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鳥害型雨量傳感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量自然界降雨量的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防鳥害型雨量傳感器,對雨量傳感器周圍的鳥類進行驅趕,防止雨量傳感器遭受鳥害。
【背景技術】
[0002]在一些研究中,需要參照降雨量進一步的分析一些實際問題。輸電線路在線監測過程中,也需要測量降雨量來分析問題。通常情況下輸電線路桿塔大多都建在空曠的野外,加上自身結構的特殊性,有很多鳥類在輸電線路桿塔上筑巢。現在的輸電線路鐵塔部分有防鳥害裝置,防鳥害裝置一般安裝在鐵塔橫擔處。在線監測設備為了維護方便,安裝高度一般達不到橫擔處,所以雨量傳感器周圍都是鳥類的活動范圍。雨量傳感器都設有一個承雨口,為了減小雨滴下落時飛濺出來的水花造成測量誤差,承雨口大多設計成下凹式的,這樣飛濺的水花也能落在承雨口中。由于承雨口的結構特點和安裝位置特殊性,就容易招來鳥類在承雨口筑巢,或者有鳥類在承雨口停歇時,糞便落入承雨口,這些都將嚴重影響雨量的測量結果。基于上述分析,需要開發設計新型防鳥害型雨量傳感器。就會對雨量傳感器周圍的鳥類進行驅趕。驅鳥裝置依靠風力旋轉驅鳥,不需要外加電源,簡單有效。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鳥害型雨量傳感器,它能夠對雨量傳感器周邊的鳥類進行有效的驅趕,防止其對雨量檢測帶來的測量誤差,減少外界因素帶來的干擾,同時此雨量傳感器測量精度高,可靠性高。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方案是:一種防鳥害型雨量傳感器,它包括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風葉支架裝置安裝在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的外壁上,風葉裝置安裝在風葉支架裝置上。
[0005]所述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包括承雨口和外殼,承雨口的下方設置有漏斗,漏斗下方設置有翻斗,在翻斗上安裝有磁鋼,磁鋼與垂直吊裝在翻斗上的干式舌簧管相配合。
[0006]所述風葉支架裝置包括固定卡環,固定卡環安裝在外殼上,支撐桿安裝在固定卡環上。
[0007]所述風葉裝置包括軸承,軸承安裝在支撐桿的軸承座中軸承的內圈安裝有轉動軸,轉動軸上固定安裝后連接桿,連接桿的末端安裝有風葉。
[0008]所述風葉上安裝有反光鏡。
[0009]所述風葉距離承雨口上沿100mm。
[0010]本實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將風葉裝置和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結合在了一起。在輸電線路在線監測測量中,避免了由于地理位置和桿塔結構的特殊性,而導致可能引起鳥害的可能性。提高了雨量測量裝置的可靠性。增強了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框圖。
[0014]圖2為翻斗正面的結構框圖。
[0015]圖3為翻斗側面的結構框圖。
[0016]圖中: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1、風葉支架裝置2、風葉裝置3、承雨口 101、翻斗102、磁鋼103、干式舌簧管104、外殼105、固定卡環201、支撐桿202、軸承301、連接桿302、風葉303、反光鏡304。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8]參加圖1-3,一種防鳥害型雨量傳感器,它包括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1,風葉支架裝置2安裝在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I的外壁上,風葉裝置3安裝在風葉支架裝置2上,通過在傳統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I上安裝風葉裝置3能夠有效的對鳥類進行驅逐,防止其對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I的影響,從而提高整個裝置測量的穩定性,提高測量精度。
[0019]進一步的,所述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I包括承雨口 101和外殼105,承雨口 101的下方設置有漏斗,漏斗下方設置有翻斗102,在翻斗102上安裝有磁鋼103,磁鋼103與垂直吊裝在翻斗102上的干式舌簧管104相配合。承雨口 101為國際標準口徑,內徑的大小為200mm,承雨口 101下接漏斗,漏斗方便承雨口接的水,穩定的落入翻斗102內,在漏斗的上方布置金屬紗網,防止一些雜物落入漏斗影響雨水的下流速度。
[0020]進一步的,翻斗102為機械雙穩態結構。開始時,一邊的翻斗102翹起,雨量落入其中。隨著雨量的增加,翻斗102靠重力下降,翻斗102的水排出。這時,另一方的翻斗102被翹起,繼續采集雨量,當翻斗102內的水達到一定值時繼續翻轉,以此往復。在翻斗102翻轉一次的過程中,磁鋼103從干式舌簧管104旁掃描,使兩個干式舌簧管104輪流通斷。即翻斗102每翻倒一次,干式舌簧管104便送出一個脈沖信號。每一個脈沖信號,對應一個翻斗102所承接的雨量。通過調節翻斗102上翹的角度,來控制每次翻斗102翻轉對應的雨量。
[0021]進一步的,所述風葉支架裝置2包括固定卡環201,固定卡環201安裝在外殼105上,支撐桿202安裝在固定卡環201上。通過風葉支架裝置2對風葉進行支撐。
[0022]進一步的,所述風葉裝置3包括軸承301,軸承301安裝在支撐桿202的軸承座中軸承301的內圈安裝有轉動軸,轉動軸上固定安裝后連接桿302,連接桿302的末端安裝有風葉303。風葉是利用風壓與風葉的面積差產生的阻力,使風葉旋轉。
[0023]進一步的,所述風葉303上安裝有反光鏡304。通過反光鏡304能夠反光從而對了鳥類進行驚嚇驅逐。
[0024]進一步的,所述風葉303距離承雨口 101上沿100mm。可以防止風葉轉動時,飛濺的水花落入承雨口。
[0025]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原理:
[0026]開始時,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I的一邊翻斗102翹起,雨量落入其中。隨著雨量的增加,翻斗102靠重力下降,翻斗102的水排出。這時,另一方的翻斗102被翹起,繼續采集雨量,當翻斗102內的水達到一定值時繼續翻轉,以此往復。在翻斗102翻轉一次的過程中,磁鋼103從干式舌簧管104旁掃描,使兩個干式舌簧管104輪流通斷。即翻斗102每翻倒一次,干式舌簧管104便送出一個脈沖信號。每一個脈沖信號,對應一個翻斗102所承接的雨量。通過調節翻斗102上翹的角度,來控制每次翻斗102翻轉對應的雨量。
[0027]在雨量桶的外殼105用卡還201卡住,在卡還201上連接水平與豎直結構,在該結構上支撐風葉裝置3。風葉裝置3用于驅趕鳥類。風葉裝置3依靠風葉支架裝置2支撐,風葉裝置3中的軸承301與支撐桿202相連。軸承301與連接桿302相連,連接桿302再與風葉303相連。風葉303有三片,形狀為內凹式的半球形,風葉303內凹結構中設立反光鏡。風葉303的高度距承雨口上沿保持10mm的距離。防止風葉轉動時,飛濺的水花落入承雨口。
[0028]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技術人員均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創新點及操作步驟,在權利要求保護范圍內,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如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覆蓋。
【主權項】
1.一種防鳥害型雨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1),風葉支架裝置(2 )安裝在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I)的外壁上,風葉裝置(3 )安裝在風葉支架裝置(2 )上; 所述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I)包括承雨口( 101)和外殼(105 ),承雨口( 101)的下方設置有漏斗,漏斗下方設置有翻斗(102),在翻斗(102)上安裝有磁鋼(103),磁鋼(103)與垂直吊裝在翻斗(102)上的干式舌簧管(104)相配合; 所述風葉支架裝置(2)包括固定卡環(201),固定卡環(201)安裝在外殼(105)上,支撐桿(202)安裝在固定卡環(201)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鳥害型雨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風葉裝置(3)包括軸承(301 ),軸承(301)安裝在支撐桿(202)的軸承座中軸承(301)的內圈安裝有轉動軸,轉動軸上固定安裝后連接桿(302),連接桿(302)的末端安裝有風葉(303)。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鳥害型雨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風葉(303)上安裝有反光鏡(304)。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鳥害型雨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風葉(303)距離承雨口(101)上沿10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鳥害型雨量傳感器,它包括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風葉支架裝置安裝在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的外壁上,風葉裝置安裝在風葉支架裝置上。所述雨量采集與測量裝置包括承雨口和外殼,承雨口的下方設置有漏斗,漏斗下方設置有翻斗,在翻斗上安裝有磁鋼,磁鋼與垂直吊裝在翻斗上的干式舌簧管相配合。所述風葉支架裝置包括固定卡環,固定卡環安裝在外殼上,支撐桿安裝在固定卡環上。它能夠對雨量傳感器周邊的鳥類進行有效的驅趕,防止其對雨量檢測帶來的測量誤差,減少外界因素帶來的干擾,同時此雨量傳感器測量精度高,可靠性高。
【IPC分類】A01M29/08, G01W1/14, A01M29/06
【公開號】CN204790042
【申請號】CN201520532708
【發明人】方春華, 孔爭, 張闖, 張龍, 湯世祥, 周毅
【申請人】三峽大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