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膛線,具體涉及一種發射管類帶導轉偏角的高耐磨性膛線。
背景技術:
1、膛線又稱來復線,是位于槍管和炮管內膛,與內膛軸線成一定傾斜角度的若干條螺旋形的凸起和凹槽,其作用是賦予彈丸在出炮口時一定的旋轉速度,以保證彈丸在空中飛行的穩定性。在發射時,內膛承受瞬態高溫、高壓強沖擊,高速、高接觸力摩擦等過程,膛線磨損和熱燒蝕較為嚴重,嚴重影響彈道性能,磨損到一定程度管身就需要報廢。為了提高槍管、炮管等的使用壽命,研究并應用了多重高新技術,如:電渣重熔、身管自緊、內膛表面強化處理(如:鍍覆耐磨材料cr)等。
2、目前,膛線截面形狀多采用矩形結構,彈丸在膛內旋轉前進過程中,陽線導轉側受到較大的作用力,磨損較為嚴重,最終造成膛線失效。本實用新型則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即通過改變膛線的截面結構來提高其耐磨性,從而提高槍管、炮管等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1、(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2、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發射管類帶導轉偏角的高耐磨性膛線用于解決現有矩形膛線陽線的垂直側面與彈帶接觸摩擦力大、磨損大,內膛耐磨性差的問題。
3、(二)技術方案
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發射管類帶導轉偏角的高耐磨性膛線,包括:陽線1、陰線2、導轉側3、墮側4;
5、所述陽線1與陰線2間隔設置,所述陽線1右側與陰線2之間設有導轉側3,所述陽線1左側與陰線2之間設有墮側4;
6、所述導轉側3設置為楔形導引面,開設角度為3°-7°,所述墮側4設置承載面,開設角度為30°-45°;
7、當彈丸旋轉前進過程中,導轉側3斜面與彈帶一側緊貼,導引彈丸進行旋轉運動。
8、所述導轉側3設置為5°楔形導引面;所述墮側4設置為45°承載面。
9、(三)有益效果
10、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備如下有益效果:
11、1)結構整體具有耐磨、受力結構優的特點。3°~7°的偏角使得膛線導轉側的導轉摩擦阻力降低,磨損減小;30°~45°的非導轉側的承載能力增大,抗扭能力增強。
12、2)電鍍沉積工藝性好。膛線兩側均為帶一定偏角的斜面,相較于傳統的垂直立面,更有利于電鍍陽離子的沉積,電鍍工藝性佳。
13、3)彈丸的運動速度提高。帶導轉偏角的結構可以有效降低彈丸與管身的導轉摩擦阻力,從而提高彈丸的運動速度。
1.一種發射管類帶導轉偏角的高耐磨性膛線,其特征在于,包括:陽線(1)、陰線(2)、導轉側(3)、墮側(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射管類帶導轉偏角的高耐磨性膛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轉側(3)設置為5°楔形導引面;所述墮側(4)設置為45°承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