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食用菌菌種的接種與菌絲培養方法及其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37952閱讀:66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食用菌菌種的接種與菌絲培養方法及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用菌的栽培,特別是食用菌的菌種的接種方法;本發明還涉及食種菌菌絲的培養方法;本發明還涉及實現上述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的裝置。
背景技術
:食用菌的栽培可分為培養期和生育期。培養期則分為前期菌絲培養和菌絲的后熟培養期;生育期則分為前期生育和后期生育,前期生育是為了培養出食用菌菇蕊,后期生育是從菇蕊期至食用菌生育成熟期。現有技術中的接種及前期菌絲培養的培養方法分為以下5個步驟1、拌料按需要的濕度將培養基料攪拌均勻;2、裝瓶(袋)將攪拌好的培養基料裝于培養瓶(袋)中,壓實,并在培養基料上打上若干個氣孔,再壓好瓶蓋;3、滅菌將裝好的培養瓶(袋)搬運至滅菌器中進行滅菌,滅菌后在潔凈環境下進行冷卻;4、接種將菌種接入滅菌后的培養瓶(袋)中;5、培養菌絲在潔凈、控溫、控濕、控CO2濃度的條件下進行培養,至培養瓶內長滿菌絲;由于菌種在接入時均接種在培養瓶瓶口部分,所以,菌絲的生長是從瓶口漸長至瓶底才長滿整個培養瓶(也稱吃料);此步驟菌絲從開始生長至長滿的這段時間也稱為吃料期。吃料期結束后則進入菌絲的后熟培養期。現有技術中的接種及前期菌絲培養的培養方法缺陷在于一、吃料期長,栽培效率低。根據菌種不同,食用菌的培養期也會有所區別。以杏鮑菇為例,其栽培的培養期為35天左右。其中前期菌絲培養為25天左右,菌絲的后熟培養期為10天左右。以此可以看出,在現有技術中,食用菌前期菌絲培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而前期菌絲培養的前4個步驟(拌料、裝瓶、滅菌、接種)耗時短,一般為1天左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所需的25天幾乎全部耗在步驟5吃料期,這主要是由于菌絲的生長是從瓶口漸長至瓶底才長滿整個培養瓶造成的。吃料期過長則導致栽培效率低.二、培養成本高。培養的成本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設備成本;二是為維持培養環境所需的能耗成本。拌料、裝瓶、滅菌和接種等步驟均需要一定的設備以及要求較高的環境。而且,由于吃料期長,而吃料期的培養環境需要潔凈、控溫、控濕、控CO2濃度,為維持該培養環境需要耗費大量的設備和能源,因此如何縮短吃料期所需的時間從而節約能源與成本是現有技術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三、菌種受感染的機率大,行業風險高。由于拌料、裝瓶、滅菌、接種和培養菌絲等5步驟均是在不同的設置中完成,因此每完成一個步驟均要實施好步驟之間的銜接。然而,在滅菌及滅菌后的接種、培養菌絲前期,菌種特別容易感染,而各步驟之間的設備銜接過程而大大增加了菌種受感染的機率,而菌種受感染將直接導致食用菌栽培的失敗。
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對設備要求相對簡單、可縮短接種后的菌絲培養時間的食用菌菌種的接種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二種耗時短、能大大節約培養能源與成本的食用菌菌絲的培養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再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實現上述食用菌菌種接種方法或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的裝置。本發明方法及裝置適用于液體菌種和固體菌種的接種及培養。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是一種食用菌菌種的接種方法,其特點是,其步驟如下,(1)裝料將培養基料裝于一容器內,通過設在容器上的攪拌裝置對培養基料進行攪拌;或者直接將攪拌過的培養基料裝入容器內;(2)滅菌冷卻向容器內通入蒸汽進行蒸汽滅菌,滅菌結束后冷卻;(3)接種將菌種接入容器內,且在菌種接入的同時啟動容器上的攪拌器進行攪拌。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菌種的接種方法,其特點是,所述的容器外設有夾套,向夾套內通入一定溫度的水來調節容器內的溫度。這樣,可以方便地調節容器內的溫度,且溫度調節成本較低。本發明也可以使用現有技術中公開的溫度調節方法及設備來調節容器內的溫度。在以上所述的食用菌菌種的接種方法中,步驟(1)_(3)的裝料、滅菌冷卻、接種均是在容器中進行。接種完成后,可以按本發明方法進行菌絲培養,也可以按常規技術進行菌絲培養和生育期,直至栽培得到成品食用菌。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食用菌菌絲的培養方法,其特點是,其步驟如下,(1)裝料將培養基料裝于一容器內,通過設在容器上的攪拌裝置對培養基料進行攪拌;或者直接將攪拌過的培養基料裝入容器內;(2)滅菌冷卻向容器內通入蒸汽進行蒸汽滅菌,滅菌結束后冷卻;(3)接種將菌種接入容器內,且在菌種接入的同時啟動容器上的攪拌器進行攪拌。;(4)培養菌絲接種后的培養基料在容器內進行菌絲培養,直至菌絲生長期完成;(5)裝入培養器具將菌絲在需要的環境條件下裝入培養器具中。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⑷、(5)可以用以下步驟⑷、(5)代替(4)裝入培養器具在接種后立即將培養基料在需要的環境條件下裝入培養器具中;或者,先將接種后的培養基料在容器內培養一段時間,在菌絲的生長期完成之前再在需要的環境條件下將培養基料裝入培養器具中;(5)培養菌絲將培養器具置于培養室進行培養,直至菌絲的生長期完成。因此,在本發明所述的食用菌菌絲的培養方法中,在完成步驟(3)的接種工序后,可以將接種后的培養基料立即裝入培養器具(培養瓶、袋,或其它可適用的容器,下同),讓接種后的培養基料在培養器具中進行前期菌絲培養至菌絲的生長期(也即吃料期,下同)完成;也可以將接種后的培養基料置于容器內培養任意一段時間,并在菌絲的生長期完成之前將培養基料裝入培養器具,再按常規方法進行培養,直至菌絲的生長期完成;還可以將接種后的培養基料置于容器內培養直至菌絲的生長期完成。待菌絲的生長期完成后,再按本領域的常規方法裝入培養器具進行菌絲的后期培養(后熟培養期)和生育期,直至栽培得到成品食用菌。在以上所述的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技術方案中,當培養菌絲在容器中進行時,容器中同樣需要潔凈、控溫、控濕、控CO2濃度等常規培養條件。裝入培養器具應該在潔凈環境下完成,裝入培養器具后進行常規的培養室培養菌絲,培養室需要常規的潔凈、控溫、控濕、控CO2濃度等條件。裝入培養器具可采用常規的裝瓶機進行,裝入培養器具時需要確保潔凈狀態即可。本發明所述的“潔凈、控溫、控濕、控CO2濃度”等條件如無特殊說明,均指食用菌接種、培養過程中所需要的常規空氣、溫度、濕度、指標、CO2濃度等指標。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其特點是,所述的容器外設有夾套,向夾套內通入一定溫度的水來調節容器內的溫度。這樣,可以方便地調節容器內的溫度,且溫度調節成本較低。本發明也可以使用現有技術中公開的溫度調節方法及設備來調節容器內的溫度。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其特點是,在步驟(4)的菌絲培養過程中,通過向容器內送入潔凈空氣來調整容器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在送入潔凈空氣的同時,容器內的氣體與潔凈氣體進行置換。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其特點是,向容器內送入一定濕度的潔凈空氣來調節容器內培養基料的濕度。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實現以上所述接種方法或菌絲培養方法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點是,它包括一容器,在容器上設有攪拌裝置,在容器上設有若干個進出口。容器是用于裝培養基料的,攪拌裝置用于對接種前的培養基料進行攪拌,使培養基料均勻;攪拌裝置也可以在接種的同時進行攪拌,使菌種均勻地接入培養基料內。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點是,所述的容器外設有夾套,夾套上設有進出水管路。夾套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實現對容器內溫度的調節,對容器內溫度的調節可以在任何一個工藝步驟中進行。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點是,在夾套上設有夾套溫度傳感器。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點是,所述的攪拌裝置設在容器內,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攪拌軸上設有攪拌器,攪拌軸伸出容器與電機及傳動裝置連接。這種攪拌裝置的一種設置方式,該種方式是攪拌軸及攪拌器轉動而容器不動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容器轉動而攪拌器不動的方式。本發明對攪拌裝置沒有特殊的要求,現有技術中公開的任何一種可以實現本發明攪拌目的的攪拌裝置均可用于本發明,上述的攪拌裝置是其中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點是,容器上所設的進出口包括物料出口、物料進口、排氣口和若干個噴口。其中,物料出口是用于出料的,接種后培養基料或長出菌絲的培養基料需要裝瓶時均從物料出口取出;物料進口可以供培養基料、固體菌種等進入容器內;噴口可以供潔凈氣體、液體菌種、水、蒸汽等進入容器;排氣口供排氣使用。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點是,所述的噴口上設有噴口保護閥。噴口保護閥在噴口噴料時打開,在噴口噴料后關閉,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培養基料將噴口堵塞。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點是,在物料進口上設有物料進口快開門;在物料出口上設有物料出口快開門。快開門可以采用常規的快開門設置。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點是,所述的排氣口與真空泵連接。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點是,所述的物料出口與凈化車連接,在凈化車內設有風淋機和密閉式自動裝瓶或裝袋機。這是本發明優選的裝瓶裝置,該裝置整體較小,使用方便。由于接種后的培養基料或長出菌絲的培養基料需要裝瓶時均從物料出口取出,而其裝瓶條件要求一般為潔凈環境(100級)或潔凈環境(十萬級)。現有技術中公開的任何裝置或方法只要能為實現本發明的裝瓶操作提供所需要的環境條件,均可適用于本發明。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點是,所述的凈化車底部設有移動車輪。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點是,在容器上還設有壓力傳感器、容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和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這樣可以方便地控制容器內的各種環境參數。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點是,所述的容器固定連接在機架上。本發明多功能食用菌菌絲培養裝置可以同時具備以下幾種功能一是攪拌功能;二是滅菌功能;三是冷卻功能;四是接種功能;五是可以作為前期培養室使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接種方法、培養方法及接種或培養裝置可以說是接種及前期菌絲培養的方法及設備的革命性創新,其技術具有以下優點一、吃料期短,栽培效率高。本發明方法在接種的同時進行了攪拌,使菌種可以更為均勻地裝入培養基料中且不易被污染,菌絲的生長即吃料不需要從上至下,而是發散式的多方位進行,所以菌絲很快就能長滿,吃料期大大縮短;經試驗測算,吃料期縮短了60%左右,這樣就從時間上大大地降低了食用菌培養時為維持培養條件所耗的能源成本,同時也縮短了培養周期,提高了栽培效率;二、培養成本低。培養的成本主要體現為設備成本和能耗成本。本發明方法的多個步驟均可以在一容器中完成,該容器本身無需處于特殊培養環境中,因此,不僅減少了設備投資,也節省了工藝流程,為維持容器內的接種、裝瓶、培養等工藝步驟所需要的條件的7能耗成本也大大降低,且不會影響食用菌產量。三、菌種受感染的機率小。由于本發明方法的多個步驟均可以在一容器中完成,因此每完成一個步驟可以不需要進行設備之間的銜接滅菌后直接將菌種接入容器內,滅菌與接種之間無需步驟間的設備銜接;接種后可以培養一段時間后裝入培養器具,或完成吃料期后裝入培養器具,使步驟間的設備銜接可以不在最易感染的時候進行;這樣就能大大降低了菌種受感染的機率;四、本發明裝置在菌絲培養期可以方便地調節容器內的培養參數,調節方法更為簡單,且更節能;五、本發明裝置結構簡單合理,可操作性強,成本較低。圖1為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進一步描述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以便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地理解本發明,而不構成對其權利的限制。實施例1。參照圖1.一種食用菌菌種的接種方法,其步驟如下,(1)裝料將培養基料裝于一容器2內,通過設在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對培養基料進行攪拌;或者直接將攪拌過的培養基料裝入容器2內;(2)滅菌冷卻向容器2內通入蒸汽進行蒸汽滅菌,滅菌結束后冷卻;(3)接種將菌種接入容器2內,且在菌種接入的同時啟動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進行攪拌。實施例2。實施例1所述的食用菌菌種的接種方法中,所述的容器2外設有夾套1,向夾套1內通入一定溫度的水來調節容器2內的溫度。實施例3。參照圖1。一種食用菌菌絲的培養方法,其步驟如下,(1)裝料將培養基料裝于一容器2內,通過設在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對培養基料進行攪拌;或者直接將攪拌過的培養基料裝入容器2內;(2)滅菌冷卻向容器2內通入蒸汽進行蒸汽滅菌,滅菌結束后冷卻;(3)接種將菌種接入容器2內,且在菌種接入的同時啟動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進行攪拌;(4)培養菌絲接種后的培養基料在容器2內進行菌絲培養,直至菌絲生長期完成;(5)裝入培養器具將菌絲在需要的環境條件下裝入培養器具中。實施例4。實施例3所述的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中,所述的容器2外設有夾套1,向夾套1內注入一定溫度的水來調節容器內的溫度。實施例5。實施例3或4所述的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在步驟4的菌絲培養過程中,通過向容器2內送入潔凈空氣來調整容器2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在送入潔凈空氣的同時,容器2內的氣體與潔凈氣體進行置換。實施例6。實施例3或4或5所述的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中,向容器2內送入一定濕度的潔凈空氣來調節容器2內培養基料的濕度。實施例7。參照圖1。一種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其步驟如下,(1)裝料將培養基料裝于一容器2內,通過設在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對培養基料進行攪拌;或者直接將攪拌過的培養基料裝入容器2內;(2)滅菌冷卻向容器2內通入蒸汽進行蒸汽滅菌,滅菌結束后冷卻;(3)接種將菌種接入容器2內,且在菌種接入的同時啟動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進行攪拌;(4)裝入培養器具在接種后立即將培養基料在需要的環境條件下裝入培養器具中;(5)培養菌絲將培養器具置于培養室進行培養,直至菌絲的生長期完成。實施例8。參照圖1。一種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其步驟如下,(1)裝料將培養基料裝于一容器2內,通過設在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對培養基料進行攪拌;或者直接將攪拌過的培養基料裝入容器2內;(2)滅菌冷卻向容器2內通入蒸汽進行蒸汽滅菌,滅菌結束后冷卻;(3)接種將菌種接入容器2內,且在菌種接入的同時啟動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進行攪拌;(4)裝入培養器具將接種后的培養基料在容器2內培養一段時間,在菌絲的生長期完成之前再在需要的環境條件下將培養基料裝入培養器具中;(5)培養菌絲將培養器具置于培養室進行培養,直至菌絲的生長期完成。實施例9。實施例7或8所述的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中,所述的容器2外設有夾套1,向夾套1內注入一定溫度的水來調節容器2內的溫度。實施例10。參照圖1。一種實現實施例1-9所述方法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它包括一容器2,在容器2上設有攪拌裝置,在容器2上設有若干個進出口。實施例11。實施例10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中,所述的容器2外設有夾套1,夾套1上設有進出水管路5。實施例12。實施例10或11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中,在夾套1上設有夾套溫度傳感器6。實施例13。實施例10-12任何一項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中,所述的攪拌裝置設在容器2內,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4,攪拌軸4上設有攪拌器3,攪拌軸4伸出容器2與電機15及傳動裝置14連接。實施例14。實施例10-13任何一項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中,容器2上所設的進出口包括物料出口23、物料進口21、排氣口22和若干個噴口7。實施例15。實施例14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中,所述的噴口7上設有噴口保護閥8。實施例16。實施例14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中,在物料進口21上設有物料進口快開門11;在物料出口23上設有物料出口快開門17。實施例17。實施例14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中,所述的排氣口22與真空泵13連接。實施例18。實施例14或16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中,所述的物料出口23與凈化車19連接,在凈化車19內設有風淋機和密閉式自動裝瓶或裝袋機。實施例19。實施例18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中,所述的凈化車19底部設有移動車輪24。實施例20。實施例1-19任何一項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中,在容器2上還設有壓力傳感器16、容器溫度傳感器9、濕度傳感器10和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12。實施例21。實施例1-20任何一項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中,所述的容器2固定連接在機架20上。實驗例1。液體菌種杏鮑菇栽培實驗對比例。本實施例分別以現有技術栽培方法和本發明方法進行栽培實驗,并對其結果進行對比。食用菌菌種杏鮑菇液體菌種,由連云港國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在成本計算時,以生產1萬個培養瓶(每個培養瓶體積為1100毫升)的設備及能耗成本來計算,且僅計算截止至吃料期完成,后熟期和生育期的工藝與設備無區別,所以實驗時不作對比。實驗一、液體菌種基礎實驗。按本發明方法進行。1、相關實驗設備及成本計算。(1)圖1所示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由連云港國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結構如下它包括一容器2,在容器2上設有攪拌裝置,在容器2上設有若干個進出口;容器2外設有夾套1,夾套1上設有進出水管路5;夾套1上設有夾套溫度傳感器6;所述的攪拌裝置設在容器2內,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4,攪拌軸4上設有攪拌器3,攪拌軸4伸出容器2與電機15及傳動裝置14連接;容器2上所設的進出口包括物料出口23、物料進口21、排氣口22和若干個噴口7,所述的噴口7上設有噴口保護閥8,在物料進口21上設有物料進口快開門11;在物料出口23上設有物料出口快開門17;述的排氣口22與真空泵13連接;所述的物料出口23與凈化車19連接,在凈化車19內設有風淋機和密閉式自動裝瓶或裝袋機,述的凈化車19底部設有移動車輪24;容器2上還設有壓力傳感器16、容器溫度傳感器9、濕度傳感器10和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12;所述的容器2固定連接在機架20上。(2)常規培養室及其它設備。由連云港國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設備成本及耗能成本分析。采用杏鮑菇液體菌種,從裝料到吃料期完成總時間為15天,其中從裝料到接種完成1天,接種后至吃料期完成14天。計算所需建筑物及設備建造費用、運行成本如下(一)、設備建造費用見表1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合計53.4萬元(二)建筑物建造費用見表2: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三)生產1萬個培養瓶從裝料至吃料期完成共15天的設備運行成本見表3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2、培養步驟如下(1)裝料將培養基料裝于一容器2內,通過設在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對培養基料進行攪拌;攪拌時間約為4小時;攪拌時向夾套內通入冷卻水,以保持容器內的培養基料的合適溫度;(2)滅菌冷卻向容器2內通入高溫蒸汽,對培養基料進行蒸汽滅菌4小時,滅菌結束后冷卻,冷卻時向夾套內通入冷卻水,8小時左右冷卻完畢;(3)接種將杏鮑菇液體菌種通過噴口7接入容器2內,且在菌種接入的同時啟動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進行攪拌;接種時間約為1小時;(4)培養菌絲接種后的培養基料在容器2內進行菌絲培養,直至菌絲生長期完成,菌絲培養吃料期約為14天;(5)裝入培養器具將菌絲在通過凈化車裝入培養瓶中;(6)后熟期將培養瓶置于培養室內進行菌絲的后熟期培養,時間為10天;再按常規生育培養約20天得成品杏鮑菇。3、培養結果。(1)10000瓶培養瓶培養得成品杏鮑菇1600Kg;(2)設備及建設成本約為68.4萬元;運行成本合計約0.26萬元;(3)從裝料至吃料期完成共15天,后熟期為10天,總栽培時間為45天;(4)感染率為0.1%。實驗二液體菌種對照實驗。按現有技術進行。1、培養設備及建筑物。由連云港國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相關實驗設備及成本計算。以生產1萬個培養瓶(1100毫升)計算,采用液體菌種,從拌料至吃料期完成總時間為25天,其中從拌料到接種約1天,接種后至吃料期完成24天。計算所需建筑物及設備建造費用、運行成本如下(1)各設備及成體計算見表4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2)實驗用建筑物見表5表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3)設備運行成本見表6表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4)滅菌器蒸汽耗用費用耗用蒸汽2000公斤,共需340元。(5)人員開支費用3040元。建筑物及設備建造費用合計156.1萬元;運行成本合計0.63萬元。2、培養步驟如下(1)拌料按需要的濕度將培養基料攪拌均勻;耗時4小時;(2)裝瓶將攪拌好的培養基料裝于培養瓶中,壓實,并在培養基料上打上若干個氣孔,再壓好瓶蓋;耗時2小時;(3)滅菌將裝好的培養瓶搬運至滅菌器中進行滅菌,滅菌后在潔凈環境下進行冷卻;耗時17小時;(4)接種將菌種接入滅菌后的培養瓶中;耗時2小時;(5)培養菌絲在潔凈、控溫、控濕、控CO2濃度的條件下進行培養,至培養瓶內長滿菌絲;菌絲培養吃料期為24天;(6)后熟期將培養瓶置于培養室內進行菌絲的后熟期培養,時間為10天;再按常規生育培養20天得成品杏鮑菇。3、實驗結果。(1)10000瓶培養瓶培養得成品杏鮑菇1552Kg;(2)設備及建設成本約為156.1萬元;運行成本合計約0.63萬元;(3)從攪拌至吃料期完成共25天,后熟期為10天,總栽培時間為55天;(4)感染率為3%。結論從以上對比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液體菌種基礎實驗與對照實驗相比,具有成本低、吃料期短、總栽培時間短、染病率低、產量高等優點。實驗例2。固體菌種杏鮑菇栽培實驗對比例。本實施例分別以現有技術栽培方法和本發明方法進行栽培實驗,并對其結果進行對比。食用菌菌種杏鮑菇固體菌種,由連云港國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在成本計算時,以生產1萬個培養瓶(每個培養瓶體積為1100毫升)的設備及能耗成本來計算,且僅計算截止至吃料期完成,后熟期和生育期的工藝與設備無區別,所以實驗時不作對比。實驗一、固體菌種基礎實驗。按本發明方法進行。1、相關實驗設備及成本計算。(1)圖1所示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由連云港國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結構如下它包括一容器2,在容器2上設有攪拌裝置,在容器2上設有若干個進出口;容器2外設有夾套1,夾套1上設有進出水管路5;夾套1上設有夾套溫度傳感器6;所述的攪拌裝置設在容器2內,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4,攪拌軸4上設有攪拌器3,攪拌軸4伸出容器2與電機15及傳動裝置14連接;容器2上所設的進出口包括物料出口23、物料進口21、排氣口22和若干個噴口7,所述的噴口7上設有噴口保護閥8,在物料進口21上設有物料進口快開門11;在物料出口23上設有物料出口快開門17;述的排氣口22與真空泵13連接;所述的物料出口23與凈化車19連接,在凈化車19內設有風淋機和密閉式自動裝瓶或裝袋機,述的凈化車19底部設有移動車輪24;容器2上還設有壓力傳感器16、容器溫度傳感器9、濕度傳感器10和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12;所述的容器2固定連接在機架20上。(2)常規培養室及其它設備。由連云港國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設備成本及耗能成本分析。采用杏鮑菇固體菌種,從裝料到吃料期完成總時間為19天,其中從裝料到接種完成1天,接種后至吃料期完成18天。計算所需建筑物及設備建造費用、運行成本如下(一)、設備建造費用見表7表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二)建筑物建造費用見表8表8<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建筑物及設備建造費用合計90.6萬元。(三)從裝料至吃料期完成共19天的設備運行成本見表9表9<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四)滅菌器蒸汽耗用費用耗用蒸汽1500公斤,價值255元。(五)人員開支費用為1200元。運行成本合計約0.35萬元。2、培養步驟如下(1)裝料將培養基料裝于一容器2內,通過設在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對培養基料進行攪拌;攪拌時間約為4小時;攪拌時向夾套內通入冷卻水,以保持容器內的培養基料的合適溫度;(2)滅菌冷卻向容器2內通入高溫蒸汽,對培養基料進行蒸汽滅菌4小時,滅菌結束后冷卻,冷卻時向夾套內通入冷卻水,8小時左右冷卻完畢;(3)接種將杏鮑菇液體菌種通過噴口7接入容器2內,且在菌種接入的同時啟動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進行攪拌;接種時間約為1小時;(4)裝瓶將接種后的培養基料通過凈化車裝入培養瓶中;(5)培養菌絲將培養瓶置于培養室內進行菌絲培養,直至菌絲生長期完成,菌絲培養吃料期約為18天;(6)后熟期將培養瓶置于培養室內進行菌絲的后熟期培養,時間為10天;再按常規生育培養約20天得成品杏鮑菇。3、培養結果。(1)10000瓶培養瓶培養得成品杏鮑菇1584Kg;(2)設備及建設成本約為90.6萬元;運行成本合計約0.35萬元;(3)從裝料至吃料期完成共19天,后熟期為10天,總栽培時間為49天;(4)感染率為1%。實驗二固體菌種對照實驗。按現有技術進行。1、培養設備及建筑物。由連云港國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相關實驗設備及成本計算。以生產1萬個培養瓶(1100毫升)計算,采用固體菌種,從拌料至吃料期完成總時間為29天,其中從拌料到接種約1天,接種后至吃料期完成28天。計算所需建筑物及設備建造費用、運行成本如下(1)各設備及成體計算見表10表1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3)設備運行成本見表12:表1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4)滅菌器蒸汽耗用費用耗用蒸汽2000公斤,共需340元。(5)人員開支費用3200元。建筑物及設備建造費用合計146.1萬元;運行成本合計0.69萬元。2、培養步驟如下(1)拌料按需要的濕度將培養基料攪拌均勻;耗時4小時;(2)裝瓶將攪拌好的培養基料裝于培養瓶中,壓實,并在培養基料上打上若干個氣孔,再壓好瓶蓋;耗時2小時;(3)滅菌將裝好的培養瓶搬運至滅菌器中進行滅菌,滅菌后在潔凈環境下進行冷卻;耗時17小時;(4)接種將菌種接入滅菌后的培養瓶中;耗時2小時;(5)培養菌絲在潔凈、控溫、控濕、控C02濃度的條件下進行培養,至培養瓶內長滿菌絲;菌絲培養吃料期為28天;(6)后熟期將培養瓶置于培養室內進行菌絲的后熟期培養,時間為10天;再按常規生育培養20天得成品杏鮑菇。3、實驗結果。(1)10000瓶培養瓶培養得成品杏鮑菇1552Kg;(2)設備及建設成本約為146.1萬元;運行成本合計約0.69萬元;(3)從攪拌至吃料期完成共29天,后熟期為10天,總栽培時間為59天;(4)感染率為3%。結論從以上對比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固體菌種基礎實驗與對照實驗相比,具有成本低、吃料期短、總栽培時間短、染病率低、產量高等優點。權利要求一種食用菌菌種的接種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如下,(1)裝料將培養基料裝于一容器(2)內,通過設在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對培養基料進行攪拌;或者直接將攪拌過的培養基料裝入容器(2)內;(2)滅菌冷卻向容器(2)內通入蒸汽進行蒸汽滅菌,滅菌結束后冷卻;(3)接種將菌種接入容器(2)內,且在菌種接入的同時啟動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進行攪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菌種的接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2)外設有夾套(1),向夾套(1)內通入一定溫度的水來調節容器(2)內的溫度。3.一種食用菌菌絲的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如下,(1)裝料將培養基料裝于一容器(2)內,通過設在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對培養基料進行攪拌;或者直接將攪拌過的培養基料裝入容器(2)內;(2)滅菌冷卻向容器(2)內通入蒸汽進行蒸汽滅菌,滅菌結束后冷卻;(3)接種將菌種接入容器(2)內,且在菌種接入的同時啟動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進行攪拌;(4)培養菌絲接種后的培養基料在容器(2)內進行菌絲培養,直至菌絲生長期完成;(5)裝入培養器具將菌絲在需要的環境條件下裝入培養器具中。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2)外設有夾套(1),向夾套(1)內注入一定溫度的水來調節容器內的溫度。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4)的菌絲培養過程中,通過向容器(2)內送入潔凈空氣來調整容器(2)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在送入潔凈空氣的同時,容器(2)內的氣體與潔凈氣體進行置換。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容器(2)內送入一定濕度的潔凈空氣來調節容器(2)內培養基料的濕度。7.一種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如下,(1)裝料將培養基料裝于一容器(2)內,通過設在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對培養基料進行攪拌;或者直接將攪拌過的培養基料裝入容器(2)內;(2)滅菌冷卻向容器(2)內通入蒸汽進行蒸汽滅菌,滅菌結束后冷卻;(3)接種將菌種接入容器(2)內,且在菌種接入的同時啟動容器(2)上的攪拌裝置進行攪拌;(4)裝入培養器具在接種后立即將培養基料在需要的環境條件下裝入培養器具中;或者,先將接種后的培養基料在容器(2)內培養一段時間,在菌絲的生長期完成之前再在需要的環境條件下將培養基料裝入培養器具中;(5)培養菌絲將培養器具置于培養室進行培養,直至菌絲的生長期完成。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食用菌菌絲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2)外設有夾套(1),向夾套⑴內注入一定溫度的水來調節容器⑵內的溫度。9.一種實現權利要求1或3或7所述方法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容器(2),在容器(2)上設有攪拌裝置,在容器(2)上設有若干個進出口。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2)外設有夾套(1),夾套(1)上設有進出水管路(5)。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夾套(1)上設有夾套溫度傳感器(6)。12.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裝置設在容器(2)內,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4),攪拌軸(4)上設有攪拌器(3),攪拌軸(4)伸出容器⑵與電機(15)及傳動裝置(14)連接。13.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容器(2)上所設的進出口包括物料出口(23)、物料進口(21)、排氣口(22)和若干個噴口(7)。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口(7)上設有噴口保護閥(8)。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物料進口(21)上設有物料進口快開門(11);在物料出口(23)上設有物料出口快開門(17)。16.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氣口(22)與真空泵(13)連接。17.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出口(23)與凈化車(19)連接,在凈化車(19)內設有風淋機和密閉式自動裝瓶或裝袋機。18.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凈化車(19)底部設有移動車輪(24)。19.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容器(2)上還設有壓力傳感器(16)、容器溫度傳感器(9)、濕度傳感器(10)和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12)。20.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食用菌接種或菌絲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2)固定連接在機架(20)上。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食用菌菌種的接種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先將培養基料裝于一容器內,然后向容器內通入蒸汽進行蒸汽滅菌,再將菌種接入容器內,且在菌種接入的同時啟動容器上的攪拌器進行攪拌。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食用菌的菌絲培養方法,以及實現上述接種方法和菌絲培養方法的接種或培養裝置。本發明方法的多個步驟均可以在一容器中完成,不僅減少了設備投資,也節省了工藝流程;本發明方法在接種的同時進行了攪拌,使菌種可以更為均勻地裝入培養基料中且不易被污染,菌絲的生長即吃料不需要從上至下,而是發散式的多方位進行,所以菌絲很快就能長滿,吃料期大大縮短,從而大大地降低了食用菌的培養成本與周期。文檔編號A01G1/04GK101822168SQ20091018239公開日2010年9月8日申請日期2009年7月13日優先權日2009年7月13日發明者徐壽海申請人:徐壽海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