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的制作方法
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作物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
背景技術:
中國是農業大國,但是中國的農業自動化腳步卻非常緩慢,廣大勞動人民的勞動
強度很大,但是與此相反農業生產效率卻低下,尤其是幼苗分種移苗種植。 現在幼苗分種時直接將種子播在獨立的一個個種杯內,等待種子發芽長成幼苗,
然后將該種杯收集分批運輸至田地;在田地內手工挖掘出一個個的種植穴,再將種杯放入
種植穴內。勞動面積大,卻使用這種純人工的生產作業方式,導致勞動強度大、勞動效率低,
勞動人民忙碌一天,卻收效甚微。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采用多種功 能機械的合理連接,設計固定的工位、實現移苗生產自動化作業線,以降低勞動人民的勞動 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本發明解決現有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特征在于本農作 物自動化移苗線包括多個種植盆、填土機、壓穴機和輸送線;所述種植盆經所述填土機后裝 入一定量的土壤,并抹平土壤的表層;抹平土壤表層后的所述種植盆經過所述壓穴機,所述 壓穴機的壓模在土壤上壓出均勻排列的多個種植穴;具有所述種植穴的種植盆隨輸送帶移 動;向所述種植穴內放入帶土幼苗。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是 本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包括育苗盆,所述育苗盆具有均勻分布的多個種穴,該多 個種穴的口部連接成一體,并且,在種穴的底部設置出水孔。
在所述種穴內填土、播種并灑水,使種子發芽長成幼苗。 將帶土幼苗從種穴內取出,轉移放入種植穴中,一幼苗對應于一種植穴;一所述種
植盆內的多個種植穴均相應放入帶土幼苗后,再將該種植盆移入大棚。 所述種穴與所述種植穴的形狀相對應。 本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包括機械手;所述機械手包括頂出機構和移苗機構,所述
頂出機構包括一驅動器和與該驅動器相連的頂桿,該頂桿對應于所述種穴底部的出水孔,
順著該出水孔將幼苗帶土從種空中頂出;所述移苗機構包括移動部和夾持部,夾持部握持
所述帶土幼苗、所述移動部將帶土幼苗輸送至空位種植穴的位置。 所述種植盆的底部設置兩排滾輪,該滾輪與輸送導軌相應連接。 所述種植盆的底部設置有入水孔、側部設置有泄水孔。 所述壓模的尺寸與密度為調節式。 所述填土機具有毛刷,所述毛刷抹平所述土壤的表層。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種功能機械的合理連接,設計固定的工位、實現移苗生產自動化作業線;采用機械代替人手,以降低勞動人民的勞動強度、提
高生產效率。
圖1為本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的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
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包括多個種植盆4、填土機1、壓穴機2 和輸送線3,種植盆4是幼苗成長的基地,幼苗在種植盆4內的土壤里扎根生產,滿足其所 需的溫度、濕度和養分后,即可長大成熟;填土機1是一種向種植盆4內裝土的機械,其具 有灑土機構、輸送種植盆4機構和抹平機構,這樣空的種植盆4經過填土機1后即為具有一 定厚度的土壤層,所述抹平機構為毛刷,所述毛刷抹平所述土壤的表層;壓穴機2是將種植 盆4內的土壤進行挖掘制得種植穴的機械,在抹平的土壤上制得一個個均勻分布且具有一 定深度和寬度的穴,該穴與帶土幼苗的形狀相對應,將用于容納帶土幼苗;輸送線3用于機 械傳輸,省去人體的直接搬運工作;本發明的所述種植盆4經所述填土機1后裝入一定量的 土壤,并抹平土壤的表層;抹平土壤表層后的所述種植盆4經過所述壓穴機2,所述壓穴機 2的壓模在土壤上壓出均勻排列的多個種植穴;具有所述種植穴的種植盆隨輸送帶3移動; 向所述種植穴內放入帶土幼苗。這樣只需在輸送帶的兩側設置移苗位,將帶土幼苗從種穴 中移入種植穴中。 本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包括育苗盆5,所述育苗盆5具有均勻分布的多個種穴,該
多個種穴的口部連接成一體,并且,在種穴的底部設置出水孔,該種穴為一個個獨立的生產
單元。在所述種穴內填土、播種并灑水,使種子發芽長成幼苗。將帶土幼苗從種穴內取出,
轉移放入種植穴中,一幼苗對應于一種植穴;一所述種植盆內的多個種植穴均相應放入帶
土幼苗后,再將該種植盆移入大棚。 所述種穴與所述種植穴的形狀相對應。 本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包括機械手;所述機械手包括頂出機構和移苗機構,所述 頂出機構包括一驅動器和與該驅動器相連的頂桿,該頂桿對應于所述種穴底部的出水孔, 順著該出水孔將幼苗帶土從種空中頂出;所述移苗機構包括移動部和夾持部,夾持部握持 所述帶土幼苗、所述移動部將帶土幼苗輸送至空位種植穴的位置。機械手的頂出機構先將 幼苗帶土從種穴中頂出,再由移苗機構將其取起并放進種植穴中,實現自動化移苗。除此之 外,本發明申請也可直接采用人工移苗,在輸送帶上設置多個工位,處于該工位的勞動者直
接手工將幼苗帶土從種穴中撥出,放入空位種植穴內,實現幼苗的轉移。 所述種植盆的底部設置兩排滾輪,該滾輪與輸送導軌相應連接,種植盆順著導軌 移動,由勞動者手工推動其前進至大棚生產位置,亦可采用電動牽引順著導軌移動的方式。 所述種植盆的底部設置有入水孔、側部設置有泄水孔,入水孔利用虹吸原理對作物供應液 體的水份或養分,泄水孔有利于虹吸過多水理的排除,以免造成淹苗。 所述壓模的尺寸與密度為調節式,根據具體的作物種類,不同的作物其植株之間 的距離、其帶土幼苗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針對不同的作物設計不同的壓模尺寸,具體使用時根據作物類型調節壓模的類型。 本發明采用多種功能機械的合理連接,設計固定的工位、實現移苗生產自動化作 業線;采用機械代替人手,以降低勞動人民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 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的 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特征在于本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包括多個種植盆、填土機、壓穴機和輸送線;所述種植盆經所述填土機后裝入一定量的土壤,并抹平土壤的表層;抹平土壤表層后的所述種植盆經過所述壓穴機,所述壓穴機的壓模在土壤上壓出均勻排列的多個種植穴;具有所述種植穴的種植盆隨輸送帶移動;向所述種植穴內放入帶土幼苗。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特征在于本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包括育苗盆,所述育苗盆具有均勻分布的多個種穴,該多個種 穴的口部連接成一體,并且,在種穴的底部設置出水孔。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種穴內填土、播種并灑水,使種子發芽長成幼苗。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特征在于將帶土幼苗從種穴內取出,轉移放入種植穴中, 一幼苗對應于一種植穴;一所述種植盆 內的多個種植穴均相應放入帶土幼苗后,再將該種植盆移入大棚。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特征在于 所述種穴與所述種植穴的形狀相對應。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特征在于本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包括機械手;所述機械手包括頂出機構和移苗機構,所述頂出 機構包括一驅動器和與該驅動器相連的頂桿,該頂桿對應于所述種穴底部的出水孔,順著 該出水孔將幼苗帶土從種空中頂出;所述移苗機構包括移動部和夾持部,夾持部握持所述 帶土幼苗、所述移動部將帶土幼苗輸送至空位種植穴的位置。
7. 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特征在于 所述種植盆的底部設置兩排滾輪,該滾輪與輸送導軌相應連接。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盆的底部設置 有入水孔、側部設置有泄水孔。
9.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模的尺寸與密度 為調節式。
10.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土機具有毛刷, 所述毛刷抹平所述土壤的表層。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其特征在于本農作物自動化移苗線包括多個種植盆、填土機、壓穴機和輸送線;所述種植盆經所述填土機后裝入一定量的土壤,并抹平土壤的表層;抹平土壤表層后的所述種植盆經過所述壓穴機,所述壓穴機的壓模在土壤上壓出均勻排列的多個種植穴;具有所述種植穴的種植盆隨輸送帶移動;向所述種植穴內放入帶土幼苗。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種功能機械的合理連接,設計固定的工位、實現移苗生產自動化作業線;采用機械代替人手,以降低人民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A01G9/08GK101692776SQ20091030886
公開日2010年4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7日
發明者林良憲, 林觀萍 申請人:深圳市行德昌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