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半喂入聯合收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的涉及一種收割機,尤其是一種半喂入聯合收割機。
背景技術:
公知的半喂入聯合收割機結構復雜、機體重、價格高,已公開的
200420069382. 5專利雖簡化了結構,有好的使用效果,但由于割臺機構總 成與脫粒機構總成緊密地構成一體,安置在底盤行走機構總成的前端,機 體重心在前,機體前后不平衡,為了平衡只得在機體后部加長和加重,保 持機體前后平衡,才能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機體重心 居中,前后平衡的半喂入聯合收割機。通過調整機體結構,達到機體前后 平衡,減輕了機體的重量,縮短了機體長度,操作靈活方便,使用效果好, 易于產業化。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將收割機的割臺機構總成(1)與脫 粒機構總成(2)分開,割臺機構總成(1)安裝在底盤行走機構總成(3) 的前端,脫粒機構總成(2)安裝在底盤行走機構總成(3)的后部。底盤 行走機構總成(3)中的動力(32)、操縱機構(33)、座位(34)、 (35)位 于割臺機構總成(1)與脫粒機構總成(2)之間。割臺機構總成(1)中的 切割夾持輸送鏈(13)、脫粒機構總成(2)中的脫粒夾持輸送鏈(25)與 禾桿夾持輸送鏈(4)連接,組合成"U"字形輸送結構。工作時,割臺機 構總成(1)中的撥禾扶禾齒(11)將禾穗桿扶持至切割器(12)前,切割 器(12)將禾穗桿切斷,禾穗桿通過禾桿夾持輸送鏈(4)輸送到脫粒機構 總成(2)的進禾口 (21),壓禾鏈(22)將禾穗壓送入脫粒機構內,脫粒 滾筒(23)快速轉動,脫盡未穗桿上的稻谷,下剩稻草,由脫粒夾持輸送 鏈(25)帶出脫粒機構,拋于田面。出谷攪籠(24)將稻谷推送出口裝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整機結構合理,重心居中,整機前后平衡,克服 了現有技術機體重心在前,前后不平衡的問題,進一步簡化了結構,減輕 了機體重量,增強了使用效果,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中1、割臺機構總成,包括撥禾扶禾齒(11)、切割器(12)、切割
夾持輸送鏈(13), 2、脫粒機構總成,包括進禾口 (21)、壓禾鏈(22)、 脫粒滾筒(23)、出谷攪籠(24)、脫粒夾持輸送鏈(25), 3、底盤行走機 構總成、包括履帶行走輪(31)、動力(32)、操縱機構(33)、座位(34)、 (35), 4、稻稈夾持輸送鏈,包括壓禾桿(41)、彈簧(42), 5、升降器, 6、軸套。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中,割臺機構總成(1)安置在底盤行走機構總成(3)的前端, 脫粒機構總成(2)安裝在底盤行走機構總成(3)的后部,底盤行走機構 總成(3)中的動力(32)、操縱機構(33)、座位(34)、 (35),位于割臺 機構總成(1)與脫粒機構總成(2)之間。割臺機構總成(1)與脫粒機構 總成(2)由禾桿夾持輸送鏈(4)連接,構成一個整體。禾桿夾持輸送鏈 (4)與切割夾持輸送鏈(13)、脫粒夾持輸送鏈(25)連接,組合成"U" 字形輸送結構。割臺、脫粒機構整體的后下部通過軸套(6)與底盤行走機 構(3)連接。割臺機構總成(1)的下部裝有升降器(5),收割時,根據 禾桿的高矮,升降器(5)可將割臺機構總成(1)上升或下降。
權利要求1、一種半喂入聯合收割機,由割臺機構總成(1)、脫粒機構總成(2)、底盤行走機構總成(3)、禾桿夾持輸送鏈(4)、升降器(5)、軸套(6)組成,其特征是割臺機構總成(1)安置在底盤行走機構(3)的前端,脫粒機構總成(2)安置在底盤行走機構總成(3)的后部,底盤行走機構(3)中的履帶行走輪(31)、動力(32)、操縱機構(33)、座位(34)、(35)位于割臺機構總成(1)與脫粒機構總成(2)之間,割臺機構總成(1)中的切割夾持輸送鏈(13)、脫粒機構總成(2)中的脫粒夾持輸送鏈(25)與禾桿夾持輸送鏈(4)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半喂入聯合收割機,其特征是禾桿夾 持輸送鏈(4)與切割夾持輸送鏈(13)、脫粒夾持輸送鏈(25)連接,組 合成"U"字形輸送結構。
3、 根椐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半喂入聯合收割機,其特征是割臺機 構總成(1)與脫粒機構總成(2)構成一個整體,通過軸套(6)與底盤行 走機構(3)連接,割臺機構總成(1)下部裝有升降器(5)。
專利摘要一種半喂入聯合收割機,包括割臺機構總成、脫粒機構總成、底盤行走機構總成、禾桿夾持輸送鏈、升降器、軸套。割臺機構總成安裝在底盤行走機構的前端,脫粒機構總成完裝在底盤行走機構的后部,底盤行走機構總成中的動力、操縱機構、座位安裝在割臺機構總成與脫粒機構總成之間,割臺機構總成與脫粒機構總成由禾桿夾持輸送鏈連接成一個整體。結構合理,重心平衡,體積小,重量輕,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尤其適合南方農戶使用。
文檔編號A01D41/00GK201146692SQ2008200520
公開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2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2日
發明者唐滿江 申請人:唐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