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探巖芯管清洗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質勘探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鉆探巖芯管清洗器。
【背景技術】
[0002]在地質鉆探工作中,技術人員主要通過巖芯形態來判斷地層,采取巖芯是工程鉆探中關鍵性的工作。大部分地層(黏性土、粉土、砂層)巖芯的采取是通過鉆機機械鉆進,過程中適當加壓,鉆桿傳遞壓力至下部巖芯管,以靜壓法采取巖芯,然后提升到地表。取巖芯時,在巖芯管頭部接入水管,用水栗加壓,通過水壓力產生水平推力,擠壓巖芯,將巖芯從另一端擠出。在實際操作時,由于巖芯管多次重復鉆探取巖芯,巖芯管內壁一般殘留有黏性土、粉土、砂等,若巖芯管內壁沒有得到有效的清洗,則殘留的黏性土、粉土、砂等容易堵塞巖芯管,影響技術人員對地層類別的判斷。殘余在巖芯管內壁的巖芯容易堵塞巖芯管,也會影響后續鉆進回次的巖芯采取率,嚴重影響鉆探工作質量和效率。
[0003]目前,國內出售的成套鉆探設備及相關配件,均沒有配置有效的巖芯管清洗工具。現有技術中常用的清洗方法是在鉆機上用鋼絲繩將鉆探巖芯管吊起,通過敲打、抖動巖芯管外壁的方式,使管內殘留巖芯自行掉落,也有用鉆桿等物進行來回捅取的方式,更有甚者直接用手伸進去掏取,非常危險,且操作人員發現采用常規的機械震動、敲打、掏取等手段都難以完全清除巖芯管內壁的巖芯,導致工作效率低、存在安全隱患。且時間久了,管內會越積越厚。因此,提供一種能有效清除鉆探巖芯管中巖心的清洗器,顯得尤為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使用方便,且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清潔度的鉆探巖芯管清洗器。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鉆探巖芯管清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頭及連桿,所述清洗頭成型為圓筒形,所述清洗頭的前端設置有向前延伸的清除刀,該清除刀呈環狀并外徑小于清洗頭的內徑,所述清洗頭的后端設置有一橫向布置的連接板,所述連桿的一端連接于該連接板上。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清除刀的前端具有刀刃,所述清除刀的后端通過多個間隔布置的連接片焊接在清洗頭上,相鄰兩連接片之間形成供水流穿過的噴孔。采用這樣的結構,從鉆探巖芯管另一端流入的具有一定水壓的水流在遇到清除刀時,水流由于內徑突然變小而加速并從噴孔向外散射,從而對鉆探巖芯管的內壁進行沖刷,配合清除刀前端刀刃對鉆探巖芯管內壁上巖芯的刮除作用,從而快速、有效的將附著在巖芯管內壁上巖芯清理干凈。
[0007]更進一步的,所述清洗頭的內腔中設置有靠近連接片布置的圓形擋片,該擋片的外徑為所述清洗頭內徑的(1/3)?(1/2)。上述擋片的設置對水流起到阻擋作用,而被阻擋的水流則會以更大的力自噴孔向周圍噴射,從而更加有力的清除鉆探巖芯管內壁上的巖芯。
[0008]為了便于連接,所述的擋片通過間隔布置于擋片外周的連接條焊接在清洗頭的內壁上。
[0009]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連接板設置于清洗頭后端的中部并將清洗頭的后端口分隔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半圓。采用這樣結構的,便于水流自兩個半圓形的端口處流出。
[0010]作為優選,所述連接板的外側面上設置有向外延伸的螺紋柱,對應的,所述連桿的前端具有與上述螺紋柱相連接的螺紋孔。所述的連桿為至少兩節并脫卸式連接在一起;優選地,所述的兩連桿之間螺紋連接在一起。采用上述結構,可以根據巖心管的長度需求調節連桿的長度。
[0011]優選地,所述的鉆探巖芯管清洗器還包括水栗及水管,所述水管的一端與水源連接,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與鉆探巖芯管的進水端連接,所述的水栗用于為水管中的水流提供動力。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專用于清洗鉆探巖芯管的結構,該結構簡單合理,使用時,鉆探巖芯管的一端接入具有一定壓力的水流,水流沖刷鉆探巖芯管內壁上的巖芯后從鉆探巖芯管的另一端流出,在該過程中,手持連桿將清洗頭從水流流出的一端伸入鉆探巖芯內,清洗頭前端的清除刀可對鉆探巖芯管內壁上的巖芯進行刮除,并且,具有一定壓力的水流在遇到清洗刀時,由于清洗刀的內徑小于清洗頭,水流速度會增大并部分向鉆探巖芯管內壁上分散沖刷,從而快速、有效地清除鉆探巖芯管內壁上附著的巖芯,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及鉆探巖芯管的清潔度,使用極為方便。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圖1中清洗頭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圖3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連桿的拆分狀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9]如圖1?5所示,本實施例的鉆探巖芯管清洗器包括清洗頭1、連桿2、水栗及水管4,使用時,水管4的一端與水源連接,水管4的另一端與鉆探巖芯管100的進水端連接,水栗用于為水管4中的水流提供動力,從而使流入鉆探巖芯管100的水具有一定的壓力,便于沖刷巖芯。連桿2與清洗頭I的一端連接,清洗頭I的另一端伸入鉆探巖芯管100中刮除巖芯。
[0020]在本實施例中,清洗頭I成型為圓筒形并具有上下貫通的內腔11,清洗頭I的前端設置有向前延伸的清除刀12,該清除刀12呈環狀并外徑小于清洗頭I的內徑,清洗頭I的后端設置有一橫向布置的連接板13,連桿2的一端連接于該連接板13上。本實施例中的連接板13設置于清洗頭I后端的中部并將清洗頭I的后端口分隔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半圓,以便于水流自兩個半圓形的端口處流出。具體的,連接板13的外側面上設置有向外延伸的螺紋柱131,對應的,連桿2的前端具有與上述螺紋柱131相連接的螺紋孔21,連桿2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螺紋柱22,本實施例中的連桿為四節并螺紋連接在一起,以便于根據巖心管的長度需求調節連桿2的長度。
[0021]如圖3、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清除刀12的前端具有刀刃121,清除刀12的后端通過多個間隔布置的連接片122焊接在清洗頭I上,相鄰兩連接片122之間形成供水流穿過的噴孔123。清洗頭I的內腔中設置有靠近連接片122布置的圓形擋片14,擋片14通過間隔布置于擋片14外周的連接條141焊接在清洗頭I的內壁上,該擋片14的外徑為清洗頭內徑的1/3。
[0022]使用本實施例的清洗器時,從水管4中流入鉆探巖芯管100的具有一定水壓的水流在遇到清除刀12時,水流由于內徑突然變小而加速并從噴孔123向外散射,從而對鉆探巖芯管100的內壁進行沖刷,配合清除刀12前端刀刃121對鉆探巖芯管100內壁上巖芯的刮除作用,從而快速、有效的將附著在巖芯管內壁上巖芯清理干凈,并且,擋片14也會對水流起到阻擋作用,被阻擋的水流會以更大的力自噴孔123向周圍噴射,從而更加有力的清除鉆探巖芯管100內壁上的巖芯。
【主權項】
1.一種鉆探巖芯管清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頭(I)及連桿(2),所述清洗頭(I)成型為圓筒形,所述清洗頭(I)的前端設置有向前延伸的清除刀(12),該清除刀(12)呈環狀并外徑小于清洗頭的內徑,所述清洗頭(I)的后端設置有一橫向布置的連接板(13),所述連桿(2)的一端連接于該連接板(13)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探巖芯管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除刀(12)的前端具有刀刃(121),所述清除刀(12)的后端通過多個間隔布置的連接片(122)焊接在清洗頭(I)上,相鄰兩連接片(122)之間形成供水流穿過的噴孔(123)。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鉆探巖芯管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頭(I)的內腔中設置有靠近連接片(122)布置的圓形擋片(14),該擋片(14)的外徑為所述清洗頭(I)內徑的(1/3)?(l/2)0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鉆探巖芯管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片(14)通過間隔布置于擋片(14)外周的連接條(141)焊接在清洗頭(I)的內壁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探巖芯管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13)設置于清洗頭(I)后端的中部并將清洗頭(I)的后端口分隔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半圓。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鉆探巖芯管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I3)的外側面上設置有向外延伸的螺紋柱(131),對應的,所述連桿(2)的前端具有與上述螺紋柱(131)相連接的螺紋孔(21)。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鉆探巖芯管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桿(2)為至少兩節并脫卸式連接在一起。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鉆探巖芯管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連桿(2)之間螺紋連接在一起。9.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鉆探巖芯管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鉆探巖芯管清洗器還包括水栗及水管(4),所述水管(4)的一端與水源連接,所述水管(4)的另一端與鉆探巖芯管(100)的進水端連接,所述的水栗用于為水管(4)中的水流提供動力。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鉆探巖芯管清洗器,包括清洗頭及連桿,清洗頭成型為圓筒形,清洗頭的前端設置有向前延伸的清除刀,該清除刀呈環狀并外徑小于清洗頭的內徑,清洗頭的后端設置有一橫向布置的連接板,連桿的一端連接于該連接板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使用時,鉆探巖芯管的一端接入具有一定壓力的水流,手持連桿將清洗頭從水流流出的一端伸入鉆探巖芯內,清洗頭前端的清除刀可對鉆探巖芯管內壁上的巖芯進行刮除,水流遇到清洗刀時由于清洗刀的內徑小于清洗頭,水流速度增大并部分向鉆探巖芯管內壁上分散沖刷,從而快速、有效地清除鉆探巖芯管內壁上附著的巖芯,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及鉆探巖芯管的清潔度,使用極為方便。
【IPC分類】B08B9/032, B08B9/043
【公開號】CN205289139
【申請號】
【發明人】張天旭, 汪子華, 蔣建偉, 魯華橋, 歐陽濤堅, 李建虹, 那云龍
【申請人】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