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電子控制灑水壟作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電子控制灑水壟作播種機,其結構包括固定架、鎮壓輪、支撐桿、扶手、提手、中型齒輪、履帶、水箱、小型齒輪、機架、地輪、滾軸、覆土鏟、伸縮架、高度調節扭、支撐板、PVC水管、濕度感應探頭、水閥、花灑、開溝鏟、電機、播種箱、播種管;所述支撐桿通過滾軸與機架相連接,所述扶手通過固定架與機架相連接,所述播種箱通過支撐板與機架相連接,所述中型齒輪、地輪通過履帶與小型齒輪相連接,所述水箱固定于機架上方,所述高度調節扭固定于伸縮架上面,所述中型齒輪與播種管相連接,所述地輪固定于機架前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便于進行拆裝和攜帶而且具有自動控制灑水的功能,可以適應任何高低不平的區域。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電子控制灑水壟作播種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電子控制灑水壟作播種機。
【背景技術】
[0002]農民播種小顆粒種子農作物,如胡蘿卜、油菜、黃豆、花生、紅豆、綠豆,大部分采用人工完成播種,播種效率低,且播種的精確度不高,遇到干旱時種子的出芽率低,導致不能更好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提高了農作物的生產成本。使用現有的通用型號的播種機,存在以下技術上的問題:無法實現單粒或多粒播種;干旱時播種出芽率低,且無法實現不同種子在不同的干旱條件下發芽和正常生長所需要水的流量;鎮壓力度無法調節,且無法實現不同種子表層土壤所需要疏松程度;播種縱橫間距、開溝與施肥深度等均無法調節;體積龐大,生產成本高,播種精度低,無法實現山區和大棚農業小顆粒種子的種植。
[0003]現有技術公開了申請號為201320407643.9的一種播種機,包括底盤,底盤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第一轉軸上套合有前輪,第二轉軸上套合有大齒盤,大齒盤上套合有后輪,底盤上還依次設置有電機、播種裝置、施肥裝置,電機的轉軸上套合有小齒盤,電機放置于電機座上,小齒盤與大齒盤通過鏈條相連,底盤上對應于電機處設置有推桿;但是該設備不易進行拆卸和攜帶,不能進行曬水作業,難以保證土壤的濕度,致使種子發芽率降低,使用范圍不廣,局限于耕作區域較大的地方,播種效果不勻稱易出現種子堆積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電子控制灑水壟作播種機,解決了不易拆卸和攜帶,不能進行曬水作業,使用范圍不廣,容易出現種子堆積的問題。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電子控制灑水壟作播種機,其結構包括固定架、鎮壓輪、支撐桿、扶手、提手、中型齒輪、履帶、水箱、小型齒輪、機架、地輪、滾軸、覆土鏟、伸縮架、高度調節扭、支撐板、PVC水管、濕度感應探頭、水閥、花灑、開溝鏟、電機、播種箱、播種管;所述支撐桿通過滾軸與機架相連接,所述扶手通過固定架與機架相連接,所述播種箱通過支撐板與機架相連接,所述中型齒輪、地輪通過履帶與小型齒輪相連接,所述小型齒輪與電機相連接,所述水箱固定于機架上方,所述水閥、花灑通過PVC水管與水箱相連接,所述高度調節扭固定于伸縮架上面,所述濕度感應探頭與機架相連接,所述中型齒輪與播種管相連接,所述地輪固定于機架前端。
[0006]進一步的,所述濕度感應探頭與水閥相連接,能夠有效控制花灑的灑水量,促進種子的發芽率;
[0007]進一步的,所述覆土鏟、開溝鏟、播種管上端均設有高度調節扭,便于對所要耕作的不同區域進行調節操作的高度,增加使用的范圍;
[0008]進一步的,所述水箱、播種箱頂部均設有提手,為其補充材料提供便利的條件。
[0009]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利用濕度感應探頭與水閥的連接有效控制花灑的灑水量,防止水量多導致種子發芽率降低的現象,水箱、播種箱上部均設有提手方便進行添加材料和清洗作業,覆土鏟、開溝鏟、播種管上端均設有高度調節,通過對高度的調節可以適應任何高低不平的區域,增加本設備的使用范圍,齒輪、履帶與電機相連接運行,解決無法機械化運作的問題,也增加耕作的效率。
【附圖說明】
[0010]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電子控制灑水壟作播種機主視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電子控制灑水壟作播種機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4]實施例1
[0015]參考圖1和圖2,一種新型電子控制灑水壟作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其結構包括固定架1、鎮壓輪2、支撐桿3、扶手4、提手5、中型齒輪6、履帶7、水箱8、小型齒輪9、機架1、地輪11、滾軸12、覆土鏟13、伸縮架14、高度調節扭15、支撐板16、PVC水管17、濕度感應探頭18、水閥19、花灑20、開溝鏟21、電機22、播種箱23、播種管24;所述支撐桿3通過滾軸12與機架10相連接,所述扶手4通過固定架I與機架10相連接,所述播種箱23通過支撐板16與機架10相連接,所述中型齒輪6、地輪11通過履帶7與小型齒輪9相連接,所述小型齒輪9與電機22相連接,所述水箱8固定于機架1上方,所述水閥19、花灑20通過PVC水管17與水箱8相連接,所述高度調節扭15固定于伸縮架14上面,所述濕度感應探頭18與機架10相連接,所述中型齒輪6與播種管24相連接,所述地輪11固定于機架10前端。
[0016]起初通過高度調節扭15將覆土鏟、開溝鏟、播種管的高度調節到所要操作的高度,通過提手5將播種箱23內放入種子材料,將水箱8倒入水等材料,通過濕度感應探頭18檢測水閥19與花灑20是否正常,最后啟動電機22,小型齒輪9在電機22的帶動下中型齒輪6運作,并通過履帶7驅動地輪11開始運作,剛開始通過濕度感應探頭18進行檢測若達不到設定值時會自動進行灑水,開溝鏟21會開出設定的溝渠,接下來通過播種管24播撒種子,覆土鏟13將土壤掩蓋住種子,最后通過鎮壓輪2將土壤壓實。
[0017]本實用新型利用濕度感應探頭與水閥的連接有效控制花灑的灑水量,防止水量多導致種子發芽率降低的現象,水箱、播種箱上部均設有提手方便進行添加材料和清洗作業,覆土鏟、開溝鏟、播種管上端均設有高度調節,通過對高度的調節可以適應任何高低不平的區域,增加本設備的使用范圍,齒輪、履帶與電機相連接運行,解決無法機械化運作的問題,也增加耕作的效率。
[001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新型電子控制灑水壟作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其結構包括固定架(I)、鎮壓輪(2)、支撐桿(3)、扶手(4)、提手(5)、中型齒輪(6)、履帶(7)、水箱(8)、小型齒輪(9)、機架(10)、地輪(11)、滾軸(12)、覆土鏟(13)、伸縮架(14)、高度調節扭(15)、支撐板(16)、PVC水管(17)、濕度感應探頭(18)、水閥(19)、花灑(20)、開溝鏟(21)、電機(22)、播種箱(23)、播種管(24);所述支撐桿(3)通過滾軸(12)與機架(10)相連接,所述扶手(4)通過固定架(I)與機架(10)相連接,所述播種箱(23)通過支撐板(16)與機架(10)相連接,所述中型齒輪(6)、地輪(11)通過履帶(7)與小型齒輪(9)相連接,所述小型齒輪(9)與電機(22)相連接,所述水箱(8)固定于機架(10)上方,所述水閥(19)、花灑(20)通過PVC水管(17)與水箱(8)相連接,所述高度調節扭(15)固定于伸縮架(14)上面,所述濕度感應探頭(18)與機架(10)相連接,所述中型齒輪(6)與播種管(24)相連接,所述地輪(11)固定于機架(10)前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電子控制灑水壟作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濕度感應探頭(18)與水閥(19)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電子控制灑水壟作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鏟(13)、開溝鏟(21)、播種管(24)上端均設有高度調節扭(15)。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電子控制灑水壟作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8)、播種箱(23)頂部均設有提手(5)。
【文檔編號】A01G25/16GK205694186SQ20162059219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6日
【發明人】林志龍
【申請人】林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