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感光元件驅動組件、處理盒及處理盒安裝檢測方法

文檔序號:2699910閱讀:207來源:國知局
感光元件驅動組件、處理盒及處理盒安裝檢測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感光元件驅動組件、處理盒及處理盒安裝檢測方法,其中,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包括:設置在感光元件一端的感光元件輪轂,以及設置在感光元件輪轂上的旋轉力接收頭;旋轉力接收頭用于與電子成像裝置上的旋轉力驅動頭嚙合接收用于驅動感光元件旋轉的旋轉驅動力,并可相對于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發生傾斜;感光元件驅動組件還包括導電元件,導電元件與旋轉力接收頭都設置于感光元件的同一端;導電元件,一端用于與所述感光元件接觸,另一端用于與電子成像裝置進行電連接以通過所述電子成像裝置將所述感光元件導電接地。本發明相比于現有技術中的在感光元件兩端分別設置導電裝置和驅動裝置,大大節省了空間,簡化了設備結構,降低了成本。
【專利說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處理盒及處理盒安裝檢測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打印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感光元件驅動組件、處理盒及處理盒安裝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電子成像裝置例如激光打印機、復印機、印刷機等設備的內部,可拆卸地安裝有處理盒。參見圖1,圖1為現有技術電子成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電子成像裝置內部的處理盒10包括:處理盒殼體101以及用于承載圖像載體的感光元件102,還包括設置在感光元件102 —端的感光元件輪轂103,所述感光元件輪轂103上設置有旋轉力接收頭106,該旋轉力接收頭106是萬向節結構,具有軸線L2,可相對于感光元件102的軸線LI發生傾斜。該旋轉力接收頭106可與電子成像裝置上設置的旋轉力驅動頭嚙合并將旋轉動力傳遞給感光元件102。所述感光元件102的另一端設置有將感光元件102接地的導電鋼軸104以及導電鋼片105,所述導電鋼片105與感光元件102的內壁接觸,并與導電鋼軸104接觸;相應的,在電子成像裝置的側壁91上設置導電元件92,在將處理盒10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之后,導電鋼片105通過導電鋼軸104與導電元件92電連接,再與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中的電路導通從而實現電子成像裝置工作時將感光元件102接地的目的。
[0003]上述方案的不足之處在于,如果要使得處理盒同時實現驅動感光元件旋轉以及將感光元件導電接地,需要將導電部分以及驅動動力傳動部分分開設置,分別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內部的兩側,結構較復雜,整體布置不緊湊,電子成像裝置需要在兩側為所述的導電部分以及驅動動力傳動部分留有足夠的空間,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一種感光元件驅動組件、處理盒及處理盒安裝檢測方法,以簡化設備結構,降低成本。
[0005]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包括:
[0006]設置在感光元件一端的感光元件輪轂,以及設置在所述感光元件輪轂上的旋轉力接收頭;所述旋轉力接收頭用于與電子成像裝置上的旋轉力驅動頭嚙合接收用于驅動所述感光元件旋轉的旋轉驅動力,并可相對于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發生傾斜;
[0007]所述感光元件驅動組件還包括導電元件,所述導電元件與旋轉力接收頭都設置于感光兀件的同一端;
[0008]所述導電元件,一端用于與所述感光元件接觸,另一端用于與電子成像裝置進行電連接以通過所述電子成像裝置將所述感光元件導電接地。
[0009]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處理盒,包括:感光元件、以及本發明所述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
[0010]第三方面,提供一種旋轉力驅動頭,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中,包括:旋轉力驅動頭包括導電部件,所述導電部件的一端與所述處理盒電連接,另一端連接電子成像裝置中的導電接地元件。
[0011]第四方面,提供一種電子成像裝置,包括:本發明所述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還包括:用于輸出旋轉驅動力的旋轉力驅動頭;所述旋轉力驅動頭與所述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中的旋轉力接收頭嚙合傳遞旋轉驅動力。
[0012]第五方面,提供一種處理盒安裝檢測方法,應用于處理盒向電子成像裝置安裝時,所述處理盒是本發明所述的處理盒,所述電子成像裝置是本發明所述的電子成像裝置;包括:
[0013]向所述電子成像裝置中輸入檢測信號,通過所述檢測信號檢測所述電子成像裝置中的感光元件導電電路是否導通;所述感光元件導電電路中包括:所述處理盒中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中的導電元件、旋轉力驅動頭中的導電部件、以及所述電子成像裝置中的導電接地元件;
[0014]若所述感光元件導電電路導通,則確定所述處理盒安裝到位。
[0015]本發明提供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處理盒及處理盒安裝檢測方法的技術效果是:通過將旋轉力接收頭和導電元件都設置在感光元件輪轂上,使得只在感光元件的感光元件輪轂這一端就能夠既與旋轉力驅動頭嚙合接收旋轉驅動力又能夠將感光元件導電接地,從而相比于現有技術中的在感光元件兩端分別設置導電裝置和驅動裝置,大大節省了空間,簡化了設備結構,降低了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現有技術電子成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圖2的A區域放大圖;
[0019]圖4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一實施例的處理盒裝配過程示意圖;
[0020]圖5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一實施例的處理盒裝配完成狀態示意圖;
[0021]圖6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7為圖6中的第一導電元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8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9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
[0025]圖10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二 ;
[0026]圖11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0027]圖12a至圖12d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擺動狀態示意圖;
[0028]圖13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裝配完成示意圖;
[0029]圖14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15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第二導電元件與旋轉力接收頭之間尺寸關系不意圖;
[0031]圖16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17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18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
[0034]圖19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二 ;
[0035]圖20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6]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主要是在感光元件的一端設置感光元件驅動組件,該感光元件驅動組件既能夠接收旋轉力驅動頭傳遞的旋轉驅動力,又能夠同時實現感光元件的導電接地。該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包括:設置在感光元件一端的感光元件輪轂、以及旋轉力接收頭;所述旋轉力接收頭,用于與電子成像裝置上的旋轉力驅動頭嚙合接收用于驅動所述感光元件旋轉的旋轉驅動力,并可相對于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發生傾斜;感光元件驅動組件還包括導電元件,所述導電元件與旋轉力接收頭都設置于感光元件的同一端并設置在所述感光元件輪轂上。例如,所述導電元件的一端用于與感光元件接觸,另一端用于與旋轉力驅動頭進行電連接以通過電子成像裝置將感光元件導電接地。
[0037]其中,在上述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中,導電元件和旋轉力接收頭之間的結構設置關系可以有多種;比如,導電元件和旋轉力接收頭可以是兩個不同的部件,或者,旋轉力接收頭本身就可以作為導電元件的一部分。而導電元件自身也可以有多種結構方式,例如,導電元件可以包括分別用于與感光元件和旋轉力驅動頭電連接的第一導電元件和第二導電元件;或者,該導電元件也可以是一個整體元件。在下面的各個實施例中,將列舉本發明實施例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的多種可選的結構形式,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具體實施中并不局限于以下結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結構的調整和變動。
[0038]首先,將描述導電兀件包括第一導電兀件和第二導電兀件的結構,所述第一導電元件,用于與所述感光元件接觸;所述第二導電元件,用于與所述旋轉力驅動頭電連接;所述第二導電兀件可相對于所述第一導電兀件發生傾斜。其中,第一導電兀件和第二導電兀件既可以彈性連接,也可以剛性連接,只要能夠保證該感光元件驅動組件既能實現感光元件的導電接地也不妨礙旋轉驅動力的傳遞即可。例如,當兩者是彈性連接時,可以是第一導電元件是彈性部件,第二導電元件是剛性部件;或者,第一導電元件和第二導電元件均是彈性部件;或者,第一導電元件是剛性部件,第二導電元件是彈性部件。并且,所述剛性部件和彈性部件的結構也有多種。
[0039]實施例一
[0040]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元件和第二導電元件之間相接觸,將其兩者相接觸的端部稱為接觸端部,本實施例以該第一導電元件和第二導電元件的接觸端部之間彈性接觸為例進行說明,所述第一導電元件與所述第二導電元件至少其中一方的接觸端部具有彈性。例如,第一導電元件是彈性部件,第二導電元件是剛性部件。具體的,該第一導電元件可以包括:導電底盤和彈性導電元件;導電底盤用于與感光元件的內壁接觸,彈性導電元件的一端固定設置在導電底盤上,另一端與第二導電元件接觸。本實施例的彈性導電元件包括:固定在導電底盤上的支撐部、以及連接支撐部且與第二導電元件接觸的導電彈片構成。
[0041]具體的,參見圖2至圖7,描述了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一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圖2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A區域放大圖;如圖
2所示,102為設置在處理盒中的感光元件,103為設置在感光元件102軸向的一端上的感光元件輪轂,所述感光元件輪轂103的外圓周上設置有斜齒。106為旋轉力接收頭,用于與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中的旋轉力驅動頭嚙合傳遞動力,旋轉力接收頭106設置在感光元件輪轂103上。
[0042]所述感光元件輪轂103中還設置有第一導電元件105A,包括導電底盤Zl和連接導電底盤的支撐部Z2。第一導電元件105A上設置有與感光元件102的內壁接觸的第一導電接觸部105A1 (該第一導電接觸部105A1即是圖2中的導電底盤Zl與感光元件內壁接觸的部位)。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兀件105A可以是導電鋼片。
[0043]本實施例的導電元件還包括第二導電元件106A,所述旋轉力接收頭106的沿回轉軸線方向上開設有通孔1064A,所述第二導電元件106A被設置在所述通孔中,并與旋轉力接收頭106相對固定設置(例如可以將通孔1064A設置的直徑較小,與第二導電元件106A配合較緊),隨所述旋轉力接收頭106的擺動而相對于感光元件的軸線LI發生傾斜。例如,該第二導電元件106A是導電鋼軸;所述第二導電元件106A具有兩個導電接觸端部,分別為106A1和106A2。所述第一導電元件105A上還設置有第二導電接觸部105A2,該第二導電接觸部105A2即是呈倒鉤狀的導電彈片,用于與第二導電元件106A接觸導電。
[0044]圖4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一實施例的處理盒裝配過程示意圖,圖4所示為處理盒在安裝的過程中旋轉力接收頭相對于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發生傾斜第一位置的狀態,圖中所示的93為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內部的旋轉力驅動頭,該旋轉力驅動頭93在其回轉軸線方向上無位移,該旋轉力驅動頭93具有旋轉力傳遞端部931,旋轉力傳遞端部931上還設置了一對力傳遞突起9311,用以與旋轉力接收頭106嚙合傳遞動力。
[0045]本實施例中,在旋轉力驅動頭93上設置了能與電子成像裝置中的電路連接并能將感光元件102導電接地的第三導電元件93A。第三導電元件93A為一貫穿于所述旋轉力驅動頭93并沿回轉軸線方向設置的導電鋼軸,其一端用于與設置在旋轉力接收頭106上的第二導電元件106A接觸導電,另一端用于與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內的導電元件95接觸導電。第二導電元件106A相對固定地設置在旋轉力接收頭106內,其導電接觸端部106A2用于與第三導電元件接觸導電。為保證導電接觸良好,本實施例中將第三導電元件93A可活動地設置在旋轉力驅動頭93上。所述導電鋼軸93A的徑向方向上設置有凸臺93A1,在導電鋼軸靠近電子成像裝置側壁96的一端上軸向設置有壓縮彈簧94 ;所述壓縮彈簧94 一端抵接于凸臺端面,另一端抵接于側壁96的側面。在壓縮彈簧94、凸臺93A1以及電子成像裝置側壁96的作用下,使得第三導電元件93A在外力作用下可在旋轉力驅動頭93的回轉軸線方向上有一定的伸縮。
[0046]在安裝處理盒的過程中,要實現旋轉力接收頭106與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中的旋轉力驅動頭93嚙合傳遞動力,則旋轉力接收頭106需要預先處于第一位置,即旋轉力接收頭106相對于感光元件102的回轉軸線L2向靠近旋轉力驅動頭93的一側發生傾斜時的位置。圖4中所示箭頭方向為處理盒安裝的方向。
[0047]為保證第一導電元件105A與第二導電元件106A導電接觸良好的同時,又不妨礙旋轉力接收頭106的自由擺動,本實施例對第一導電元件和第二導電元件做了以下結構設計:第二導電元件106A相對固定地設置在旋轉力接收頭106上,并可隨著旋轉力接收頭擺動而相對于軸線LI發生傾斜。為保證良好接觸,將第一導電元件105A的第二導電接觸部105A2設置為上述的倒鉤狀的導電彈片,其在受壓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回彈的力度,因而可使得第二導電接觸部105A2始終緊貼著第二導電元件106A的端部;再者,為了不妨礙旋轉力接收頭的自由擺動,第一導電元件與第二導電元件的導電接觸部分105A2與106A1的端部均為圓弧過度(可參見圖3),即與第一導電元件接觸的底面呈弧面。例如,第二導電元件106A的導電接觸端部106A1的端面為球面,該球面的可設置成與旋轉力接收頭的球體外表面平齊(即外徑相同),也可設置為所述球面的外凸球面有部分超出所述球體1061的外表面。
[0048]圖5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一實施例的處理盒裝配完成狀態示意圖,圖5示出了當處理盒安裝到位之后,旋轉力接收頭106與旋轉力驅動頭93實現嚙合,即處于旋轉力接收頭的回轉軸線與感光元件102的回轉軸線同軸的第二位置。此時,第一導電元件105A的第一導電接觸部105A1與感光元件102的內壁接觸,第二導電接觸部105A2與第二導電元件106A的端部106A1彈性接觸,第二導電元件106A的另一端部與設置在旋轉力驅動頭93上的第三導電元件93A的端部接觸,并且第三導電元件93A與第二導電元件106A之間亦為彈性接觸,最后通過第三導電元件93A的另一端部與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內的導電元件95接觸,同時導電元件95與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中的電路板(圖中未示出)連接,當電子成像裝置啟動之后,電路接通便實現將感光元件導電接地的目的,同時通過旋轉力驅動頭93將旋轉動力傳遞給感光元件102。
[0049]由本實施例可以看到,第二導電元件可相對于第一導電元件發生傾斜,并且,第一導電元件和第二導電元件的接觸端部均具有接觸面,接觸面之間可相對滑動。比如本實施例中的第二導電接觸部105A2與第二導電元件106A接觸的接觸面之間就可以相對滑動;且本實施例的第二導電元件106A的接觸面就可以是圓弧面。在后續的其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元件與第二導電元件之間也滿足上述的條件,即兩者的接觸面之間可相對滑動;具體實施中,第一導電元件和第二導電元件中的至少一個的接觸面可以設計為圓弧面,該圓弧面例如是球面,以利于兩者的滑動。這種結構的設計有利于保證第一導電元件和第二導電元件之間的可靠接觸,在導電傳輸時,能夠保證兩者之間可靠的電連接。
[0050]實施例二
[0051]本實施例與上一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支撐部所支撐的導電彈片與實施例一不同;實施例一中的導電彈片是倒鉤狀,而本實施例中的導電彈片的數量為多個,該多個導電彈片向與第二導電元件接觸的方向翹起聚攏成塔狀,使得所述導電彈片的表面呈傾斜面。
[0052]具體的,參見圖6和圖7,圖6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的第一導電元件的結構示意圖。105C是第一導電元件,并且其所指示的部位是第一導電元件的導電底盤,其上設置有與感光元件102內壁接觸的第一導電接觸部105C1、與第二導電元件106A接觸的第二導電接觸部105C2、以及安裝孔105C3 (該安裝孔用于與感光元件輪轂配合,將第一導電元件固定)。
[0053]其中,第二導電接觸部105C2上設置有多個可在受壓后產生一定彈性的彈片105Ch,該105Ch包括105Chl至105Ch4,所述彈片(105Chl至105Ch4)翹起向中間聚攏形成塔狀,表面為傾斜面。第二導電元件106A的端部106A1為球面,而彈片(105Chl至105Ch4)與其接觸的表面為傾斜面,因而在保證彈片與第二導電元件106A緊密接觸的同時,又不妨礙旋轉力接收頭106的擺動。
[0054]實施例三
[0055]在前兩個實施例中,彈性導電元件都是以支撐部連接導電彈片的形式,比如,倒鉤狀的導電彈片或者翹起聚攏成塔狀的導電彈片;本實施例中,彈性導電元件不再是彈片的形式,而是以該彈性導電彈片為彈簧為例。
[0056]圖8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8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的第二導電元件仍以導電鋼軸為例,僅對第一導電元件進行了不同的結構設計,但是仍然以保證良好導電接觸的同時不妨礙旋轉力接收頭的自由擺動為目的。105B為設置感光元件輪轂103上的第一導電元件,所述第一導電元件105B包括與感光元件內壁接觸的導電底盤105B1以及彈性導電元件105B2。本實施例中,所述導電底盤105B1可以為鋼片,所述彈性導電元件105B2為彈簧,所述彈簧一端固定地設置在導電底盤105B1上,另一端與第二導電元件106A的導電接觸端部106A1接觸。
[0057]其中,所述彈簧(即彈性導電元件105B2)的中直徑為dl,所述第二導電元件106A的導電接觸端部106A1的寬度為d2,該dl〈d2,用于保證第一導電兀件105B與第二導電兀件106A之間的良好接觸。為進一步保證彈簧與導電接觸端部106A1的接觸良好,彈簧始終對導電接觸端部106A1的球面具有一定的回彈力,所述回彈力控制在足夠小的范圍內不至于影響旋轉力接收頭106的擺動。
[0058]實施例四
[0059]本實施例的第一導電元件仍然是彈性部件,其具體結構可以是實施例一或二或三中所述的任一種第一導電元件。本實施例仍以聚攏成塔狀的導電彈片為例,且對第二導電元件進行了變更,第二導電元件仍是剛性部件,但是不再是上述實施例中的導電鋼軸,而是將旋轉力接收頭本身由導電材料制成,使得該旋轉力接收頭也成為導電元件。
[0060]具體的,圖9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圖10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二,本實施例中,旋轉力接收頭106和旋轉力驅動頭93均為導電材料制成,以旋轉力接收頭106本體作為第二導電元件,以旋轉力驅動頭93本體作為第三導電元件,而第一導電元件仍以塔狀的導電彈片為例(當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狀,比如是上面提到過的倒鉤狀彈片、或者彈簧等)。圖9所示的箭頭方向為處理盒的安裝方向,此時旋轉力接收頭106已發生傾斜并處于預嚙合位置。
[0061]圖10所示為將處理盒安裝到位之后,旋轉力接收頭106的旋轉力接收端部1062與旋轉力驅動頭93的旋轉力傳遞端部931實現了嚙合。旋轉力傳遞端部931上設置有一對力傳遞突起9311,同時旋轉力接收端部1062上設置有與力傳遞突起9311嚙合傳遞動力的卡爪10621。本實施例中正是利用了力傳遞突起9311與卡爪10621嚙合傳動時嚙合面相互接觸來實現接觸導電。
[0062]實施例五
[0063]上述的各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元件都是剛性部件,例如導電鋼軸或者旋轉力接收頭本身;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導電元件是上述彈性部件的基礎上,對第二導電元件進行了變更,第二導電元件可以是彈性部件。例如,可以在旋轉力接收頭中設置沿回轉軸線方向的通孔,通孔中設置卡槽;第二導電元件設置在所述通孔中,且該第二導電元件例如是導電鋼片,該導電鋼片可以包括:用于與第一導電元件電連接的第一導電彈片、用于與旋轉力驅動頭電連接的第二導電彈片,以及與所述卡槽配合將導電鋼片固定在通孔中的卡塊。
[0064]具體的,圖11至圖13具體描述了本實施例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圖11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裝配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第一導電元件105C仍然以塔狀導電彈片為例,設置在旋轉力接收頭106內的第二導電元件則采用如圖11所示106B的結構方式。
[0065]圖11中所示的第二導電元件106B由導電鋼片制成,其上設置有第一導電接觸部106B1 (即第一導電彈片),第二導電接觸部106B2 (即第二導電彈片),以及卡塊106B3。所述旋轉力接收頭106在其軸向方向上設置有通孔1064B,并在通孔的端口上設置有卡槽1064B1。所述第一導電接觸部106B1設置成彎鉤狀,底部可以為圓弧過度,用以與第一導電元件的導電接觸部105Ch接觸導電;所述第二導電接觸部106B2也設置成彈片的形式,在受壓之后具有一定的回彈力,用以與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內的旋轉力驅動頭93上的導電元件接觸;所述卡塊106B3與旋轉力接收頭106上的卡槽1064B1緊配合,可使得第二導電元件106B相對固定地設置在所述通孔1064B中。
[0066]圖12a至圖12d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擺動狀態示意圖,用以說明旋轉力接收頭相對于感光元件的軸線發生偏擺或者同軸時,第一導電元件與第二導電元件接觸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如圖12a和圖12b所示,旋轉力接收頭106相對于感光元件102的軸線L2發生傾斜,由于第二導電元件106B與旋轉力接收頭106相對固定,因而第二導電元件106B也隨之相對于感光元件102的軸線L2發生傾斜。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元件105C上的導電接觸部105Ch為彈片,多個彈片圍成塔狀,背面為傾斜面,在受壓后具有一定的回彈力,同時第二導電兀件106B上的第一導電接觸部106B1為彎鉤狀,底部為圓弧過渡;當第二導電元件發生擺動時,第一導電接觸部106B1的底部圓弧面與彈片的背面(傾斜面)之間發生相對滑動,同時彈片具有彈性,如此,便不影響第二導電元件106B隨著旋轉力接收頭106的所發生的擺動,進而不影響處理盒的安裝。
[0067]圖12c為旋轉力接收頭106與感光兀件102同軸時,第二導電兀件106B第一導電元件105C接觸,彈片105Ch受壓后發生一定程度的壓縮,以保證導電元件之間的良好接觸。由于旋轉力接收頭106為萬向節結構,其相對于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L2的傾斜方向具有任意性,所以第二導電元件106B會隨之發生任意方向的傾斜。如圖12d所示,為另一種傾斜方向的示意圖,在旋轉力接收頭擺動的過程中,第二導電元件106B的第一導電接觸部106B1的圓弧面底部與彈片105Ch的傾斜棱邊接觸并發生相對滑動,仍然不會阻礙旋轉力驅動頭106和第二導電元件106B的自由擺動。
[0068]圖13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裝配完成示意圖,示出了采用本實施例結構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的處理盒在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后,旋轉力接收頭106與旋轉力驅動頭93嚙合的狀態示意圖。第一導電元件105C與感光元件102接觸并與設置在旋轉力接收頭106中的第二導電元件106B的一端接觸,同時第二導電元件106B的另一端與設置在旋轉力驅動頭93中的第三導電元件93A的一端接觸,而第三導電元件93A的另一端與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側壁上的導電元件95接觸。此時,啟動電子成像裝置,電路接通,實現將感光元件導電接地,同時通過旋轉力驅動頭93將旋轉動力傳遞給感光元件102。當從電子成像裝置拆卸處理盒時,第二導電元件106B隨著旋轉力接收頭106的擺動而發生傾斜,旋轉力接收頭106與旋轉力驅動頭93脫離嚙合,第二導電元件106B也隨之與第三導電元件93A脫離接觸,而第二導電元件106B上的第二導電接觸部106B2在回彈力的作用下恢復初始狀態。
[0069]實施例六
[0070]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五的區別在于,將第二導電元件變更為另一種結構形式的彈性部件;例如,旋轉力接收頭中設置沿回轉軸線方向的通孔,該彈性部件設置在所述通孔中,可以包括:用于與第一導電元件電連接的第一導電接觸部、用于與旋轉力驅動頭電連接的第二導電接觸部、以及用于連接所述第一導電接觸部和第二導電接觸部的彈性連接件。
[0071]具體的,圖14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旋轉力接收頭軸向方向上設置有通孔1064C,第二導電元件106C經裝配后整體設置于通孔1064C中。本實施方式中的第一導電兀件105C仍然以塔狀導電彈片為例,該105C用于與感光兀件102接觸,而第二導電元件106C則采用了不同的結構方式。如圖14所示,第二導電元件106C包括一對導電接觸部分106C1以及彈性連接件106C2,其中的用于與第一導電元件電連接的導電接觸部分106C1可以稱為第一導電接觸部,用于與旋轉力驅動頭電連接的導電接觸部分106C1可以稱為第二導電接觸部。
[0072]以第二導電接觸部為例,導電接觸部分106C1具有主軸體106C11 (可以稱為第二主軸體),以及超過半球的球體106C12 (可以稱為第二接觸球體),所述用于與旋轉力驅動頭電連接的球體106C12連接在主軸體106C11的一端上;所述主軸體106C11的徑向方向上設置有凸臺106C13 (可以稱為第二凸臺)。同理,作為第一導電接觸部的導電接觸部分106C1也包括:第一主軸體,所述第一主軸體的一端沿徑向方向設置第一凸臺,另一端設置用于與第一導電元件電連接的第一接觸球體(圖中不再標示出)。所述彈性件連接件106C2,設置在所述第一導電接觸部和第二導電接觸部之間,其兩端分別抵接于兩個導電接觸部分的凸臺端面上。
[0073]圖15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第二導電元件與旋轉力接收頭之間尺寸關系示意圖,如圖15所示,通孔1064C沿著旋轉力接收頭106的軸向方向設置,其中部為長孔,兩端開口較窄,兩端部設置成中空球體,即通孔兩端的內表面是球面,所述中空球體直徑為d3,通孔1064C的兩端寬度(即通孔兩端開口的直徑)為n,兩端中空球體球心之間的距離為11。第二導電元件106C為將導電接觸部分106C1與彈性連接件106C2完整裝配好之后,彈性元件處于自然伸長的狀態,此時,兩端球體106C12的球心之間的距離為12,球體106C12的直徑為d4。那么,本實施例中,具有以下關系:d3>d4, 12>11,n〈d4 (即第一接觸球體和所述第二接觸球體的直徑均大于所述通孔兩端開口的直徑)。在安裝時,需要將第二導電元件106C整體裝配好之后用工具壓入通孔1064C中。從上述關系以及圖5可以看到,通孔兩端開口的直徑較所述通孔的其余部位直徑小,通孔兩端的內表面是球面,所述球面的直徑大于所述通孔兩端開口的直徑。
[0074]上述的結構設置,第二導電元件106C設置于旋轉力接收頭106中時,兩端的球體在受到擠壓之后都能產生回彈力。即將處理盒安裝到位之后,第二導電元件106C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導電元件105C以及設置在旋轉力驅動頭93上的第三導電元件接觸時,都能保證接觸良好。本實施例中彈性連接件可導電,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是金屬彈簧,也可以是含有導電材料的具有一定彈性的橡膠件,比如是可導電彈性橡膠軸。
[0075]實施例七
[0076]本實施例的第二導電元件仍然是彈性部件,仍以實施例六的第二導電元件為例;本實施例的第一導電元件是剛性部件,這樣仍然能夠保證第一導電元件與第二導電元件之間的彈性連接。例如,第一導電元件包括:用于與感光元件的內壁接觸的導電底盤,還包括導電鋼軸,該導電鋼軸的一端固定設置在導電底盤上,另一端與第二導電元件接觸。
[0077]具體的,圖16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方案中,第二導電元件106C具有彈性伸縮,因而與其接觸導電的第一導電元件和三導電元件可以不具有彈性仍然可以保證良好接觸。其中,旋轉力驅動頭93本體為導電材料制成,即將旋轉力驅動頭93的本體作為第三導電元件,其在回轉軸向方向上沒有彈性伸縮。第二導電元件10?包括與感光元件102接觸導電的導電底盤10Tl、以及與第二導電元件106C的球體端部接觸導電的導電鋼軸10OT2 ;所述導電鋼軸105D2在感光元件的軸線方向上沒有彈性伸縮,這種方式仍能保證導電接觸良好。
[0078]同時,本實施例中的第二導電元件106C的導電接觸端部為球面,可與平面或圓弧面或傾斜面接觸,都不妨礙第二導電元件106C與旋轉力接收頭106的自由擺動。當然,本實施例中的第三導電元件還可以是在旋轉力驅動頭93上設置可軸向伸縮的導電鋼軸等方式。
[0079]實施例八
[0080]在上述的各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元件可以是彈性部件,例如導電彈片或者彈簧;還可以是剛性部件,例如導電鋼軸;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元件還可以是柔性導電元件,例如,所述柔性導電元件可以是如下任意一種:金屬絲、硅膠條、橡膠條。這種柔性導電元件仍然能夠與第二導電元件之間實現彈性連接,即不會妨礙旋轉力接收頭進行擺動的連接。
[0081]圖17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方案中,第二導電元件以剛性部件為例,并且假設第二導電元件是采用導電材料制作的旋轉力接收頭本體。如圖17所示,直接將柔性導電元件106D,一端固定在旋轉力接收頭106的球體1061的端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感光元件102的內壁上,同時旋轉力接收頭106與旋轉力驅動頭93均以其本體為導電元件。該方式同樣可以達到在傳遞旋轉力的同時將感光元件102導電接地的目的。
[0082]需要說明的是,圖17示出的是柔性導電元件與旋轉力接收頭本體組合的結構,具體實施中并不局限此,例如,當第一導電元件是柔性導電元件時,第二導電元件還可以是設置在旋轉力接收頭的通孔中的導電鋼軸;或者,第二導電元件還可以是彈性部件,比如圖11或者圖14中所示的第二導電元件的結構,本發明實施例將不再示出;要利用這些實施例時,柔性導電元件的一端需要與所述第二導電元件的端部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感光元件固定連接,以保證良好的導電接觸,并且柔性導電元件需要有足夠的長度不妨礙旋轉力接收頭相對于感光元件回轉軸線的擺動。
[0083]實施例九
[0084]本實施例中,例如,第二導電元件是由導電材料構成的旋轉力接收頭本身,第一導電元件設置在所述感光元件輪轂內圓周方向的多個受力部的間隙之間,并且,第一導電元件包括:用于與感光元件接觸的第三導電接觸部、與旋轉力接收頭的力傳遞部接觸的第四導電接觸部,該第四導電接觸部設置在所述受力部的間隙,且靠向受力部的側面設置。
[0085]具體的,圖18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圖19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二。圖18所示的105E為本實施例中使用的第一導電元件,第一導電元件105E包括與感光元件接觸導電的第三導電接觸部105E1,與第二導電元件接觸導電的第四導電接觸部105E2。感光元件輪轂103的內圓周方向上設置有多個受力部1031,受力部之間有間隙,第一導電元件105E設置于所述間隙之間,同時第四導電接觸部105E2靠向受力部1031的側面。
[0086]本實施例中,旋轉力接收頭106與旋轉力驅動頭93均為導電材料制成,即以旋轉力接收頭106作為第二導電元件,以旋轉力驅動頭93作為第三導電元件。當處理盒安裝到位之后,旋轉力驅動頭93與旋轉力接收頭106嚙合,啟動電子成像裝置,旋轉力驅動頭93在電機的驅動下旋轉,并驅動旋轉力接收頭106旋轉。同時,旋轉力接收頭的力傳遞部1063與第四導電接觸部105E2接觸,并通過受力部1031驅動感光元件輪轂103帶動感光元件102旋轉。
[0087]第一導電元件105E設置在受力部1031之間,不妨礙旋轉力接收頭106的自由擺動,并且在動力傳遞的過程中能保證導電接觸良好。
[0088]實施例十
[0089]在上述的各實施例中,導電元件都是包括第一導電元件和第二導電元件兩個部分,其中的第二導電元件可以是旋轉力接收頭本身或者是其他元件等;而本實施例中,導電元件是一個元件,不再是包括兩部分。例如,該導電元件是柔性導電元件,所述柔性導電元件穿設于旋轉力接收頭的沿回轉軸線方向的通孔中,其一端固定連接感光元件,另一端用于固定在旋轉力接收頭的與旋轉力驅動頭接觸的端部。
[0090]具體的,圖20為本發明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旋轉力接收頭106中間沿其軸線方向設置有通孔1064D。圖示106D為穿過所述通孔1064D設置于旋轉力接收頭106上的并具有一定的柔性的導電元件。所述具有柔性的導電元件,可以是具有較小直徑的金屬絲,可以是可導電的硅膠條,還可以是可導電的橡膠條。
[0091]該柔性導電元件106D的一端與感光元件102固定連接,導電接觸點為106D1,另一端固定設置在旋轉力接收頭106的旋轉力接收端部1062中,導電接觸點為106D2,并在旋轉力接收頭106與旋轉力驅動頭93嚙合后,該接觸點106D2與設置在旋轉力驅動頭93上的導電元件93A的端部導電接觸;本實施例中的導電元件93A可以是在旋轉力驅動頭中的通孔中設置可伸縮導電鋼軸的結構。當旋轉力接收頭106發生擺動時,柔性導電元件106D隨之擺動,如圖虛線所示,同時導電元件106D具有柔性,不妨礙旋轉力接收頭的擺動。
[0092]實施例^^一
[0093]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處理盒,該處理盒包括:感光元件、以及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所述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該感光元件驅動組件的結構可以參見上述各實施例,不再詳述。該處理盒,由于采用了本發明實施例結構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將導電元件和旋轉力接收頭設置在感光元件的同一側,從而簡化了處理盒的結構,降低了成本。
[0094]實施例十二
[0095]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子成像裝置,包括: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處理盒;并且,該電子成像裝置還包括:用于輸出旋轉驅動力的旋轉力驅動頭。該旋轉力驅動頭與所述處理盒中的旋轉力接收頭嚙合傳遞旋轉驅動力,并且,所述旋轉力驅動頭包括導電部件,所述導電部件的一端與所述感光元件電連接,另一端連接電子成像裝置中的導電接地元件。
[0096] 具體的,該電子成像裝置的結構可以結合參見圖4、圖5、圖13,所述導電部件可以是導電鋼軸;在旋轉力驅動頭中設置沿回轉軸線方向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設置用于分別與處理盒和所述導電接地元件(該導電接地元件例如是圖5中的導電元件95)電連接的導電鋼軸。所述導電鋼軸上沿徑向方向設置凸臺,在所述凸臺與電子成像裝置的側壁之間設置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凸臺的端面,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電子成像裝置的側壁。
[0097]或者,所述導電部件是所述旋轉力驅動頭本體,所述旋轉力驅動頭是由導電材料構成,即旋轉力驅動頭本體作為第三導電元件,例如圖14、圖16所示。
[0098]采用本發明實施例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后,處理盒在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之后,設置在感光元件一端的旋轉力接收頭與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中的旋轉力驅動頭嚙合,啟動電子成像裝置便可開始工作。此外,由零件制造精度,或者裝配誤差所致,又或者是在電子成像工作過程中產生的震動影響,處理盒在感光元件的徑向方向上可能產生位移而導致旋轉力接收頭與旋轉力驅動頭在嚙合時處于不能同軸的狀態,此時旋轉力接收頭稍微發生了一定角度的傾斜,利用本發明實施例的具有一定彈性接觸的導電元件設置結構,可以保證導電元件之間仍能保持良好接觸,從而保證旋轉力驅動頭和接收頭的正常嚙合傳遞動力。
[0099]此外,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成像裝置的上述結構,可以檢測處理盒是否安裝到位。本發明提供一種處理盒安裝檢測方法,應用于處理盒向電子成像裝置安裝時,所述處理盒是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所述的處理盒,所述電子成像裝置是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所述的電子成像裝置。
[0100]該方法可以包括:
[0101]向所述電子成像裝置中輸入檢測信號,通過所述檢測信號檢測所述電子成像裝置中的感光元件導電電路是否導通;所述感光元件導電電路中包括:所述處理盒中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中的導電元件、旋轉力驅動頭中的導電部件、以及所述電子成像裝置中的導電接地元件;
[0102]若所述感光元件導電電路導通,則確定所述處理盒安裝到位。
[0103]具體對該方法描述如下:利用本技術方案的旋轉力接收頭在處理盒安裝過程中會發生傾斜,以及零件制造精度,裝配誤差等因素的影響,有可能影響處理盒的安裝,使旋轉力接收頭106與旋轉力驅動頭93不能嚙合傳遞動力;同時設置在旋轉力接收頭中的導電元件也隨著旋轉力接收頭發生傾斜,影響導電元件之間的接觸。
[0104]在安裝過程中,旋轉力接收頭相對于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發生傾斜時,即處于旋轉力接收頭相對于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發生傾斜時的第一位置,所述設置在感光元件輪轂上的導電元件相對于所述旋轉力驅動頭的回轉軸線傾斜,并與所述設置在旋轉力驅動頭上的導電部件脫離接觸,因而,如果向電子成像裝置中輸入檢測信號,該信號將不能從電子成像裝置輸出,即感光元件導電電路不能導通。
[0105]而只有處理盒安裝到電子成像裝置中,旋轉力接收頭106和旋轉力驅動頭93嚙合之后,即處于旋轉力接收頭的回轉軸線與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同軸時的第二位置,所述設置在感光元件輪轂上的導電元件相對于所述旋轉力驅動頭的回轉軸線不發生傾斜,并與所述設置在旋轉力驅動頭上的導電部件接觸,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中的導電元件、旋轉力驅動頭中的導電部件、以及電子成像裝置中的導電接地元件,這些導電元件之間才能全部接觸,電子成像裝置啟動后,上述導電元件組成的感光元件導電電路才能導通。當旋轉力接收頭處于第一位置時,所述旋轉力接收頭相對于旋轉力驅動頭的回轉軸線發生傾斜;當旋轉力接收頭處于第二位置時,所述旋轉力接收頭的回轉軸線與所述旋轉力驅動頭的回轉軸線基本同軸。例如,圖2、圖9或圖20所示,第一導電元件與第二導電元件之間始終保持接觸,那么只需要第二導電元件與第三導電元件接觸便可,即需要旋轉力接收頭與旋轉力驅動頭實現嚙合的同時,第二導電元件和第三導電元件實現接觸。又如圖12a和圖14所示,第一導電元件與第二導電元件之間的接觸,第二導電元件與第三導電元件之間的接觸,都需要旋轉力接收頭106和旋轉力驅動頭93嚙合,旋轉力接收頭106擺正之后與感光元件102的軸線同軸或者允許有輕微傾斜的情況下,才能最終將感光元件與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中的電路連接起來。而只有處理盒安裝到位之后,旋轉力接收頭106才能與旋轉力驅動頭93嚙合,旋轉力接收頭106才能擺正。
[0106]因此,只要檢測到將感光元件導電接地的電路(即感光元件導電電路)是否導通便可獲知處理盒是否安裝到位。處理盒安裝到位的定義是:處理盒安裝停止之后,旋轉力接收頭106與旋轉力驅動頭93嚙合,處于同軸或者二者的軸線之間有輕微夾角但仍能保證旋轉動力穩定傳遞的狀態。處理盒安裝完畢之后,啟動電子成像裝置,輸入一個檢測信號到電子成像裝置中,然后判斷該信號能否從電子成像裝置輸出。一旦信號出現,操作者便可知此時感光元件導電電路導通,則表明處理盒已經安裝到位。
[0107]所述檢測信號包括脈沖信號檢測,交流/直流等電流信號檢測。本發明中,當將感光元件導電接地的電路導通,便可檢測到電流信號,從而將該導通信號發送給電子成像裝置,用戶便可獲知處理盒已經安裝到位。
[0108]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感光元件驅動組件,包括: 設置在感光元件一端的感光元件輪轂,以及設置在所述感光元件輪轂上的旋轉力接收頭;所述旋轉力接收頭用于與電子成像裝置上的旋轉力驅動頭嚙合接收用于驅動所述感光元件旋轉的旋轉驅動力,并可相對于感光元件的回轉軸線發生傾斜; 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元件驅動組件還包括導電元件,所述導電元件與旋轉力接收頭都設置于感光兀件的同一端; 所述導電元件,一端用于與所述感光元件接觸,另一端用于與電子成像裝置進行電連接以通過所述電子成像裝置將所述感光元件導電接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元件包括:第一導電元件和第二導電元件; 所述第一導電元件的一端與所述感光元件接觸,另一端通過接觸端部與所述第二導電元件的接觸端部相接觸;所述第二導電元件還用于與電子成像裝置電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元件與所述第二導電元件的接觸端部之間是彈性接觸;所述第一導電元件與所述第二導電元件至少其中一方的接觸端部具有彈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電元件可相對于所述第一導電元件發生傾斜,且所述第一導電元件和第二導電元件的接觸端部均具有接觸面,所述接觸面之間可相對滑動; 所述第一導電元件和第二導電元件中的至少一個的端部接觸面是圓弧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元件是彈性部件; 所述第一導電元件包括: 導電底盤,用于與所述感光元件的內壁接觸; 彈性導電元件,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導電底盤上,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導電元件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導電元件包括: 支撐部,固定在所述導電底盤上; 導電彈片,連接所述支撐部,且與所述第二導電元件接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彈片呈倒鉤狀。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彈片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導電彈片向與所述第二導電元件接觸的方向翹起聚攏成塔狀,使得所述導電彈片的表面呈傾斜面。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導電元件是彈簧。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元件是柔性導電元件; 所述柔性導電元件包括:金屬絲、硅膠條、橡膠條。
11.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元件是剛性部件,包括: 導電底盤,用于與所述感光元件的內壁接觸; 導電鋼軸,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導電底盤上,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導電元件接觸。
12.根據權利要求2~11任一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電元件是彈性部件。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力接收頭中設置有沿回轉軸線方向的通孔,所述第二導電元件設置在所述通孔中; 所述第二導電元件,包括: 第一導電接觸部,用于與第一導電元件電連接; 第二導電接觸部,用于與旋轉力驅動頭電連接; 彈性連接件,用于連接所述第一導電接觸部和第二導電接觸部。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導電接觸部包括:第一主軸體,所述第一主軸體的一端沿徑向方向設置第一凸臺,另一端設置用于與第一導電元件電連接的第一接觸球體; 所述第二導電接觸部包括:第二主軸體,所述第二主軸體的一端沿徑向方向設置第二凸臺,另一端設置用于與旋轉力驅動頭電連接的第二接觸球體; 所述彈性連接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導電接觸部和第二導電接觸部之間,其兩端分別抵接所述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的端面。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兩端開口的直徑較所述通孔的其余部位直徑小,所述通孔兩端的內表面是球面,所述球面的直徑大于所述通孔兩端開口的直徑; 所述第一接觸球體和 所述第二接觸球體均大于半球,且所述第一接觸球體和所述第二接觸球體的直徑均大于所述通孔兩端開口的直徑。
16.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連接件是彈簧或者可導電彈性橡膠軸。
17.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力接收頭中設置有沿回轉軸線方向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設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導電元件設置在所述通孔中; 所述第二導電元件是導電鋼片,所述導電鋼片包括: 第一導電彈片,用于與所述第一導電元件電連接; 第二導電彈片,用于與電子成像裝置電連接; 卡塊,與所述卡槽配合,將所述導電鋼片固定在所述通孔中。
18.根據權利要求2~10任一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電元件是剛性部件。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力接收頭中設置有沿回轉軸線方向的通孔,所述第二導電元件設置在所述通孔中; 所述第二導電元件是導電鋼軸; 所述導電鋼軸的用于與所述第一導電元件接觸的接觸面是圓弧面。
20.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電元件是由導電材料構成的所述旋轉力接收頭。
21.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電元件是由導電材料構成的所述旋轉力接收頭; 所述第一導電元件設置在所述感光元件輪轂內圓周方向的多個受力部的間隙之間,所述第一導電兀件包括: 第三導電接觸部,用于與所述感光元件接觸; 第四導電接觸部,設置在所述受力部的間隙,且靠向受力部的側面設置,與所述旋轉力接收頭的力傳遞部接觸。
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力接收頭中設置有沿回轉軸線方向的通孔; 所述導電元件整體是柔性導電元件,所述柔性導電元件穿設于所述通孔中,其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感光元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轉力接收頭的與旋轉力驅動頭接觸的端部; 所述柔性導電元件包括:金屬絲、硅膠條、橡膠條。
23.一種處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元件、以及權利要求1~22任一所述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
24.一種旋轉力驅動頭,設置在電子成像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旋轉力驅動頭包括導電部件,所述導電部 件的一端與所述感光元件電連接,另一端連接電子成像裝置中的導電接地元件。
25.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旋轉力驅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部件是導電鋼軸;所述旋轉力接收頭中設置有沿回轉軸線方向的通孔,所述導電鋼軸設置在所述通孔中; 所述導電鋼軸上沿徑向方向設置凸臺,在所述凸臺與電子成像裝置的側壁之間設置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的一端抵接所述凸臺的端面,另一端抵接所述電子成像裝置的側壁。
26.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旋轉力驅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部件是所述旋轉力驅動頭本體,所述旋轉力驅動頭由導電材料。
27.一種電子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22任一所述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還包括權利要求24~26任一所述的旋轉力驅動頭; 所述旋轉力驅動頭與所述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中的旋轉力接收頭嚙合傳遞動力以驅動感光元件轉動。
28.—種處理盒安裝檢測方法,應用于處理盒向電子成像裝置安裝時,所述處理盒是權利要求23所述的處理盒,所述電子成像裝置是權利要求27所述的電子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電子成像裝置中輸入檢測信號,通過所述檢測信號檢測所述電子成像裝置中的感光元件導電電路是否導通;所述感光元件導電電路中包括:所述處理盒中的感光元件驅動組件中的導電元件、旋轉力驅動頭中的導電部件、以及所述電子成像裝置中的導電接地元件; 若所述感光元件導電電路導通,則確定所述處理盒安裝到位。
【文檔編號】G03G15/00GK104049484SQ201310084927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5日
【發明者】楊妙玲, 曹建新, 李永紅, 戴曙春, 吳連俊, 梁祺杰, 劉金蓮, 華海東 申請人:珠海賽納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