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豆類去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農產品加工機械,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磨剝豆類外皮的豆類去皮機。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各種粗糧和雜糧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各種豆類作為雜糧,由于其營養豐富、口味醇香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但豆類的外皮較厚,日常燒煮比較困難,通常需要2個多小時才能煮熟,因此,不能與其他的米同時下鍋,燒煮過程既繁索,又費火。中國專利ZL02210540.9公開了一種“綠豆米磨制加工設備”。它是采用磨米輥和篩片輥筒對綠豆進行加工,其磨米輥上裝有若干個磨米砂輪,對綠豆的外皮起到磨剝的作用,篩片輥筒由圓筒形篩片和若干個徑向內支承板構成,篩片輥筒起到篩分糠皮與綠豆的作用,徑向內支承板則起到支承輥筒和翻攪綠豆的作用,利用磨米輥的磨剝、以及磨米輥與篩片輥筒之間的擠壓來實現綠豆的脫皮處理。由于磨米砂輪與內支承板的間距很小,兩者之間的間距僅為8毫米,因此,當兩者以不同的速度轉動時,對綠豆有一個擠壓作用,即綠豆在磨剝的同時還受到一個很大的擠壓力,因而,產生的碎米較多,加工的整米率低,降低了豆米的品質,影響豆米的銷售。另外,該機采用連續加工的方式,即一端進料,一端出料,綠豆從進料端運動到出料端,不管是否完全被加工成豆米,整個加工過程就結束了,因此,還需要進行篩選和重復處理,才能得到豆米成品,工藝過程較長,從而進一步加大了碎米的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豆類磨剝去皮加工設備擠壓力大、碎米多的問題,提供一種整米率高的豆類去皮機。
本實用新型有一個機架,在機架上裝有轉動的外筒和轉動的磨米輥,磨米輥上裝有若干個磨米砂輪,其特殊之處是,在外筒的內表面上有若干個提料板。
所述的磨米砂輪的外徑與提料板內側的距離為20至600毫米,以減小對豆類的擠壓力。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在外筒內設置提料板,一方面可以翻動豆類,使其不斷的變換方向和位置,便于對豆類進行全方位磨剝,另一方面可以將處于底部的豆類不斷的提升起來,并拋到磨米砂輪上,使豆類在自然狀態下磨剝,從而大幅度的提高了豆米的整米率;此外,加大了磨米砂輪與提料板之間的距離,增大了外筒的內腔,從而減小了磨米砂輪對豆類的擠壓力,也減小了豆類之間的擠壓力,避免了豆類的破碎,減少了碎米的產生;另外,本實用新型采用間斷工作方式,即外筒內的豆米完全加工好以后,將其倒出,然后,再裝料加工,避免了重復篩選和重復加工對豆米的損壞,提高了豆米的品質。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有一個機架1,機架1采用型材焊接制成;在機架1上裝有外罩10,將整機包裹起來;在機架1上裝有轉動的磨米輥7,磨米輥7的兩端通過主軸承座6和滾動軸承安裝在機架1上,在磨米輥7上裝有若干個磨米砂輪8,所述的磨米砂輪8用鎖緊螺母12固定在磨米輥上7,磨米砂輪8采用粒度較大的粗砂輪,以增大磨剝的力度;所述的磨米輥7由動力裝置帶動,該動力裝置由電動機18、小皮帶輪17、大皮帶輪13組成,電動機18安裝在機架1上,小皮帶輪17直接安裝在電動機18的軸端上,大皮帶輪13安裝在磨米輥7上,大皮帶輪13與小皮帶輪17之間用皮帶連接在一起,帶動磨米輥7以高速旋轉;在磨米輥7上還裝有一個轉動的外筒,所述的外筒由一個帶有篩孔的圓筒形的篩片9和兩個圓形端板3構成;外筒的一端用支架4與軸承盒5相連接,并通過滾動軸承安裝在磨米輥7上,外筒的另一端用支架4與鏈輪11相連接,并通過滾動軸承安裝在磨米輥7的另一端,外筒可以在磨米輥7上自由轉動;在外筒的內表面上有16個提料板19,提料板的數量不限于16個,可根據實際需要而增減,所述的提料板19傾斜設置,一方面翻動豆類使其不斷的變換方向和位置,另一方面將外筒底部的豆類向上提升,并拋灑到磨米砂輪8上,便于對豆類進行全方位磨剝;所述的磨米砂輪8的外徑與提料板19內側的距離為20至600毫米,該距離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距離太小,對豆類的擠壓力大,容易產生碎米,距離太大則對豆類的翻動不均勻,影響磨剝效率;所述的外筒由另一套動力裝置帶動,該動力裝置由電動機16、減速機15、鏈輪14和鏈輪11構成,電動機16和減速機15安裝在機架1上,兩者用對輪連接在一起,鏈輪14安裝在減速機15的輸出軸上,鏈輪11固定在外筒上,鏈輪11和鏈輪14用鏈條連接在一起,帶動外筒轉動;在外筒的外面還有一個兼作擋板的出料溜子2,出料溜子2一方面擋住了從篩片9的篩孔中漏出的豆類碎皮,并將其排出機外,另一方面作為豆米的排出通道;在外筒上還有一個開口,在開口上鉸接有一個弧形蓋板20,弧形蓋板20與外筒的長度相等,其弧形半徑與外筒的半徑相同,弧形蓋板20蓋好后與外筒構成一個完整的圓筒,用于裝料或卸料。
使用時,先打開弧形蓋板20,向外筒中加入豆類,加入量為豆類沒過磨米砂輪8的上表面,然后,關好弧形蓋板20,起動電動機16和電動機18即可進行磨米加工;電動機18帶動磨米輥7高速旋轉,對豆類的外皮進行磨剝,電動機16則通過減速機15帶動外筒以較低的速度轉動,通過其中的提料板19一方面翻動豆類使其不斷的變換方向和位置,另一方面將處于底部的豆類向上提升,并將其拋灑到磨米砂輪8上,使所有的豆類不斷換位,并都能在自然狀態下與磨米砂輪8相接觸,以確保豆米的磨剝質量;在磨剝的過程中,豆類的外皮被外筒上的篩片9篩選出來,經篩片9上的篩孔漏出,豆類和豆米則留在外筒內,待加工完成后,打開弧形蓋板20,將豆米倒出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磨剝豆類外皮的豆類去皮機,它有一個機架,在機架上裝有轉動的外筒和轉動的磨米輥,磨米輥上裝有若干個磨米砂輪,其特征在于,在外筒的內表面上有若干個提料板。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磨剝豆類外皮的豆類去皮機,解決了現有豆類米加工設備擠壓力大、碎米多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有一個機架,在機架上裝有轉動的外筒和轉動的磨米輥,磨米輥上裝有若干個磨米砂輪,其特殊之處是,在外筒的內表面上有若干個提料板;磨米砂輪的外徑與提料板內側的距離為20至600毫米;優點在于,在外筒內設置提料板,一方面可以翻動豆類,使其不斷的變換方向和位置,便于對豆類進行全方位磨剝,另一方面可以將處于底部的豆類不斷的提升起來,并拋到磨米砂輪上,使豆類在自然狀態下磨剝,從而大幅度的提高了豆米的整米率;此外,增大了外筒的內腔,減小了磨米砂輪對豆類及豆類之間的擠壓力,減少了碎米的產生,提高了豆米的品質。
文檔編號A23N15/10GK2616070SQ03212910
公開日2004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30日
發明者張歌今 申請人:張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