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播種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型、電動播種機。
背景技術:
種子、菜籽及化肥的播撒,最為傳統的方法是手工播散,但手工勞作普遍 存在播撒不均勻、勞動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特別是撒播不均勻會引發一些后 續不良后果,如種子、菜籽撒播不勻會使得植物疏密不勻,過密影響植物生長, 影響產量與質量,過疏會降低土地利用率,減少產量。如化肥撒播不勻會造成 施肥效果差,化肥過多、過少都將對植物生長不利。為克服手工播散所存在的 弊病,目前已開發機器播散,但主要是適應地勢平坦、需要大面積播散的大型 播種機,而對于丘陵,和播撒面積小的區域仍只能依靠手工播散。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用范圍廣的小型、電動 播種機技術方案,以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主體中空內腔構成儲料腔,上部設置提手柄, 下部連接設置底座,儲料腔側邊開設出料窗口,與出料窗口配合設置放料連桿, 放料連桿與設置在提手柄上的開關配合連接,底座內連接設置傳動配合的電機、 大齒輪軸,大齒輪軸上部連接葉輪,與放料連桿下端對應位置配合設置啟動開 關,啟動開關與放料連桿下端動觸配合。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電機輸出軸通過小齒輪、中齒輪、大齒輪與大 齒輪軸傳動配合。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齒輪軸伸入主體的頂端連接設置小葉輪, 葉輪連接設置在主體與底座之間與出料窗口對應位置。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嵌接設置在提手柄上,提手柄上面與 開關頂部配合位置設置彈性滑動配合的推鈕。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柄上設置與開關配合的出量調節器。 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柄由右手柄、左手柄配合構成。 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部連接設置底板。 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底座上配合設置電機轉速調節旋鈕。 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底座內連接設置由電池盒、電池配件、電池座、 電池蓋配合構成的電池組件。上述的播種機設計構思新穎,結構簡單、巧妙,產品輕巧、靈活、易攜帶, 且適用范圍廣,能方便使用在大型播種機不能作業的各類播種地點,替代手工 作業,解決手工播散不均勻的問題,同時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圖l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分體結構示意圖。圖中l一右手柄、2 —左手柄、3 —彈簧、4_推鈕、5 —小葉輪、6—出量調節器、7 —主體、8_開關、9一連桿軸、10—放料連桿、ll一葉輪、12 —啟動 開關、13 —轉速調節旋鈕、14一線路板、15 —底座、16 —隔板、17—電機、18 一中齒輪軸、19 —大齒輪軸、20 —中齒輪、20a—小齒輪、21 —大齒輪、22—底 板、23—電池盒、24—電池配件、25—電池座、26—電池蓋、27 —螺釘、28 — 提手柄、29—出料窗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所示,主體7中空內腔構成儲料腔,上部設置提手柄28,下部連接設 置底座15,底座15下部連接設置底板22,底板22、底座15及主體7通過螺 釘27進行連接固定。提手柄28由右手柄1、左手柄2配合構成。儲料腔側邊 開設出料窗口 29,與出料窗口 29配合設置放料連桿10,放料連桿10與設置在 提手柄28上的開關8配合連接,開關8下端與放料連桿10上端通過連桿軸9 轉動連接,開關8嵌接設置在提手柄28上,提手柄28上面與開關8頂部配合 位置設置彈性滑動配合的推鈕4,推鈕4通過套接設置的彈簧3與提手柄28滑 動配合,將推鈕4向后推并定位,就可以操作開關8,不使用時取消推鈕4的 定位,通過彈簧3的作用就能使推鈕4復位,推鈕4在播種機不使用時一方面 防止開關8誤操作開機,另外防止灰塵侵入保持機內干凈。提手柄28上設置與 開關8配合的出量調節器6,通過出量調節器6檔位的選擇控制出料窗口 29的 大小,出量調節器6的控制檔位根據需要設定, 一般設為六檔控制速度,從而 分檔控制物料從出料窗口 29流出的大小而達到控制出量的要求。底座15內連 接設置傳動配合的電機17、大齒輪軸19,電機17輸出軸通過小齒輪20a、中 齒輪20、大齒輪21與大齒輪軸19傳動配合,電機17固定在底座15內,小齒輪20a套接在電機17輸出軸上,中齒輪20套接在底座15內的中齒輪軸18上, 大齒輪21套接在大齒輪軸19下部。大齒輪軸19上部連接葉輪11,大齒輪軸 19伸入主體7的頂端連接設置小葉輪5,葉輪11連接設置在主體7與底座15 之間與出料窗口 29對應位置,小葉輪5、葉輪ll隨大齒輪軸19旋轉,小葉輪 5旋轉使物料處于流動狀態而防止物料堵塞出料窗口 29,葉輪11旋轉中將物料 向外拋灑進行播種。與放料連桿10下端對應位置配合設置啟動開關12,啟動 開關12與放料連桿10下端動觸配合,底座15上配合設置電機轉速調節旋鈕 13,底座15內連接設置由電池盒23、電池配件24、電池座25、電池蓋26配 合構成的電池組件,底板22上設有卡槽,電池組件可方便的安裝在底板22上。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電路連接結構為現有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電路連接 中相應的線路板14安裝在底座15內,為防止電機17、線路板14、啟動開關 12、轉速調節旋鈕13等之間的連接電線被轉動的齒輪破壞,內部增設隔板16 來隔離電線與齒輪。使用時,將推鈕4向后推并定位,啟動開關8,放料連桿10上提打開出料 窗口29,并觸擊啟動開關12使電機17旋轉,電機17通過小齒輪20a、中齒輪 20、大齒輪21嚙合變速傳動,帶動大齒輪軸19旋轉,小葉輪5、葉輪ll隨大 齒輪軸19旋轉,儲料腔中物料出料窗口 29跌落到高速旋轉的風葉11上面,使 得物料獲得動能,物料在慣性作用下,向外拋灑,小葉輪5旋轉使物料處于流 動狀態而防止物料堵塞出料窗口 29。根據物料播撒距離的需要,通過轉速調節 旋鈕13調整電機17的轉速,從而調整葉輪11的旋轉速度即可實現物料播撒距 離的控制。
權利要求1.播種機,其特征在于主體(7)中空內腔構成儲料腔,上部設置提手柄(28),下部連接設置底座(15),儲料腔側邊開設出料窗口(29),與出料窗口(29)配合設置放料連桿(10),放料連桿(10)與設置在提手柄(28)上的開關(8)配合連接,底座(15)內連接設置傳動配合的電機(17)、大齒輪軸(19),大齒輪軸(19)上部連接葉輪(11),與放料連桿(10)下端對應位置配合設置啟動開關(12),啟動開關(12)與放料連桿(10)下端動觸配合。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電機(17)輸出軸通過小齒輪 (20a)、中齒輪(20)、大齒輪(21)與大齒輪軸(19)傳動配合。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齒輪軸(19)伸入主體 (7)的頂端連接設置小葉輪(5),葉輪(11)連接設置在主體(7)與底座(15)之間與出料窗口 (29)對應位置。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8)嵌接設置在提手 柄(28)上,提手柄(28)上面與開關(8)頂部配合位置設置彈性滑動配合的 推鈕(4)。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柄(28)上設置與開 關(8)配合的出量調節器(6)。
6. Unavailable。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柄(28)由右手柄(l)、 左手柄(2)配合構成。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5)下部連接設置 底板(22)。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底座(15)上配合設置電機轉 速調節旋鈕(13)。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底座(15)內連接設置由電池 盒(23)、電池配件(24)、電池座(25)、電池蓋(26)配合構成的電池組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播種機技術方案,屬于播種裝置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主體中空內腔構成儲料腔,上部設置提手柄,下部連接設置底座,儲料腔側邊開設出料窗口,與出料窗口配合設置放料連桿,放料連桿與設置在提手柄上的開關配合連接,底座內連接設置傳動配合的電機、大齒輪軸,大齒輪軸上部連接葉輪,與放料連桿下端對應位置配合設置啟動開關,啟動開關與放料連桿下端動觸配合。所述的播種機設計構思新穎,結構簡單、巧妙,產品輕巧、靈活、易攜帶,且適用范圍廣,能方便使用在大型播種機不能作業的各類播種地點,替代手工作業,解決手工播散不均勻的問題,同時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A01C19/02GK201119293SQ200720191570
公開日2008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16日
發明者傅意橋 申請人:寧波泛太機電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