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聯合收割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62243閱讀:30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聯合收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聯合收割機,具備由行走裝置可行走地支承的行走機體,設置在上述行走機體前方、收割作物的收割部,以及搭載在上述行走機體上、對由上述收割部收割的收割作物進行脫粒處理的脫粒裝置。本發明特別是涉及投入收割谷桿的整根桿進行脫粒處理的所謂整桿投入式聯合收割機的聯合收割機。
背景技術
以往,在這種聯合收割機中,在由收割部收割的作物被供應到供料器上的時刻,存在供料器的入口附近將騰起塵埃,對作業帶來妨礙的情況(例如因塵埃而前方的視野被遮擋)。作為用于應對這種問題的結構,例如記載在日本特開2002-345230號公報(以下稱為「專利文獻1」)中。在該專利文獻1中,其結構為在供料器的上面設置吸塵扇,對供料器內部的空氣進行吸引,從而吸引供料器內和供料器入口附近的塵埃,將吸引的空氣向供料器的左側下方排出。
若為專利文獻1那樣的結構,則由于在一度被吸引的塵埃在機體的前方向田地排出,在機體行走的同時塵埃將再次上揚,其結果存在集塵效果降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對收割部或供料器入口部分的塵埃進行集塵的聯合收割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聯合收割機的特征結構為在收割部上設置吸入塵埃的吸入口,跨越上述吸入口和脫粒裝置設置將由該吸入口吸入的塵埃送入上述脫粒裝置中的塵埃移送路徑。
若采用這種結構,由于跨越吸入口和脫粒裝置具備通道,所以能夠將一度吸入吸入口中的塵埃移送到脫粒裝置。此時,塵埃不向機體的前方一側排出,而是經由脫粒裝置向機體的后方排出。因此,減少了吸入的塵埃在機體的前方一側再次上揚的可能性。從而減輕了因塵埃而前方的視野被遮住,提高了作業性。
若除了上述的結構之外,在上述收割部的后方設置將收割作物從上述收割部向脫粒裝置移送的供料器,并在該供料器上設置上述塵埃移送路徑,上述吸入口設置在上述收割部和上述供料器的收割部一側的端部之間,經由上述塵埃移送路徑將由上述吸入口吸入的塵埃送入上述脫粒裝置中,則具有以下的優點。
即,根據這種特征結構,由于是將吸入吸入口中的塵埃經由供料器送入脫粒裝置中的結構,所以不必新設置用于將吸入后的塵埃移送到脫粒裝置中的結構。因此,實現了部件數量的減少,結構簡單而獲得的設計效率的提高以及抑制成本上升。
而且,由于吸入口位于與供料器的收割部一側的端部鄰接的部位,所以在更接近的位置對收割部附近和供料器的入口附近多量產生的塵埃起到吸引作用。因此,可在產生的塵埃擴散到周邊的空間之前的高密度狀態下從吸入口吸入塵埃。因此,提高了除塵效果。關于這一點,在專利文獻1的結構中,由于吸入口位于相對于塵埃容易騰起的收割部或供料器的入口部分離開的位置,所以可預想到吸引作用不直接起作用,產生吸引不足,收割部附近或供料器的入口附近的除塵效果弱的問題。
上述吸入口鄰接地設置在供料器上收割部一側的端部左右,或者鄰接地設置在供料器上收割部一側的端部上側是有利的。
在鄰接地設置在供料器上收割部一側的端部左右的情況下,從收割部的左右方向朝向供料器的入口移送的收割谷桿在供料器的入口前方部位合流前分散地承受上述各吸入口的吸引作用。即,相對于從左右各自的供應路徑供應到供料器入口的收割谷桿,吸引作用各別地起作用。因此,對收割谷桿起到更強的吸引作用。而且,通過左右分散地配置吸入口,在左右方向上更寬的范圍起到吸引作用。因此,在左右方向上更寬的區域對收割谷桿起到更強的吸引作用,除塵效果提高。
另一方面,在鄰接地設置在供料器上收割部一側的端部上側的情況下,在收割谷桿從供料器的入口被攏入時,減少了遮住吸入口的可能性。因此,降低了吸引作用下降的可能性,同時降低了吸入口的清掃這種維護的必要性。
在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方式中,在上述供料器上形成雙重的外壁,上述塵埃移送路徑延伸設置在該雙重的外壁之間。這種特征結構具有以下的優點。
根據這種特征結構,是吸入吸入口的塵埃經由供料器的外壁送入脫粒裝置中的結構。因此,在供料器上,將吸入的塵埃移送到脫粒裝置中的路徑在與收割谷桿的移送路徑分離的狀態下得到確保。而且,由于構成塵埃移送路徑的外壁的一部分與供料器的外壁的一部分共有,所以從這一點也能夠實現部件數量的減少,結構簡單而獲得的設計效率的提高以及抑制成本上升。
而且,由于塵埃移送路徑是沿著供料器的外壁的形狀延伸設置的,所以從吸入口到脫粒裝置為止,確保了大致直線的路徑。因此,順利地進行塵埃從吸入口到脫粒裝置的移送。
上述雙重的外壁可考慮分別形成在上述供料器的左右,或者形成在上述供料器的上表面上。
在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方式中,在上述供料器的脫粒裝置一側的端部上設置有將由上述吸入口吸入的塵埃向上述脫粒裝置排出的排出口,與該脫粒裝置的前端部連通。這種特征結構具有以下的優點。
在工作中的脫粒裝置的內部,產生用于谷粒分選的分選風以及吸引分選部終端附近的垃圾、從上方向切碎機的細斷草屑排放路徑下吹的除塵鼓風機產生的排出風。當使上述排出口與脫粒裝置的前端部連通時,這些氣流和來自排出口的氣流是連續的,構成一連串的風路。因此,若從上述吸入口吸入塵埃,則通過在一連串的風路中流動的連續氣流,可將塵埃向機體后方輸送。而且,可將該塵埃經由位于機體后端的除塵鼓風機排出到機外。因此,也可以將在工作中的脫粒裝置的內部必然產生的分選風和排出風用于將塵埃向機體后方的輸送和從機體后端向機外排出。
關于本發明的聯合收割機的其他特征結構、以及因其特征結構而具有的優點或作用效果,通過參照附圖閱讀以下的說明可進一步明了。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整體側視圖。
圖2為聯合收割機的整體俯視圖。
圖3為脫粒裝置的縱向剖視圖。
圖4為供料器的縱向剖視圖。
圖5為通道的縱向剖視圖。
圖6為供料器和通道的俯視圖。
圖7為通道吸入口的主視圖。
圖8為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的供料器和通道的縱向剖視圖。
圖9為第2實施方式的供料器和通道的縱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聯合收割機的第1、第2實施方式加以說明。兩實施方式中所示的聯合收割機為投入收割后的谷桿(收割作物)的整根桿進行脫粒處理的類型,被稱為整桿投入式聯合收割機。
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聯合收割機的行進方向稱為前后方向,將與該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圖1中貫穿紙面的方向)稱為左右方向或者橫向。
第1實施方式圖1~圖7中示出了本發明的聯合收割機的第1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在這種聯合收割機中,在由左右一對的履帶行走裝置1可行走地支承的行走機體2上左右并列地搭載有脫粒裝置3和谷粒回收箱4。在谷粒回收箱4的前方設置有駕駛室5。而且,可繞支點P上下自由擺動地安裝在脫粒裝置3的前端部上的谷桿輸送用供料器(供料器的一例)6的結構為由液壓缸7驅動升降。在該供料器6的前端上一體地連結有收割前處理部(相當于收割部)8。而且,在駕駛室5內具備駕駛坐席9。在該駕駛坐席9的靠后部下方配備有引擎10,為使其輸出部位于機體內的橫置狀態。
收割前處理部8的結構為具備一邊扶起植立谷桿一邊攏入機體后方的旋轉撥禾輪11,收割攏入的谷桿的鵜鶘式收割裝置12,將收割的谷桿向后方載置輸送的帶式前輸送器13,以及將收割谷桿收集到收割寬度的一處的螺旋推運器14等。如圖4所示,在供料器6上內裝有將螺旋推運器14收集的收割谷桿上攏供應到脫粒裝置3的滾筒室前端部上的板條式輸送器15,卷繞張力輥35,供料器始點輪體36和供料器驅動輪體37。
如圖3所示,脫粒裝置3上配備有連通到供料器6的終端上的滾筒室16,跨過滾筒室16的前后側壁、沿著機體前后方向水平軸支承的脫料滾筒17,以及在滾筒室16的下方進行擺動分選和風分選的分選部18。沿著脫料滾筒17的下側配設有將處理物從滾筒室16下漏供應到分選部18中的脫粒凸板19。滾筒室16是其前部從分選部18的前壁向前方突出。而且,從脫粒裝置3的左側面觀察,引擎10位于滾筒室16的前方突出部分的下方,并且引擎10的機體內側的一部分進入滾筒室前方突出部分的下方空間中。
脫料滾筒17的結構為在圓筒狀的直筒部分17A的始端部上連續設置前端尖細的錐筒部分17B,在該錐筒部分17B上設置有兩條螺旋狀的攏入葉片20,同時在直筒部分17A的外周面上安裝螺旋滾筒弓齒21,并且在該螺旋滾筒弓齒21上沿著圓周方向隔開規定間隔地安裝獨立滾筒弓齒22。
在分選部18上設置有擺動分選殼體23,扇谷風車24,粗選用的輔助鼓風機25,第1物品回收用的橫向送進螺旋輸送器26,第2物品回收用的橫向送進螺旋輸送器27,以及第2風分選用的輔助鼓風機28等,從脫粒凸板19漏下供應的脫粒處理物一邊通過擺動分選殼體23向后方擺動移送,一邊接受篩選和風分選處理,被分選回收的谷粒經由橫向送進螺旋輸送器26和縱向送進螺旋輸送器29揚送到谷粒回收箱4中。同時,分選不充分的第2物品經由橫向送進螺旋輸送器27和縱向送進螺旋輸送器30返回供應到擺動分選殼體23的前部,再次接受分選處理。而且,在分選部18的后方配備有將從滾筒室16的終端排出的草屑類細斷的切碎機31,以及在該切碎機31的上方吸引分選部終端附近的垃圾、從上方向切碎機31的細斷草屑排放路徑下吹的除塵鼓風機32。
如圖2、圖4~圖6所示,供料器6的左右分別為雙重壁的結構。各雙重壁的結構由第1側壁(相當于一個外壁)33b和位于其外側的第2側壁(相當于另一個外壁)33a構成。通過兩側壁33a、33b和供料器6的上表面6U以及下表面6D,構成將壁間33c(相當于外壁之間)作為通路的通道(相當于塵埃移送路徑的一例)34。即,在供料器6的左右兩側面上,沿著供料器6的收割作物輸送路徑鄰接地延伸設置有通道34。
如圖5、圖6所示,在通道34的前端上設置有塵埃的吸入口34IN。該吸入口34IN位于收割前處理部8的后面。即,在作為供料器6和收割前處理部8的連結部分的收割前處理部8的后面具備有吸入口34IN。如圖7所示,吸入口34IN被網狀的吸入口罩39覆蓋,防止收割谷桿等向通道34侵入。
在通道34的后端上設置有塵埃的排出口34OUT,該排出口34OUT在供料器6的后端和前后位置對其的狀態下位于脫粒裝置3的滾筒室16的前端部。這樣一來,通道34跨過吸入口34IN和脫粒裝置3而延伸設置。
在左右各通道34的內部,在通道34的前后大致中間位置上具備扇風機構38和逆風防止板40,將從吸入口34IN吸入的含有塵埃的吸入口周邊的空氣經由通道34送入脫粒裝置3中。逆風防止板40由與通道34的寬度匹配的彎曲的板狀部件構成,是為了防止與塵埃的移送方向相反的氣流而設置的。扇風機構38由旋轉葉片38a,驅動馬達38b,以及齒輪機構38c構成。旋轉葉片38a的結構為繞機體左右方向的旋轉軸芯,側視為放射狀地具有多個板體,內裝在通道34內。經由突出設置在通道34的外壁33a的側方的齒輪機構38c,由驅動馬達38b使旋轉葉片38a旋轉,從而可在通道34的內部(壁間33c)中產生從吸入口34IN朝向脫粒裝置3的氣流。
通過以上的結構,可將供料器6的入口部分以及其周邊的塵埃經由供料器6的雙重側壁33的壁間33c、即通道34送入脫粒裝置3中。另一方面,在脫粒裝置3的內部,由于存在用于谷粒分選的分選風和吸引分選部終端附近的垃圾、從上方向切碎機31的細斷草屑排放路徑下吹的除塵鼓風機32產生的排出風,所以通過將通道34的排出口34OUT連結在脫粒裝置3的前端部上,這些氣流和在通道34中流動的氣流是連續的,構成一連串的風路。因此,若從吸入口34IN吸入收割前處理部8周邊的塵埃,則通過連續的氣流可將塵埃向機體后方移送,經由位于機體后端的除塵鼓風機32排出到機外。
這樣一來,在本發明的聯合收割機中,由于能夠有效地將成為收獲作業的障礙的收割前處理部8的周邊騰起的塵埃向機體后方移送、排出,所以實現了作業環境的改善帶來的作業效率的提高。
另外,扇風機構38的配置位置既可以是在比通道34的排出口34OUT更靠近脫粒裝置3并內裝在脫粒裝置3中的狀態,也可以是在通道34的吸入口34IN的前方附近。
第2實施方式圖8、圖9中示出了本發明的聯合收割機的第2實施方式。
在該第2實施方式中,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不是供料器6的左右、而是上表面6U為上下雙重壁結構。具體地說,通過上表面6U的上壁(相當于一個外壁)33a和內壁或者下壁(相當于另一個外壁)33b,在該上表面6U上構成壁間33c。而且,通過將上壁33a的左右形成截面為倒U字形,并覆蓋壁間33c的左右兩側面,構成了通道(塵埃移送路徑的一例)34。該通道34是使左右寬度與供料器6相同,在供料器6的上方沿著供料器6鄰接地延伸設置。
在第2實施方式中,使通道34內產生氣流的扇風機構38由具有供料器6的左右方向旋轉軸芯的旋轉葉片38a,和經由突出設置在通道34的左側壁上的齒輪機構38c驅動旋轉葉片38a旋轉的驅動馬達38b構成。成為通道34的吸入口34IN由網狀的吸入口罩39覆蓋,防止收割谷桿等向通道34侵入的結構。
其他實施方式雖然省略了圖示,但作為其他的實施方式,也可以如下地構成本發明的聯合收割機。
例如,將供料器6的入口作為吸入口34IN形成,并且在供料器6中內裝扇風機構38,從而將該供料器6作為通道34而構成。根據這種結構,可從供料器6的入口吸入塵埃,將該塵埃經由供料器6送入脫粒裝置3中。
另外,雖然為了容易參照附圖,在權利要求書中加入了各圖中相對應的附圖標記,但這種加入并不表示將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限定為圖示的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聯合收割機,具備由行走裝置(1)可行走地支承的行走機體(2),設置在上述行走機體前方、收割作物的收割部(8),以及搭載在上述行走機體上、對上述收割部收割的收割作物進行脫粒處理的脫粒裝置(3),其特征是,在上述收割部上設置吸入塵埃的吸入口(34IN),跨越上述吸入口和脫粒裝置設置將由吸入口吸入的塵埃送入上述脫粒裝置中的塵埃移送路徑(3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征是,在上述收割部的后方設置將上述收割作物從上述收割部向脫粒裝置移送的供料器(6),并在該供料器(6)上設置上述塵埃移送路徑(34),上述吸入口(34IN)設置在上述收割部和上述供料器的收割部一側的端部之間,經由上述塵埃移送路徑將由上述吸入口吸入的塵埃送入上述脫粒裝置中。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征是,在上述供料器(6)上形成雙重的外壁(33a、33b),上述塵埃移送路徑(34)延伸設置在該雙重的外壁之間(34c)。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征是,上述雙重的外壁(33a、33b)分別形成在上述供料器(6)的左右。
5.如權利要求2~4中任一項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征是,上述吸入口(34IN)鄰接地設置在上述供料器上收割部一側的端部左右。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征是,上述雙重的外壁(33a、33b)形成在上述供料器(6)的上表面(6U)上。
7.如權利要求2、3或6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征是,上述吸入口(34IN)鄰接地設置在上述供料器上收割部一側的端部上側。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征是,在上述供料器的脫粒裝置一側的端部上設置有將由上述吸入口吸入的塵埃向上述脫粒裝置排出的排出口(340UT),與該脫粒裝置的前端部連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聯合收割機,有效地收集收割部或者供料器入口部分的塵埃,這種聯合收割機具備由行走裝置(1)可行走地支承的行走機體(2),設置在上述行走機體的前方、收割作物的收割部(8),以及搭載在上述行走機體上、對上述收割部收割的收割作物進行脫粒處理的脫粒裝置(3),其中,在上述收割部上設置吸入塵埃的吸入口(34IN),跨過上述吸入口和脫粒裝置設置將由吸入口吸入的塵埃送入上述脫粒裝置中的塵埃移送路徑(34)。
文檔編號A01D41/00GK1650684SQ20041007856
公開日2005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04年2月6日
發明者瀨川卓二, 水本雅也 申請人:株式會社久保田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