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冬季小麥種植、增產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冬季小麥種植、增產技術,特別適合于我國嚴寒的北方地區種植冬小麥使用。
背景技術:
我國北方嚴寒地區的冬小麥種植過去一致采用常規的種植方式,由于氣溫太低,縮短了小麥的生長發育期,造成小麥產量和種植效益低,影響了農民種量的積極性,甚至影響國家的糧食安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冬季小麥種植、增產技術。
其技術方案包括(1)種子選用可在-10--30℃正常越冬的耐寒品系。(2)播種分為早、晚兩種方式,早期播種在封凍前30-40天,每畝播種量在5-15公斤;晚期播種在封凍前10-20天,每畝播種量在25-30公斤。(3)播種后采用全封閉覆蓋,早期播種在封凍前5-15天封蓋,晚期播種在封凍前10-20天封蓋;對氣溫低于-30℃的地區封蓋采用多層覆蓋。(4)揭開封蓋的時間在開春化凍時。(5)對揭開封蓋后的小麥施肥和日常田間管理。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耐寒品種和冬季保暖覆蓋技術,實驗證明在-30℃--50℃的條件下,可以提高小麥產量2倍以上,較好的解決了嚴寒地區冬季種植小麥產量過低的問題,同時還能促進小麥早熟,為下茬農作物的種植打下基礎。該技術推廣應用后還有利于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
四
無。
五、具體實施例實施例1(1)種子選用可在-10--30℃正常越冬的耐寒品系。(2)早期播種在封凍前30天,每畝播種量在10公斤。(3)播種后在封凍前5-15天采用薄膜全封閉覆蓋,對氣溫低于-30℃的地區封蓋采用多層覆蓋。(4)揭開封蓋的時間在開春化凍時。(5)對揭開封蓋后的小麥施肥和日常田間管理。
實施例2(1)種子選用可在-10--30℃正常越冬的耐寒品系。(2)晚期播種在封凍前15天,每畝播種量在25公斤。(3)播種后在封凍前10天采用薄膜全封閉覆蓋,對氣溫低于-30℃的地區封蓋采用多層覆蓋。(4)揭開封蓋的時間在開春化凍時。(5)對揭開封蓋后的小麥施肥和日常田間管理。
權利要求
1.一種冬季小麥種植、增產技術,其特征是包括(1)種子選用可在-10--30℃正常越冬的耐寒品系;(2)播種分為早、晚兩種方式,早期播種在封凍前30-40天,每畝播種量在5-15公斤,晚期播種在封凍前10-20天,每畝播種量在25-30公斤;(3)播種后采用全封閉覆蓋,早期播種在封凍前5-15天封蓋,晚期播種在封凍前10-20天封蓋;(4)揭開封蓋的時間在開春化凍時;(5)對揭開封蓋后的小麥施肥和日常田間管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冬季小麥種植、增產技術,其特征是對氣溫低于-30℃的地區封蓋采用多層覆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冬季小麥種植、增產技術,特別適合于我國嚴寒的北方地區種植冬小麥使用。其技術方案包括(1)種子選用可在-10--30℃正常越冬的耐寒品系。(2)播種分為早、晚兩種方式,早期播種在封凍前30-40天,每畝播種量在5-15公斤;晚期播種在封凍前10-20天,每畝播種量在25-30公斤。(3)播種后采用全封閉覆蓋,早期播種在封凍前5-15天封蓋,晚期播種在封凍前10-20天封蓋;對氣溫低于-30℃的地區封蓋采用多層覆蓋。(4)揭開封蓋的時間在開春化凍時。(5)對揭開封蓋后的小麥施肥和日常田間管理。本發明由于采用了耐寒品種和冬季保暖覆蓋技術,實驗證明在-30℃--50℃的條件下,可以提高小麥產量2倍以上,較好的解決了嚴寒地區冬季種植小麥產量過低的問題,同時還能促進小麥早熟,為下茬農作物的種植打下基礎。
文檔編號A01G7/00GK1656876SQ20051004211
公開日2005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05年2月24日
發明者徐德芳 申請人:徐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