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吸式堅果脫殼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堅果脫殼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堅果類的松子果仁加工機械雖已初步配套,單尚不完整,在破殼機這個關鍵設備中,結構較為完善、使用較廣的主機是軋輥組合式破殼機,它是專用斗式提升機,成品篩分機、吸塵風機作為輔機配套使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于1999年1月13日公告的雙輥式松籽破殼機,該專利是雙輥式松籽破殼機,屬于堅果破碎機類。然而該裝置磨傷率較高,生產率低、費工費時等不足之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不易損傷堅果果仁、堅果出仁率高,脫殼速度快的風吸式堅果脫殼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機架上端部位設有脫殼裝置,其內脫殼腔體中裝配有一對砂制軋輥,脫殼腔體上方有下料箱,下方設有由電機、連桿組成的擺動裝置與控制分料箱前后移動,分料箱前端部位下方有與風管相連通的接料器,風管末端由斜板和弧狀擋板組成卸料器,其斜板下端接至出料斗。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破殼效率高,不易損傷堅果果仁、出仁率高,省時省力,提高果仁衛生質量。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由圖1可知,本實用新型是在機架1上端部位設有脫殼裝置,其內脫殼腔體3中裝配有一對砂制軋輥2,脫殼腔體3上方有下料箱4,下方設有由電機5、連桿6組成的擺動裝置與控制分料箱8前后移動,分料箱8前端部位下方有與風管9相連通的接料器10,風管9末端由斜板11和弧狀擋板12組成卸料器,其斜板11下端接至出料斗7。
所述的分料箱8內設有至少三層孔徑不一的篩板14。
所述的出料斗7上設有壓力門15,調整出料斗7出口間隙。
所述的下料箱4內設有傾斜的導向板13,卸料器上方設有與風管9相連的風機16。
所述的風機16前端設有控制風量流速的風門17。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工作的風吸式多功能堅果脫殼機的工作原理是放在分選箱上的堅果經接料器由風吸系統傳送到卸料器,通過調整配重塊改變壓力門的間隙確定出料量,不同的堅果風吸量是不同的,可通過風門來調整,脫殼腔由一對砂制軋輥組成,兩輥的轉數不同,堅果進入脫殼腔進行脫殼時,堅果是按兩側最大尺寸面受兩輥的擠壓而完成脫殼工作。而小于脫殼腔兩滾之間的尺寸的堅果自動排出脫殼腔,經篩分后又經過風吸輸送機送回脫殼腔進行脫殼,分選箱是由三層篩板組成,上層篩板的篩孔只允許比堅果略小,中層篩板的篩孔只允許比堅果仁略大,下層篩板的篩孔只允許比堅果仁略小,上層篩板上面的是沒有脫殼的堅果,可通過風吸系統將其返回脫殼腔繼續脫殼,中層篩板上的是堅果殼,由出料口排出,下層篩板上是堅果仁,由出料口排除,下層篩板下面的是雜質,由出料口排出。經過多次反復循環脫殼,最終完成全部堅果的脫殼。其軋制原理同手工雷同,所以效率高,質量好。兩軋輥之間的距離是根據被脫殼的堅果的寬度決定,幾號堅果就調到比幾號尺寸小0.5毫米,例如1號堅果的尺寸是11毫米,軋輥間隙就調到10.5毫米。以此類推,脫殼機篩箱裝三層篩板,上層用圓孔篩,篩孔直徑比脫殼堅果小一號為最佳選擇,下兩層用長孔篩板。
權利要求1.一種風吸式堅果脫殼機,包括一對砂制軋輥、電機及連桿組成的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機架(1)上端部位設有脫殼裝置,其內脫殼腔體(3)中裝配有一對砂制軋輥(2),脫殼腔體(3)上方有下料箱(4),下方設有由電機(5)、連桿(6)組成的擺動裝置控制分料箱(8)前后移動,分料箱(8)前端部位下方有與風管(9)相連通的接料器(10),風管(9)末端由斜板(11)和弧狀擋板(12)組成卸料器,其斜板(11)下端接至出料斗(7)。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吸式堅果脫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料箱(8)內設有至少三層孔徑不一的篩板(14)。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吸式堅果脫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斗(7)上設有壓力門(15),調整出料斗(7)出口間隙。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吸式堅果脫殼機,其特征在于下料箱(4)內設有傾斜的導向板(13),卸料器上方設有與風管(9)相連的風機(16)。
5.按照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風吸式堅果脫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機(16)前端設有控制風量流速的風門(17)。
專利摘要一種風吸式堅果脫殼機。在機架上端部位設有脫殼裝置,其內脫殼腔體中裝配有一對砂制軋輥,脫殼腔體上方有下料箱,下方設有由電機、連桿組成的擺動裝置與控制分料箱前后移動,分料箱前端部位下方有與風管相連通的接料器,風管末端由斜板和弧狀擋板組成卸料器,其斜板下端接至出料斗。該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破殼效率高,不易損傷堅果果仁、出仁率高,省時省力,提高果仁衛生質量。
文檔編號A23N5/00GK2688074SQ20042001878
公開日2005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04年4月14日
發明者戰廷文 申請人:劉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