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走式半喂入水稻脫粒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村場上作業用的稻麥脫粒機,尤其是一種自走式半 喂入水稻脫粒機。
背景技術:
目前,農村用的水稻脫粒設備,種類繁多,結構特點各有千秋,解決了農 民水稻脫粒的實際問題,已發展成為場上作業的主要農業機械之一。但是,這 些水稻脫粒機, 一部分是采用機架直接落地的固定作業方式,移動時采用車載的方式,非常不便;為解決這一問題,人們在一部分脫粒機機架下部的適當部 位安裝一對車輪,移動時采用索引的方式。為了整機穩定,作業時,將索引架 落地,與車輪形成三點著地的辦法;另外,由于機體重量大,移動時需要多人 合作才能抬起沉重的索引架,將其掛在其他機動車的后面用索引的方法行走。 帶車輪的水稻脫粒機在移動時,雖然比固定式水稻脫粒機進了一步,但仍存在 著作業者勞動強度大,移動不便,并需要另外的機動車索引,造成不必要的麻 煩。發明內容為了克菔現有水稻脫粒機移動不便、結構不盡合理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 供一種自走式半喂入水稻脫粒機,它不僅脫粒質量好、效率高、安全可靠,而 且還可以自己行走,移動方便,快捷。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由行走機構、動力轉換箱、動力分 配箱等組成的自走式半喂入水稻脫粒機,安裝在設有發動機、轉向機構、前軸、 變速箱、萬向軸與后橋的車架上。所述的自走式半喂入水稻脫粒機,其設在車架下部的前軸與后軸的兩端各 設有車輪,行走或作業時四輪均著地,這種結構運行平穩、安全可靠,前輪主 要用于導向,后輪主要用于驅動。所述的自走式半喂入水稻脫粒機,其動力轉換箱設在發動機的內側,箱內 主動軸的花鍵上設有主動齒輪,主動齒輪的上部設有撥叉,在撥叉的作用下可 在花鍵上軸向移動,與內軸從動齒輪或空心軸從動齒輪相嚙合;內軸安裝在空心軸內,并從箱體的同一側伸出箱外,內軸長于空心軸,內軸通過固定在其端部的內軸三角皮帶輪與變速箱三角皮帶輪相連接,空心軸通過固定在其端部的 空心軸三角皮帶輪與脫粒機三角皮帶輪相連接。所述的自走式半喂入水稻脫粒機,其動力分配箱設在亂草機的后部,動力 分配箱的外部設有1個輸入軸與4個輸出軸;輸入軸設在箱體的前部,通過聯 軸器與亂草機的中軸相連接;輸出軸A設在箱體的下部,通過另一聯軸器與引 風機相連接;輸出軸D設在箱體的左側,通過萬向軸與上夾持喂入機構主動三 角皮帶輪相連接;輸出軸B設在箱體的右側,通過鏈輪、鏈條、萬向軸與下夾 持喂入機構主動三角皮帶輪相連接;輸出軸C設在箱體的后部,通過另一鏈輪、 鏈條與提升機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水稻脫粒機的結構更加合理、工作平穩、安全 可靠、自己行走,移動方便,輕便、快捷。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動力轉換箱簡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動力分配箱簡圖。圖中1、發動機;2、下夾持喂入機構;3、上夾持喂入機構;4、脫粒輥 筒護蓋;5、亂草機護蓋;6、動力分配箱;7、提升機;8、引風機;9、后輪; 10、車架;11、機架;12、動力轉換箱;13、前輪;14、撥叉;15、主動齒輪; 16、空心軸;17、空心軸三角皮帶輪;18、內軸;19、內軸三角皮帶輪;20、 空心軸從動齒輪;21、內軸從動齒輪;22、輸入軸;23、輸出軸A; 24、輸出軸B; 25、輸出軸C; 26、輸出軸D。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由行走機構、動力轉換箱(12)、動力分配箱(6)等組成的自 走式半喂入水稻脫粒機,安裝在前部設有發動機(1)、轉向機構、前軸、變速 箱,中部設有萬向軸,后部設有后橋的車架(10)上。在車架下部設有前、后 兩軸,每個軸的兩端各設有車輪(13、 9),前輪(13)用于承重與導向,后輪 (9)用于承重與驅動。行走或作業時四輪均著地,安全可靠。在圖2中,動力轉換箱(12)設在發動機(1)內側的車架上。在動力轉換 箱內,主動軸的花鍵上設有主動齒輪(15),主動齒輪的上部設有撥叉(14),主動齒輪在撥叉的作用下,可在花鍵上軸向移動,與內軸從動齒輪(21)或空 心軸從動齒輪(20)相嚙合,內軸(18)安裝在空心軸(16)內,并從箱體的 同一側伸出箱外,內軸長于空心軸;內軸(18)通過固定在其端部的內軸三角 皮帶輪(19)與變速箱三角皮帶輪相連接,空心軸(16)通過固定在其端部的 空心軸三角皮帶輪(17)與脫粒機構三角皮帶輪相連接。在圖3中,動力分配箱(6)設在亂草機的后部,動力分配箱設有l個輸入 軸與4個輸出軸,輸入軸(22)設在箱體的前部,通過聯軸器與亂草機的中軸 相連接;輸出軸A (23)設在箱體的下部,通過另一聯軸器與引風機(8)相連 接;輸出軸D (26)設在箱體的左側,通過鏈輪、鏈條、萬向軸與上夾持喂入機 構(3)的主動三角皮帶輪相連接;輸出軸B (24)設在箱體的右側,通過萬向 軸與下夾持喂入機構(2)的主動三角皮帶輪相連接;輸出軸C (25)設在箱體 的后部,通過鏈輪、鏈條與提升機(7)相連接。行走時,將動力轉換箱上的手柄移到行走位置,動力轉換箱(12)內的主 動軸花鍵上主動齒輪(15),在撥叉(14)的作用下,在花鍵上軸向移動,與內 軸從動齒輪(20)相嚙合,通過固定在其端部的內軸三角皮帶輪(19)與行走 機構三角皮帶輪相連接,動力經換向器傳給變速箱、萬向軸、差速器、半軸, 再傳給后輪,后輪轉動,則整機自己行走。脫粒作業時,將動力轉換箱上的手柄移到脫粒位置,動力轉換箱(12)內 的主動軸花鍵上主動齒輪(15),在撥叉(14)的作用下,在花鍵上軸向移動, 與空心軸從動齒輪(20)相嚙合,通過固定在其端部的空心軸三角皮帶輪(17) 與脫粒機構三角皮帶輪相連接,并將動力經換向器分別傳給設在脫粒輥筒護蓋(4)下部的上、下脫粒輥筒,兩輥筒轉向相反;下脫粒輥筒將動力傳給設在亂 草機護蓋(5)下部的亂草機輥筒,亂草機輥筒通過其中軸將動力傳給動力分配 箱(6)。動力分配箱再將動力通過輸出軸A、輸出軸B、輸出軸C與輸出軸D(23、 24、 25與26)分別傳給引風機、下夾持喂入機構、提升機與上夾持喂入 機構,機器轉動。此時,將待脫粒的整捆水稻放入夾持喂入機構的喂入端,在 夾持機構的夾持下進入上、下脫粒輥筒之間進行脫粒,對沒有脫凈的稻禾,進 入亂草機復脫,水稻顆粒進入振動篩,除雜,再經引風機與立式風機二次風清 選,然后進入提升機,升到一定高度后,水稻顆粒在自重的作用下從出糧口流 出,裝入糧袋。權利要求1、一種自走式半喂入水稻脫粒機,由行走機構、動力轉換箱、動力分配箱等組成,其特征是其機架(11)安裝在設有發動機(1)、轉向機構、前軸,變速箱、萬向軸與后橋的車架(10)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半喂入水稻脫粒機,其特征是設在車架 (10)下部的前、后軸的兩端各設有車輪(13、 9),行走或作業時四輪均著地。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走式半喂入水稻脫粒機,其特征是動力轉換箱 (12)設在發動機(1)的內側,在箱內主動軸的花鍵上設有可分別與內軸(18)上的內軸從動齒輪(21)或空心軸(16)上的空心軸從動齒輪(20)相嚙合的 主動齒輪(15),主動齒輪的上部設有撥叉(14);內軸(18)安裝在空心軸(16) 內,并從箱體的同一側伸出箱外,內軸長于空心軸;內軸(18)通過固定在其 端部的內軸三角皮帶輪(19)與變速箱三角皮帶輪相連接,空心軸(16)通過 固定在其端部的空心軸三角皮帶輪(17)與脫粒機構三角皮帶輪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半喂入水稻脫粒機,其特征是有1個輸 入軸與4個輸出軸的動力分配箱(6)設在亂草機輥筒的后部,輸入軸(22)設 在箱體的前部,通過聯軸器與亂草機輥筒的中軸相連接;輸出軸A (23)設在箱 體的下部,通過另一聯軸器與引風機(8)相連接;輸出軸D (26)設在箱體左 側,通過鏈輪、鏈條、萬向軸與上夾持喂入機構(3)的主動三角皮帶輪相連接, 輸出軸B (24)設在箱體的右側,通過萬向軸與下夾持喂入機構(2)的主動三 角皮帶輪相連接;輸出軸C (25)設在箱體的后部,通過鏈輪、鏈條與提升機(7) 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村場上作業的自走式半喂入水稻脫粒機,由行走機構、動力轉換箱、動力分配箱等組成,脫粒機安裝在設有發動機、轉向機構、前軸、變速箱、萬向軸及后橋的車架上。車架下部的前、后軸的兩端各設有車輪,行走與脫粒四輪著地。動力轉換箱設在發動機的內側,箱上的內軸通過其端部的三角皮帶輪與變速箱相連接,空心軸通過其端部的三角皮帶輪與脫粒機構相連接。動力分配箱設在亂草機的后部,輸入軸與亂草機的中軸相連接,輸出軸A、B、C、D分別與引風機、下夾持機構主動三角皮帶輪、提升機及上夾持機構主動三角皮帶輪相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工作平穩、自己行走、移動方便。
文檔編號A01F7/00GK201107921SQ20072009426
公開日2008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7日
發明者劉寶月 申請人:劉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