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稻田利用魚苗除草殺蟲新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水稻田里利用魚苗除草,殺蟲代替除草劑和殺蟲劑的新技術。
目前,國內外人們的膳食結構多以大米為主。水稻田里的除草多以除草劑和殺蟲劑以及人工拔草為主。這樣即浪費了人力,同時生產出來的大米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農藥的殘毒,危害了人類的健康。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點,不用任何除草劑和殺蟲劑,來除掉水稻里的任何雜草和水生植物,解決了水稻的農藥殘毒和污染問題。
本發明水稻田利用魚苗除草、殺蟲新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每畝放養量,可根據地塊及草荒程度選擇。方案一鯉魚600尾、草魚600尾。方案二鯉魚400尾、草魚400尾。方案三鯉魚200尾、草魚200尾。方案四鯉魚100尾、草魚100尾。各種魚苗規格2.5cm至3cm,要及時采購、暫養;放養時間要在插秧后,曬田、施肥結束放入;各種魚苗要求健康無病規格準確;采用尼龍袋運輸,每袋加入青霉素20萬單位,魚苗數量要準確;要在稻田地的集魚溝內放魚,需緩苗10分鐘。稻田地的注排風口要設置欄魚柵防止跑魚,可用紗窗縫制;挖集魚溝,要在水耙地之后進行,順池埂挖掘規格為30cm×30cm×10m;稻田灌水濃度應控制在3cm以上,不許干枯無水,水稻插秧時,稻秧根部要插入泥中,不許外露;待水稻拔節后期,魚苗除草,殺蟲任務已完成,應排水一次把魚苗全部清除。
本發明水稻田利用魚苗除草、殺蟲新技術,方法簡單,易操作,生物成本低廉,易果購,每畝費用低于使用除草劑和殺蟲劑的費用,除草、殺蟲作用明顯優于使用除草劑和殺蟲劑的效果,有施肥增產作用,可提高產量3%,可提高產品價格,原耕作方法生產的大米每市斤只能實到0.8元,利用新技術生產的大米每市斤可賣到1.2元,大米無殘毒,不污染環境,具有廣泛的應用前途。
下面是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水稻田利用魚苗除草、殺蟲新技術主要技術數據及操作規程,每畝放養量,可根據地塊及草荒程度選擇,方案一鯉魚600尾、草魚600尾。方案二鯉魚400尾、草魚;400尾。方案三鯉魚200尾、草魚200尾。方案四鯉魚100尾、草魚100尾。各種魚苗規格2.5cm至3cm,要及時采購,暫養,放養時間要在插秧后,曬田、施肥結束放入,各種魚苗要求健康無病規格準確,采用尼龍袋運輸,每袋加入青霉素20萬單位,魚苗數量要準確,要在稻田地的集魚溝內放魚,需緩苗10分鐘,稻田地的注排水口要設置欄魚柵防止跑魚,可用紗窗縫制,挖集魚溝,要在水耙地之后進行,順池埂挖掘規格為30cm×30cm×10m,稻田灌水深度應控制在3cm以上,不許干枯無水,水稻插秧時,稻秧根部要插入泥中,不許外露。插秧時混入的稻稗草和苗間草,長大時可用人工拔掉,待水稻拔節后期魚苗除草,殺蟲任務已完成,應排水一次把魚苗全部清除。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稻田利用魚苗除草、殺蟲新技術,其特征在于每畝放養量,可根據地塊及草荒程度選擇,方案一鯉魚600尾、草魚600尾;方案二鯉魚400尾、草魚400尾;方案三鯉魚200尾、草魚200尾;方案四鯉魚100尾、草魚100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田利用魚苗除草、殺蟲新技術,其特征在于各種魚苗規格2.5cm至3cm,要及時采購,暫養,要在插秧后,曬田,施肥結束放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田利用魚苗除草、殺蟲新技術,其特征在于魚苗要采用尼龍袋運輸,每袋加入青霉素20萬單位,魚苗數量要準確,要在稻田地的集魚溝內放魚,需緩苗10分鐘。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田利用魚苗除草、殺蟲新技術,其特征在于挖集魚溝,要在水耙地之后進行,順池埂挖掘規格為30cm×30cm×10m,稻田灌水深度應控制在3cm以上,不許干枯無水,水稻插秧時,稻秧根部要插入泥中,不許外露。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田利用魚苗除草、殺蟲新技術,其特征在于待水稻拔節后期,魚苗除草、殺蟲任務已完成,應排水一次把魚苗全部清除。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水稻田里利用魚苗除草、殺蟲代替除草劑和殺蟲劑的新技術。主要技術數據及操作規程為,每畝放養量可根據地塊及草荒程度選擇不同尾數的魚苗,各種魚苗規格:25cm至3cm,要在插秧后,曬田、施肥結束放入,采用尼龍袋運輸,每袋加入青霉素20萬單位,稻田灌水濃度應控制在3cm以上,水稻拔節后期,魚苗除草、殺蟲完成,排水一次把魚苗全部清除,該技術方法簡單易操作,生物成本低,易采購,解決了大米農藥殘毒和污染問題。
文檔編號A01N25/00GK1318290SQ0010424
公開日2001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00年4月20日
發明者李世臣 申請人:李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