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皮帶與滾筒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皮帶與滾筒的連接結構,屬于機械技術研究領域。
背景技術:
皮帶與滾筒的配合使用,通常情況下是皮帶搭繞在滾筒上,與滾筒形成一定的包角,依靠皮帶與滾筒之間的摩擦進行傳動作業。但在某些場合,需要把皮帶的一端與剛性結構件連接使用,例如皮帶纏繞式抽油機,需要把皮帶的一端與滾筒連接,然后滾筒轉動時纏繞皮帶以達到提升懸重的目的。目前存在的連接方式是把皮帶直接貼在滾筒表面然后纏繞或者用壓板通過螺栓把皮帶壓在滾筒表面然后進行纏繞,這樣的連接方式缺點是纏繞時在皮帶與滾筒接頭部位不能夠平滑過渡,對皮帶的壽命和滾筒驅動轉矩都造成不利的影響,此外,還需要預纏繞幾圈皮帶才能保證皮帶與滾筒可靠連接而不至于脫落,造成皮帶和能源的浪費。
發明內容
為了在類似上述工況下皮帶纏繞工作時保證皮帶的平滑過渡以及與滾筒的可靠連接,提高皮帶的使用壽命和利用率,減小驅動轉矩以節約能源,發明了一種皮帶與滾筒的連接結構。一種皮帶與滾筒的連接結構具有結構簡單、連接可靠、拆裝方便、加工成本低等特點,適宜皮帶與滾筒需要連接的場合推廣使用。本發明為解決提出的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皮帶與滾筒的連接結構由滾筒、擋板A、下壓板、上壓板、鉚釘、皮帶、擋板B構成,其主要特征是滾筒中間部位開有一個矩形透槽,滾筒內壁透槽的兩側焊接有擋板A和擋板B ;皮帶端部位于下壓板和上壓板之間,三者通過五排鉚釘連接,皮帶端部、下壓板、上壓板通過鉚釘連接組成的皮帶頭結構與滾筒的矩形透槽完全配合,下壓板的上曲面與滾筒內壁曲面配合,上壓板的上曲面與滾筒的外圓配合;下壓板和上壓板均為不等厚結構,下壓板的寬度與擋板A和擋板B之間的寬度相等。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配合為插入式配合,拆裝方便;滾筒外圓與上壓板上曲面之間、上壓板與皮帶之間均平滑過渡,形成一條平滑的曲線,提高了皮帶的使用壽命;下壓板與滾筒內壁以及擋板A、擋板B的配合保證了連接的可靠性和滾筒的強度。
圖I是本發明的俯視圖,從一個角度表示了一種皮帶與滾筒的連接結構的整體結構和零部件的位置關系。圖2是圖I在A-A面的剖視圖,清晰地表示了一種皮帶與滾筒的連接結構各零部件的連接關系。圖3是本發明的等軸測圖,更加直觀地表示了一種皮帶與滾筒的連接結構的整體結構和與裝配關系。在圖中,I.滾筒,2.擋板A,3.下壓板,4.上壓板,5.鉚釘,6.皮帶,7.擋板B。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闡明本發明的結構與實施方式在滾筒⑴中間部位開一個矩形透槽,在滾筒⑴內壁透槽的兩側焊接擋板A (2)和擋板B(7);皮帶(6)端部位于下壓板(3)和上壓板(4)之間,三者通過五排鉚釘(5)連接,下壓板(3)和上壓板(4)均采用不等厚結構,下壓板(3)的寬度與擋板A(2)和擋板B(7)之間的寬度相等。
安裝時,皮帶(6)端部、下壓板(3)、上壓板(4)通過鉚釘(5)連接組成的皮帶頭結構以一定角度放入滾筒(I)的矩形透槽內,然后旋轉以完成配合使下壓板(3)的上曲面與滾筒(I)內壁曲面配合,上壓板(4)的上曲面與滾筒(I)的外圓配合,此時,拉緊皮帶(6),接頭處皮帶(6)就可以平滑過渡連續纏繞了。
權利要求
1.一種皮帶與滾筒的連接結構由滾筒、擋板A、下壓板、上壓板、鉚釘、皮帶、擋板B構成,其主要特征是滾筒中間部位開有一個矩形透槽,滾筒內壁透槽的兩側焊接有擋板A和擋板B;皮帶端部位于下壓板和上壓板之間,三者通過五排鉚釘連接,皮帶端部、下壓板、上壓板通過鉚釘連接組成的皮帶頭結構與滾筒的矩形透槽完全配合,下壓板的上曲面與滾筒內壁曲面配合,上壓板的上曲面與滾筒的外圓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皮帶與滾筒的連接結構,其特征是下壓板和上壓板均為不等厚結構,下壓板的寬度與擋板A和擋板B之間的寬度相等。
全文摘要
一種皮帶與滾筒的連接結構由滾筒、擋板A、下壓板、上壓板、鉚釘、皮帶、擋板B構成,其主要特征是滾筒中間部位開有一個矩形透槽,滾筒內壁透槽的兩側焊接有擋板A和擋板B;皮帶端部、下壓板、上壓板通過五排鉚釘連接組成的皮帶頭結構與滾筒的矩形透槽完全配合;下壓板和上壓板均為不等厚結構,下壓板的寬度與擋板A和擋板B之間的寬度相等。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配合為插入式配合,拆裝方便;滾筒外圓與上壓板上曲面之間、上壓板與皮帶之間均平滑過渡,提高了皮帶的使用壽命;下壓板與滾筒內壁以及擋板A、擋板B的配合保證了連接的可靠性和滾筒的強度。
文檔編號B66D1/34GK102849640SQ20121035333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3日
發明者肖文生, 崔俊國, 馮浩 申請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