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植物種植和養護方法

文檔序號:328655閱讀:45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植物種植和養護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種植和養護方法,特別涉及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植物種植和養護方法。
背景技術
水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命現象存在的基礎和特征;有水就有生命,沒有水就沒有生命,這已成為不言而語的普遍真理。據介紹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區涉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我國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大約占去陸地面積的一半以上。這樣大規模的干旱環境,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及其活動,是人類長期戰勝和改造自然的永久課題。
為了改善環境,或延緩環境惡化,大面積的植樹造林、綠化山川江河活動,在我國“三北”地區全面展開;雖然在品種選育和造林技術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仍然是問題受天氣影響大,造林苗木成活的少,或已栽植成活的樹木一段時間后又死亡,根本原因還是缺水。
為了在旱地獲得一定的農作物收成(包括作物、蔬菜、果品、中草藥、花卉等),使用抗旱品種和旱地耕作措施是最起碼的手段,當然,在旱地上能有灌溉設施,那是再好不過的,但是,灌溉需要巨額投資,加上地形的影響,旱地上常常沒有這個條件,因此,尋求投資少,見效快的方法是旱地農業夢寐以求的。
干旱、半干旱地區的自然環境的特點是年降水量低,蒸發量高,蒸發量常常是降雨量的數十倍(干燥度大于1.5),這些地區光照強烈,土地裸露,缺少樹林遮擋,使得本來很少的降水,來不及儲蓄和下滲,就被蒸發到空氣中白白地遺失了。對于這種自然環境特點,我們認為核心問題是集水、蓄水、保水相配套,設法使僅有的降水,集中使用,減少散失,同時,使土壤中或地下已有的水分不要或減少蒸發,那就是給苗木根部周圍覆蓋一層膜,解決局部集水、蓄水、保水問題。
目前,已有一些類似的做法。
對于林木,CN 1568660A公開了用平鋪覆膜的方法阻止水分蒸發,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但是,沒有涉及利用所覆膜收集大氣降水;CN 2617141Y公開了采用一種特制的集水增效板,板上留孔和縫隙,可以收集雨水,遮擋陽光,減少根部蒸發,然而,這種特制板的造價不會很低,板的四周圍仍然散失水分;CN 1820578A公開了集水、蓄水和保水的造林方法,但蓄水所采取的是工程設施,造價高,又增加了提水設施和工序,用膜集水和保水措施缺乏突出特征。
對于農作物,CN 1063309C公開了農作物覆膜自行破膜的播種方法,使用了比較薄的膜,播種行或穴正上方壓土,利于保水,使苗破膜而出,而不能利用自然降水;CN 1411694A公開了帶有滴灌系統的覆膜種植方法,對于無灌溉條件的旱地,仍然無法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林木造林成活率的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苗木種植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養護林地或綠化樹木,提高樹木保存率的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樹木養護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苗木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下挖用于栽種植物的苗坑,將苗木放到所述苗坑中,然后埋土;將具有邊沿切口和圓孔的集水膜套在所述苗木的根基部上,使圓孔包圍苗木的根基部;密封集水膜邊沿切口,然后把集水膜的周邊固定在苗坑的邊沿,以便在集水膜與埋土之間形成集水空間。
本發明的上述方法還包括在固定所述集水膜后,向集水膜的中部放置細土,使集水膜中部下凹,形成與水平線成6-30度的夾角。
其中,所述集水膜上的邊沿切口和圓孔是預先制作的,并且在所述邊沿切口的附近設有用于密封所述邊沿切口的粘結裝置。
其中,所述粘結裝置是帶有或不帶有保護層的不干膠。
其中,所述集水膜是塑料膜或防水紙。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適于現場制作集水膜的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苗木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下挖用于栽種植物的苗坑,將苗木放到所述苗坑中,然后埋土;b)剪取其面積大于苗坑頂端面積的集水膜;c)沿著所述集水膜的一邊剪切到集水膜中心以形成邊沿切口,然后在集水膜中心剪出一個其直徑大于苗木直徑的圓孔;d)從所述邊沿切口把集水膜移向苗木,使集水膜的圓孔套在苗木上;e)重疊集水膜邊沿切口并將其粘合,以密封邊沿切口的縫隙;以及g)取土將集水膜的四周壓實,以便集水膜與苗坑內的埋土之間形成集水空間。
該方法還包括在壓實集水膜后,向集水膜的中部放置細土,使集水膜中部下凹,形成與水平線成6-30度的夾角。
根據本發明的再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樹木養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樹根基部下挖盛水坑;將具有邊沿切口和圓孔的集水膜套在所述樹木的根基部上,使圓孔包圍樹干;密封集水膜邊沿切口,然后把集水膜的周邊固定在所述盛水坑的邊沿,以便在集水膜與盛水坑的坑底之間形成集水空間。
該方法還包括在固定所述集水膜后,向集水膜的中部放置細土,使集水膜中部下凹,形成與水平線成6-30度的夾角。


圖1是本發明的方法用于造林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矩形膜的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圓形膜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方法用于林木養護的示意圖;圖5本發明的方法用于旱地壟作的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1-苗木或樹木;2-水平線或地平線;3-夾角;4-集水膜;5-空間;6-苗坑埋土面或深度;7-根基;8-埋土;9-圓孔;10-邊沿切口;11-苗坑。
具體實施例方式
A、苗木種植方法下面參照圖1說明本發明的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苗木種植方法之一,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下挖用于栽種植物的苗坑11,將苗木1放到所述苗坑11中,然后埋土8;將具有邊沿切口10和圓孔9的集水膜4套在所述苗木1的根基部上,使圓孔9包圍苗木1的根基部;密封集水膜4邊沿切口10以消除邊沿切口的縫隙,然后把集水膜4的周邊固定在苗坑11的邊沿,以便在集水膜4與埋土8之間形成集水空間5。
在上述的固定所述集水膜4之后,向集水膜4的中部放置細土,使集水膜4中部下凹,形成與水平線2成6-30度的夾角3。
在該方法中,所述集水膜4上的邊沿切口10和圓孔9是預先制作的,并且可以在所述邊沿切口10的附近設有用于密封所述邊沿切口10的粘結裝置。該粘結裝置可以是帶有或不帶有保護層的不干膠。
所述集水膜4可以是深色塑料膜。作為選擇,所述集水膜4也可以由防水的紙材制成,以便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分解在土壤中。
下面參照圖1說明描述本發明的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苗木種植方法之二,與上述方法之一的區別在于,該方法之二是在現場制作集水膜4的邊沿切口10和圓孔9。該種植方法之二包括以下步驟a)下挖用于栽種植物的苗坑11,將苗木1放到所述苗坑11中,然后埋土;b)剪取其面積大于苗坑11頂端面積的集水膜4;c)沿著所述集水膜4的一邊剪切到集水膜中心以形成邊沿切口10,然后在集水膜中心剪出一個其直徑大于苗木直徑的圓孔9;d)從所述邊沿切口10把集水膜4移向苗木1,使集水膜4的圓孔9套在苗木1上;e)重疊集水膜4邊沿切口10并將其粘合,以密封邊沿切口10的縫隙;以及g)取土將集水膜4的四周壓實,以便集水膜4與苗坑內的埋土8之間形成集水空間5;f)向四周壓實的集水膜4的中部放置細土,使集水膜4中部下凹,形成與水平線2成6-30度的夾角。
下面進一步說明方法之二的具體過程無論山地還是平地,根據苗木規格大小,挖相應大小的植苗坑(見圖1),當放好苗木1,埋土時,留意樹坑埋土8的深度或埋土面6低于地面10-20公分,這時,剪取大于樹坑尺寸20-30公分的集水膜4(厚度0.008~0.05毫米,深色),從所剪的集水膜一邊開口10(即邊沿切口10),剪到中央時停下,再根據所栽植苗木地徑粗細,剪一個直徑大于苗木地徑0.5-1.0公分的圓孔9,然后,將這樣的集水膜4覆蓋在植苗坑11上,將集水膜4開口10端重疊,盡可能密封開口到中央圓孔縫隙,接著,取土,把集水膜4的四周圍壓實,防止風刮開;最后,鏟半鍬細土放到樹根基部和集水膜4接觸處的圓孔9,使集水膜4的中央圓孔9到樹坑邊與水平面2的夾角3在6-30度即可。
集水膜4的形狀根據需要而定,可以是圖2所示的矩形形狀,也可以是圖3所示的圓形形狀。
B.樹木養護方法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樹木養護方法,如圖4所示,該樹木養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樹根基部下挖盛水坑;將具有邊沿切口10和圓孔9的集水膜4套在所述樹木1的根基部上,使圓孔9包圍樹干;密封集水膜4邊沿切口10,然后把集水膜4的周邊固定在所述盛水坑的邊沿,以便在集水膜4與盛水坑的坑底之間形成集水空間5。
在固定所述集水膜4后,還可以向集水膜4的中部放置細土,使集水膜4中部下凹,形成與水平線2成6-30度的夾角。
在具體實施中,可以根據現場環境制作集水膜4,因此可以有以下具體實施方法無論山地還是平地,根據樹木1粗度規格大小,在樹根基部下挖10-20公分深(原則上不露出根系)的盛水坑(見圖4),用鍬打平坑底并去除周圍的雜草,剪取大于樹坑尺寸20-30公分的地膜(厚度0.008~0.05毫米,深色),從所剪的地膜一邊開口10,剪到中央時停下,再根據樹木地徑粗細,剪一個直徑大于苗木地徑0.5公分左右的圓孔9,然后,將這樣的集水膜4覆蓋在挖好的坑上,將集水膜4開口10端重疊,盡可能密封開口10到中央圓孔9的縫隙,接著,取土把地膜的四周圍壓實,防止風刮開;最后,鏟半鍬土放到集水膜4的與樹根基部接觸的圓孔9處,用土密封圓孔9即可,使集水膜3的中央圓孔9到樹坑邊與水平面的夾角2成6-30度角即可。
集水膜4的形狀根據需要而定,可以是圖2所示的矩形形狀,也可以是圖3所示的圓形形狀。
C.農作物種植(包括作物、蔬菜、果品、中草藥和花卉種植)方法。本發明的農作物種植可以提高農作物(包括作物、蔬菜、果品、中草藥和花卉種植)的發芽率和出苗率。
壟種植方法根據所種植的作物種類和地膜的大小尺寸確定整地打壟的行距大小,壟起好后,鋪集水膜4,將兩邊壟上的集水膜4用土壓實,以防止風吹開,但膜要松些,不要對拉緊;再用手指在膜中間戳一個園孔9,最后,用鍬鏟半鍬細土蓋在所戳的園孔9上,正對著種子或幼苗12的上面,使膜沉下與水平面成6-30度角即可穴種植方法與壟作相似,不同之處是整地成穴狀,鋪蓋圓形地膜即可。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特征1.覆膜,阻斷已有的土壤水分蒸發散失。
2.覆膜并且中央低,四周圍高,能將外面的大氣降水收集到樹坑里、壟溝里和種植穴里,即集大氣降水。
3.覆膜并且膜中央與地面的水平夾角保持6-30度,中央低,四周圍高,使樹坑里、壟溝、種植穴里的蒸發冷凝水匯集到種子或苗的根系周圍,即集里面的土壤蒸發冷凝水到根系周圍。
4.覆膜并且膜中央低,能使坑里和坑外的水重新分配,而且自動集中到最需要吸水的根部,即聚集膜里外雙面水分到根部,起到集中供水作用。
5.留有一定空間,造成微型小氣候環境,有利于苗木根系呼吸。
6.所裁剪膜的大小僅根據樹坑、壟溝距離、穴大小變化,滿足不同需要和要求。
7.所用地膜為深色,不透光,可以避免膜下滋生雜草。
8.所用地膜為深色,不透光,但吸熱,有利于北方早春提高地溫,減小覆膜周圍由于光照帶來的溫度劇烈變化。
本發明的優點和功能1.雙面集水一方面,在膜的下表面,土壤蒸發的水分被塑料膜阻擋,避免蒸發到大氣而散失,并通過水汽-膜下表面-水滴-苗根系的基部,重新匯集到植物的根系周圍,供給植物根系吸水;另方面,在膜的上表面,大氣的自然降水落到塑料膜上以后,通過膜的上表面-膜中央孔-苗根系基部,集水到植物的根系周圍,供給植物根系吸水。雙面集水大大提高了植物的供水量,能提高苗木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及提高農作物的發芽率和出苗率。
2.蓄水一定尺寸大小的樹坑、壟溝和種植穴,能盛水,通過土壤滲水蓄水。
3.保水/抗蒸發由于地膜的作用,阻止了膜以下種子或苗根系周圍水分因蒸發而散失,起到保水作用。
4.提高造林成活率解決了水的問題,苗木恢復階段供水比較充足,成活率得到提高。
5.提高樹木保存率對于已造林地或已栽植樹木,如果遇到干旱季節或干旱年份,又沒有澆水灌溉條件,采取本方法會幫助樹木度過干旱難關,提高保存率。
6.提高農作物(包括作物、蔬菜、果品、中草藥和花卉種植)的發芽率和出苗率。
7.環保、低成本采用深色地膜,一平方米只有幾毛錢的成本。
適用范圍本種植和養護方法適用于干旱而沒有灌溉條件的地區應用。具體如下1、黃土高原造林、林木養護和農作物旱地耕作。
2、荒漠地區造林、林木養護。
3、干旱、半干旱地區,具體為年降水量100~400毫米的地區的造林、林木養護和農作物旱地耕作。
4、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樹木栽植和養護;
權利要求
1.一種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苗木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種植的苗木(1)之基部覆膜(4),使膜(4)與苗木(1)的埋土面(6)之間形成集水空間(5)。
2.一種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苗木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下挖用于栽種植物的苗坑(11),將苗木(1)放到所述苗坑(11)中,然后埋土(8)至埋土面(6);將具有邊沿切口(10)和圓孔(9)的集水膜(4)套在所述苗木(1)的根基部上,使圓孔(9)包圍苗木(1)的根基部;密封集水膜(4)邊沿切口(10),然后把集水膜(4)的周邊固定在苗坑(11)的邊沿,以便在集水膜(4)與埋土面(6)之間形成集水空間(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在固定所述集水膜(4)后,向集水膜(4)的中部放置細土,使集水膜(4)中部下凹,形成與水平線(2)成6-30度的夾角(3)。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集水膜(4)上的邊沿切口(10)和圓孔(9)是預先制作的,并且在所述邊沿切口(10)的附近設有用于密封所述邊沿切口(10)的粘結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2-4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結裝置是不干膠。
6.根據權利要求2-5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集水膜(4)是塑料膜或防水紙。
7.一種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苗木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下挖用于栽種植物的苗坑(11),將苗木(1)放到所述苗坑(11)中,然后埋土;b)剪取其面積大于苗坑(11)頂端面積的集水膜(4);c)沿著所述集水膜(4)的一邊剪切到集水膜中心以形成邊沿切口(10),然后在集水膜中心剪出一個其直徑大于或等于苗木直徑的圓孔(9);d)從所述邊沿切口(10)把集水膜(4)移向苗木(1),使集水膜(4)的圓孔(9)套在苗木(1)上;e)重疊集水膜(4)邊沿切口(10)并將其粘合,以密封邊沿切口(10)的縫隙;以及g)取土將集水膜(4)的四周壓實,以便集水膜(4)與苗坑內的埋土面(6)之間形成集水空間(5)。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還包括步驟h)在執行步驟g)之后,向集水膜(4)的中部放置細土,使集水膜(4)中部下凹,形成與水平線(2)成6-30度的夾角(3)。
9.一種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樹木養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樹根基部下挖盛水坑;將具有邊沿切口(10)和圓孔(9)的集水膜(4)套在所述樹木(1)的根基部上,使圓孔(9)包圍樹干;密封集水膜(4)邊沿切口(10),然后把集水膜(4)的周邊固定在所述盛水坑的邊沿,以便在集水膜(4)與盛水坑的坑底之間形成集水空間(5)。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在固定所述集水膜(4)后,向集水膜(4)的中部放置細土,使集水膜(4)中部下凹,形成與水平線(2)成6-30度的夾角(3)。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膜雙面集水抗蒸發的木本植物(包括喬木、灌木花卉)種植和養護方法,所述的植物種植方法包括下挖用于栽種植物的苗坑,將苗木放到所述苗坑中,然后埋土;將具有邊沿切口和圓孔的集水膜套在所述苗木的根基部上,使圓孔包圍苗木的根基部;密封集水膜邊沿切口,然后把集水膜的周邊固定在苗坑的邊沿,形成一個中間低、邊沿高的鍋底形狀,以便在集水膜與埋土之間形成集水空間。本發明具有蓄水、保水/抗蒸發的技術效果,適用于干旱地區造林和撫育、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苗木栽植和養護,從而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苗木保存率。
文檔編號A01G1/00GK101053307SQ200710065029
公開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30日
發明者張志毅, 王百田, 高程達, 安新民, 劉勇 申請人:高程達, 張志毅, 北京林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