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植物的害蟲脫離驅除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使植物上附著的各種害蟲從植物上脫離來驅除的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植物上附著的蚜蟲、青蟲、夜盜蟲、菜螟蟲等氣管呼吸型害蟲的殺蟲驅除方法,本發明者在先提出了植物的害蟲殺蟲驅除方法,其由以下步驟構成準備比應該驅除害蟲的植物的細胞液濃度略高的濃度到零濃度之間的浸漬用水溶液,在該水溶液中將附著有害蟲的植物浸漬該害蟲滅絕所需的時間。
但是,在上述以往方法中,存在的缺點是使害蟲滅絕(窒息死)必需的浸漬時間需要長時間蚜蟲為3~4小時,青蟲為1~2小時,而且如果水溶液的濃度調整有誤,長時間浸漬還存在對植物給予嚴重損害的危險,為了避免其發生,必須慎重地進行水溶液的濃度調整,這也是不便的。
專利文獻1專利第3000446號發明內容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害蟲驅除方法,其在改善以往方法的浸漬需要長時間的缺點的同時,能夠保證植物的安全。
因此,本發明提出了植物的害蟲脫離驅除方法,其包括準備調整到比應該處理害蟲的植物的細胞液濃度略高到零濃度之間的濃度的浸漬用水溶液;將附著有害蟲的上述植物短時間浸漬于上述水溶液中然后從該水溶液中撈出,然后以一定間隔反復進行所需次數的上述短時間浸漬,從而使上述植物上附著的害蟲從植物上脫離到水溶液中;將上述脫離并沉入上述水溶液中的害蟲和浮在水溶液面上的害蟲回收處理。
采用本發明的植物的害蟲脫離驅除方法,為了使該害蟲從植物上脫離而對附著有害蟲的植物進行短時間浸漬,因此與以往方法的用于使害蟲窒息死的長時間浸漬相比,可以大幅度地縮短浸漬時間,同時能夠保證植物的安全。
具體實施例方式
關于本發明中的上述“短時間浸漬”,首先對于植物浸漬時的安全進行研究。
一般地,將植物浸漬于水溶液中時,在植物生理學上只要浸漬中植物的細胞繼續活著,浸漬后從水溶液中取出的植物就不會留下任何后遺癥而健全地生長。此時左右浸漬中植物細胞生死的已知是植物的細胞液與水溶液之間的滲透壓的高低,換言之是決定滲透壓的濃度的高低。因此,嘗試將兩者對比進行研究。需說明的是植物的細胞液的滲透壓因植物的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常溫下為5~10atm,濃度為0.2~0.8M(摩爾濃度)。
(1)將植物浸漬于與該植物細胞液等濃度的水溶液中時。
不存在水向植物細胞的出入,在維持原形狀的情況下細胞繼續生存。
(2)將植物浸漬于比該細胞液濃度低的水溶液中時。
細胞通過半透性的細胞膜從外側的水溶液吸收水,使原生質膨脹。植物細胞在上述細胞膜的外側具有由全透性的彈性組織構成的細胞壁,因此上述膨脹了的原生質產生要向上述細胞壁擴張的膨脹壓,作為其反作用,原生質受到來自細胞壁的要返回原來狀態的壁壓。隨著細胞膨脹,細胞內的濃度降低,其滲透壓減小,同時上述膨脹壓升高,當與其大小相等的壁壓與細胞內的滲透壓相等時,自動地使從細胞外側的吸水停止,然后在膨脹緊張狀態下繼續生存。
(3)將植物浸漬于零濃度的水溶液(即水)中時。
與上述(2)相同。
(4)將植物浸漬于比該細胞液的濃度高的水溶液中時。
細胞內的水向外浸出,原生質收縮,直至最后引起原生質分離。這里,產生了原生質分離的細胞,如果水溶液的濃度為比植物細胞液的濃度略高的程度,如果再次浸于水中則進行原生質回復,但當水溶液的濃度比其高時,多數植物的原生質不能回復,從而死亡。
所謂作為本發明中上述水溶液的上述濃度的“比植物的細胞液的濃度略高的濃度”,是即使上述植物細胞產生原生質分離也能夠進行原生質恢復的上限濃度。根據實驗,該“略高”的程度因植物的種類的不同而不同,但約為0.1~0.3M。
在本發明中,如果如上所述那樣調整水溶液的濃度,上述“短時間浸漬”的時間范圍,從以浸漬時間的縮短的本發明課題為第一意義并且有效地使害蟲從植物上脫離的觀點出發,可以比較自由地選定。作為一例,1次的浸漬時間為約3~20分鐘,間隔約10~60分鐘反復2~6次,每天進行1~3次該反復浸漬。
實施例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實施例1在將培養液裝入栽培槽內,在漂浮在該培養液面的定植平板上種植菠菜,使其根浸入定植平板下的培養液中的水耕栽培中,本例為使用培養液作為浸漬用水溶液的例子。
上述菠菜的細胞液的濃度為約0.3M(摩爾濃度),培養液的基本組成和其各濃度為硝酸鈣1.77mM(毫摩爾)、硝酸鉀2.37mM、硫酸鎂1.25mM、磷酸二氫銨0.435mM、合計5.825mM(=0.005825M),向其中以微量添加EDTA鐵、硫酸銅、硫酸鋅、鉬酸銨,再適量加入有機肥料,進行調整使培養液整體的濃度比菠菜的細胞液濃度低,為約11.7mM(=0.0117M)。
在氣溫28℃、培養液溫度20℃下的水耕栽培中,采用適當的手段將種植了上述菠菜的定植平板浸漬于培養液中約10分鐘,然后使上述平板從培養液中浮起,在返回原來的水耕栽培的約15分鐘間隔后,進行第2次約10分鐘的浸漬,然后同樣間隔約15分鐘,進行第3次約10分鐘的浸漬。將該反復浸漬每天進行2次。
通過上述約10分鐘的浸漬,菠菜細胞從上述培養液中吸收水分而使原生質膨脹。隨著細胞的膨脹,細胞內的濃度和滲透壓降低,同時膨脹壓升高,當與該膨脹壓大小相等的壁壓和細胞內的滲透壓達到相等時,水分的吸收停止,在該膨脹狀態下細胞繼續生存。浸漬后,在返回原來的水耕栽培的約15分鐘的間隔期間,膨脹的細胞慢慢地恢復正常。
每次進行上述浸漬,附著在植物上的蚜蟲、青蟲、夜盜蟲、菜螟蟲等害蟲從植物上脫離。其中,青蟲等比較重的蟲沉入培養液中死亡,其尸體被培養液的循環式過濾裝置的過濾器回收,而蚜蟲等比較輕的蟲活著,漂浮在培養液面上,因此在各次的植物浸漬中,通過網眼細的捕蟲網將它們撈出,進行適當處理。
實施例2該實施例是在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的菠菜的水耕栽培中,在培養液中放入大量的肥料,使其濃度超過菠菜的細胞液濃度約0.3M而達到約0.4M的例子。
重視植物的安全,進行更短時間的浸漬,作為一例,將定植平板在培養液中浸漬約3分鐘,然后在返回原來的水耕栽培的約20分鐘間隔后,進行第2次的約3分鐘的浸漬,接著同樣間隔約20分鐘,進行第3次的約3分鐘的浸漬,接著同樣間隔約20分鐘,進行第4次的約3分鐘的浸漬,將該反復浸漬每天進行2次。
在上述短時間浸漬時,植物細胞內的水分浸出到外部,原生質收縮,直至最后產生初期的原生質分離。但是,由于培養液的濃度只比細胞液的濃度高0.1M,因此不會產生更嚴重的原生質分離。浸漬后,在返回原來的水耕栽培的約20分鐘的間隔期間,菠菜將從其根吸收的水分供給各細胞,從而使原生質分離正常恢復。
通過反復進行4次上述3分鐘浸漬,附著在植物上的害蟲幾乎全部從植物上脫離。
如果在上述平板的浸漬時對平板外加輕微的振動,則害蟲從植物上的脫離更為容易。
實施例3
將萵苣種植在定植平板上,在其他與實施例1同樣的水耕栽培中,設置上述栽培槽以外的浸漬槽,將濃度0的水溶液,即水裝入該浸漬槽中作為浸漬用水溶液。
將上述種植萵苣的平板從栽培槽轉移到浸漬槽中,在氣溫28℃、水溫22℃下在水中浸漬約10分鐘,然后使上述平板從水中浮起,在根浸漬于水中的狀態下間隔約10分鐘后,進行第2次約10分鐘的浸漬,接著同樣間隔約10分鐘,進行第3次約10分鐘的浸漬。在3次浸漬后將上述平板轉移到栽培槽中,回到原來的水耕栽培。將其每天進行3次。
在上述浸漬中,萵苣的細胞雖從外部吸收水分使原生質膨脹,但與實施例1同樣地在膨脹狀態下細胞繼續生存,在3次浸漬后返回原來的水耕栽培后,細胞慢慢地回復正常。
通過間歇地進行3次上述10分鐘浸漬,附著在植物上的害蟲幾乎全部從植物上脫離。在本例的情況下,浮在浸漬槽的水面上的害蟲與上例相同,在浸漬時用捕蟲網進行回收,而沉在水中的害蟲可以在浸漬后將平板轉移到栽培槽中后,用捕蟲網從水中回收。
權利要求
1.植物的害蟲脫離驅除方法,其包括準備調整到比應該處理害蟲的植物的細胞液濃度略高到零濃度之間的濃度的浸漬用水溶液;將附著有害蟲的上述植物短時間浸漬于上述水溶液中后,從該水溶液中撈出,然后以一定間隔反復進行所需次數的上述短時間浸漬,從而使上述植物上附著的害蟲從植物上脫離到水溶液中;將上述脫離并沉入上述水溶液中的害蟲和浮在水溶液面上的害蟲回收處理。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害蟲驅除方法,該方法用于驅除附著在植物上的害蟲,將該植物浸漬于水溶液中,在改善以往方法的浸漬需要長時間的缺點的同時,能夠保證植物的安全。植物的害蟲脫離驅除方法,其包括準備調整到比應該處理害蟲的植物的細胞液濃度略高到零濃度之間的濃度的浸漬用水溶液;將附著有害蟲的上述植物短時間浸漬于上述水溶液中后,從該水溶液中撈出,然后以一定間隔反復進行所需次數的上述短時間浸漬,從而使上述植物上附著的害蟲從植物上脫離到水溶液中;將上述脫離并沉入上述水溶液中的害蟲和浮在水溶液面上的害蟲回收處理。
文檔編號A01G7/00GK1628515SQ20041010469
公開日2005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19日
發明者矢野原良民 申請人:株式會社生物機能工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