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木本植物用生物農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生物農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木本植物用生物農藥。
【背景技術】
[0002]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活體,如真菌,細菌,昆蟲病毒,轉基因生物,天敵等或生活活體的代謝產物,如信息素,生長素,萘乙酸鈉等針對農業有害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的制劑,生物農藥又稱天然農藥,是指非化學合成,來自天然的化學物質或生命體而具有殺菌農藥和殺蟲農藥的作用,但是,現有的生物農藥藥效有待提升,少部分會產生毒副作用和農藥殘留,甚至對生態環境產生污染。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木本植物用生物農藥。
[0004]一種木本植物用生物農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組成成分及重量份數:地衣芽孢桿菌1.3-1.7份,枯草芽孢桿菌1.1-1.4份,白僵菌7-12份,木霉菌5-10份,多抗霉素
3-8份,井R霉素2-6份,小檗堿1-3份,煙堿2-6份,印楝素1_4份,增效劑66-72份,10%乙醇21-26份。
[0005]進一步地,所述地衣芽孢桿菌1.5份,枯草芽孢桿菌1.3份,白僵菌9份,木霉菌7份,多抗霉素5份,井R霉素4份,小檗堿2份,煙堿4份,印楝素2份,增效劑69份,10 %乙醇23份。
[0006]本發明的優點:
[0007]1、藥效良好;
[0008]2、無毒副作用;
[0009]3、無農藥殘留;
[0010]4、無生態環境污染。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12]實施例1
[0013]—種木本植物用生物農藥,包括如下組成成分及重量份數:地衣芽孢桿菌1.3份,枯草芽孢桿菌1.1份,白僵菌7份,木霉菌5份,多抗霉素3份,井R霉素2份,小檗堿I份,煙堿2份,印楝素I份,增效劑66份,10%乙醇21份。
[0014]實施例2
[0015]—種木本植物用生物農藥,包括如下組成成分及重量份數:地衣芽孢桿菌1.4份,枯草芽孢桿菌1.4份,白僵菌8份,木霉菌6份,多抗霉素7份,井R霉素3份,小檗堿3份,煙堿3份,印楝素3份,增效劑67份,10%乙醇22份。
[0016]實施例3
[0017]—種木本植物用生物農藥,包括如下組成成分及重量份數:地衣芽孢桿菌1.5份,枯草芽孢桿菌1.3份,白僵菌9份,木霉菌7份,多抗霉素5份,井R霉素4份,小檗堿2份,煙堿4份,印楝素2份,增效劑69份,10%乙醇23份。
[0018]實施例4
[0019]—種木本植物用生物農藥,包括如下組成成分及重量份數:地衣芽孢桿菌1.6份,枯草芽孢桿菌1.2份,白僵菌8份,木霉菌9份,多抗霉素4份,井R霉素5份,小檗堿I份,煙堿5份,印楝素I份,增效劑71份,10%乙醇22份。
[0020]實施例5
[0021]—種木本植物用生物農藥,包括如下組成成分及重量份數:地衣芽孢桿菌1.7份,枯草芽孢桿菌1.4份,白僵菌12份,木霉菌10份,多抗霉素8份,井R霉素6份,小檗堿3份,煙堿6份,印楝素4份,增效劑72份,10%乙醇26份。
[0022]實施例結果:
[0023]取1000株木本植物作為實驗物品
[0024]實施例1的生蟲比例為7只;
[0025]實施例2的生蟲比例為5只;
[0026]實施例3的生蟲比例為2只;
[0027]實施例4的生蟲比例為3只;
[0028]實施例5的生蟲比例為5只。
【主權項】
1.一種木本植物用生物農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組成成分及重量份數:地衣芽孢桿菌1.3-1.7份,枯草芽孢桿菌1.1-1.4份,白僵菌7-12份,木霉菌5_10份,多抗霉素3_8份,井R霉素2-6份,小檗堿1-3份,煙堿2-6份,印楝素1-4份,增效劑66-72份,10 %乙醇.21-26 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木本植物用生物農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衣芽孢桿菌.1.5份,枯草芽孢桿菌1.3份,白僵菌9份,木霉菌7份,多抗霉素5份,井R霉素4份,小檗堿2份,煙堿4份,印楝素2份,增效劑69份,10%乙醇23份。
【專利摘要】一種木本植物用生物農藥,其技術要點是:包括如下組成成分及重量份數:地衣芽孢桿菌1.3-1.7份,枯草芽孢桿菌1.1-1.4份,白僵菌7-12份,木霉菌5-10份,多抗霉素3-8份,井岡霉素2-6份,小檗堿1-3份,煙堿2-6份,印楝素1-4份,增效劑66-72份,10%乙醇21-26份,進一步地,地衣芽孢桿菌1.5份,枯草芽孢桿菌1.3份,白僵菌9份,木霉菌7份,多抗霉素5份,井岡霉素4份,小檗堿2份,煙堿4份,印楝素2份,增效劑69份,10%乙醇23份;該技術方案藥效良好,無毒副作用,無農藥殘留和無生態環境污染。
【IPC分類】A01P7/04, A01N47/12, A01N63/00, A01N43/16, A01N43/90, A01N63/04
【公開號】CN105660708
【申請號】
【發明人】周勇
【申請人】天津佳瑞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15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