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子制品承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制品承載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以承載一可攜式電子制品而方便在桌面上使用的承載裝置。
(2)背景技術以具有高度可攜性的筆記本電腦、個人數字助理(PDA)或平板電腦(Tablet PC)等等電子制品而言,基于可攜性的考量,其構造必須輕薄短小以利于攜帶,但是就使用者應用的觀點來說,當使用者在桌面上使用這些可攜式電子制品時,尤其是觀看由該電子制品的顯示屏幕所呈現的信息時往往覺得不甚方便。例如筆記本電腦,其顯示屏幕的觀看角度通常只能調整向前、向后傾斜的仰角,少數機種則具有左右角度調整的功能,而即使顯示屏幕具有前后左右視角調整的功能,基本上在整個筆記本電腦置放在桌面上使用時,使用者無論如何仍必須低頭觀看,因此無法如臺式電腦的顯示屏幕一般具有較佳觀看的舒適性及調整視角的容易性。又當筆記本電腦連接具有周邊裝置擴充功能的擴充座(DOCKING)時,雖然可方便連接其他周邊設備,但是觀看顯示屏幕的角度與單獨使用筆記本電腦并無差別。
另外如個人數字助理或是平板電腦,因使用上以手持為主,使用的舒適性當然無法與臺式電腦相比。
有鑒于上述可攜式電子制品在桌面上使用舒適性較差的缺點,因此現今有許多專為搭配可攜式電子制品所設計而將可攜式電子產品立在桌面上使用的承載裝置,但是各種承載裝置的設計均不相同,簡單的只是作為支撐使用的架體而已,并沒有考慮承載裝置與電子制品結合的穩固性,以及結合時操作的方便性,因此雖然能夠將可攜式電子制品立在桌面上使用,但是在使用舒適性上仍然遠不及臺式電腦。
(3)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承載裝置,其具有用以支撐可攜式電子制品且操作簡單、結合穩固性佳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電子制品承載裝置,其特點是包含有一座體、一鎖合件、一抵接件、一傳動機構及一解鎖件。座體形成有一供電子制品置放的空間,鎖合件是定位在座體上并可相對于座體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間變動,而抵接件也設置在座體上并可彈性復位地沿一第一方向相對座體移動,傳動機構則形成有一連接鎖合件的連接部及一可分離地與抵接件保持接合以產生干涉作用的干涉部,使傳動機構可彈性復位地施予鎖合件一向第一位置變動的作用力;設置在座體上的解鎖件并可彈性復位地沿一第二方向相對座體移動,使解鎖件形成有一可抵觸傳動機構而使干涉部與抵接件脫離干涉的抵頂部。
在電子制品置放入座體時,電子制品可壓迫抵接件沿第一方向移動,使抵接件借傳動機構的干涉部的干涉作用經由傳動機構連動鎖合件由第一位置變化至第二位置,當鎖合件到達第二位置時可與電子裝置的定位部接合而相互鎖固;而在解鎖件受力沿第二方向移動、使抵頂部抵觸傳動機構的干涉部并使其與抵接件分離時,傳動機構借其彈性復位的力量以帶動鎖合件回復至第一位置,使得鎖合件得以與電子制品的定位部分離,并在電子制品脫離座體后,抵接件借彈性復位的作用力使其回復與傳動機構的干涉部的接合狀態。
(4)
下面通過最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電子制品承載裝置進行詳細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子制品承載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外觀圖,并說明其與一筆記本電腦的結合型態;圖2是一立體圖,是以另一角度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座體的構造;圖3是該較佳實施例部分構造立體圖,說明位在座體的側部內相關構件的組裝關系;圖4是該較佳實施例部分構造立體圖,說明位在座體的杓部內的一解鎖件的組裝關系;圖5是一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一鎖合件位在第一位置時相關構件的位置關系;圖6是圖5的側面示意圖;圖7是一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鎖合件位在第二位置時相關構件的位置關系;圖8是圖7的側面示意圖;圖9是一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一抵接件、一彈性位移件及一解鎖件在筆記本電腦結合時的動作關系;圖10是一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解鎖件作動時、抵接件與彈性位移件的對應動作關系;及圖11是一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筆記本電腦脫離抵接件后、抵接件與彈性位移件的對應動作關系。
(5)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的電子制品承載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是供一筆記本電腦9的電子制品使用,此處所使用的筆記本電腦9具有可將其顯示屏幕一百八十度翻轉朝外并蓋合在本體上的功能,由于此一筆記本電腦9的結構非本實用新型討論的重點,在此即不詳細說明。
承載裝置包含一外觀上可見的座體1,座體1具有一可位在桌面上的底部11,底部11上端設有一第一樞轉件12,在第一樞轉件12上端接著連接有一連桿部13,而連桿部13上端還設有一第二樞轉件14,借助第二樞轉件14連結一側部15,另在側部15下緣中央處則向前延伸形成一杓部16,使得杓部16與側部15可界定出一供上述筆記本電腦9置放進入的空間,而筆記本電腦9以直立向下的方式進入該空間。其中,第一樞轉件12的作用可使連桿部13相對于底部11以X軸及Z軸作有限角度地轉動,而第二樞轉件14的作用則可使側部15相對于連桿部13以X軸及Y軸作有限角度地轉動,所以在筆記本電腦9固定在側部15與杓部16所界定的空間內之后,筆記本電腦9即可借助承載裝置而調整前后仰角、左右視角、或與使用者間的距離及距桌面的高度、甚至使筆記本電腦9成為橫向或直向的使用型態。另外,側部15與杓部16內各為中空狀,分別可容納若干用以結合筆記本電腦9的相關元件,側部15朝前的壁面上設有二開孔151,各開孔151用以容許一扣合臂22伸出,而杓部16的前端則設置有一解除筆記本電腦9與承載裝置的結合作用的按壓鍵161,而上述所提及用以結合筆記本電腦9的相關元件、扣合臂22以及按壓鍵161等等的詳細構造或連動關系將在以下有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3所示,顯示承載裝置在座體1的側部15內設置的相關構造。其包含一鎖合件2、一抵接件3及一可分離地連動鎖合件2及抵接件3的傳動機構4。
鎖合件2在本例中的型態是具有一樞軸21及分別固接在樞軸21相反兩端部的一扣合臂22。樞軸21在兩端可樞轉地定位在座體1的側部15內而呈橫向配置地位在側部15接近上方處,而扣合臂22的末端形成鉤狀,使得鎖合件2的扣合臂22可以其樞軸21為轉動軸而相對座體1在一第一位置(參照圖5及圖6)與一第二位置(參照圖7及圖8)間變動。在第一位置時,扣合臂22是隱藏在側部15內而不伸出開孔151(如圖1所示),而至第二位置時,扣合臂22的鉤狀末端則可突伸出開孔151外。
抵接件3是位在座體1的側部15內接近下方處,并受到一固定在側部15內的固定件152所定位,抵接件3水平方向的相反兩側各形成有一向上突起的頂塊31,并在抵接件3兩側分別連接一拉伸彈簧32,彈簧32的另一端則固定在固定件152上,使得抵接件3受彈簧32的彈性力作用而可在一上下直立的第一方向上彈性復位地相對于座體1活動。又抵接件3朝側部15內的背面處還設有一楔形凸塊(參考圖9所示),楔形凸塊下方為一水平平面狀的對應卡接部33、而上方則為一斜面443狀的頂推部34,對應卡接部33及頂推部34的作用將在以下說明。
傳動機構4具有至少一第一傳動件41、一第二傳動件42、至少一偏轉件43及一彈性位移件44,本例中,配合二扣合臂22的連動所需而采用二第一傳動件41及二偏轉件43。
第一傳動件41分別位在座體1的側部15內的相反兩側,使第一傳動件41的上端形成一連接部411而對應地與扣合臂22一端可相對樞轉地連接,每一第一傳動件41上均設有多個以第一方向延伸的導槽412,導槽412可供對應設置在側部15內壁面上的定位塊153容置,借由導槽412與定位塊153的限位作用而使得第一傳動件41可沿第一方向有限距離地來回移動,另在各第一傳動件41的側邊鉤設有一拉伸彈簧413,彈簧413的另端固接在側部15內壁面上,受彈簧413的彈性力作用使第一傳動件41保持有一向下移動的力,也因此造成扣合臂22保持有一向第一位置變化的力。
第二傳動件42是位在兩第一傳動件41中間處,如同第一傳動件41的定位方式,第二傳動件42也設有多個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可供對應設置在側部15內壁面上的定位塊153容置的導槽421,使第二傳動件42可沿第一方向有限距離地來回移動,而第二傳動件42相反兩側各鉤設有一拉伸彈簧422,彈簧422的另端也固接在側部15內壁面上,受彈簧422的彈性力作用使第二傳動件42保持有一向上移動的力。
各偏轉件43是分別定位在側部15內壁面且介于對應的第一傳動件41與第二傳動件42中間,使各偏轉件43形成有相反方向延伸的一第一搖臂431與一第二搖臂432,及一位在第一搖臂431與第二搖臂432中間可樞轉地定位在側部15內壁面上的樞連部433,第一搖臂431是靠接在第一傳動件41上對應設置呈弧形的擋塊414,第二搖臂432則靠接在第二傳動件42上對應設置的擋塊423,借由偏轉件43使得第一傳動件41與第二傳動件42同步且互為反向的運動。
同時參考圖3及圖9,彈性位移件44是一片狀體,其上端樞接在第二傳動件42中央處、下端呈L形,上、下端間設有一向抵接件3方向突出的干涉部441,干涉部441接近第二傳動件42上方的面構成一卡接面442、而遠離第二傳動件42下方的面則構成一在第一方向上傾斜的斜面443。使得彈性位移件44可隨第二傳動件42的上下移動而運動。另相反于彈性位移件44的干涉部441的另一面則設有一壓縮彈簧444,彈簧444的一端固定在彈性位移件44上、另一端則可活動地接觸在側部15內壁面上,使干涉部441以彈性位移件44與第二傳動件42的樞接處為軸而可在一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彈性復位地向抵接件3方向偏移。
如圖4所示并配合參照圖1,座體1的杓部16內設有一解鎖件5,解鎖件5呈一片狀,前端連接按壓鍵161,后端適當位置處形成一抵頂部51。而解鎖件5的相反兩側各鉤設有一拉伸彈簧52,彈簧52的另一端則固定在杓部16的內壁面上,在按壓鍵161受力后可連動解鎖件5以第二方向接近彈性位移件44,而在按壓鍵161不受力時,利用彈簧52的彈性力可使解鎖件5彈性地回復原位。
參考圖3、圖5及圖6,在筆記本電腦9未與承載裝置結合時,傳動機構4的第一傳動件41及第二傳動件42分別受彈簧413與彈簧422的固有拉力而使得鎖合件2的初始狀態保持在扣合臂22位在第一位置處,此時扣合臂22內縮在側部15內而未突伸出開孔151外,同時彈性位移件44的干涉部441的卡接面442是緊貼在抵接件3的對應卡接部33(可參考圖9),使得彈性位移件44與抵接件3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干涉作用。
如圖1及圖9,接著參照圖7及圖8,當筆記本電腦9由上而下與承載裝置結合時,筆記本電腦9將首先接觸位在杓部16的抵接件3兩側的頂塊31,借由筆記本電腦9的重量將壓迫抵接件3以第一方向向下移動,此時由于抵接件3與彈性位移件44形成干涉,所以彈性位移件44將被抵接件3帶動而同步下移,經由第二傳動件42及偏轉件43的連動,使得第一傳動件41向上移動而使鎖合件2的扣合臂22轉動至第二位置而伸出開孔151外,同時造成彈簧413及彈簧422受拉而儲存有彈性回復力,又在筆記本電腦9的背部配合扣合臂22的型態設有呈孔狀的定位部(圖未示),在筆記本電腦9到達定位后,其定位部將與開孔151對位,同時突伸出開孔151的扣合臂22也鉤扣在定位部內,這樣可使筆記本電腦9置放在承載裝置后即可同時產生穩固的結合狀態。另外,彈性位移件44受抵接件3帶動而下降一段距離后,彈性位移件44的L形下端位在解鎖件5所在相同的高度上。
如圖10所示,欲取出筆記本電腦9時,使用者可由外部將按壓鍵161向里壓入,使得解鎖件5以水平的第二方向壓迫彈性位移件44以遠離抵接件3的方向偏移,造成彈簧444受壓而存有彈性回復力,在彈性位移件44的干涉部441的卡接面442與抵接件3的對應卡接部33脫離后,因先前第一傳動件41與第二傳動件42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動所造成的彈簧413及彈簧422的彈性回復力將釋放,使得第一傳動件41與第二傳動件42回復原位,所以鎖合件2的扣合臂22隨著回復至第一位置(如圖5及圖6所示扣合臂22的位置),另一方面,彈性位移件44也被第二傳動件42帶動向上,使彈性位移件44的干涉部441可通過抵接件3的對應卡接部33,并因彈簧444的彈性回復力而使干涉部441的斜面443位在抵接件3的頂推部34的上方。此時,鎖合件2的扣合臂22因回復至第一位置而與筆記本電腦9的定位部脫離并縮入開孔151內,使筆記本電腦9可因此被取出。
如圖11,當筆記本電腦9被取出而不再壓迫抵接件3后,抵接件3因彈簧32(圖3所示)的彈性力而向上回復原位,借由其呈傾斜狀的頂推部34上移時與彈性位移件44的斜面443產生相互推擠的作用,迫使彈性位移件44的干涉部441向遠離抵接件3的方向偏移,同時也使彈簧444受壓,在抵接件3的對應卡接部33通過后,因彈簧444的彈力又使得彈性位移件44的干涉部441位在對應卡接部33的下方,并使干涉部441的卡接面442與對應卡接部33貼合而回復成初始狀態的干涉型態。
再如圖2及圖3所示,本例中,座體1的底部11可成為一具有連接周邊裝置功能的擴充塢結構,使底部11設有多個供周邊裝置連接的插座111,而在側部15的固定件152上位在抵接件3的二頂塊31中間處設置有一與該插座111電性連接的電連接器154,可在筆記本電腦9結合壓迫抵接件3時同時與電連接器154產生電性連接,因此筆記本電腦9可通過承載裝置的座體1的底部11與各種周邊裝置連接而傳遞信號。
歸納上述,本實用新型的電子制品承載裝置,借由設置在座體1內相互連動的鎖合件2、抵接件3及傳動機構4,在電子制品結合在承載裝置的同時即可達到相互穩固定位的效果,而無須額外扣合固定的動作,操作相當簡單快速,而取出電子制品時也只需壓下按壓鍵161一次即可完成解除扣合的動作,所以確實能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又以上雖以筆記本電腦9作為可攜式電子制品的代表來說明,并不因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對象,其他如個人數字助理、口袋型電腦及平板電腦等等的承載裝置也可采用相同的設計。
權利要求1.一種電子制品承載裝置,可分離地供該設有一定位部的電子制品結合,該承載裝置包含一座體、一定位在該座體上的鎖合件、一設置在該座體上的抵接件、一連接該鎖合件與該抵接件間的傳動機構,及一設置在該座體上的解鎖件,其特征在于該座體形成有一供該電子制品置放的空間;該鎖合件可相對該座體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間變動;該抵接件彈性復位地沿一第一方向相對該座體移動;該傳動機構形成有一連接該鎖合件的連接部及一可分離地與該抵接件保持接合以產生干涉作用的干涉部,該傳動機構并彈性復位地施予該鎖合件一向該第一位置變動的力量;該解鎖件可彈性復位地沿一第二方向相對在該座體移動,使該解鎖件形成有一可抵觸該傳動機構而使該干涉部與該抵接件脫離干涉的抵頂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制品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鎖合件具有一樞接在該座體的樞軸及一固接在該樞軸而以該樞軸為軸心轉動至該第二位置時可扣入該電子制品呈孔狀的定位部內的扣合臂。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制品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傳動機構具有一第一傳動件、一第二傳動件、一偏轉件及一彈性位移件,該第一傳動件與該第二傳動件彈性復位地沿該第一方向移動,而該偏轉件則形成一靠接在該第一傳動件的第一搖臂、一靠接在該第二傳動件的第二搖臂及一位在該第一搖臂與該第二搖臂中間并可樞轉地定位在該座體上的樞連部;該彈性位移件一端可相對該第二傳動件以平行該第二方向彈性復位地偏移,使該連接部是位在該第一傳動件末端而與該扣合臂端部樞接,而該干涉部則位在該彈性位移件上隨其偏移。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制品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干涉部接近該第二傳動件的面構成一卡接面、而遠離該第二傳動件的面則構成一在該第一方向上傾斜的斜面,另在該抵接件對應在該干涉部的位置處則設有一與該卡接面卡合的對應卡接部,及一可推擠該斜面而使該彈性位移件偏移的頂推部。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制品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解鎖件的抵頂部可觸動該傳動機構的彈性位移件。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制品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座體具有一容置該鎖合件、該傳動機構及該抵接件的側部,及由該側部邊緣呈一角度延伸以容置該解鎖件的一杓部,使該側部與該杓部界定出供該電子制品置放的空間。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子制品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座體還具有一底部、一連桿部、一連結該底部與該連桿部一端的第一樞轉件,及一連接該連桿部另一端與該側部的第二樞轉件。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制品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座體還設有一可與該電子制品電性連接而傳遞信號的電連接器。
專利摘要一種電子制品承載裝置,包含一座體、一鎖合件、一抵接件、一傳動機構及一解鎖件;座體形成有一電子制品置放空間,鎖合件定位在座體上并可相對座體在一不與電子制品接觸的第一位置及一與電子制品扣合的第二位置間變動,抵接件可彈性復位地受電子制品接觸,借由傳動機構連動鎖合件至第二位置而與電子制品同步產生扣合,又設置在座體上的解鎖件可使傳動機構與抵接件脫離,以使鎖合件回復至第一位置而解除電子制品與鎖合件的扣合。
文檔編號G12B5/00GK2634597SQ0320520
公開日2004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03年7月22日
發明者鄭志銓, 吳宏斌, 林勝洲, 簡宗麒 申請人: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