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動活節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起重機臂的轉動活節裝置,該起重機臂具有用于工作裝置的固定裝置,本發明還涉及具有這種轉動活節裝置的起重機和具有這種起重機的車輛。
背景技術:
同類的轉動活節裝置例如由EP 1551748B1得出。在那里示出的轉動活節裝置具有擺動制動器,該擺動制動器具有總共三個制動盤,其中兩個制動盤與轉動活節裝置的設置有能與固定裝置連接的連接板(在使用位置中處于下方的連接板)的那一部分抗旋轉地連接。此外設置另一個盤形的制動元件,該制動元件抗旋轉地與轉動活節裝置的也連接于本身與起重機臂處于連接的連接板(在使用位置中處于上方的連接板)的那一部分連接。盤形的制動元件安放在互相間隔開地布置的轉動支承件之間的區域中。根據EP 1551748B1 (段落11)的教導重要的是,擺動制動器獨立于本來的轉動支承件地構造,由此能容易地替換盤形制動器。這種現有技術的缺點是,那里教導的盤形制動器相對大地構造,因此它們必須布置在兩個轉動支承件之間的區域中,因為只有那里才有足夠的結構高度可供使用。一種不同類的轉動活節裝置由Black Bruin公司出售。這種轉動活節裝置只具有唯一的轉動支承件,其具有兩個互相間隔開布置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與起重機臂連接(在使用位置中處于上方的連接板)并具有在所述連接板之間相對于所述連接板抗旋轉地布置的支承栓,固定裝置通過擺動吊耳擺動地懸掛在所述支承栓上。在兩個連接板之間的空間因此完全被支承栓和相應的擺動吊耳填滿。在轉動活節裝置的外側上固定擺動制動器,該擺動制動器具有多個盤形制動元件,所述制動元件的一部分在它們的外圓周邊緣上具有外齒部,并且另一部分在它們的內圓周邊緣上具有內齒部。支承栓具有互補的齒部,通過該互補的齒部能固定具有內齒部的那一部分盤形制動元件。盤形制動元件的另一部分由布置在安裝的環上的內齒部保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改進同類的轉動活節裝置、起重機和具有起重機的車輛,使得擺動制動器具有較小的空間需求。該任務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轉動活節裝置、具有這種轉動活節裝置的起重機和具有這種起重機的車輛解決。因此與EP 1551748B1的教導相反,支承栓構成擺動制動器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在支承栓上固定一部分盤形制動元件。雖然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中的該部分盤形制動元件只通過輪廓——因此可容易松開地——與支承栓連接,但是能相對無問題地進行盤形制動元件的更換。與現有技術相比,首先產生非常小的空間需求的優點。這例如使得能夠(如在本申請人的EP 1889808B1中那樣)保護地在轉動支承件之間引導軟管,所述軟管從起重機臂引導至在固定裝置或在工作裝置上的接頭。本發明的其他有利的實施形式在從屬權利要求中定義。特別需要強調兩種實施形式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能至少部分地、優選能完全地布置在轉動支承件中(在所有的實施例中都可能);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和所述多個碟形彈簧能沿著一條共同的軸線(優選轉動活節的旋轉軸線)——可以說對齊地——布置(在具有碟形彈簧的實施例中可能)。
接著借助不同的實施例示例性地說明本發明。圖1a至Ic示出本發明的轉動活節裝置的第一實施例;圖2a至2c示出本發明的轉動活節裝置的第二實施例;圖3a至3c示出本發明的轉動活節裝置的第三實施例;圖4a至4c示出本發明的轉動活節裝置的第四實施例;圖5和圖6示出具有本發明的轉動活節裝置的起重機臂。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簡單起見,所有后續的實施例借助以齒部形式的形鎖合的輪廓討論。任何允許形鎖合的固定(除了齒部外例如也可以是多邊形輪廓)的外輪廓或內輪廓(和相應的互補的輪廓)都是可使用的。在此,圖1至4分別示出本發明的一個單獨的實施例,更確切地說是沿著垂直于轉動活節裝置的旋轉軸線的軸線的俯視圖(圖a)、剖視的局部放大圖(圖b)和分解圖(圖C)。圖5示出具有根據本發明的轉動活節裝置的起重機臂的透視圖。圖6示出圖5的結構,包括在其上固定的以林業經濟處理器形式的工作裝置。圖1a示出具有轉動活節3的轉動活節裝置,所述轉動活節沿著該轉動活節的旋轉軸線X具有兩個間隔開的轉動支承件4、5 (沿著旋轉軸線X的長度分別為L)。所述兩個轉動支承件4、5的每個在此具有與起重機臂I的末端連接的(在使用位置中處于上方的)連接板7以及與用于未示出的工作裝置(參看圖6)的固定裝置2連接的(在使用位置中處于下方的)連接板6。如尤其從圖1b得出的,支承栓8抗旋轉地通過一圈螺釘(參看圖1c)與連接板6連接。通過在圖1b中出于明了性原因未示出的支承環(該支承環應處于環狀的空隙17中,所述空隙在蓋18與連接板6之間延伸),支承栓8支承在連接板7中。在連接板6、7之間設置另外的用于減小摩擦的滑動面16。固定裝置2并因此在其上布置的工作裝置的擺動通過擺動制動器9阻止或緩沖。擺動制動器9具有多個盤形的制動元件10、11,設置可調節的張緊裝置,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借助所述張緊裝置以可調節的壓緊力被擠壓。所述張緊裝置在示出的實施例中具有多個碟形彈簧12和一個用于擠壓多個碟形彈簧12的螺旋機構13。代替碟形彈簧,在原則上在所有實施例中也能設置其他的機械的張緊元件(例如螺旋彈簧)或甚至液壓的張緊元件。在示出的實施例中,支承栓8具有軸向的空隙15。在該空隙15中既布置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也布置所述多個碟形彈簧12以及所述螺旋機構13。因為轉動支承件5在圖1b中的連接板7的左端部與連接板6的右端部之間延伸(區域L),可看出,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完全布置在轉動支承件5內。多個碟形彈簧12和螺旋機構13絕大部分地布置在轉動支承件5外。多個碟形彈簧12的壓緊力通過墊圈20轉遞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上。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在此在圖1b的左側通過擋環19支承在蓋18上。在所有示出的實施例中總是設置,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中的一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0在它們的外圓周邊緣上具有外齒部,并且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中的第二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1在它們的內圓周邊緣上具有內齒部。沿軸向觀察,具有外齒部的盤形制動元件與具有內齒部的盤形制動元件在此總是相交替(這當然不是強制地需要的)。當在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中的一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0、11上布置制動襯片就夠了。沿軸向(沿著旋轉軸線X)觀察,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與所述多個碟形彈簧12關于旋轉軸線X對齊地彼此相繼地布置。在示出的實施例中,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中的第一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0具有外齒部并且借助布置在支承栓8上互補的齒部10’固定到該支承栓上。與所示的不同,不是一定要求支承栓8本身具有互補的齒部10’。當與支承栓8連接的一個部件具有相應的互補的齒部10’就足夠了。用于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中的第二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1的互補的齒部11’在蓋18 (在圖1c中不能看出)上布置。在圖1a的方案中,在轉動活節3的兩個轉動支承件4、5上布置相同地構造的擺動制動器9。本身可能足夠的是,只在兩個轉動支承件4、5的一個中布置一個擺動制動器9,這一個擺動制動器在必要時則需要具有更多個盤形制動元件和/或更多個碟形彈簧。在圖2的實施例中,只在轉動支承件5的區域中設置一個擺動制動器9。因此也如在圖1的方案中一樣,支承栓8具有一個空隙15,在該空隙中布置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和多個碟形彈簧12。但與圖1的方案不同,這里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位于通過連接板6、7構成的轉動支承件之外(在區域L之外)。為此,所述多個碟形彈簧12完全布置在轉動支承件5之內。沿旋轉軸線X的方向觀察,所述多個碟形彈簧12和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對齊地彼此相繼地布置(因此如在圖1中那樣)。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中的第一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0通過互補的齒部10’固定在支承栓8上(參看圖2c)。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中的第二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1通過互補的齒部11’固定在蓋18上。在圖3的方案中,示出特別節省空間地構造的擺動制動器9。支承栓8再次具有一個空隙15,在該空隙中既布置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也布置多個碟形彈簧12。當然與目前為止討論的方案不同,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本身具有空隙14,所述多個碟形彈簧布置在該空隙14中。所述多個碟形彈簧12在此布置在屬于張緊裝置的罐形構造的構件20中。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以及所述多個碟形彈簧12都處于轉動支承件5 (區域L)中。在圖4的方案中,多個盤形制動元件也具有空隙14,多個碟形彈簧12被部分地接納到該空隙中。在該實施例中,支承栓8也具有空隙15,但該空隙15僅用于接納所述多個碟形彈簧12。這里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處于支承栓8之外。在該實施例中,支承栓8具有用于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中的第二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1的互補的齒部11’。用于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中的第一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0的互補的齒部10’布置在蓋18 (在圖4d中不可見)中。和在圖1至4中示出的不同,擺動制動器9也可能布置在轉動活節21中。圖5示出具有根據本發明的轉動活節裝置的起重機臂I。在圖6中再次示出圖5的結構,但包括在固定裝置2上固定的以林業經濟處理器形式的工作裝置(這只是示例性地示出,自然也可能設置其他的工作裝置)。一般適用地,在各單獨的實施例中教導的措施也可能以任意的組合在相應的其他的實施例中使用。
權利要求
1.轉動活節裝置,用于起重機臂(1),該起重機臂包括用于工作裝置的固定裝置(2), 所述轉動活節裝置具有轉動活節(3)和至少一個擺動制動器(9),該轉動活節(3)沿著該轉動活節的旋轉軸線(X)具有兩個間隔開的轉動支承件(4、5),所述兩個轉動支承件(4、5)中的至少一個轉動支承件至少具有兩個連接板(6、7)和一個支承栓(8),在所述兩個連接板中的一個連接板(6 )能與起重機臂(I)連接并且另一個連接板(7 )能與固定裝置(2 )連接, 并且支承栓(8)抗旋轉地與所述兩個連接板(6、7)中的一個連接板連接并相對于所述兩個連接板(6、7 )中的另一個連接板旋轉;所述擺動制動器(9 )用于抑制或緩沖在起重機臂(I) 上的工作裝置的擺動,所述擺動制動器(9)具有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中的第一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0)在它們的外圓周邊緣上具有外輪廓,并且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中的第二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1)在它們的內圓周邊緣上具有內輪廓,并且在支承栓(8)上通過互補的輪廓形鎖合地固定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中的第一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0)或第二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1 ),并且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中的另一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0、11)通過互補的輪廓與相對于支承栓(8)旋轉的那個連接板(6、7)形鎖合地連接。
2.按權利要求1的轉動活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轉動支承件(4、5 )中,優選完全布置在所述轉動支承件中。
3.按權利要求1或2的轉動活節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可調節的張緊裝置,通過該張緊裝置以可調節的壓力擠壓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
4.按權利要求3的轉動活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調節的張緊裝置具有多個碟形彈簧(12)和一個用于擠壓所述多個碟形彈簧(12)的螺旋機構(13)。
5.按權利要求3或4的轉動活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具有空隙(14),并且所述張緊裝置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該空隙(14)之內,優選完全布置在該空隙之內。
6.按權利要求3至5之一的轉動活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沿轉動支承件(4、5)的旋轉軸線(X)的方向觀察,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和所述張緊裝置彼此相繼地布置,并且優選相對于轉動支承件(4、5)的旋轉軸線(X)對齊地布置。
7.按權利要求1至6之一的轉動活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栓(8)具有空隙(15), 并且所述多個盤形制動元件(10、11)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空隙(15 )中,優選完全布置在空隙中。
8.按權利要求3至7之一的轉動活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栓(8)具有空隙(15),并且張緊裝置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該空隙(15)中,優選完全布置在該空隙中。
9.按權利要求1至8之一的轉動活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活節的兩個轉動支承件(4、5)均設有擺動制動器(1),所述擺動制動器優選相同地構造。
10.按權利要求1至9之一的轉動活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輪廓、內輪廓和互補的輪廓構造為齒部或多邊形輪廓。
11.起重機,其具有按權利要求1至10之一的轉動活節裝置。
12.車輛,其具有按權利要求11的起重機。
全文摘要
一種轉動活節裝置,其具有轉動活節(3)和至少一個擺動制動器(9),該轉動活節沿其旋轉軸線(x)具有兩個間隔開的轉動支承件(4、5),它們具有兩個連接板和一個支承栓(8),一個連接板(6)能與起重機臂(1)連接,另一個連接板(7)能與固定裝置(2)連接。支承栓抗旋轉地與連接板(6)連接并相對于連接板(7)旋轉。擺動制動器具有多個盤形制動元件,第一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0)在它們的外圓周邊緣上具有外輪廓,第二部分盤形制動元件(11)在它們的內圓周邊緣上具有內輪廓,在支承栓上通過互補的輪廓形鎖合地固定一部分盤形制動元件,另一部分盤形制動元件通過互補的輪廓與相對于支承栓旋轉的那個連接板形鎖合地連接。
文檔編號B66C23/62GK102992205SQ201210340070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5日
發明者J·施泰因德爾 申請人:埃普斯隆起重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