所述發射功率計算初始密碼請求的功率損耗,判斷該功率損耗是否在預定閾值范圍內,如果是,向無線傳感設備I發送初始密碼回應,否則,判定無線傳感設備I是非可信設備,不向無線傳感設備I發送初始密碼回應。步驟408中,初始密碼回應中攜帶有該初始密碼回應的發射功率,無線傳感設備I測量該初始密碼回應的接收功率,根據所述接收功率和所述發射功率計算初始密碼回應的功率損耗,判斷該功率損耗是否在預定閾值范圍內,如果是,繼續后續流程,否則,判定無線控制設備I是非可信設備,停止后續正常通信流程。截止到步驟408中無線傳感設備I接收到初始密碼回應,無線傳感設備I和無線控制設備I已完成對碼流程。在對碼流程以后的流程中,無線傳感設備I和無線控制設備I不必針對自身接收到的消息檢測接收功率,也不必在自身發送的消息中攜帶發射功率。在圖4所示流程進行期間,無線控制設備2的對碼鍵也被按下,并且在預定時間內接收到了無線傳感設備I的對碼請求2,與步驟405的處理方式類似,無線控制設備2計算對碼請求2的功率損耗Pw2,并判斷出Pw2 > PwO,因此,無線控制設備2判定無線傳感設備I是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從而避免了無限傳感設備I接入到無線控制設備2。圖5是本發明提供的自動式對碼流程圖。在圖5所示流程中,家庭I和家庭2為鄰居家庭,家庭I中包括無線控制設備I和無線傳感設備1,家庭2中包括無線傳感設備2和無線控制設備3。如圖5所示,該流程包括:步驟501,無線控制設備I進入允許無線傳感設備接入網絡的狀態,發送允許接入該無線控制設備I的廣播消息,在該廣播消息中攜帶該廣播消息的發射功率PU。步驟502,無線傳感設備2接收到無線控制設備I發送的廣播消息,測量該廣播消息的接收功率Prl,計算功率損耗Pwl = Ptl-Prl,比較Pwl和預設閾值PwO,結果為Pwl大于PwO,因此,無線傳感設備2判定無線控制設備I為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不發起后續的對碼流程。步驟503,無線控制設備I接收到無線傳感設備3的對碼請求,其中攜帶有該對碼請求的發射功率Pt2,無線控制設備I測量無線傳感設備3的對碼請求接收功率Pr2,計算功率損耗Pw2 = Pt2-Pr2,比較Pw2和PwO,判斷出Pw2 > PwO,因此,無線控制設備I判定無線傳感設備3為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不發起后續的對碼流程。由步驟503可見,即便無線控制設備I發送的廣播消息在到達無線傳感設備3時,其功率損耗仍然在預定閾值范圍內,使得無線傳感設備3向無線控制設備I發出了對碼請求,由于無線控制設備I也需要進行相應的功率損耗閾值判斷,所以能夠提高避免誤對碼的準確性。步驟504,無線傳感設備I向無線控制設備I發出對碼請求,其中攜帶有該對碼請求的發射功率Pt3。步驟505,無線控制設備I接收無線傳感設備I發來的對碼請求,測量其接收功率Pr3,計算功率損耗Pw3 = Pt3-Pr3,判斷出Pw3 < PwO,因此繼續執行步驟506。
步驟506,無線控制設備I向無線傳感設備I發送對碼回應,其中攜帶該對碼回應的發射功率Pt4。步驟507,無線傳感設備I接收無線控制設備I發來的對碼回應,測量其接收功率Pr4,計算功率損耗Pw4 = Pt4-Pr4,判斷出Pw4 < PwO,因此繼續執行步驟508。步驟508,同步驟408。可見,本發明通過預先設置功率損耗閾值,在對碼報文中攜帶該對碼報文的發射功率,接收方通過測量對碼報文的接收功率,根據所述接收功率和所述發射功率計算實際的功率損耗,比較該實際的功率損耗和預先設置的功率損耗閾值,可以判定發送方是否為可信的無線設備,從而在接收方不可信時,停止與接收方進行對碼。其中,所述的功率損耗閾值,可以根據典型的信號傳輸距離和所經過的障礙物情況進行設定。具體地,假設無線發射設備的發射功率為PtO,在距離無線發射設備較近的標準對碼位置,設為L米(L 5m),中間無任何明顯障礙物的情況下,測量所能接收到來自于該設備的信號強度PrO,并做一定的余量預留Pm(如5dBm),設該值為對碼信號傳輸鏈路功率損耗閾值 PwO = PtO-PrO+Pm。由于功率損耗閾值是根據典型的信號傳輸距離L和所經過的障礙物情況設定的,因此,在家庭內部進行無線設備對碼時,應當以無線控制設備接近無線傳感設備或無線傳感設備接近無線控制設備的方式,使兩者之間的距離保持在L米之內。在對碼流程中,在對碼報文中攜帶發射功率,以及測量接收功率、計算功率損耗并進行閾值判斷,都是為了避免誤對碼,因此,在對碼流程結束后,可以停止對報文進行傳輸鏈路功率損耗檢測,也無需在報文中攜帶發射功率。可見,通過在家庭無線設備上檢測對碼報文的傳輸鏈路功率損耗是否在可信范圍之內,從而使對碼雙方相互確認對方是否為家庭內部可信設備,避免了與鄰居設備誤對碼。優選地,本發明在家庭無線傳感設備和無線控制設備進行對碼過程中,分別在無線傳感設備和無線控制設備上檢測對碼報文的傳輸鏈路功率損耗是否在要求的范圍,使無線傳感設備和無線控制設備能夠相互確認對方為家庭內部可信設備,從而避免鄰居設備對正在進行的家庭內部設備對碼產生的干擾。該方法不僅避免家庭內部無線設備與鄰居設備誤對碼的問題,增強了家庭內部設備對碼的安全性,還便于在現有無線收發芯片上實現,并不增加家庭無線設備的任何成本。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上述方法,本發明還提供了相應的系統和裝置,具體請參見圖6和圖7。圖6是本發明提供的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系統組成示意圖。如圖6所示,該系統包括無線控制設備601和無線傳感設備602。無線控制設備601和/或無線傳感設備602接收對碼報文,測量該對碼報文的接收功率,讀取該對碼報文中攜帶的該對碼報文的發射功率,根據所述發射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計算功率損耗,判斷該功率損耗是否在預定閾值范圍內,如果是,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可信設備,繼續后續流程,否則,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無線控制設備601和無線傳感設備602可以執行按鍵式對碼流程,相應地:可以在無線控制設備601接收的對碼請求中攜帶該對碼請求的發射功率,無線控制設備601檢測該對碼請求的接收功率,計算其功率損耗,并與預定閾值比較;和/或,也可以在無線傳感設備602接收的對碼回應中攜帶該對碼回應的發射功率,無線傳感設備602檢測該對碼回應的接收功率,計算其接收功率,并與預定閾值比較;和/或,也可以在無線控制設備601接收的初始密碼請求中攜帶該初始密碼請求的發射功率,無線控制設備601檢測該初始密碼請求的接收功率,計算其接收功率,并與預定閾值比較;和/或,也可以在無線傳感設備602接收的初始密碼回應中攜帶該初始密碼回應的發射功率,無線傳感設備602檢測該初始密碼回應的接收功率,計算其接收功率,并與預定閾值比較。無線控制設備601和無線傳感設備602也可以執行自動式對碼流程,相應地:無線傳感設備602接收無線控制設備601發送的、允許無線傳感設備接入無線控制設備的廣播消息,該廣播消息中攜帶有該廣播消息的發射功率;和/或,無線控制設備601接收的無線傳感設備602發送的對碼請求中攜帶有該對碼請求的發射功率;和/或,無線傳感設備602接收的無線控制設備601發送的對碼回應中攜帶有該對碼回應的發射功率;和/或,無線控制設備601接收的初始密碼請求中攜帶有該初始密碼請求的發射功率;和/或無線傳感設備602接收的初始密碼回應中攜帶有該初始密碼回應的發射功率。圖7是本發明提供的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裝置結構圖。如圖7所示,該裝置包括接收模塊701和測量判斷模塊702。接收模塊701,用于接收對碼報文,該對碼報文中攜帶有該對碼報文的發射功率。測量判斷模塊702,用于測量所述對碼報文的接收功率,讀取所述對碼報文中的發射功率,根據所述發射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計算功率損耗,判斷該功率損耗是否在預定閾值范圍內,如果是,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可信設備,相關模塊繼續執行后續流程,否則,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該裝置還可以包括發送模塊。所述發送模塊,用于發送對碼報文,在該對碼報文中攜帶該對碼報文的發射功率。本發明所述的家庭無線設備的概念是廣義的,其是指在某一區域內的無線設備。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保護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 無線設備接收對碼報文,該對碼報文中攜帶有該對碼報文的發射功率; 所述無線設備測量該對碼報文的接收功率,讀取該對碼報文中的發射功率,根據所述發射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計算功率損耗,判斷該功率損耗是否在預定閾值范圍內,如果是,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可信設備,繼續后續流程,否則,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無線設備包括無線控制設備,所述對碼報文包括對碼請求、和/或初始密碼請求; 和/或,所述無線設備包括無線傳感設備,所述對碼報文包括對碼回應、和/或初始密碼回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設備執行的是按鍵式對碼流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設備執行的是自動式對碼流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碼報文還包括允許無線傳感設備接入無線控制設備的廣播消息。
6.一種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包括無線控制設備和無線傳感設備; 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和/或所述無線傳感設備接收對碼報文,測量該對碼報文的接收功率,讀取該對碼報文中攜帶的該對碼報文的發射功率,根據所述發射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計算功率損耗,判斷該功率損耗是否在預定閾值范圍內,如果是,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可信設備,繼續后續流程,否則,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和所述無線傳感設備執行按鍵式對碼流程; 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和/或所述無線傳感設備接收對碼報文包括: 所述無線控制設備接收對碼請求、和/或接收初始密碼回應,和/或,所述無線傳感設備接收對碼回應、和/或接收初始密碼請求。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和所述無線傳感設備執行自動式對碼流程; 所述無線控制設備和/或所述無線傳感設備接收對碼報文包括: 所述無線傳感設備接收無線控制設備發送的、允許無線傳感設備接入無線控制設備的廣播消息; 和/或,所述無線控制設備接收無線傳感設備發送的對碼請求、和/或初始密碼請求; 和/或,所述無線傳感設備接收無線控制設備發送的對碼回應、和/或初始密碼回應。
9.一種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接收模塊和測量判斷模塊; 所述接收模塊,用于接收對碼報文,該對碼報文中攜帶有該對碼報文的發射功率; 所述測量判斷模塊,用于測量所述對碼報文的接收功率,讀取所述對碼報文中的發射功率,根據所述發射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計算功率損耗,判斷該功率損耗是否在預定閾值范圍內,如果是,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可信設備,相關模塊繼續執行后續流程,否則,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還包括發送模塊; 所述發送模塊,用于發送對 碼報文,在該對碼報文中攜帶該對碼報文的發射功率。
全文摘要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避免家庭無線設備誤對碼的方法、系統和裝置。該方法包括無線設備接收對碼報文,該對碼報文中攜帶有該對碼報文的發射功率;所述無線設備測量該對碼報文的接收功率,讀取該對碼報文中的發射功率,根據所述發射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計算功率損耗,判斷該功率損耗是否在預定閾值范圍內,如果是,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可信設備,繼續后續流程,否則,判定發送該對碼報文的無線設備為非可信設備,對碼失敗。應用本發明能夠避免誤對碼問題,節省物聯網業務的運維費用。
文檔編號H04L1/00GK103138883SQ20111039611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日
發明者李建坤, 郭毅峰, 常輝 申請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