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背負式水稻田用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施肥器,尤其是涉及一種背負式水稻田用施肥器。
背景技術:
目前,農用水稻田施肥器均為施肥箱內有斜板,將箱內的顆粒肥自動滑向施肥箱下底,施肥箱一側有搖把,通過旋轉裝置將顆粒肥播撒于地面上,上述作法,施肥面積不均勻,只能是半圓施肥,而且只能播撒顆粒施肥。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設計合理,施肥均勻,省時省力的背負式水稻田用施肥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肥箱一側安裝有輸肥管與肥箱貫通,輸肥管內安裝有絞龍,其下端固定在肥箱底部,上端部位有旋轉托盤,其上均布有交錯排列的施肥管與輸肥管相通,絞龍頂端有三角固定架安裝有軸承固定在絞龍中心軸上,輸肥管中部安裝有帶壓把的拉桿,拉桿下端有插板,肥箱內靠近絞龍部位有固定支撐桿,其下端有三角狀撥肥板,撥肥板下端有齒輪與絞龍下端齒輪相嚙合,旋轉手輪固定在肥箱底部設置的固定夾上,絞龍中心軸下端有三角皮帶輪經皮帶與旋轉手輪相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結構緊湊、設計合理、省時省力,施肥均勻,施肥寬度可達1-11米;2、采用本裝置施肥效率高,相當于2-4人施肥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由圖1-圖2可知,本實用新型是肥箱1一側安裝有輸肥管2與肥箱1貫通,輸肥管2內安裝有絞龍3,其下端固定在肥箱1底部,上端部位有旋轉托盤4,其上均布有交錯排列的施肥管5與輸肥管2相通,絞龍3頂端有三角固定架6安裝有軸承7固定在絞龍3中心軸上,輸肥管2中部安裝有帶壓把的拉桿8,拉桿8下端有插板9,肥箱1內靠近絞龍3部位有固定支撐桿10,其下端有三角狀撥肥板11,撥肥板11下端有齒輪12與絞龍3下端齒輪13相嚙合,旋轉手輪14固定在肥箱1底部設置的固定夾15上,絞龍3中心軸下端有三角皮帶輪16經皮帶與旋轉手輪14相接。
肥箱1內中下部位一側安裝有斜板17。
旋轉手輪14的軸桿18上安裝有定滑輪19。
支撐桿10上等間距安有凸耳20。
輸肥管2頂端部位有與絞龍3中心軸相連接的活動蓋21。
本實用新型將施肥器放置施肥處,打開插板9調節施肥寬度,通過旋轉手輪帶動三角皮帶輪轉動,撥肥板11下端有齒輪12與絞龍3下端齒輪13相嚙合,驅動撥肥板轉動使肥箱內的肥料沿斜板滑下,在絞龍作用下在活動蓋升起或落下時將肥料落入撥料盤上,通過交錯排列的施肥管將肥料均勻的播撒在土地上,使農作物施肥均勻,達到合理施肥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背負式水稻田用施肥器,包括肥箱、輸肥管、三角帶輪,其特征在于肥箱(1)一側安裝有輸肥管(2)與肥箱(1)貫通,輸肥管(2)內安裝有絞龍(3),其下端固定在肥箱(1)底部,上端部位有旋轉托盤(4),其上均布有交錯排列的施肥管(5)與輸肥管(2)相通,絞龍(3)頂端有三角固定架(6)安裝有軸承(7)固定在絞龍(3)中心軸上,輸肥管(2)中部安裝有帶壓把的拉桿(8),拉桿(8)下端有插板(9),肥箱(1)內靠近絞龍(3)部位有固定支撐桿(10),其下端有三角狀撥肥板(11),撥肥板(11)下端有齒輪(12)與絞龍(3)下端齒輪(13)相嚙合,旋轉手輪(14)固定在肥箱(1)底部設置的固定夾(15)上,絞龍(3)中心軸下端有三角皮帶輪(16)經皮帶與旋轉手輪(14)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負式水稻田用施肥器,其特征在于肥箱(1)內中下部位一側安裝有斜板(1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負式水稻田用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旋轉手輪(14)的軸桿(18)上安裝有定滑輪(19)。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負式水稻田用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支撐桿(10)上等間距安有凸耳(2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負式水稻田用施肥器,其特征在于輸肥管(2)頂端部位有與絞龍(3)中心軸相連接的活動蓋(21)。
專利摘要一種背負式水稻田用施肥器。肥箱一側安裝有輸肥管與肥箱貫通,輸肥管內安裝有絞龍,其下端固定在肥箱底部,上端部位有旋轉托盤,其上均布有交錯排列的施肥管與輸肥管相通,絞龍頂端有三角固定架安裝有軸承固定在絞龍中心軸上,輸肥管中部安裝有帶壓把的拉桿,拉桿下端有插板,肥箱內靠近絞龍部位有固定支撐桿,其下端有三角狀撥肥板,撥肥板下端有齒輪與絞龍下端齒輪相嚙合,旋轉手輪固定在肥箱底部設置的固定夾上,絞龍中心軸下端有三角皮帶輪經皮帶與旋轉手輪相接。該裝置結構緊湊、設計合理、省時省力,施肥均勻,施肥寬度可達1-11米,采用本裝置施肥效率高,相當于2-4人施肥效率。
文檔編號A01C15/02GK2884844SQ20062002049
公開日2007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30日
發明者關海龍 申請人:關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