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插秧機秧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農業機械領域,具體為一種水稻插秧機秧爪。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大部分水稻種植地區,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對插秧機插 秧的率先使用,推進了中國農業農機化進程。機械化插秧具有定苗、穴
距、栽深一致的特點;并有栽插速度快,成本低,通風、日照好,秧苗 吸收土壤營養充足等優點。因此,倍受廣大農戶的推崇。秧爪是插秧機 上的易損件,對秧爪使用率的提高關系到用戶的成本和效益比,直接影響 到用戶使用的積極性。
圖1、圖2是國內外插秧機(高速、手扶)目前使 用的秧爪的示意圖,其結構是用板材沖壓成型,前端開槽,兩邊形成秧 針;槽為取秧所用,以取秧向田中栽插;秧針前端加工成針尖狀;秧爪 后端基板沖孔,為裝配固定用,它的優點是根據插植臂總成的運動軌跡, 迅速、準確的將秧苗插入水稻田中。其缺點是由于秧爪運動行為,與 苗土水田的摩擦后,便產生秧爪前端磨損,減少有效使用距離;磨損超 標后,隨之出現取秧量不準,或空取;這就影響了水稻的產量,所以必 須更換。這樣, 一是浪費作業時間;二是無意識的增加了用戶的生產成 本,加重了用戶的經濟負擔。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稻插秧機秧爪,從而克服現有插秧 機(高速、手扶)秧爪存在的缺陷。機秧爪,秧爪基板沖壓成
型,秧爪基板的一端沖有一個或2個雙螺孔;秧爪基板另一端開槽,兩
邊形成秧針,秧針前端加工成針尖。
所述的雙螺孔相交,雙螺孔的園心距為0. 4-0. 6厘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實用新型可以二次利用,使用率增加
75%,使秧爪延長使用時間,降低用戶生產成本的一種水稻插秧機(高
速、手扶)秧爪。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中秧爪的結構示意圖2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中秧爪的結構示意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4附圖3的俯視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6圖5的俯—見圖中1.秧爪基板2.秧針3.針尖4.雙螺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在圖3、圖4中,主要針對洋馬插秧機(高速、手扶)秧爪,秧爪基 板(1)沖壓成型,秧爪基板(1)的一端沖有一個雙螺孔(4);秧爪基板另一 端開槽,兩邊形穩定秧爪在工作中取秧的準確性。
實施例2:
在圖5、圖6中,主要針對久保田插秧機(高速、手扶)秧爪,秧爪 基板沖壓成型,秧爪基板(1)的一端沖有2個雙螺孔(4);秧爪基板(1)另 一端開槽,兩邊形成秧針(2),秧針(2)前端加工成針尖(3)。雙螺孔(4) 相交,雙螺孔(4)的園心距為0. 4-0. 6厘米,同時也阻止螺絲在二孔中串 動,穩定秧爪在工作中取秧的準確性。
根據生產廠對秧爪磨損標準的要求,每根秧爪磨損為0. 3-0. 5cm,而 用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秧爪磨損為0. 5-0. 8cm 。因此,本實用新型符 合用戶的實際需要,增效不增資(秧爪的使用率增加75%),在最大程度 上保證了用戶的心理需求。
權利要求1. 一種水稻插秧機秧爪,其特征在于秧爪基板沖壓成型,秧爪基板的一端沖有一個或2個雙螺孔;秧爪基板另一端開槽,兩邊形成秧針,秧針前端加工成針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稻插秧機秧爪,其特征在于雙螺孔相交, 雙螺孔的圓心距為0. 4-0. 6厘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農業機械領域,具體為一種水稻插秧機秧爪。秧爪基板沖壓成型,秧爪基板的一端沖有一個或2個雙螺孔;秧爪基板另一端開槽,兩邊形成秧針,秧針前端加工成針尖。采用本實用新型可以二次利用,使用率增加75%,使秧爪延長使用時間,降低用戶生產成本的一種水稻插秧機(高速、手扶)秧爪。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1278638SQ200820161480
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30日
發明者琳 王 申請人:琳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