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高出芽率高速多功能多用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40520閱讀:43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高出芽率高速多功能多用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機械,尤其是一種高出芽率高速多功能多用播種機。
目前多功能播種機種類繁多,但基本上是由開溝器、排肥、排種器、蓋土裝置等來實現工作程序,再在其上邊加上能裝肥和種子的斗子(或箱子),用架子和牽引部件把它們連起來。
按排種方式分類,有盤式、槽式、輪式、漏孔式之分,按適應品種分類,有專門作物品種之分或改良型機械,可調通用種子穴,直至最后出現了采用毛刷式、皮刷式補助排種的方法,但實際工作中總還難免有如下幾點不足(1)處理不了由于高速運轉出現種子擁塞、堵和由此而導致的種子傷殘。
(2)裝置復雜、調制瑣碎。
(3)設計著眼范圍窄,機器不通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適應多品種、多形式拉力,排種無阻、無傷殘,可人力雙機套播,高速度、高質量、出芽率高的多功能多用播種機。
本實用新型由牽引系統、主機工作系統和由鋪膜起壟部件組成的善后系統構成。結構特征為由雙階環槽輪子11與有粗桿90和細桿91同體的雙級掃桿輪13平行接觸構成的排種結構,其中長度相等的細桿91從粗桿90的末端錐體圓截面上原向平行均勻伸出。以手柄70的拉桿79為中心,兩邊配以兩個相互對稱的平行四邊行支撐架abcd、a’b’c’d’,以及一頭連接支撐架、一頭連接拉桿的撐距桿ae、a’e’和調節螺母76組成平行調距手柄,其中abcd、a’b’c’d’及e、e’等各點皆為活銷點,ab與a’ b’邊是兩條對稱的平行的外側邊條,并各自接到相鄰的兩個單機的牽引基節77上。在排種減壓板87與種子箱前板89相夾形成的排種減壓間88的內上方與肥料箱2的底板位置橫裝有由兩個光敏探頭27、28組成的缺種缺肥預警器26。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由于主機體里安裝有由一組聯動的高速運轉的雙級掃種輪與可調換的寬穴的排種穴環相匹配而組成的無阻、無塞、無擁的高速排種器,所以該機實現了高速、安全和極高出芽率的機播效果。并能大程度地、高質量地滿足精播、條播、撒播以及各類不同形狀大小的種子播種要求。
2、主機只用機轅扁鋼而無機架,采用較高力學成份的棱角板材料斜向組合安裝。各系統間采用隔層公用連體結構,使機體內外均無浪費空間及板材,制造容易。
3、加設預警設備使人員工作時放心的同時增加了實效。
4、主機細窄使人力雙機勝任田間套播工作。
5、鋪膜起壟裝置為主機在高質量地完成開溝、施肥下種、蓋土、壓實的基礎再加一籌,加強了“多功能”和“一條龍”的工作效果。
6、機體輕盈,牽引改革,人力、畜力、手拖乃至大型動力機均全都適用。特別是人力平行調距牽拉手柄和折疊牽拉手柄,為人力雙、單行提供了既隨意調節行距又無需拆機存放的優點。
以下結合附圖作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機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主機機芯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手拖后卡固定牽引結構示意圖。
圖4為大型機引播種、送肥部份示意圖。
圖5為人力單行機及雙機平行調距手柄部份示意圖。
圖6為缺料報警電路原理圖。
本機器的總體結構及其各部分原理本機器按工作程序來分,從前到后分別為“牽引系統”、“主機工作系統”和由鋪膜起壟部件組成的“善后系統”。
牽引系統(以中拖為例)由中拖牽引孔61、牽引(兩條)直梁62、主機起落拉筋(吊筋)83、多機串裝橫軸54組成。其中兩條牽引直梁62一頭與串裝橫軸54形成半個“#”形的直角交叉,一頭與牽引孔61連接。串裝橫軸從直梁62的下方向上固定。兩種等長的起落拉筋83把直梁與串裝軸形成的兩個交叉點(或交叉點以外的串裝橫軸上的某兩個對稱點)與中拖后部的曲形杠桿82的一端聯系起來,曲形杠桿的另一端與液壓活塞軸的終端聯接。所有的單個播機、起壟連桿都用浮動銜接器24接到多機串裝橫軸54上。
善后系統(下文后說的鋪膜起壟系統)由起壟連桿42、連桿57、起壟側向葉輪43、葉輪主桿49、展膜(輥)短軸44和短軸連桿50等組成。其中采用活性浮動銜接器24把起壟連桿42與多機串裝橫軸54相連。
工作主機按各自司職或程序先后分別由種料供給系統(種子箱1、肥料箱2)和工作機芯(即長方體金屬匣子41所包括的排種、排肥系統)以及伺服系統等三大部分組成。其中斜裝的長方體金屬匣子41與斜裝的方形種子箱1、肥料箱2組成向前傾斜45°的上機體。伺服系統由開溝鋼片31、拌肥小匙32、蓋土鋼片33、壓種輪34與其護殼35組成下機體。
兩機體間由防震簧片19和螺狀彈簧絲20銜接。
匣子41內分先后排列有平行于匣子橫向邊棱的排肥軸5、排種軸3和掃種軸4。先以分肥倉的后壁為橫向隔層8將匣子前端分出排肥系統,再以樞紐室的左(對前進方向而言)壁板為縱隔層86將排種系統又分成排種室(左)和樞紐皮帶輪室,排種室前壁向下方伸出輸種管29。
橫穿排種室和樞紐室的排種軸3上有(排種)雙階環槽輪11、排種穴環40和樞紐三環皮帶輪12。掃種軸4位于經過匣子后上角的橫向邊棱與排種軸3之間,軸上有掃種皮帶輪14和由若干個周圍均勻分布等長度的放射狀軟質彈力桿子90、91的扁薄輪子21串裝組成的雙級掃桿輪組13,其中等長度的細桿子91從每根等長度的粗桿子末端的圓錐底圓截面上原向平行均勻伸出。
雙階環槽輪子11狀如扁短的空線軸。兩端槽壁都車有包括輪外緣的三對半徑分別依次由大向小的階環,兩組不同半徑的穴環分別可裝在相應的階環上。其中大穴的階環80直徑大,與粗掃桿90組成大顆粒種子排種,小穴階環81直徑小,與細桿子91組成小顆粒種子排種,使用者只要選用穴環上穴的數量和大小,與所播種子的松緊度合適即能實現所需株距以及粗播或精播。
樞紐聯動室中有樞紐三環皮帶輪組12和掃種皮帶輪14。樞紐三環皮帶輪組12裝在排種軸3右端,掃種皮帶輪14位于樞紐三環皮帶輪組12與匣子后上角之間的掃種軸4上的右端,用小皮帶38聯系在樞紐三環12并與自身在同一平面的里環上取得聯動。
排肥倉位于匣子前下方以斜置肥料箱的橫向正下邊棱為前上緣口,兩者間有一個共用料口道6(圖中僅供出其在遮物內的大約位置)與分肥倉下方的施肥孔30相錯而開,兩者之間有水輪機狀的分肥器10,通過共軸的分肥皮帶輪9利用小皮帶38與樞紐皮帶輪組12的外側輪環取得到聯動。分肥倉下方的半圓槽金屬板56與水輪機狀分肥器共同形成臥式推進分肥作用。排肥協助板爪85則有接肥和除粘功能。
排種軸3和掃種軸4、分肥軸5都平行于匣體41的橫向邊棱并各自分別被安裝在匣子41兩側的壁板16或內縱隔層86相應的軸承上。兩側壁板16是一長方形邊緣向外彎成直角的金屬板塊,把排種機械倉(排種室與樞紐室之總稱)和分肥倉連固成整體。
排種機械倉與種子箱之間有橫向減壓板87,板的左下方有排種室進料道口7。排種減壓板87與種子箱前板89相夾之間作為排種減壓間88,其內上方與肥料箱底板相挨處,裝有缺料預警器26和它的種子缺料探頭27、肥料探頭28,利用種子箱拾光孔37和肥料箱拾光孔到探頭之間有無遮料來辨別是否作出預警。其能發出兩種不同聲音作為缺種或缺肥的預警。
斜裝肥料箱2用護機包絡22與金屬匣子41相連,外側還有 形機轅23水平安裝。
伺服系統由開溝鋼片31、拌肥小匙32、蓋土板33、壓種輪34組裝于護殼35之內。35為板材彎成對稱的 狀護殼,開溝鋼片31和蓋土板33分別安裝在殼35的左壁和右壁,它們都是與各自所在的殼壁向后形成35°交角并與水平面垂直的正倒立直角等腰三角形鋼片。直角尖鋒突露出殼下緣而工作。其兩個板平面的延長線互相形成交角為70°并是護殼內斜向相反的兩個工作面。經過開溝鋼片31劃開的松土到了蓋土板33就被縫合過來,達到蓋土目的。
與壓種輪34共軸的小直徑株距調節皮帶輪組36把壓種輪34與地面摩擦所產生的轉動力通過圓徑小皮帶38經過皮帶折導輪39傳給排種樞紐三環皮帶輪組12的中間環,同時由其里環和外環分別傳給掃種皮帶輪14和分肥皮帶輪9,使整個主機各部分都得到聯動。
由于株距調節皮帶輪組36最小的皮帶輪直徑只有排種樞紐皮帶輪12(中環)的1/2,所以壓種輪走兩轉排種輪才轉一圈,這時株距大。如果調節輪組36換系另一個最大的皮帶輪,直徑將為樞紐皮帶輪12的2/3,即壓種輪轉三圈,排種輪就轉了兩圈,這時株距就小,起了調節株距的作用,加上塑制的種子穴環40易制易換,可以改變環上的穴數、穴徑等,調節的范圍就更廣、更實用。
當排種雙階環槽輪11被機器由于牽引而驅動時,固定于其槽內的種子穴環上的寬敞的種穴由于轉動而被貼身的種子填滿,但其穴底只有一粒能占有穴深和寬的2/3,其余的種子每粒都只能在遮半身到2/3身體的穴口處。當穴帶著種子轉到掃種輪13偏下方時,由于掃種輪13的掃桿90或91設計超長,又由于掃桿軟而有彈力和摩擦力且能探入穴中2/3,所以能很快把穴表面上的種子掃出來,加上掃輪的皮帶輪輪徑小,轉得高速,掃桿眾多,即使藏得較深的種子(比如花生粒子等大小不均勻的種子)也能有效地被排剔出來而無任何傷害,因為有了強化優化的掃種輪絕對有效的工作,所以排種倉不必要安置其他阻種刷或皮阻之類,種子輸導過程所經過的各部分變得寬敞無阻。
另外,排種輪11下方有合頁式的換穴時使用的窗口和蓋板55。與機引配套時種子入口17上還可裝上添種管59,肥料入口18則裝上添肥管60,接到機械大型料箱95伸下來的橫向料管94上。
在拉引結構方面,本機分機引和人力拉引兩類配件。機引時(或畜力)有用扁鋼彎成 形保護性機轅23在肥料箱中部兩側呈水平狀安裝。機轅上裝上活性浮動銜接器即多機串接器24,該器的另一頭夾固(利用加固螺栓68加固)在多機串接軸54上。多機串裝(接)軸又橫置于從拖拉機后部牽引孔伸出的兩條直梁62下方,在直梁上安裝把橫向鎮壓桿53、操縱拉手63連接成上窄下寬的梯形的豎向操縱桿架64,人在拖卡上拉拉手63,鎮壓桿53即把機轅頭壓下,杠桿式地把播種機主機84高抬離地。安裝在手拖卡69上的直梁62用裝有固定螺栓65、66的機牽引架67固定安裝在拖卡后部下方。
人力牽拉時使用折疊單機牽拉手柄71或多機平行調距手柄70的基節77接在肥料箱中下部的25人力接孔上作為手柄的基節第一個可旋銷點,當旋動拉角選擇72時手柄基節即可松動變更手柄71牽拉角度。處于保存(庫存)狀態的單機可以在73處旋折,把手柄71縮至72上方,(這時固定螺栓孔74、75上已卸下螺栓)。使用時把手柄71拉直,然后再在72、75處擰上螺栓即可使用。
當要使用雙機播種時,只要把調距手柄70左右兩條外邊(ab邊和a’b’邊)與左右邊兩個單機手柄71的基節77上的螺栓固定孔74、75相對應。并用螺栓固定即可調節行距調節螺母76,兩個對應且對稱的平行四邊形abcd和a’b’c’d’即由于撐距桿78、78’的共同端ee’被手柄拉桿79受76螺紋牽拉而推撐張開,繼續旋動76即可選出雙行行距。其中,abcd和a’b’c’d’等兩個平行四邊形的八個角尖的八個活銷即為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活折點。其中ab和a’b’兩條邊總是平行的。固定兩個單機的固定螺栓孔74’、75’即在此兩邊上。
鋪膜起壟系統由橫跨若干單行的兩組對稱部件拉桿42、葉輪43、短軸44、葉輪主桿49、連桿50、57和未畫出的對稱部件并通過兩頭分別接到對稱的展膜短軸44上的膜輥或其代用型輥92組成。其中42為兩條對稱的起壟拉桿,43為兩個對稱的起壟側向葉輪,49為兩根對稱的葉輪主桿,50為對稱的展膜短軸連桿。57為(起壟)起落連桿。葉輪主桿49下端與展膜短軸連桿50、起壟側向葉輪43連接,上端先后與起壟拉桿43、起落連桿57的一頭連接。連桿57的另一頭與操縱桿架64上的連接柱93連接(銷式),與上對稱的部分也有與此相同的連接。拉桿42的另一頭都各自利用浮動銜接器24接到多機串裝橫軸54的兩端上。
俯視中的兩側葉輪43直徑兩端的兩條(虛擬)平行連線形成前大后小的梯形底邊。其側葉對應相向。
側視中的兩連桿42因葉輪主桿49高而形成拉引分力向下加大,有利于起壟深度擴展。52起骨架伸縮與固定作用。
側葉輪43是一個盤狀金屬碗,從盤中央順軸心向內盤伸出蘑菇狀壓膜錐體46,內有軸心與葉輪主桿49連接。盤圓周有若干個平行四邊形金屬板垂直盤壁螺旋放射狀電焊安裝成的刨土葉片45。工作時,轉動的葉輪上半部的葉片象一把把小鋤接連不斷地向前鋤去,葉輪下半部的葉片又一塊接一塊地把土帶上來,當葉片傾斜度接近與地平垂直的瞬間,松土倒到膜邊上,完成起壟蓋膜過程。
短軸44是一個以軸芯桿51為圓心的金屬管,能繞固定在連桿50上的軸芯桿51轉動而工作。金屬管一頭順管長方向破成若干等長的直條,每條外側同一位置上焊上略尖的固輥的卡牙47,用帶有錐頭的管狀螺栓48在金屬管44的另一頭(錐頭管)用螺母58擰旋,使錐頭48壓迫卡牙撐開,達到固輥作用,該錐頭管狀螺栓再通過軸承與固定于展膜短軸連桿上的展膜短軸芯51聯系。
由于起落拉桿57的一頭接到操縱桿架的接柱93上,當操縱拉手63往前拉時,接柱93將通過起落拉桿57牽動49和52,使起壟拉桿42以橫軸54為圓心,將起壟系統高懸離地。
本實用新型的缺料預警器工作原理該電路是利用定時鬧鐘芯片改裝設計而成,包括石英振蕩器、四聲報警觸發、走時脈沖輸出、報警音頻輸出等共八只引出腳,使用一節5號電池供電。
電路接通電源后2、3腳有正常時鐘振蕩輸入時,6、7腳走時脈沖輸出端輸出精確交變的走時脈沖(1秒鐘一個),5腳觸發端有負電壓輸入時,8腳一秒鐘輸出一串四聲音頻。
本電路就建立在原電路基礎上加以改制,使電路按照不同報警探頭發出密度不同的音頻串(1秒鐘一串及2秒鐘一串)。D1和D2是光敏元件,在沒光源時電阻很高,有光源時正向電阻幾乎接近零。當D1出現低阻時,R1R2組成分壓,經Q1放大觸發芯片。電路按照1秒鐘一串音頻;D2出現低阻時,6腳的走時脈沖電壓經D2、R1、Q1分壓放大,使電路按照時鐘控制2秒一串音頻。C1脈沖延時電容,容量不能過大或小。
在實際使用中D1和D2各放在不同料箱里,箱子有料時電路不工作,無料時光從拾光孔到光敏探頭因無阻攔而觸發電路工作。不同的料箱使用不同的探頭而發出不同的音頻串,使用者一聽就很方便的區分哪個料箱缺料。音頻直至箱內充料才自息或關電源。
權利要求1.一種高出芽率高速多功能多用播種機,包括牽引系統、主機工作系統和由鋪膜起壟部件組成的善后系統,其特征在于由環槽輪子(11)與掃桿輪(13)平行接觸構成排種結構;以手柄(70)的拉桿(79)為中心,兩邊配以兩個相互對稱的平行四邊行支撐架(abcd、a’b’c’d’),以及一頭連接支撐架、一頭連接拉桿的撐距桿(ae、a’e’)和調節螺母(76)組成平行調距手柄,在排種減壓板(87)與種子箱前板(89)相夾形成的排種減壓間(88)的內上方與肥料箱(2)的底板位置橫裝有由兩個光敏探頭(27)、(28)組成的缺種缺肥預警器(2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出芽率高速多功能多用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行調距手柄,其中abcd、a’b’c’d’及e、e’等各點皆為活銷點,ab與a’b’邊是兩條對稱的平行的外側邊條,并各自接到相鄰的兩個單機的牽引基節(77)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出芽率高速多功能多用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側葉輪(43)為一盤狀金屬碗,從盤中央順軸心伸出蘑菇狀壓膜錐體(46),盤圓周有若干刨土葉片(4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出芽率高速多功能多用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展膜短軸(44)是一以軸芯桿(51)為圓心的金屬管,一頭順管長方向破成若干直條,每條外側焊上固輥卡牙(47),用錐頭管狀螺栓(48)和螺母(58)壓迫卡牙撐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出芽率高速多功能多用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單個播種機起壟連桿都用浮動銜接器(24)接到多機串裝軸(54)上。
專利摘要一種高出芽率高速多功能多用播種機,由牽引系統、主機工作系統和由鋪膜起壟部件組成的善后系統構成。結構特征為由雙階環槽輪子與有粗桿和細桿同體的雙級掃桿輪平行接觸構成的排種結構,其中長度相等的細桿從粗桿的末端錐體圓截面上原向平行均勻伸出。該機實現了高速、安全和極高出芽率的機播效果。并能大程度地、高質量地滿足精播、條播、撒播以及各類不同形狀大小的種子播種要求。該機制造容易,機體輕盈,牽引改革,人力、畜力、手拖乃至大型動力機均全都適用。
文檔編號A01C7/00GK2524477SQ0125
公開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01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01年8月20日
發明者黃廷啟 申請人:黃廷啟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