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一種方法,能夠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維持海水圍塘的生態環境,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背景技術:
現有的絕大部分海水圍塘主要是用于養殖經濟動物,如底播縊蟶、泥蚶等貝類,以及魚類、蝦蟹類。在養殖過程中,由于殘餌以及動物的尸體和排泄排遺物會增加水體中的營養鹽濃度,導致水體中的溶解氧降低,氨氮濃度升高,從而破壞養殖水體的生態環境,尤其是氨氮濃度過高,對于常見的經濟動物有較大的毒害作用。此外,在養殖水體中常常存在著一種或多種底棲藻類或者浮游藻類,條件適宜時會迅速生長,密度不斷增高,這也會對經濟動物的養殖產生較大的影響。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的加劇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大量的工農業廢水與生活污水流入江河湖泊,最后這被排放到近海,加上大規模的海洋開發活動,養殖環境自身的污染,導致了水產養殖水域的高度富營養化,造成近海水體生態系統對營養物質自凈能力的過載現象,海洋環境污染日益加劇。富營養水質的主要特征是水體中氮、磷等營養元素濃度過高,在條件合適時,容易造成水體中的浮游藻類大量繁殖,嚴重時會出現水華現象,赤潮的出現更加頻繁,持續的時間也更長。目前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一般采取的措施是每個月進行一到三次的換水,以減輕底棲藻類或者浮游藻類的影響,保證海水圍塘有良好的水質。但這樣費時費力,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如果換水過少或不及時(這在小潮汛是經常出現的現象),則容易造成底棲藻類或者浮游藻類大量出現,形成水華或者赤潮,俗稱翻塘,影響經濟動物的正常生長;而如果換水過大過勤,則會導致成本增加。另一個存在的問題是,在大面積的海水圍塘進行換水,往往會造成排放的水又被重新納入成為養殖用水,從而降低換水的效率。而海水圍塘長時間的露空,將會直接影響到經濟動物的成活率。目前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另一個方法是采用水質改良劑或者底質改良劑的方法,抑制浮游動植物的生長,如2004年10月20日公告授權的03126702.5號中國發明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養殖池底質生態環境的改良劑及其使用方法,可以較好地改善池塘養殖的生態環境,但使用這種改良劑一次只能起到短時的作用,每隔10~20天就需要施用一次,成本相對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方法,能夠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維持水體中的浮游動物與底棲藻類或者浮游藻類動態平衡,不僅能減低對于水質富營養化的壓力,改善海水圍塘的生態環境,還能產生良好的附加經濟效益。
一種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方法,它是在海水圍塘中設置養殖筏架,養殖紫菜的全苗網,紫菜養殖的面積與整個水面面積的比例保持在1∶10~30。
所述的紫菜養殖區域最好設置在海水圍塘的環溝中。
所述的養殖筏架走向最好設置成與風向垂直。
在培育紫菜過程中,每次采收7~15%的紫菜,并通過增加相應數量的新的全苗網來保證紫菜養殖量。
在紫菜養殖過程中要及時振蕩全苗網,去除葉狀體表面上的沉積物。
在紫菜養殖過程中要根據苗網的生長情況,通過調節養殖筏架上吊繩的長度,放網入水或者使苗網干出曬網,保證紫菜有正常、適宜的生長速度。通過紫菜的生長來調控底棲微藻或者浮游微藻的種群數量,結合水質檢測分析,測定紫菜與經濟動物及浮游植物的種群動態變化,水體中的N、P濃度的高低,以及測定水體的透明度大小和光照強弱對水體中所有生物的種群數量與質量有影響。底棲藻類或者浮游藻類和紫菜葉狀體的生長是同步的,N、P的濃度高、透明度大、光照強,種群數量將增加,此時應適當地增加紫菜的生長和數量;N、P的濃度低、透明度小、光照弱,則應適當地減少紫菜的生長和數量,并結合調節水層的方法,保證紫菜葉狀體能夠正常生長。
每次干出曬網的時間為2~3小時。
所述的全苗網可以為海區育苗網或者冷藏網。
本發明的應用,可以大幅度降低海水圍塘的氮、磷等營養元素指標,有利于海水圍塘的氮、磷等營養元素的零排放或者負排放,使水體中的浮游動物與底棲藻類或者浮游藻類動態平衡,增加水體中氧氣的溶解量,減少二氧化碳,適當增加水體的pH值,改善海水圍塘中的底質;紫菜葉狀體通過競爭營養鹽,影響了浮游藻類對營養鹽的吸收;紫菜葉狀體遮蔽海水圍塘,影響了浮游藻類對于光線的吸收,減弱了浮游藻類光合作用,導致浮游藻類生長緩慢;本發明可以減少海水圍塘的換水次數,增加經濟動物生長的時間;還能節省換水的人力與物力及能源與水的消耗;將紫菜養殖區域設置在海水圍塘的環溝中,有利于操作與管理;而養殖筏架走向設置成與風向垂直,有利于紫菜養殖區水體的交換;及時振蕩全苗網,有利于去除葉狀體表面上的沉積物;而適時地放網入水或者使苗網干出曬網,可以保證紫菜有正常、適宜的生長速度;在海水圍塘養殖紫菜,在紫菜葉狀體的表面出現大量的生物種群,導致一些浮游動物在附近大量聚集,經濟動物也大量出現,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在此基礎上,形成海水圍塘養殖紫菜全苗網的生態調控的的技術體系,保證在盡量少費時費力的情況下,紫菜的生長完全正常,減低對于環境的富營養化壓力。本發明不僅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還能夠同時增加紫菜的附加收益,具有非常好的經濟效益。
圖1為本發明方法應用的海水圍塘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海水圍塘,2為環溝。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2003年11月15日到12月12日,在浙江省象山縣南田塘養殖開發公司的海水圍塘進行,圍塘是67米×40米,南北走向,海水圍塘灘面的深度為0.9米,環溝深度為1.8米,紫菜苗網使用海區育苗網,直接掛到海水圍塘,每張紫菜苗網的面積規格是2.4米×2.4米,6張組成1臺,分別在南北的環溝上各布置2臺,在11月19日、11月22日、11月27日、12月2日、12月7日進行干出2~3小時。
用YSI6600水質測定儀測定了水體的溶解氧、pH值、氧化還原電位等水質因子,圍塘經過紫菜養殖后,與對照的海水圍塘對比,都提高了10~30%,經測定塘中總無機氮從起始的956.94μg/L下降至108μg/L,總無機磷的水平從19.96μg/L下降至2μg/L,氨氮、磷酸鹽、亞硝基氮、硝基氮的濃度分別比起始水平下降了84%、89%、80%和95%,水質的氮磷指標達到了一類海水標準。
在11月22日、12月2日和12月12日采收紫菜,采收了207、182、226kg脫水鮮菜,按1元/kg計算,增加了615元產值,去除成本,凈收益385元。其他的圍塘由于小陽春,出現了赤潮,導致了70%的圍塘損失在5~12萬元。而養殖紫菜的圍塘,基本上沒有出現經濟動物死亡的現象。
實施例二在2004年3月12日到4月17日在浙江省象山縣鶴浦的海水圍塘進行,圍塘是135米×40米,南北走向。海水圍塘灘面的深度為0.8米,環溝深度為1.8米。紫菜苗網由寧波大學提供的冷藏網,直接掛到海水圍塘,每張紫菜苗網的面積規格是2.4米×2.4米,8張組成1臺,分別在南北的環溝上各布置2臺,分別在3月18日、3月22日、3月27日、4月2日、4月7日進行干出2~3小時。
用YSI6600水質測定儀測定了水體的溶解氧、pH值、氧化還原電位等水質因子,圍塘經過紫菜養殖后,與對照的海水圍塘對比,都提高了10~30%,用Mac營養鹽自動分析儀測定塘中總無機氮從起始的1174.4μg/L下降至171μg/L,總無機磷的水平從23.55μg/L下降至2.4μg/L,氨氮、磷酸鹽、亞硝基氮、硝基氮的濃度分別比起始水平下降。水質的氮磷指標可以達到了一類海水標準。在3月27日、4月9日和4月17日采收紫菜,采收了179、202、196kg脫水鮮菜,按1元/kg計算,增加了577元產值,去除成本,凈收益350元。
實施例三2004年11月2日到12月16日,在浙江省象山縣南田塘養殖開發公司的海水圍塘進行,圍塘是67米×40米,南北走向。海水圍塘灘面的深度為0.9米,環溝深度為1.8米。紫菜苗網由象山隆信紫菜有限公司提供,取自海區,陰干后直接掛到海水圍塘,每張紫菜苗網的面積規格是2.4米×2.4米,6張組成1臺,分別在南北的環溝上各布置2臺,分別在11月6日、11月10日、11月14日、11月17日、11月24日、11月30日進行干出2小時,在11月6日、11月14日和11月23日、12月6日采收紫菜,采收了238、202、175、211kg脫水鮮菜,計826kg脫水鮮菜,按0.9元/kg計算,增加了730元產值,去除成本,凈收益480元。用YSI6600水質測定儀測定了水體的溶解氧、pH值、氧化還原電位等水質因子,并與對照的海水圍塘對比,都提高了10~35%。其他的圍塘由于小陽春,出現了赤潮,導致了70%的圍塘損失,損失達到5~12萬元。而養殖紫菜的圍塘,基本上沒有出現明顯的經濟動物死亡現象。
觀察發現,圍塘中混養了紫菜后,蝦、魚的活動在這個區域較頻繁,出現的水體的波動也多,說明紫菜在圍塘中的養殖改善與豐富了經濟動物的生活環境多樣性,有利于養殖的經濟動物相對集中在紫菜養殖的區域。
權利要求
1.一種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海水圍塘中設置養殖筏架,養殖紫菜的全苗網,紫菜養殖的面積與整個水面面積的比例保持在1∶10~3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菜養殖區域設置在海水圍塘的環溝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養殖筏架走向設置成與風向垂直。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培育紫菜過程中,每次采收7~15%的紫菜,并通過增加相應數量的新的全苗網來保證紫菜養殖量。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紫菜養殖過程中要及時振蕩全苗網,去除葉狀體表面上的沉積物。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紫菜養殖過程中要根據苗網的生長情況,通過調節養殖筏架上吊繩的長度,放網入水或者使苗網干出曬網,保證紫菜有正常、適宜的生長速度。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干出曬網的時間為2~3小時。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苗網為海區育苗網或者冷藏網。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改善海水圍塘生態環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海水圍塘中設置養殖筏架,養殖紫菜的全苗網,紫菜養殖的面積與整個水面面積的比例保持在1∶10~30,本發明的應用,可以大幅度降低海水圍塘的氮、磷等營養元素指標,有利于海水圍塘的氮、磷等營養元素的零排放或者負排放,使水體中的浮游動物與底棲藻類或者浮游藻類動態平衡,增加水體中氧氣的溶解量,減少二氧化碳,適當增加水體的pH值,改善海水圍塘中的底質;本發明可以減少海水圍塘的換水次數,增加經濟動物生長的時間,還能節省換水的人力與物力及能源與水的消耗;本發明不僅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還能夠同時增加紫菜的附加收益,具有非常好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K61/00GK1656889SQ200510049448
公開日2005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24日
發明者駱其君, 嚴小軍, 周成旭, 裴魯青 申請人: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