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全混合日糧撒料車的牛羊飼料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全混合日糧撒料車的牛羊飼料槽,屬于牛羊飼料槽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全混合日糧簡稱TMR,是一種將粗料、精料、礦物質、維生素和其它添加劑充分混合,能夠提供足夠的營養以滿足牲畜需要的飼養技術,配合該技術有TMR機械,其中包括TMR撒料車,TMR撒料車被越來越多的飼養場使用并作為大規模飼養時的喂料工具,而TMR撒料車的撒料口的高度和長度固定,現有技術中的飼料槽無法很好的配合TMR撒料車,有些飼料槽高度過高,因此無法使用TMR撒料車,有些飼料槽高度過低或開口過小,撒料時大量的飼料掉落至飼料槽外側,無法很好的起到機械撒料的功能,影響撒料的效率,產生不必要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適用于全混合日糧撒料車的牛羊飼料槽,針對現有技術中的TMR撒料車的撒料口的高度和長度合理設置飼料槽與撒料口配合的一側的立面高度和傾斜角度,使得飼料不外漏,與牛羊等生物接觸的一側的立面設置合理高度以適應牲畜的進食并防止牲畜進食時出現外漏。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適用于全混合日糧撒料車的牛羊飼料槽,包括料槽本體和連接板,所述料槽本體包括左立面、底板和右立面,所述左立面為片體結構,傾斜設置于底板的左邊緣,所述左立面與底板的內角不小于110度且不大于130度,所述左立面的豎向邊緣長度為20到25厘米,所述右立面為片體結構,傾斜設置于底板的右邊緣,所述右立面與底板的內角不小于100度且不大于120度,所述右立面的豎向邊緣長度為15到20厘米,所述左立面、底板與右立面一體成型;
[0005]所述料槽本體的數量為多個,所述料槽本體之間通過連接板連接,所述連接板包括左連接板、下連接板和右連接板,所述左連接板、下連接板和右連接板一體成型,所述左連接板位于兩個相鄰的料槽本體的左立面接壤處的外表面,所述右連接板位于兩個相鄰的料槽本體的右立面接壤處的外表面,所述下連接板位于兩個相鄰的料槽本體的底板接壤處的下表面,所述下連接板通過螺栓與底板固定連接。
[0006]所述左立面上設置有用于清除垃圾的清掃門,所述清掃門的下邊緣與底板左側邊緣鉸接,所述清掃門的外側設置有掛鉤,所述掛鉤可繞連接點旋轉,所述掛鉤的上方設置有與掛鉤相配合的凸起,所述掛鉤與凸起配合控制清掃門的打開或閉合。
[0007]所述左立面上邊緣的右側設置有左折邊。
[0008]所述右立面上邊緣的左側設置有右折邊,所述右折邊的左側邊緣設置有防割傷折板,所述右折邊與防割傷折板的連接處為圓弧狀。
[0009]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全混合日糧撒料車的撒料口的高度和長度對飼料槽與撒料口配合的一側的立面高度和傾斜角度進行設定,使得飼料不外漏。
[0011]2、針對牛羊的進食習慣對與飼料槽與牲畜接觸的一側立面的高度進行設定,使得牛羊在進食時不會將飼料撒到槽外。
[0012]3、本裝置適用于全混合日糧撒料車,使得飼養方式規模化標準化。
[0013]4、由于飼料不外漏,因此無需采用人工對灑出的飼料進行清潔,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資源。
[0014]5、在飼料槽的側壁上設置清掃門,當需要對飼料進行更換或者需要清潔飼料槽內部時,可打開清掃門將需要掃除的雜物進行清理,無需對整個裝置進行拆裝,清潔起來簡單方便。
[0015]6、在左右兩個里面的邊緣均設置了折邊,這樣更有效的防止飼料外撒,在牲畜進食的一側設置了防割傷折板,防止動物在進食時折邊將動物的脖頸擦傷。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一。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
[0019]圖3為多個料槽本體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I為料槽本體、2為連接板、3為清掃門、4為掛鉤、5為凸起、11為左立面、12為底板、13為右立面、14為左折邊、15為右折邊、16為防割傷折板、21為左連接板、22為下連接板、23為右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全混合日糧撒料車的牛羊飼料槽,包括料槽本體I和連接板2,所述料槽本體I包括左立面11、底板12和右立面13,所述左立面11為片體結構,傾斜設置于底板12的左邊緣,所述左立面11與底板12的內角不小于110度且不大于130度,所述左立面11的豎向邊緣長度為20到25厘米,左立面11的高度略小于TMR撒料車的撒料口高度,使得撒料口可以更好位于飼料槽左立面的上端。
[0022]所述右立面13為片體結構,傾斜設置于底板12的右邊緣,所述右立面13與底板12的內角不小于100度且不大于120度,所述右立面13的豎向邊緣長度為15到20厘米,其與地面的高度剛好是羊類牲畜頭部探入飼料槽時的脖頸高度,所述左立面U、底板12與右立面13—體成型。
[0023]優選的,所述所述左立面11與底板12的內角為120度,所述左立面11的豎向邊緣長度為25厘米;所述右立面13與底板12的內角為110度,所述右立面13的豎向邊緣長度為17厘米。
[0024]所述料槽本體I的數量為多個,所述料槽本體I之間通過連接板2連接,所述連接板2包括左連接板21、下連接板22和右連接板23,所述左連接板21、下連接板22和右連接板23一體成型,所述左連接板21位于兩個相鄰的料槽本體I的左立面11接壤處的外表面,所述右連接板23位于兩個相鄰的料槽本體I的右立面13接壤處的外表面,所述下連接板22位于兩個相鄰的料槽本體I的底板12接壤處的下表面,所述下連接板22通過螺栓與底板12固定連接。
[0025]優選的,料槽本體的長度為250厘米。
[0026]所述左立面11上設置有用于清除垃圾的清掃門3,所述清掃門3的下邊緣與底板12左側邊緣鉸接,所述清掃門3的外側設置有掛鉤4,所述掛鉤4可繞連接點旋轉,所述掛鉤4的上方設置有與掛鉤4相配合的凸起5,所述掛鉤4與凸起5配合控制清掃門3的打開或閉合。
[0027]平時不需要清掃時,將掛鉤4旋轉向上并與凸起5嚙合,使得清掃門3與左立面11位于同一平面內,當需要清掃出雜物時,將掛鉤4從凸起5上脫開,清掃門3旋轉向下,此時可以將雜物從清掃門3處掃出飼料槽。
[0028]另外的,不必要在每個料槽本體I上均設置清掃門3,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相隔幾個料槽本體I上設置I個清掃門3,這樣可節約加工成本。
[0029]所述左立面11上邊緣的右側設置有左折邊14。
[0030]所述右立面13上邊緣的左側設置有右折邊15,所述右折邊15的左側邊緣設置有防割傷折板16,所述右折邊15與防割傷折板16的連接處為圓弧狀。
[0031]優選的,左折邊與右折邊的寬度為2厘米,此寬度可以較好的防止飼料外漏并且不影響TMR撒料車進行填料,另一方面,在不影響牲畜進食時的舒適度的同時防止牲畜進食時將飼料拱出飼料槽。
[0032]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主權項】
1.適用于全混合日糧撒料車的牛羊飼料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槽本體(I)和連接板(2),所述料槽本體(I)包括左立面(11)、底板(12)和右立面(13),所述左立面(11)為片體結構,傾斜設置于底板(12)的左邊緣,所述左立面(11)與底板(12)的內角不小于110度且不大于130度,所述左立面(11)的豎向邊緣長度為20到25厘米,所述右立面(13)為片體結構,傾斜設置于底板(12)的右邊緣,所述右立面(13)與底板(12)的內角不小于100度且不大于120度,所述右立面(13)的豎向邊緣長度為15到20厘米,所述左立面(11)、底板(12)與右立面(13)—體成型;所述料槽本體(I)的數量為多個,所述料槽本體(I)之間通過連接板(2)連接,所述連接板(2)包括左連接板(21)、下連接板(22)和右連接板(23),所述左連接板(21)、下連接板(22)和右連接板(23)—體成型,所述左連接板(21)位于兩個相鄰的料槽本體(I)的左立面(11)接壤處的外表面,所述右連接板(23)位于兩個相鄰的料槽本體(I)的右立面(13)接壤處的外表面,所述下連接板(22)位于兩個相鄰的料槽本體(I)的底板(12)接壤處的下表面,所述下連接板(22)通過螺栓與底板(12)及地面的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全混合日糧撒料車的牛羊飼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面(11)上設置有用于清除垃圾的清掃門(3),所述清掃門(3)的下邊緣與底板(12)左側邊緣鉸接,所述清掃門(3)的外側設置有掛鉤(4),所述掛鉤(4)可繞連接點旋轉,所述掛鉤(4)的上方設置有與掛鉤(4)相配合的凸起(5),所述掛鉤(4)與凸起(5)配合控制清掃門(3)的打開或閉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全混合日糧撒料車的牛羊飼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面(11)上邊緣的右側固定有左折邊(14)。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全混合日糧撒料車的牛羊飼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立面(13)上邊緣的左側固定有右折邊(15),所述右折邊(15)的左側邊緣設置有防割傷折板(16),所述右折邊(15)與防割傷折板(16)的連接處為圓弧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全混合日糧撒料車的牛羊飼料槽,屬于牛羊飼料槽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適用于全混合日糧撒料車的牛羊飼料槽,針對TMR撒料車的撒料口的高度和長度合理設置飼料槽,使得飼料不外漏,設置合理高度以適應牲畜的進食并防止牲畜進食時出現外漏;解決該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適用于全混合日糧撒料車的牛羊飼料槽,包括料槽本體和連接板,料槽本體包括左立面、底板和右立面,左立面與底板的內角大于等于110度小于等于130度,左立面的豎向邊緣長度為20到25厘米,右立面與底板的內角不小于100度且不大于120度,右立面的豎向邊緣長度為15到20厘米,所述料槽本體之間通過連接板連接。
【IPC分類】A01K5/01
【公開號】CN205284558
【申請號】
【發明人】張冠武, 溫升明, 毛楊毅, 羅惠娣, 趙鵬, 李俊
【申請人】張冠武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