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鋁箔復合面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改性鋁箔復合面料。
背景技術:
1、目前市場上的含鋁面料普遍為鋁涂層復合面料或鋁箔復合面料,其中鋁涂覆復合面料耐溫不超過200℃,耐高溫性較差;而現有的鋁箔復合面料耐溫好,但是貼合性能、防輻射性能和縫紉性能較差。
2、請參閱圖1~圖3,常見的鋁箔復合面料為鋁箔層1加薄膜2的復合結構,但該結構鋁箔在表層時亮度差,反射效果差;鋁箔作為貼合面時,牢度差。該結構可通過在兩面分別通過耐高溫膠水層3連接阻燃耐高溫基布4形成帶有基布的復合面料結構。其中,在薄膜2一側加基布,該結構貼合牢度好,但亮度差,反射效果差;在鋁箔一側加基布,雖然亮度較好、反射效果較好,但貼合牢度差,耐溫、阻燃不穩定。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托盤結構實用性存在問題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改性鋁箔復合面料,改善了面料的可縫紉性能,同時也具備較好的貼合性能、反輻射熱性能和耐火燒性能。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改性鋁箔復合面料,包括依次層疊連接的:
3、鍍鋁層;
4、第一薄膜;
5、鋁箔層;和
6、第二薄膜。
7、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一薄膜采用fep膜層、耐高溫聚酯膜層或pa膜層。
8、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二薄膜采用fep膜層、耐高溫聚酯膜層或pa膜層。
9、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二薄膜遠離所述鋁箔層的一面還設置有基布層。
10、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基布層采用阻燃耐高溫基布層。
11、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二薄膜和所述基布層之間通過一連接介質層連接。
12、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連接介質層采用耐高溫膠水層。
13、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鍍鋁層的厚度范圍為0.001~0.003mm;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厚度小于等于0.025mm;所述鋁箔層的厚度范圍為0.01~0.03mm。
14、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連接介質層的厚度小于等于0.01mm。
15、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鋁箔層上添設鍍鋁層增進面料的亮度并提升防熱輻射性能;通過在鍍鋁層和鋁箔層之間設置第一薄膜,增強了鋁箔結構的韌性,防止縫紉穿孔的變大,從而提升面料的可縫紉性。第二薄膜保證了鋁箔的易貼合性能。連接介質層用于連接第二薄膜和基布層。當連接介質層采用耐高溫膠水層時,可保證高溫環境下第二薄膜和基布層的有效連接。同時通過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的配合進一步提升了基布層的韌性。
1.一種改性鋁箔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層疊連接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鋁箔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采用fep膜層、耐高溫聚酯膜層或pa膜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鋁箔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采用fep膜層、耐高溫聚酯膜層或pa膜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鋁箔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遠離所述鋁箔層的一面還設置有基布層。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改性鋁箔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層采用阻燃耐高溫基布層。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改性鋁箔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和所述基布層之間通過一連接介質層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改性鋁箔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介質層采用耐高溫膠水層。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鋁箔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鍍鋁層的厚度范圍為0.001~0.003mm;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厚度小于等于0.025mm;所述鋁箔層的厚度范圍為0.01~0.03mm。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改性鋁箔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介質層的厚度小于等于0.0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