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原魚類運輸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高原魚類保鮮容器運輸技術領域。
在我國青藏高原海拔2800~4500米的江河中生存著大量的冷水魚類,特別是在藏東南的許多江河有大量的經濟魚類,如長絲裂腹魚(當地稱細鱗甲魚)、裸腹葉須魚(當地稱花魚),軟刺裸裂尻魚(當地稱土魚)。因高原魚類體色鮮艷,肉質細嫩,人們喜食江河的魚。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區,魚類資源主要用于滿足城鄉人民生活所需。但是大多數冷水魚產魚區位于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一般捕到鮮活魚后需經過4~12小時甚至2~4天的長途運輸才能供應市場。現有技術運魚容器為桶或橡膠制成的不漏水的魚池,容器都是敞口的,條件好些的還配有氧氣鋼瓶,用一軟管將氧氣不斷輸入魚池中。上述運魚方法在內地運輸鯉魚、鯽魚等鮮活魚效果很好。另外在內地觀賞魚(如金魚)的長途運輸采用雙層塑料袋,內充一些氧氣,并將塑料袋口扎緊,能維持1~2天。由于高原冷水魚與內地的鯉魚、金魚的生存環境有很大區別,冷水魚需在高溶氧和冷水環境中才能成活,內地現有的運魚容器和運魚技術對高原冷水魚的保鮮長途運輸效果遠不如內地。目前在夏季用敞口容器運輸高原冷水魚超過1小時魚就開始陸續死亡,并很快肚皮爆裂,腐爛變質。在冬季使用上述容器運輸高原冷水魚可維持(4~5)小時,而冬季已不是產魚旺季。若采用塑料袋運金魚的方法,因高原冷水魚體重大多在(1~2)kg以上,塑料袋容積小,且易破,也很難實現長途運輸。多年來青藏高原一直沒有比較經濟的、遠距離的(100~500公里)四季通用的運輸鮮活冷水魚的適合工具和運輸方法,使得高原豐富的魚類資源不能很好的開發利用。使得甲魚、花魚等鮮活高檔魚成為市場上供不應求的水產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高原魚類的運輸容器,該容器在高原缺氧和高溫環境中仍能使冷水魚處于高溶氧和水溫較低的環境中,可使高原冷水魚在1~2天的長途運輸中保持鮮活。
本實用新型是一個密閉的盛魚容器,采用充氣加壓、加冰降溫及保溫措施來實施高原冷水魚的保鮮運輸。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本容器上部有密封蓋[2]、限壓閥[1],限壓閥為一種單向閥帶放氣開關且放氣壓力可調,此限壓閥也可用壓力表[1]代替。容器側壁下方有進氣嘴[4],放水開關[7],容器外側包有保溫材料[6],容器壁[8]可選擇塑料或金屬材料制作,耐壓應大于1.5個大氣壓,外形尺寸可根據實際情況以便于裝卸和運輸而定。實施本發明還可以設置溫度計插孔[3],以便監測水溫,當然也可以不設置,可在密封蓋未蓋時直接測出水溫。進氣嘴[4]還可以設置在容器上部,在進氣嘴[4]下方可連接一軟管[5],當然也可以不設置軟管。若限壓閥[1]用壓力表[1]代替,而壓力表[1]不具備放氣功能,則應將進氣嘴[4]置于容器上部,且不加軟管[5],這樣可使進氣嘴[4]還具有放氣功能。使用本實用新型產品時,先關閉放水開關[7],放入一定量冷水,放入高原冷水魚,添加適量冰塊,使水溫保持在0~10℃,蓋好密封蓋[2],由進氣嘴[4]打入壓縮空氣或氧氣,壓力可調范圍0~2kg,容器外包有保溫層[6],即可裝車運輸,運輸時間在8~12小時或更長可保持魚的鮮活。到目的地后打開限壓閥開關[1]放氣(或利用進氣嘴[4]放氣),然后打開密封蓋[2]取出活魚。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容器由敞口改進成密閉、由高原缺氧改進為加壓增氧,并克服了運輸途中水溫過高引起的魚類死亡,使高原冷水魚在運輸過程中存活時間明顯延長,由夏季的1~4小時提高到8~24小時以上,冬季由存活4小時提高到24~48小時以上。本實用新型制做簡單,操作容易,運輸方便,使高原冷水魚的長途保鮮運輸成為可能。
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用一個密閉的塑料桶(可用盛50kg的白酒桶改裝),桶上方有一密封蓋,并安有壓力表、進氣嘴,桶下方有一排水孔,安有放水開關,桶的外皮用海棉或棉被包裝,捕魚季節為夏季8月5日,室外溫度約28~35℃,海拔約3500米,捕到的冷水魚為花魚(裸腹葉須魚),將放水開關關閉,桶中放入適量冷水(河水),放入花魚,加入適量冰塊,使水溫降至6~8℃,蓋好密封蓋,由進氣嘴打入壓縮空氣(如有條件輸入氧氣效果更佳),使壓力表指到0.15~0.2kg/cm2,即可裝車運輸,運輸途經海拔高度2800~4500米,途中每隔4~6小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再次換水、加冰、充氣,運輸時間8~12小時以上,魚仍保持鮮活。
權利要求1.一種高原魚類保鮮運輸容器,容器上部有蓋子,側壁下方有放水開關,其特征有于所述的容器上部蓋子是密封蓋,容器上部還安裝有限壓閥,容器側壁下方有進氣嘴,是能加壓的密閉容器。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上部可安有溫度計。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外壁可用海棉、棉花或保溫材料。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可以是塑料。
專利摘要一種高原魚類運輸容器,在高原(海拔2800~4500米)環境下該容器中貯存的冷水魚類能在1~2天的長途運輸中保持鮮活。該容器主要由密封蓋、進氣嘴、限壓閥、放水開關及保溫包裝組成。通過密閉、加壓等措施將高原冷水魚存活時間由1~4小時延長到4~48小時。
文檔編號A01K63/02GK2431719SQ00204920
公開日2001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00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00年3月3日
發明者郭鋼, 鄭洪海, 蘇華, 袁真凱, 陸光明, 唐永祥 申請人:江達縣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