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廣適性高產、抗逆大豆品種的選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生產技術領域。是一種廣適性高產、抗逆大豆新品種 的選育方法。
背景技術: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積極發展大豆生產對國民經濟和社會 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國大豆生產上卻存在著單產產量
低、品種適應區域狹窄、抗病抗逆性差等問題,致使推廣品種壽命很短, 非常不利于大豆生產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培育廣適性高產、抗逆大豆 新品種,是當前育種上重要的研究課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研究人員在育種技術上采用了物理化學誘變技術 創造大豆新種質,遠緣雜交技術拓寬大豆的遺傳基礎,以及新品系的生態 適應性鑒定等,雖然創造了個別性狀優良的育種材料或品系,但很少注重 已有大豆資源的挖掘、鑒定及利用,育成品種不能兼顧適應性強、豐產性 佳、抗病抗逆性好等多個優異性狀。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拓寬大豆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大豆資源光 敏性、抗逆性、豐產性等性狀的鑒定和評價,選擇出綜合性狀優良且優勢 互補的親本材料,通過有性雜交和輪回選擇的辦法促進多個優異性狀基因 的聚合和累加,形成了有利于培育廣適性高產、抗逆大豆新品種的育種程 序。
本發明的關鍵首先是光(溫)不敏感和豐產性大豆材料的鑒定,然后
通過有性雜交或回交的方式聚合多個優異性狀,最后釆用系譜法、 一粒傳 法和輪回選擇對雜交后代或群體進行適應性、豐產性、抗病性、抗逆性等 的定向選擇,優選出廣適性高產、抗逆大豆新品系。
發明內容
本發明從以上技術背景出發,針對大豆生產的特點和大豆生產中存在 的問題,有目的的進行了大豆廣適應、豐產性、抗病性、抗逆性親本篩選、 雜交方法、雜交后代選擇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實現了大豆廣適性、豐產性、 抗病、抗逆等多個優異性狀的聚合及累加,提出了廣適性高產、抗逆大豆 新品種選育技術,育成了多個大豆新品系,并審定命名了一個大豆新品種 —東生1號。主要育種程序如下-
a. 親本選配
以現有大豆資源為基礎,在開花期與結實期進行光(溫)敏感性鑒定, 篩選出特異的光(溫)不敏感材料,作為大豆廣適性的供體親本;通過產 量比較試驗確定出綜合性狀優良的豐產材料,作為大豆產量提高的供體親 本;根據大豆抗旱、耐低磷等抗逆特性的鑒定,確定出大豆抗逆強的供體 親本;鑒于田間和室內接種不同大豆材料的抗病性表現,評選出對大豆主 要病害有明顯抗性的供體親本;東生1號則是以廣適性大豆合豐25中系選 出的高產株系為母本,以抗病、抗逆品系北87-19為父本,經過選育而成;
b. 優異性狀的雜交、聚合
通過單交、復交、三交以及回交等技術手段,創建雜交群體,促進優 異性狀基因的交流、聚合和累積,為廣適性高產、抗逆大豆新品系提供篩 選基礎;
C.雜交后代群體的選育
在群體內采用系譜法、 一粒傳法和輪回選擇對雜交后代或群體進行適 應性、豐產性、抗病性、抗逆性等的定向選擇。早期世代主要進行豐產性、
抗病性、株型、莖稈強度等方面的選擇;晚期世代則針對適應性、抗逆性 等性狀的表現進行選擇;最后選育出綜合性狀優良大豆新品系。 d.審定品種東生l號介紹
(1) 品種特征、特性亞有限結夾習性,上、下著莢均勻,葉片長葉, 上部尖,分布錯落有序,稀植時有l-2個水平分枝,頂莢豐滿;幼 苗拱土能力強,根系發達,莖桿強度中等,株高70cm左右,紫花, 灰毛、長葉、莢成熟時呈黃色;三、四粒莢多,莢密,籽粒圓形, 種皮黃色,有光澤,臍無色,百粒重20克左右;蛋白質含量41.30 %,脂肪含量19.97% (兩年平均),中抗灰斑病;抗倒狀,耐旱、 澇,適應性強;屬中熟品種,生育日數114天左右,需^1(TC活 動積溫為2360'C左右;適于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部溫涼半濕潤區 的土壤上種植;
(2) 增產效果2000年-2001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2016.1)公斤, 較對照品種(北豐9號)增產(11.4%); 2002年生產試驗平均公 頃產量(2613.0)公斤,較對照品種(北豐9號)增產(13.9%)。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在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高產優質大豆新 品系的選育與示范"課題中得到了應用。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有效采用本發 明進行廣適性高產、抗逆大豆新品種選育研究,育成穩定品系30多份,提
供參試品系20余次,審定命名一個大豆新品種。同時,我們還在黑龍江省 第三、四積溫帶對育成品種和部分品系進行了示范和推廣,結果表明這些 品系或品種不僅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和較強的適應性,還表現出較好的抗 病性和抗逆性,深受當地農民的歡迎,并給他們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下面列出了部分品系的示范推廣情況
部分大豆品系或品種的示范推廣情況
品種或品系號示范推廣面積 (公頃)產量潛力 (公斤/公頃)抗逆性表現適應性表現抗病性表現
東生l號3000002800抗旱好中抗灰斑病
海97-1521200002700抗旱好中抗灰斑病
海96-3951800003000耐低磷好抗根腐病
海98-7731000002800抗倒伏中等抗菌核病
海3007800002700抗重迎茬好抗根腐病
東生244600002650抗旱中等抗病毒病
東生1270600002850耐低磷好中抗灰斑病
東生586600002卯0抗倒伏好抗根腐病
東生538400002600抗倒伏好中抗灰斑病
根據示范推廣情況可以看出,育成的大豆品系具有相對高的產量潛力, 在抗逆性、適應性、抗病性等方面也具有明顯的優勢,對黑龍江大豆生產 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可見,本方法不僅是可行的,而且還在大豆生態 育種和改良上更具有現實的意義。
權利要求
1. 一種廣適性高產、抗逆大豆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與程序a.親本選配以現有大豆資源為基礎,在開花期與結實期進行光(溫)敏感性鑒定,篩選出特異的光(溫)不敏感材料,作為大豆廣適性的供體親本;通過產量比較試驗確定出綜合性狀優良的豐產材料,作為大豆產量提高的供體親本;根據大豆抗旱、耐低磷等抗逆特性的鑒定,確定出大豆抗逆強的供體親本;鑒于田間和室內接種不同大豆材料的抗病性表現,評選出對大豆主要病害有明顯抗性的供體親本;東生1號則是以廣適性大豆合豐25中系選出的高產株系為母本,以抗病、抗逆品系北87-19為父本,經過選育而成。b.優異性狀的雜交、聚合通過單交、復交、三交以及回交等技術手段,創建雜交群體,促進優異性狀基因的交流、聚合和累積,為廣適性高產、抗逆大豆新品系提供篩選基礎;c.雜交后代群體的選育在群體內采用系譜法、一粒傳法和輪回選擇對雜交后代或群體進行適應性、豐產性、抗病性、抗逆性等的定向選擇。早期世代主要進行豐產性、抗病性、株型、莖稈強度等方面的選擇;晚期世代則針對適應性、抗逆性等性狀的表現進行選擇;最后選育出綜合性狀優良大豆新品系。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農業生產技術領域。是一種廣適性高產、抗逆大豆新品種的選育方法。本發明在傳統育種方法的基礎上,突出了大豆優異資源的鑒定和利用,采用聚合雜交的手段實現了多個優異性狀的重組和累加,同時采用系譜法、一粒傳法和輪回選擇對雜交后代或群體進行適應性、豐產性、抗病性、抗逆性等的定向選擇,能夠有效進行廣適性高產、抗逆大豆品種的選育和改良,對東北大豆持續健康生產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檔編號A01H1/02GK101204137SQ20061016327
公開日2008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18日
發明者蘭志華, 張士春, 智小明, 李艷華, 梁桂榮, 潘相文, 王國棟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