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屬于軌道車輛制動系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國內現有客車現在大量裝用蝸輪蝸桿式手制動機,其核心部件為一套蝸輪蝸桿傳動機構,操作裝置為搖把,與蝸桿同軸,鏈輪固定于蝸輪下部立軸上,與蝸輪同軸。手制動機通過鏈條與拉桿連接至轉向架上基礎制動裝置,鏈條一端固定于鏈輪上,蝸輪轉動時帶動鏈輪可將鏈條纏繞于鏈輪上。
[0003]制動施加過程中,順時針轉動搖把時,搖把帶動蝸桿、蝸桿帶動蝸輪同步轉動,使傳動鏈纏繞在鏈輪上,鏈條拉緊后產生拉力,通過拉桿傳遞至基礎制動裝置,發生制動。
[0004]制動緩解過程中,逆時針轉動搖把,手制動機下部鏈條從鏈輪上松開,鏈條松弛后隨之制動緩解。
[0005]然而由于鏈輪兩個方向的轉動均可纏繞鏈條,制動緩解過程中,一旦搖把反向轉動圈數過多,鏈條同樣可反向纏繞于鏈輪之上,產生與制動施加同樣的效果。
[0006]目前蝸輪蝸桿式手制動機無防反轉功能,運用過程中一旦操作不規范,極有可能發生反向制動的現象,制動功能存在隱患,可靠性低。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
[0008]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手制動機箱體下方設置有止擋限位裝置,所述止擋限位裝置組成包括:與手制動箱體剛性連接的筒形外環,設置于外環內筒形中間環和設置于中間環內且與立軸通過鍵限位的筒形內環,所述外環、中間環、內環與立軸同軸,并且內環可在中間環內轉動,中間環可在外環內轉動;內環的外壁與中間環的內壁具有相配合的一對凸臺以實現轉動限位,中間環的外壁與外環的內壁具有相配合的一對凸臺以實現轉動限位。
[0009]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如下改進:
[0010]1、所述立軸與內環之間通過平鍵限制互相轉動。
[0011 ] 2、所述平鍵固定在立軸上,內環具有插槽,平鍵具有可插入該插槽的凸棱和位于該凸棱底部的擋塊,所述擋塊拖住內環使內環得到支撐。
[0012]3、所述中間環的頂部具有向內延伸的環狀部,所述內環頂部通過磨耗板支撐該環狀部,從而使中間環獲得支撐。
[0013]4、當手制動機處于初始狀態時,內環與中間環之間的凸臺相抵,中間環的外壁與內壁的凸臺相抵,使立軸無法反向轉動,從而防止搖把反轉。
[0014]5、所述外環沿周向均勻設置有至少三個豎直通孔,外環通過螺栓固定在手制動機箱體下方。
[0015]本實用新型中的防反轉裝置,在手制動機箱體下部增加止擋限位裝置,該裝置分為三級環套機構,套裝于立軸上,三個環套均與蝸輪及鏈輪同軸。該止擋裝置安裝后可在手制動機處于初始狀態下對立軸轉動進行限制,使搖把無法反轉,達到限制手制動機反向制動的作用,而正向轉動時,在一定圈數內正向轉動無影響,可滿足手制動機正常的施加要求。
[0016]本方案通過一套簡易的機械裝置,從手制動機自身結構上解決了反向制動問題,徹底消除了蝸輪蝸桿式手制動機在使用過程中的隱患,提升了制動系統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8]圖1為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安裝示意圖。
[0019]圖2為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橫截面圖。
[0020]圖3是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縱截面圖。
[0021]圖中標號示意如下:
[0022]1-止擋限位裝置;2-手制動箱體;3-螺栓;4-立軸;5-平鍵;6_內環;7_中間環;8_外環;9-通孔;I O-環狀部;11-磨耗板,12-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1至圖3所示,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其改進之處在于:手制動機箱2體下方設置有止擋限位裝置1,止擋限位裝置I組成包括:與手制動箱體2剛性連接的筒形外環8,設置于外環8內筒形中間環7和設置于中間環7內且與立軸4通過平鍵5限位的筒形內環6,外環8、中間環7、內環6與立軸4同軸,并且內環6可在中間環7內轉動,中間環7可在外環8內轉動;內環6的外壁與中間環7的內壁具有相配合的一對凸臺以實現轉動限位,中間環7的外壁與外環8的內壁具有相配合的一對凸臺以實現轉動限位。立軸4與內環6之間通過平鍵5限制互相轉動,平鍵5固定在立軸4上,內環6具有插槽,平鍵5具有可插入該插槽的凸棱和位于該凸棱底部的擋塊,擋塊拖住內環6使內環6得到支撐;中間環7的頂部具有向內延伸的環狀部10,內環6頂部通過磨耗板11支撐該環狀部10,從而使中間環7獲得支撐;外環8沿周向均勻設置有至少三個豎直通孔9,外環通過螺栓3固定在手制動機箱體2下方。
[0024]當手制動機處于初始狀態時,內環與中間環之間的凸臺相抵,中間環的外壁與內壁的凸臺相抵,使立軸無法反向轉動,從而防止搖把反轉。
[0025]本實施例,外環、中間環、內環的材質采用Q345鋼,磨耗板采用尼龍材質。
[0026]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手制動機箱體下方設置有止擋限位裝置,所述止擋限位裝置組成包括:與手制動箱體剛性連接的筒形外環,設置于外環內筒形中間環和設置于中間環內且與立軸通過鍵限位的筒形內環,所述外環、中間環、內環與立軸同軸,并且內環可在中間環內轉動,中間環可在外環內轉動;內環的外壁與中間環的內壁具有相配合的一對凸臺以實現轉動限位,中間環的外壁與外環的內壁具有相配合的一對凸臺以實現轉動限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軸與內環之間通過平鍵限制互相轉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鍵固定在立軸上,內環具有插槽,平鍵具有可插入該插槽的凸棱和位于該凸棱底部的擋塊,所述擋塊拖住內環使內環得到支撐。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環的頂部具有向內延伸的環狀部,所述內環頂部通過磨耗板支撐該環狀部,從而使中間環獲得支撐。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手制動機處于初始狀態時,內環與中間環之間的凸臺相抵,中間環的外壁與內壁的凸臺相抵,使立軸無法反向轉動,從而防止搖把反轉。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環沿周向均勻設置有至少三個豎直通孔,外環通過螺栓固定在手制動機箱體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軌道車輛手制動防反轉裝置,手制動機箱體下方設置有止擋限位裝置,止擋限位裝置組成包括:與手制動箱體剛性連接的筒形外環,設置于外環內筒形中間環和設置于中間環內且與立軸通過鍵限位的筒形內環,外環、中間環、內環與立軸同軸,并且內環可在中間環內轉動,中間環可在外環內轉動;內環的外壁與中間環的內壁具有相配合的一對凸臺以實現轉動限位,中間環的外壁與外環的內壁具有相配合的一對凸臺以實現轉動限位。本方案通過一套簡易的機械裝置,從手制動機自身結構上解決了反向制動問題,徹底消除了蝸輪蝸桿式手制動機在使用過程中的隱患,提升了制動系統的可靠性。
【IPC分類】B61H13/02
【公開號】CN205292672
【申請號】
【發明人】劉云峰, 賁曉東, 王樂雨, 劉兵, 王衛, 孫電行, 何錦珠, 王偉中, 俞世強, 王文平, 張磊, 董德洪
【申請人】南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