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
背景技術:
H前,在全國大力推行農業機械化的前景下,市面上出現了各種類型的移 栽機,這些移栽機實質都是半自動化的,需要人工從育苗盤中將苗拔出后投入 機械手的入土器中,每個入土器需要一個人進行投苗,不但工作效率低,操作 不方便,而且移栽精度也低,具體表現為-
1、 移栽時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大。傳統半自動化移栽機在操作時,需要將 每株苗一棵一棵的從育苗盤中拔出,再投到入土器里面,其操作的頻率十分快, 還需要投苗準確度高,操作人員精神需要高度集中,因此勞動強度十分大。
2、 移栽效率低。傳統的半自動化移栽機在移栽時,由于需要人工投苗,當
機器行進速度提高時,入土器的運動速度也相應地加快,人工操作時進行的拔 苗、投苗時間縮短,當速度提高到一定的時候,人工操作就將跟不上,因此限
制了其移栽的速度,效率也就不能提高, 一般每天只能移栽20畝地左右。
3、 移栽精度低。傳統半自動化移栽機在移栽時,操作人員不停的重復著拔 苗、投苗的動作,隨著運行的增加,操作人員將會出現疲倦、眼花等癥狀,而 機器卻不等人, 一旦有一株苗沒能投入入土器中,移栽就會出現空穴,而這個空穴率還將隨著操作時間的增加而加大,造成移栽的精確度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操作容易,能有效降低操作者勞 動強度的全自動旱地移栽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包括機架、牽引架、行 走輪和機械手,其中牽引架固定于機架前端的中部,在機架后部的左右兩邊安 裝行走輪,其關鍵在于
A、 所述行走輪的車輪軸上套裝有第一鏈輪,該第一鏈輪通過鏈條與第二鏈 輪連接,左右兩邊的第二鏈輪套裝于同一鏈輪軸的兩端,該鏈輪軸的中部設置 有第三鏈輪;
B、 所述第三鏈輪通過主鏈條同時與第四、第五和第六鏈輪連接,所述第四
鏈輪位于第三鏈輪的下前方,并套裝于兩根機械手軸之間的連接件上,在各機
械手軸上安裝機械手;
C、 所述第五鏈輪位于第三鏈輪的上前方,并套裝于兩根齒輪軸之間的連接 件上,在各齒輪軸的外端安裝第一錐齒輪,該第一錐齒輪與長軸上的第二錐齒 輪嚙合,所述長軸的前方設置有短軸,該短軸上的第七鏈輪通過送苗鏈條與長 軸上的第八鏈輪連接,沿所述送苗鏈條的外表面固定有一圈接苗器;
D、 所述第六鏈輪位于第五鏈輪的上前方,該第六鏈輪輪軸的兩端各通過一 套桃輪傳動機構與杠桿的下端鉸接,杠桿的中部鉸接在邊框上,杠桿的上端與 邊框內的活動苗盤架連接,所述桃輪傳動機構能夠將第六鏈輪輪軸的旋轉運動 轉化成直線運動,并通過杠桿推動活動苗盤架在邊框內作前后勻速直線運動;
E、 在所述活動苗盤架內通過軸承支承有兩根上、下平行的傳動軸,所述上
7傳動軸上的第十鏈輪通過送盤鏈條與下傳動軸上的第九鏈輪連接,在所述送盤 鏈條的外表面間隔分布有相互平行的橫條,所述橫條上設置掛耳,掛耳在豎直 安裝的第一氣缸的推動下,能帶動送盤鏈條繞第十、第九鏈輪轉動;
F、在所述邊框下端的外側固定有導苗斗,所述邊框的內側設置有一排橫向 分布的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朝著導苗斗的方向水平伸出。
本發明由拖拉機牽引,在拖拉機的帶動下,行走輪轉動,車輪軸上的第一 鏈輪通過鏈條帶動第二鏈輪及鏈輪軸旋轉,鏈輪軸上的第三鏈輪通過主鏈條同 時帶動第四、第五和第六鏈輪旋轉;其中第四鏈輪通過機械手軸帶動機械手運 轉,機械手上的入土器隨機械手一起轉動并保持豎直狀態;所述第五鏈輪通過 齒輪軸帶動第一錐齒輪轉動,第一錐齒輪通過第二錐齒輪帶動長軸旋轉,這樣 長軸與短軸之間的送苗鏈條連同接苗器在水平面內轉動;所述第六鏈輪通過桃 輪傳動機構帶動杠桿繞中部的鉸點擺動,杠桿推動活動苗盤架在邊框內作前后 勻速直線運動。
本發明中,操作人員將育苗盤放置于邊框內的掛耳上,活動苗盤架在前后 方向往復勻速運動的同時,第一氣缸向下推動掛耳,使送盤鏈條繞第十、第九 鏈輪轉動一定行程,育苗盤隨送盤鏈條向下運動一定行程,此時第二氣缸的活 塞桿向外水平伸出,將育苗盤中的一排幼苗頂出育苗盤外,幼苗掉入導苗斗中, 并通過導苗斗掉入水平轉動的接苗器中,接苗器將幼苗運送到機械手的正上方 后釋放,由機械手的入土器承接,入土器運轉到最低點時,其下端張開,使幼 苗掉出,栽入穴孔中。隨著移栽機的不斷前行,第一氣缸有規律地推動送盤鏈 條及育苗盤作間歇性運動,第二氣缸將育苗盤上的一排排幼苗依次頂入導苗斗 中,使不斷運轉的接苗器將幼苗運送到機械手的正上方,由機械手的入土器栽入穴孔中。由此可見,工作人員只需不斷將育苗盤放置到掛耳上即可,其余動 作由移栽機自動完成。與傳統結構相比,本發明結構簡單可靠,自動化程度高, 移栽效率及移栽精度有保障,并能有效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
上述行走輪的中部固定在法輪盤上,該法輪盤通過軸承支承于車輪軸的一 端,車輪軸的另一端通過軸承支承在軸承套上,在所述車輪軸的中部固套第一 鏈輪,該第一鏈輪旁邊的法輪盤上設置有棘爪機構,所述棘爪機構控制車輪軸 單向轉動。由于移栽機在工作過程中的特殊情況下需要倒退,以上結構在移栽 機倒退時,棘爪機構不工作,行走輪繞車輪軸轉動,而車輪軸不動,這樣由第 一鏈輪帶動的各機構不發生運轉;當移栽機向前行進時,法輪盤上的棘爪機構
撥動車輪軸同步旋轉,使第一鏈輪帶動各機構運轉,由此保障了移栽機的工作
可靠性。
為了簡化結構、方便裝配,并保證移栽機向前行進時車輪軸與行走輪之間
的同步性,在上述法輪盤上按圓周均勻分布有3組棘爪機構,所述棘爪機構由 棘爪、扭簧、定位套和開口銷構成,其中定位套固定于法輪盤上,在定位套上 通過扭簧安裝棘爪,棘爪由定位套上穿設的開口銷限位,且棘爪與車輪軸圓周 上設置的外花鍵相配合。
上述第三鏈輪通過軸承支承在鏈輪軸上,在第三鏈輪的旁邊設有接合套, 該接合套與鏈輪軸花鍵連接,在接合套與第三鏈輪的相對端設有能相互咬合的 接合齒;所述接合套圓周上的環槽與撥叉的中部卡接配合,撥叉的底端鉸接于 機架上,在撥叉的頂部連接有手柄。以上結構中,通過手柄帶動撥叉,使接合 套能在鏈輪軸上軸向移動,接合套與第三鏈輪之間具有接合、脫開兩種狀態。 當接合套與第三鏈輪接合時,鏈輪軸通過接合套帶動第三鏈輪旋轉,第三鏈輪能夠向第四、第五和第六鏈輪傳遞動力,對應移栽機的工作狀態;當接合套與 第三鏈輪脫開時,在軸承的作用下,第三鏈輪不動,第四、第五和第六鏈輪不 發生運轉,對應移栽機的非工作狀態(如在公路上行走)。以上結構簡單可靠、 操控方便,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自由切換。
在上述兩個機械手之間的前部設有浮動輪,該浮動輪套裝于浮動輪軸的中 部,浮動輪軸的兩端分別與對應機械手外面的護框連接。當土面出現凹凸不平 時,浮動輪具有仿形(浮動)能力,前面浮動輪隨土面凸凹不平上下浮動行走, 能夠保證幼苗入土的深淺一致。
為了方便加工制作,并保證接苗器在需要的時候釋放幼苗,上述接苗器為 上下端敞口的方管結構,接苗器的下端口為斜口,由小蓋封口,該小蓋通過銷 子及扭簧與接苗器連接,在小蓋頂部的外側邊設有第一撞塊,該第一撞塊與機 械手正上方固定設置的第二撞塊相配合。
為了簡化結構,并有效提高傳動的可靠性,上述桃輪傳動機構由桃輪和推 桿組成,其中桃輪偏心地套裝在第六鏈輪的輪軸上,在桃輪的盤面上開設有桃 形軌道槽;所述推桿位于水平導向槽內,該推桿一端安裝的軸承嵌設于桃形軌 道槽內,推桿的另一端與杠桿的下端鉸接。
為了提高活動苗盤架前后移動的順暢性,上述活動苗盤架的頂部及底部均 通過滾輪或軸承與邊框內的滑軌配合。
上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上固定有推塊,該推塊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所 述掛耳的內端通過銷子及扭簧與橫條連接,掛耳的外端為斜面,該斜面與推塊 的側面相配合。以上結構中,當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向下伸出時,推塊能推動掛 耳向下移動;當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向上回縮時,推塊側邊的斜面推動掛耳外端的斜面,使掛耳發生轉動,以避開推塊,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能夠靈活歸位。
為了方便放置育苗盤,在上述機架的兩側邊對稱設置有固定苗盤架,所述
固定苗盤架呈倒立的"八"字形分布。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 、操作人員只需要將育苗盤直接放置到掛耳上,由機械化進行自動送盤、 投苗,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大副降低。
2、 投苗為全自動機械化,它與機器運行的速度成正比,機器運行快,投苗 也跟著加快,克服了人工投苗動作跟不上機器速度的限制,因此大大提高了移
栽效率,每天能移栽50畝以上,移栽效率為人工移栽的100-167倍。
3、 操作只需要放置育苗盤, 一系列的動作由機械化自動控制,幾乎能夠保
證每個入土器都能有苗準確落入其中,空穴率減少,有效提高了移栽的精確度。
4、 整機結構簡單,裝配容易,成本低,操作方便,運轉可靠。
圖l為本發明的后視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拆除固定苗盤架的A-A剖視圖。
圖4為圖3的俯視圖。
圖5為本發明中行走輪、第一鏈輪及棘爪機構的安裝示意圖。 圖6為圖5的B-B剖視圖。
圖7為本發明中第三鏈輪和接合套的安裝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中機械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中錐齒輪、第七鏈輪、送苗鏈條以及接苗器等部件的安裝示
ii意圖。 ,
圖10為本發明中邊框及桃輪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10的俯視圖。 圖12為圖IO的左視圖。
圖13為本發明中第一氣缸與掛耳的配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l、圖2、圖3、圖4、圖5和圖6所示,在機架l前端的中部固定牽 引架2,以便于與拖拉機連接,由拖拉機向本發明提供牽引力。機架l的兩側邊 對稱安裝有固定苗盤架54,所述固定苗盤架54呈倒立的"八"字形分布,以便 于放置育苗盤。在機架1后部的左右兩邊各設置一個行走輪3,行走輪3的中部 固定在法輪盤37上,該法輪盤37通過軸承支承于車輪軸5的外端,車輪軸5 的內端通過軸承42支承在軸承套38上,軸承套38與機架1相固定。在車輪軸 5的中部固套第一鏈輪6,該第一鏈輪6旁邊的法輪盤37上設置有3組圓周上 均勻分布的棘爪機構。所述棘爪機構由棘爪39、扭簧40、定位套41和開口銷 43構成,其中定位套41固定于法輪盤37上,在定位套41上通過扭簧40安裝 棘爪39,棘爪39由定位套41上穿設的開口銷43限位,且棘爪39與車輪軸5 圓周上設置的外花鍵相配合。
從圖1、圖2、圖3、圖4、圖7可知,第一鏈輪6通過鏈條與其上方的第 二鏈輪7連接,左右兩邊的第二鏈輪7套裝于同一鏈輪軸8的兩端,該鏈輪軸8 通過軸承及軸承座支撐在機架1上。在鏈輪軸8的中部通過軸承支承有第三鏈 輪9,該第三鏈輪9的旁邊設有接合套44,接合套44與鏈輪軸8花鍵連接,在接合套44與第三鏈輪9的相對端設有能相互咬合的接合齒;所述接合套44圓
周上的環槽與撥叉55的中部卡接配合,撥叉55的底端鉸接于機架1上,在撥 叉的頂部連接有手柄45。
從圖l、圖2、圖3、圖4、圖8可知,第三鏈輪9通過主鏈條10同時與第 四、第五和第六鏈輪11、 12、 13連接,所述第四鏈輪11位于第三鏈輪9的下 前方,并固套于兩根機械手軸14之間的連接件15上,在各機械手軸14上安裝 機械手4。所述機械手4位于護框4a中,護框4a與機架1相鉸連接,機械手4 的下端超出護框4a的底面,且機械手4上自帶多個入土器4b。所述機械手4的 結構及工作原理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做贅述。在所述兩個機械手4之間的前部 設有浮動輪46,該浮動輪46套裝于浮動輪軸的中部,浮動輪軸的兩端分別與對 應機械手4外面的護框4a連接。
從圖l、圖2、圖3、圖4、圖9可知,第五鏈輪12位于第三鏈輪9的上前 方以及第四鏈輪11的后上方,并套裝于兩根齒輪軸16之間的連接件上,在各 齒輪軸16的外端安裝第一錐齒輪17,該第一錐齒輪17與長軸18上的第二錐齒 輪19嚙合,所述長軸18通過軸承及軸承座支撐,且長軸18上套裝有兩個第八 鏈輪29。在長軸18的前方設置有短軸20,該短軸20也通過軸承及軸承座支撐, 在短軸20上對應第八鏈輪29的高度位置套裝有第七鏈輪21,兩根第七鏈輪21 均通過送苗鏈條22與對應的第八鏈輪29連接。沿所述送苗鏈條22的外圍分布 有一圈接苗器23,接苗器23為上下端敞口的方管結構,其背面通過連接塊與送 苗鏈條22相固定。所述接苗器23的下端口為斜口,由小蓋47封口,該小蓋47 通過銷子及扭簧與接苗器23連接,在小蓋47頂部的外側邊設有第一撞塊48, 該第一撞塊48與機械手4正上方固定設置的第二撞塊49相配合。從圖l、圖2、圖3、圖4、圖10、圖11可知,在左右兩圈接苗器23的上方各固定有一個邊框25,兩邊框25之間設置第六鏈輪13,第六鏈輪13位于第五鏈輪12的上前方,該第六鏈輪13輪軸的兩端各偏心地套裝有一個桃輪50,桃輪50位于邊框25內,在桃輪50的盤面上開設有桃形軌道槽52。推桿51位于水平導向槽內,該推桿51—端安裝的軸承嵌設于桃形軌道槽52內,推桿51的另一端與杠桿24的下端鉸接,杠桿24的中部鉸接在邊框25上,杠桿24的上端與邊框25內的活動苗盤架26連接,活動苗盤架26的頂部及底部均通過滾輪或軸承與邊框25內的滑軌配合。
從圖l、圖2、圖3、圖4、圖12、圖13可知,在活動苗盤架26內通過軸承支承有兩根上、下平行的傳動軸27、 28,所述上傳動軸27的兩邊各安裝一個第十鏈輪56,下傳動軸28上對應第十鏈輪56的位置套裝第九鏈輪31,同一邊的第十鏈輪56通過送盤鏈條30與第九鏈輪31連接。在送盤鏈條30的外表面間隔分布有相互平行的橫條32,該橫條32與兩邊的送盤鏈條30相固定,在各橫條32上均設置掛耳33,掛耳33的內端通過銷子及扭簧與橫條32連接,掛耳33的外端為斜面。在所述送盤鏈條30的斜上方固定第一氣缸34,該第一氣缸34的活塞桿豎直向下,并固定有推塊53,該推塊53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推塊53的側面與掛耳33上的斜面相配合。
從圖ll、 12中進一步可知,在邊框25下端的外側固定有導苗斗35,導苗斗35內部設有隔離架。所述邊框25的內側設置有一排橫向分布的第二氣缸36,所述第二氣缸36的活塞桿朝著導苗斗35的方向水平伸出。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拖拉機的帶動下,行走輪3轉動,車輪軸5上的第一鏈輪6通過鏈條帶動第二鏈輪7及鏈輪軸8旋轉,鏈輪軸8上的第三鏈輪9通過主鏈條10同時帶
動第四鏈輪11、第五鏈輪12和第六鏈輪13旋轉;其中第四鏈輪11通過機械手
軸14帶動機械手4運轉,機械手4上的入土器4b隨機械手4 一起轉動并保持豎直狀態;所述第五鏈輪12通過齒輪軸16帶動第一錐齒輪17轉動,第一錐齒輪17通過第二錐齒輪19帶動長軸18旋轉,這樣長軸18與短軸20之間的送苗鏈條22連同接苗器23在水平面內轉動;所述第六鏈輪13帶動同軸安裝的桃輪50旋轉,桃輪上的桃形軌道槽52推動推桿51作直線往復運動,推桿51帶動杠桿24繞中部的鉸點擺動,杠桿24推動活動苗盤架26在邊框25內作前后勻速直線運動。
本發明中,操作人員將育苗盤放置于邊框25內的掛耳33上,活動苗盤架26在前后方向往復運動的同時,第一氣缸34向下推動掛耳33,使送盤鏈條30繞第十、第九鏈輪56、 31轉動一定行程,育苗盤隨送盤鏈條30向下運動一定行程,此時第二氣缸36的活塞桿向外水平伸出,將育苗盤中的一排幼苗頂出育苗盤外,幼苗掉入導苗斗35中,并通過導苗斗35掉入水平轉動的接苗器23中,接苗器23將幼苗運送到機械手4的正上方時,接苗器23下端小蓋47上的第一撞塊48'與固定設置的第二撞塊49撞擊,使小蓋47打開,幼苗向下跌落(撞擊完成后,在扭簧的作用下,小蓋47能自動復位),此時機械手4的入土器4b正好運動到最高點,承接幼苗后,入土器4b隨機械手4旋轉,當入土器4b運轉到最低點時,在凸輪機構的作用下,其下端張開,使幼苗掉出,栽入穴孔中。隨著移栽機的不斷前行,第一氣缸34有規律地推動送盤鏈條30及育苗盤作間歇性運動,第二氣缸36將育苗盤上的一排排幼苗依次頂入導苗斗35中,使不斷運轉的接苗器23將幼苗運送到機械手的正上方,由機械手4的入土器栽入穴孔中。由此可見,工作人員只需不斷將育苗盤放置到掛耳33上即可,其余動作由移栽機自動完成。
15本發明中移栽機向前行進時,棘爪39撥動車輪軸5同步旋轉,使第一鏈輪6帶動各機構運轉,移栽工作能順利進行;當移栽機倒退時,棘爪39相對于車輪軸5打滑,行走輪3繞車輪軸5轉動,而車輪軸5不動,這樣由第一鏈輪6帶動的各機構不發生運轉;由此保障了移栽機在不同狀態的可靠性。操控手柄45帶動撥叉55,使接合套44在鏈輪軸8上軸向移動,接合套44與第三鏈輪9之間具有接合、脫開兩種狀態。當接合套44與第三鏈輪9接合時,鏈輪軸8通過接合套44帶動第三鏈輪9旋轉,第三鏈輪9能夠向第四、第五和第六鏈輪11、12、 13傳遞動力,對應移栽機的工作狀態;當接合套44與第三鏈輪9脫開時,在軸承的作用下,第三鏈輪9不動,第四、第五和第六鏈輪ll、 12、 13不發生運轉,對應移栽機的非工作狀態(如在公路上行走)。
權利要求
1、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包括機架(1)、牽引架(2)、行走輪(3)和機械手(4),其中牽引架(2)固定于機架(1)前端的中部,在機架(1)后部的左右兩邊安裝行走輪(3),其特征在于A、所述行走輪(3)的車輪軸(5)上套裝有第一鏈輪(6),該第一鏈輪(6)通過鏈條與第二鏈輪(7)連接,左右兩邊的第二鏈輪(7)套裝于同一鏈輪軸(8)的兩端,該鏈輪軸(8)的中部設置有第三鏈輪(9);B、所述第三鏈輪(9)通過主鏈條(10)同時與第四、第五和第六鏈輪(11、12、13)連接,所述第四鏈輪(11)位于第三鏈輪(9)的下前方,并套裝于兩根機械手軸(14)之間的連接件(15)上,在各機械手軸(14)上安裝機械手(4);C、所述第五鏈輪(12)位于第三鏈輪(9)的上前方,并套裝于兩根齒輪軸(16)之間的連接件上,在各齒輪軸(16)的外端安裝第一錐齒輪(17),該第一錐齒輪(17)與長軸(18)上的第二錐齒輪(19)嚙合,所述長軸(18)的前方設置有短軸(20),該短軸(20)上的第七鏈輪(21)通過送苗鏈條(22)與長軸(18)上的第八鏈輪(29)連接,沿所述送苗鏈條(22)的外表面固定有一圈接苗器(23);D、所述第六鏈輪(13)位于第五鏈輪(12)的上前方,該第六鏈輪(13)輪軸的兩端各通過一套桃輪傳動機構與杠桿(24)的下端鉸接,杠桿(24)的中部鉸接在邊框(25)上,杠桿(24)的上端與邊框(25)內的活動苗盤架(26)連接,所述桃輪傳動機構能夠將第六鏈輪(13)輪軸的旋轉運動轉化成勻速直線運動,并通過杠桿(24)推動活動苗盤架(26)在邊框(25)內作前后直線運動;E、在所述活動苗盤架(26)內通過軸承支承有兩根上、下平行的傳動軸(27、28),所述上傳動軸(27)上的第十鏈輪(56)通過送盤鏈條(30)與下傳動軸(28)上的第九鏈輪(31)連接,在所述送盤鏈條(30)的外表面間隔分布有相互平行的橫條(32),所述橫條(32)上設置掛耳(33),掛耳(33)在豎直安裝的第一氣缸(34)的推動下,能帶動送盤鏈條(30)繞第十、第九鏈輪(56、31)轉動;F、在所述邊框(25)下端的外側固定有導苗斗(35),所述邊框(25)的內側設置有一排橫向分布的第二氣缸(36),所述第二氣缸(36)的活塞桿朝著導苗斗(35)的方向水平伸出。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 輪(3)的中部固定在法輪盤(37)上,該法輪盤(37)通過軸承支承于車輪軸(5)的一端,車輪軸(5)的另一端通過軸承支承在軸承套(38)上,在所述 車輪軸(5)的中部固套第一鏈輪(6),該第一鏈輪(6)旁邊的法輪盤(37) 上設置有棘爪機構,所述棘爪機構控制車輪軸(5)單向轉動。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法 輪盤(37)上按圓周均勻分布有3組棘爪機構,所述棘爪機構由棘爪(39)、扭 簧(40)、定位套(41)和開口銷(43)構成,其中定位套(41)固定于法輪盤(37)上,在定位套(41)上通過扭簧(40)安裝棘爪(39),棘爪(39)由定 位套(41)上穿設的開口銷(43)限位,且棘爪(39)與車輪軸(5)圓周上設 置的外花鍵相配合。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鏈輪(9)通過軸承支承在鏈輪軸(8)上,在第三鏈輪(9)的旁邊設有接合套(44) ,該接合套(44)與鏈輪軸(8)花鍵連接,在接合套(44)與第三鏈輪 (9)的相對端設有能相互咬合的接合齒;所述接合套(44)圓周上的環槽與撥叉的中部卡接配合,撥叉的底端鉸接于機架(1)上,在撥叉的頂部連接有手柄(45) 。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兩個機械手(4)之間的前部設有浮動輪(46),該浮動輪(46)套裝于浮動輪軸 的中部,浮動輪軸的兩端分別與對應機械手(4)外面的護框(4a)連接。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苗 器(23)為上下端敞口的方管結構,接苗器(23)的下端口為斜口,由小蓋(47) 封口,該小蓋(47)通過銷子及扭簧與接苗器(23)連接,在小蓋(47)頂部 的外側邊設有第一撞塊(48),該第一撞塊(48)與機械手(4)正上方固定設 置的第二撞塊(49)相配合。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桃輪 傳動機構由桃輪(50)和推桿(51)組成,其中桃輪(50)偏心地套裝在第六 鏈輪(13)的輪軸上,在桃輪(50)的盤面上開設有桃形軌道槽(52);所述推 桿(51)位于水平導向槽內,該推桿(51) —端安裝的軸承嵌設于桃形軌道槽(52)內,推桿(51)的另一端與杠桿(24)的下端鉸接。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 苗盤架的頂部及底部均通過滾輪或軸承與邊框(25)內的滑軌配合。
9、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氣缸(34)的活塞桿上固定有推塊(53),該推塊(53)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 所述掛耳(33)的內端通過銷子及扭簧與橫條(32)連接,掛耳(33)的外端 為斜面,該斜面與推塊(53)的側面相配合。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機架(1)的兩側邊對稱設置有固定苗盤架(54),所述固定苗盤架(54)呈倒 立的"八"字形分布。
全文摘要
一種全自動旱地移栽機,行走輪的車輪軸上套裝有第一鏈輪,該第一鏈輪通過鏈條與第二鏈輪連接,左右兩邊的第二鏈輪套裝于同一鏈輪軸的兩端,該鏈輪軸的中部設置有第三鏈輪;第三鏈輪通過主鏈條同時與第四、第五和第六鏈輪連接,其中第四鏈輪通過鏈條帶動機械手,第五鏈輪通過齒輪及鏈傳動機構帶動接苗器;而第六鏈輪通過鏈條、桃輪傳動機構及杠桿帶動活動苗盤架。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裝配容易、成本低、操作方便、運轉可靠等特點,它能效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大大提高移栽的精確度及移栽效率,每天能移栽50畝以上,移栽效率為人工移栽的100-167倍。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1530035SQ20091010364
公開日2009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21日
發明者賈豫慶 申請人:賈豫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