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采葉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葉子的釆摘農具。
技術背景在廣大農村采摘桑葉的方法仍主要是用手采摘。這種不借助于工具的采摘 方式,當桑葉長老時,會造成人工勞動強度大、效率低、易傷手等問題。在中國知識產權局公開的專利文獻中有關于用于采桑用的工具。如專利申請號92200291.6的專利,該專利公開的是一種指套式采桑器。該專利可以很好 的采摘桑葉,但是該文獻中沒有記載收集桑葉的方法,根據文獻記載推斷,收 集桑葉必需要用麻袋之類的存放工具準確接住割落的桑葉,如果桑葉掉落地上 就會沾上塵土,不再適合喂蠶了。又如專利申請號92237717.0的專利,該專利 為一種手握式采桑器,從文獻內容可以看出,該技術方案結構比較精巧,零部 件比較多。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手握式釆葉器,這種采葉器可以采摘類似桑葉的 葉子。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采葉器,其技術方案為所述采葉器主體為一個 半封閉鏟子,在所述鏟子上部開口的兩側壁之間固定有"一"字形刀片架,刀 片架上固定有刀片;在所述鏟子上設有手柄。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是1、所述刀片為螺旋形刀片,螺旋刀片的刀口朝上;2、 所述手柄一端固定在所述鏟子的尾部中間,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刀片架中部;3、 所述刀片架的朝向鏟子尾端方向的一側呈坡面。1、 所述刀片為螺旋形刀片,螺旋刀片的刀口朝上。這種結構可以更為快捷 的割斷桑葉的葉柄,使用者只需將樹枝卡入螺旋刀片內,然后順著細樹枝底端 往上推,則桑葉就會紛紛被割斷。2、 所述手柄一端固定在所述鏟子的尾部中間,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刀片架中 部。這種結構設置主要是為了方便使用者拿穩采葉器,并易于施力和控制力度, 這樣會比較省力。3、 所述刀片架的朝向鏟子尾端方向的一側呈坡面。這種結構可以讓被割斷 的葉子聚集到鏟子內而不至于散落。
本發明相比傳統手工摘葉的方式具有易于操作、省力、提高勞動效率的優 點,而且本發明相比現有手握式摘葉器具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特點。
圖l為本發明結構立體結構圖。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圖。圖3為圖中A—A方向視圖。圖4為刀片的另一種結構的俯視圖。圖5為刀片的另一種結構的側視圖。圖6為本發明另一種手柄設置的結構圖。圖中標識說明l鏟子;2手柄;3刀片架;4刀片;30坡面。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圖1和圖2,本發明采葉器主體為一個半封閉鏟子1,在鏟子1上部開 口的兩側壁之間固定有"一"字形刀片架3,刀片架3的中部上固定有螺旋形刀 片4,螺旋刀片4的刀口朝上。手柄2—端固定在鏟子1的尾部中間,另一端固 定在刀片架3中部。刀片架3的朝向鏟子1尾端方向的一側呈坡面30,參看圖 3。本發明刀片除了可以為螺旋形的以外,還可以為如圖4所示的筒形結構, 筒形刀片正面有一道開口,頂部為刀口。刀片筒身還可以為梯形形狀,如圖5 所示,上端梯形邊為刀口。如圖6所示,本發明手柄還可以為固定在鏟子尾端一種常見設置方式。
權利要求
1、 采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葉器主體為一個半封閉鏟子,在所述鏟子上部開口的兩側壁之間固定有"一"字形刀片架,刀片架上固定有刀片; 在所述伊子上設有手柄。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為螺旋形刀片, 螺旋刀片的刀口朝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一端固定在所述鏟子的尾部中間,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刀片架中部。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架的朝向鏟子尾端方向的一側呈坡面。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架的朝向鏟子尾端方向的一側呈坡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采葉器,其技術方案為所述采葉器主體為一個半封閉鏟子,在所述鏟子上部開口的兩側壁之間固定有“一”字形刀片架,刀片架上固定有刀片;在所述鏟子上設有手柄。本發明相比傳統手工摘葉的方式具有易于操作、省力、提高勞動效率的優點,而且本發明相比現有手握式摘葉器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特點。
文檔編號A01D46/00GK101120637SQ20061001996
公開日2008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8日
發明者朱叢偉 申請人:朱叢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