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昆蟲培養裝配試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及遺傳領域的實驗室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實驗室昆蟲培養試管,屬于國際專利分類B01L3/14“實驗室用容器或器皿——試管”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利用昆蟲如果蠅進行生物學遺傳研究時,所使用的培養器皿多為理化實驗室用的普通試管或三角錐瓶,在更換培養基時很不方便。在果蠅進行試管轉移時容易飛散,操作人員技術需要相當熟練,甚至需要多人共同操作。如果使用麻醉轉移,對昆蟲的生理機能會有一定影響。
發明內容
昆蟲培養裝配試管,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昆蟲在不麻醉情況下能夠實現快速轉移的昆蟲培養裝配試管。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昆蟲培養裝配試管,它由兩端開口的主管、與主管末端相銜接的尾管組成。所述的尾管,其上部為開口端,底端封閉。裝配試管兩個為一組,兩個試管主管與尾管的連接方式為插入式動配合,一組內兩個試管昆蟲培養裝配試管,末端之間也可為插入式動配合。
主管的側壁上開有側口。
所述的插入式動配合為主管之末端與尾管之開口端的管壁相互套接,以及組內兩個試管主管的末端管壁相互套接。
本實用新型的這種設計,由于試管兩部分為可插入式配合連接,,并且組內兩試管的主管之間也能插入式動配合,因而能夠實現組內主管與尾管之間的快速裝卸。在飼養過程中,在昆蟲不必麻醉的情況下,完成果蠅向新的培養基的無飛散轉移。有效降低了操作難度,減小了試驗誤差,提高了試驗準確度。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管,2、尾管,3、套管,4、主管末端,5、主管側壁上的側口,6、開口端。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中,兩端開口的主管1和尾管2由一內置的套管3連接。套管3與主管1的末端4緊密配合,與尾管2的頂端6動配合。組內另一試管的形狀構造、規格與上述試管基本一致,只是套管3與主管1的末端4動配合,而與尾管2的開口端6緊密配合。在將飼養中的果蠅向新的培養基轉移時,不必將果蠅從試管口倒出,不用打開包扎的試管口。操作時,利用果蠅的趨光性,先將果蠅集中到主管1中,隨即將主管1與尾管2脫離。將盛有新培養基的另一試管的主管1的末端4與之套接,倒置后將果蠅從組內一試管的主管1轉移至新的另一試管的主管1,再將兩主管分離。最后再將新試管裝配完整,從而完成整個轉移過程。通過主管1的管壁側口5也可以適時地將死的果蠅從其中清出。
權利要求1.一種昆蟲培養裝配試管,其特征在于它由兩端開口的主管(1)、與主管(1)之末端(4)相銜接的尾管(2)組成,所述的尾管(2),其上部為開口端(6),底端封閉;所述的裝配試管兩個為一組,兩個試管的主管(1)與尾管(2)的連接方式為插入式動配合,一組內兩個試管昆蟲培養裝配試管,其特征在于末端(4)之間也可為插入式動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昆蟲培養裝配試管,其特征在于主管(1)的側壁上開有側口(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昆蟲培養裝配試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入式動配合為主管(1)之末端(4)與尾管(2)之開口端(6)的管壁相互套接,以及組內兩個試管主管(1)的末端(4)管壁相互套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生物遺傳領域培養昆蟲用的裝配試管,由兩端開口的主管和上部開口底端封閉的尾管連接裝配而成。所述的裝配式試管兩個為一組,組內每個試管的主管與尾管的連接方式為插入式動配合,并且組內兩試管的主管也可以動配合。在不必麻醉的情況下實現昆蟲向新的培養基的無飛散轉移,有效降低操作難度,減小試驗誤差,提高試驗準確度。
文檔編號A01K67/00GK2894271SQ200620115
公開日2007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22日
發明者楊典洱 申請人:楊典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