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與棉花打頂配合使用的生長調節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項植物生長調節控制技術,具體為一種與棉花打頂配合使用的生長調節劑。二
背景技術:
:在棉花種植中,為了控制株高,限制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在有限的光熱資源條件和水肥供給水平下,得到相對較多的棉鈴,爭取獲得高產,通常是在生長后期(花鈴期)去除棉花莖部頂尖(打頂)。棉花適時打頂修邊,是合理調控棉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塑造合理株型,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輕病害,促進棉株多結鈴、結大鈴行之有效的高產栽培措施,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但是,棉花打頂以后,棉蕾和棉鈴脫落比較嚴重,成鈴數減少、鈴重降低,嚴重者在吐絮前葉片大量脫落,產生早衰想象,使棉花產量和品質受到影響。有研究報道證明,植物去除頂端優勢后可以導致側芽的生長,使用外源生長素可代替植物頂端的作用抑制側芽的生長(Thima皿KV,etal.ProNidAcadSci(Wash),1933,19:714),植物頂端產生的生長素決定礦質元素和同化物質在體內的運輸方向及其分布(DaviesCR.etal.JExpBot,1987,38:203-210)。由于打頂去除了植株的頂端優勢,改變了棉株的生長中心,使棉株原有的庫源關系發生很大變化,影響到體內同化產物和礦質養分的分配,造成棉花早衰,使蕾鈴大量脫落。同時人們在減緩和消除打頂產生的負效應方面開展了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技術措施,例如1、花鈴期追施氮肥追施氮肥后能夠延緩葉片衰老、增加鈴重,但保鈴的作用并不十分顯著;2、噴施激素類的保鈴生長調節劑盡管有研究報道給花、鈴上涂抹或噴施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等外源激素能夠促進營養物質向花鈴運轉,增加保鈴能力,但在生產中將生長調節劑直接噴施到花鈴上是很難操作的。通常是將激素類生長調節劑直接噴施在葉片上,這就造成了營養生長過旺,葉面積系數增加,下部葉片被遮陰,導致生殖生長相對消弱;3、張雋生提出用"環嵌法"可在一定程度降低棉花蕾鈴脫落,但效果有限,并且不宜在密植模式下實施搡作;4、申請號為01110350的中國專利說明書公開的一種提高煙葉含鉀量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結合煙草打頂時使用,但只適用與煙草。綜上所述,目前還沒有理想的防止棉花蕾鈴脫落及消除早衰的方法,特別是與棉花打頂配合使用的,能消除負面效應,補償植物體內激素水平和維持調節原有庫源關系的方法。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與棉花打頂配合使用的,能有效減緩棉花蕾鈴脫落和預防早衰的有效方法。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與棉花打頂配合使用的生長調節劑,所述的生長調節劑是由植物激素、羊毛脂、0P-IO組成,各組分之間的重量比為0.1-1.5:2000:100-200,并且所述的植物激素是萘乙酸和赤霉素按l:0.5-l配比的混合物。該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方法是棉花打頂后立即在主莖頂端創面涂上已調配好的生長調節劑,涂抹量為0.5-1.0克/株,然后用錫鉑或防水黑紙包住處理部位,直至收獲結東。由于萘乙酸為一種植物生長素,具有促進植物生長,調控植物營養物質和光合作用產物在植物體內運行的作用,其主要由植物的頂尖產生。棉花打頂以后,去除了植株的生長點,控制了株高和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和結鈴吐絮,有利于作物產量的提高。但打頂以后,植株合成的生長素數量大大減少,不能維持原有的激素水平,對體內營養物質和光合產物的輸送產生影響,使養分和光合產物向生殖器官的運輸和轉移減弱,從而加重棉花蕾鈴脫落,并導致棉花生長出現早衰現象。本發明實施后,在棉花打頂后通過頂端創面涂抹補給一定的外源生長激素,能夠維持植物體內原有激素水平,促進營養的供給和輸送,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可減少蕾鈴脫落,減緩早衰的發生。另外赤霉素被作物吸收后,不僅可以誘導提高植物體內生長素的含量,而且對細胞的分裂也有促進作用,能誘導開花,提高坐果率,促進果實生長,延緩果實衰老,能顯著減少蕾鈴脫落。羊毛脂和op-io(烷基酚與環氧乙烷的縮合物)起乳化緩釋作用,使激素均勻乳化并保持緩釋,以被作物有效吸收。釆用如上的方法后,棉花打頂后蕾鈴脫落顯著減少,成鈴率提高20%以上,產量提高13-40%。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稱取O.05克萘乙酸,0.05克赤霉素,在室溫下于500亳升燒杯中,滴入少許95%乙醇進行溶解,溶解后加入200克羊毛脂,再加入20克OP-10,充分混勻即得到本發明的生長調節劑。于棉花打頂后立即在主莖頂端創面涂敷上述生長調節劑,涂抹量為約0.5克/株,然后用錫鉑包住處理部位,直至收獲結東。本發明所用的原料均為巿售產品。實施例2:稱取0.1克萘乙酸,0.05克赤霉素,在室溫下于500亳升燒杯中,滴入少許95%乙醇進行溶解,溶解后加入200克羊毛脂,再加入IO克OP-IO,充分混勻即得到本發明的生長調節劑。于棉花打頂后立即在主莖頂端創面涂敷上述生長調節劑,涂抹量約為1克/株,然后用錫鉑包住處理部位,直至收獲結東。實施例3:稱取0.01克萘乙酸,0.Ol克赤霉素,在室溫下于500亳升燒杯中,滴入少許95%乙醇進行溶解,溶解后加入200克羊毛脂,再加入15克0P-10,充分混勻即得到本發明的生長調節劑。于棉花打頂后立即在主莖頂端創面涂敷上述生長調節劑,涂抹量約為l克/株,然后用錫鉑包住處理部位,直至收獲結束。實施例4:稱取0.05克萘乙酸,0.03克赤霉素,在室溫下于500亳升燒杯中,滴入少許95%乙醇進行溶解,溶解后加入200克羊毛脂,再加入15克0P-10,充分混勻即得到本發明的生長調節劑。于棉花打頂后立即在主莖頂端創面涂敷上述生長調節劑,涂抹量約為l克/株,然后用錫鉑包住處理部位,直至收獲結束。本發明實施后,進行了應用效果對比調查試驗。其中,對實施l和實施例2在實驗室進行了盆栽試驗。試驗品種為長絨棉新海]6號,對棉花進行不打頂、打頂不涂敷、實施例1、實施例2四種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嚴格單因素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在單株結鈴數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實施例1比不打頂和打頂不涂敷的處理在單株成鈴數、成鈴率和單株產量方面顯著提高,脫落率大幅降低,增產幅度13%-41%,在單株成鈴率和單株產量方面均達到了差異極顯著水平(oc=0.05)。實施例2比不打頂和打頂不涂敷的處理在單株成鈴數、成鈴率方面顯著提高,脫落率顯著降低。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盆栽試驗結果見表l。表1盆栽試驗結果處理單株結鈴單株成鈴成鈴率單鈴重單株產量脫落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注單鈴重及單株產量為籽棉。實施例3和實施例4與常規措施進行大田對比試驗,試驗品種為陸地棉新陸早21號,對棉花進行不打頂、打頂不涂敷、實施例1、實施例2四種處理,每個處理三次重復,嚴格單因素試驗。結果表明,實施例3和實施例4比不打頂和打頂不涂敷的成鈴率提高,脫落率降低,增產效果顯著。畝產量提高1以上,達到了差異極顯著的水平(a-O.05)。實施例3和實施例4的大田應用試驗結果見表2,表2大田應用試驗結果處理不打頂打頂不涂敷實施例3實施例4單株現鈴數-爭株成鈴數(個)14.111.010.18.57.66.57.27.1單鈴重(g)4.054.814.965.02畝株數(株)13000130001300013000畝產量(kg.畝—')400.14b406.45b464.26a463.35a注單鈴重及畝產量為籽棉。權利要求1、一種與棉花打頂配合使用的生長調節劑,其特征在于該調節劑組分是由植物激素、羊毛脂、OP-10組成,組分之間的重量比為0.1-1.5∶2000∶100-200,所述的植物激素是萘乙酸和赤霉素按1∶0.5-1配比的混合物。2、權利要求l所述生長調節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分植物激素、羊毛脂、OP-10的重量比為1:2000:200,所述的植物激素是萘乙酸和赤霉素按1:1配比。全文摘要一種與棉花打頂配合使用的生長調節劑,由植物激素、羊毛脂、OP-10組成,各組分之間的重量比為0.1-1.5∶2000∶100-200,并且所述的植物激素是萘乙酸和赤霉素按1∶0.5-1配比的混合物。棉花打頂后在主莖頂端涂上該生長調節劑,涂抹量為0.5-1.0克/株,然后用錫鉑或防水黑紙包住處理部位,直至收獲結束。采用如上的方法后,棉花打頂后蕾鈴脫落顯著減少,成鈴率提高20%以上,產量提高13-40%。文檔編號A01N37/10GK101564033SQ200910141880公開日2009年10月28日申請日期2009年5月20日優先權日2009年5月20日發明者固馮,張士榮,李利民,白燈莎申請人:新疆農業科學院核技術生物技術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