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級渦輪粉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物料粉磨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多級渦輪高效粉磨機。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水泥、陶瓷、建材、非金屬礦粉生產大國,水泥廠的生料磨、水泥粉 磨、陶瓷粉磨、高嶺土粉、太白粉、煤的粉磨都是采用球磨機,目前全國各行業采用的球磨機 達幾十萬臺。球磨機是一種技術成熟產品,具有設備運轉率高,工作可靠,產品細度調節易 控制的優點。但球磨機體型笨重,需用大容量的電機帶動上百噸的笨重筒體和上百噸的鋼 球運動,機械效率低,占地面積大,初期投資成本高,運行時耗電量大,負荷適應性差,研磨 體和襯板的消耗量大,操作時噪聲大,檢修成本高、環境差,產品細度只能達到200目左右。 因此水泥行業和粉磨行業迫切需要一種高效節能粉磨設備來代替球磨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多級渦輪粉磨機,其結構簡單占地少效率高,初 期投資成本低,運行時耗電量小,負荷適應性好,研磨體和襯板的消耗量少,運行時噪聲小, 檢修成本低、對環境的污染少。 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多級渦輪粉磨機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種多級渦輪粉磨機,其特征是由至少2臺渦輪破碎機疊加連接組成,所述的渦 輪破碎機組成由上至下包括 —開口朝上兩端帶有連接法蘭的上進料筒體或管,筒或管內設有錐形進料斗,筒 底開孔對應于料斗出口; —開口朝上兩端帶有連接法蘭、上端與上進料筒體連接的破碎筒體,中間設有上 下分隔的橫隔板,筒體上部構成破碎腔,內壁設有耐磨層,橫隔板開有中間孔及側孔;筒體 下部內設有電動機,其豎向輸出軸穿過隔板中間孔后裝有渦輪盤,渦輪盤對應處于進料斗 出口下方,筒底開有出料孔對應于橫隔板側孔。 所述的渦輪盤結構為 1)中空圓盤,頂面中間開有接料口,底面中間開有帶鍵槽軸孔與電動機豎向輸出 軸配合,側面開有至少2個甩料口 。 2) —葉輪與其下方的圓板固定在一起或一體制出,圓板底面中間開有帶鍵槽軸孔 與電動機豎向輸出軸配合。
在上述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作進一步的改進 1、所述的筒體下部以兩縱向隔板分隔為中間及兩側部,兩側部上下各對應于所述
的橫隔板側孔和筒底出料孔,中間部兩側的筒體壁板開孔方便電機拆裝。 2、所述的耐磨層為拼接的耐磨襯板,或是以上下環固定在破碎腔內壁的耐磨管套。 3、所述的渦輪破碎機旋轉速度從上往下依次遞增。[0015] 4、所述的電動機軸與渦輪盤通過鍵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越性 在產量相當的情況下,設備重量僅為球磨機的1/15 ;動力匹配小,可大幅度降低 電耗,噸物料電耗4 9KW. h/t,而球磨機為〉25KW. h/t ;破碎粉磨效率高,單位成本低、投 資省、維修方便。
圖1是本多級渦輪粉磨機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渦輪破碎機放大示意圖; 圖3是沿圖2的A-A線剖視放大示意圖; 圖4是沿圖2的B-B線剖視放大示意圖; 圖5是沿圖2的C-C線剖視示意圖; 圖6是沿圖2的D-D線剖視示意圖; 圖7是另一種渦輪盤結構的剖視放大示意圖; 圖8是圖7的俯視示意圖。 圖中1-渦輪破碎機;2_上進料筒體;3_錐形進料斗;4_破碎筒體;41_出料孔; 42-筒體壁板開孔;5-耐磨層;6-渦輪盤;61-接料口 ;62_帶鍵槽軸孔;63_甩料口 ;7_鍵; 8_電動機;9_橫隔板;91-橫隔板側孔;10-破碎腔,11_上下環,12_縱向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l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多級渦輪粉磨機實施例,由四臺渦輪破碎機l上下疊加
連接組成,渦輪破碎機旋轉速度從上往下依次遞增。 再參見圖2至圖6,每臺渦輪破碎機1由上至下包括一開口朝上兩端帶有連接法 蘭的上進料筒體2,筒內設有錐形進料斗3,筒底開孔對應于料斗出口 ;一開口朝上兩端帶 有連接法蘭、上端法蘭與上進料筒體筒底法蘭連接的破碎筒體4,破碎筒體4中間設有上下 分隔的橫隔板9,筒體上部構成破碎腔10,內壁設有耐磨層5,其為以上下環固定在破碎腔 內壁的耐磨管套;橫隔板開有中間孔及側孔91 ;筒體下部內設有電動機8,其豎向輸出軸穿 過隔板中間孔后裝有渦輪盤6,電動機軸與渦輪盤通過鍵連接,渦輪盤6對應處于錐形進料 斗3出口下方,本例的渦輪盤6的結構為一中空圓盤,頂面中間開有接料口 61,底面中間開 有帶鍵槽軸孔62與電動機豎向輸出軸配合,側面開有四個甩料口 63。 破碎筒體4筒底開有出料孔41對應于橫隔板側孔91 ;筒體下部以兩縱向隔板12 分隔為中間及兩側部,兩側部上下各對應于所述的橫隔板側孔91和筒底出料孔41,電機安 裝在筒體下部的中間,電動機兩側為出料通道,中間部兩側的筒體壁板開孔42方便電機拆 裝。 圖7和圖8所示的是另一種渦輪盤的結構 —葉輪與其下方的圓板固定在一起或一體制出,圓板底面中間開有帶鍵槽軸孔與 電動機豎向輸出軸配合。 當然,渦輪盤的結構還可以有別的形式,只要能將落在其上的物料甩開到破碎腔壁即可。 每臺渦輪破碎機通過連接法蘭用螺栓、彈簧墊圈、螺母固定,最上層是第一臺渦輪
破碎機的進料筒體作為進料口,由上而下每一層上的渦輪破碎機的出料筒體均與相鄰層上
的渦輪破碎機的進料筒體連通,第4臺渦輪破碎機的下部出料筒體作為出料口。 各渦輪破碎機的渦輪盤即可作順時針旋轉,也可作逆時針旋轉,也可相向旋轉;由
上而下每一臺破碎機的渦輪轉速逐級升高。 另外,所述的渦輪破碎機的電動機也可改為液壓馬達帶動。 工作過程物料顆粒從上進料筒體的錐形進料斗內進入到第一臺破碎機的渦輪盤 內,通過電動機和鍵,電動機順時針旋轉,帶動渦輪盤和物料在破碎腔室內高速旋轉,物料 甩出形成連續的物料幕,物料受到渦輪盤離心力和重力加速度的作用,在破碎腔內相互自 行沖擊、摩擦,且后續物料連續不斷地向耐磨層甩出,物料在破碎腔室內象子彈打把一樣受 槍林彈雨沖擊、打擊、碰撞磨擦而粉碎。 經第1臺渦輪盤破碎機破碎的物料,連續不斷的進入到第2臺渦輪盤破碎機上部 進料筒體的錐形進料口,進入第2臺渦輪盤破碎機的渦輪盤,第2臺渦輪盤破碎機的渦輪盤 順時旋轉,物料再次通過渦輪盤被甩到耐磨層周圍的物料上,物料又再次受到沖擊、打擊、 碰撞、磨擦使物料粉碎。經第二臺渦輪盤破碎機的粉碎物料,重復上述操作過程,物料顆粒 以連續不斷的方式進入第3 4破碎機破碎腔室,進行破碎粉磨,最終使物料達到要求的超 細粉。 上述多級渦輪盤粉磨機中,物料進入第一臺渦輪盤破碎機的渦輪盤內,由于渦輪 盤是旋轉的,帶動物料旋轉產生空氣動力、物料顆粒流在破碎腔室內旋轉,物料顆粒與物料 再次產生沖擊、擠壓、碰撞、摩擦使物料磨碎。又由于多臺渦輪盤破碎機串聯,即多臺渦輪盤 破碎機的破碎腔室串聯,每臺破碎機渦輪盤也是串聯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多級渦輪 盤粉磨機和選粉機可組成閉路循環,325目以上的超細粉經選粉機選出,325目以下的物料 顆粒再回到磨機內再磨。 每臺破碎機的渦輪盤轉速越高,物料顆粒粉磨就越細小,反之就大;破碎機串聯臺 數越多,物料顆粒粉磨的越細小,目數越高。
權利要求一種多級渦輪粉磨機,其特征是由至少2臺渦輪破碎機(1)疊加連接組成,所述的渦輪破碎機(1)組成由上至下包括一開口朝上兩端帶有連接法蘭的上進料筒或管(2),上進料筒體或管內(2)設有進料斗(3),筒底開孔對應于料斗出口;一開口朝上兩端帶有連接法蘭、上端與上進料筒體連接的破碎筒體(4),中間設有上下分隔的橫隔板(9),筒體上部構成破碎腔(10),內壁設有耐磨層(5),橫隔板開有中間孔及側孔(91);筒體下部內設有電動機(8),其豎向輸出軸穿過隔板中間孔后裝有渦輪盤(6),渦輪盤對應處于進料斗出口下方,筒底開有出料孔(41)對應于橫隔板側孔(91)。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多級渦輪粉磨機,其特征是所述的渦輪盤(6)結構為中空圓盤,頂面中間開有接料口 (61),底面中間開有帶鍵槽軸孔(62)與電動機豎向輸出軸配合,側面開有至少2個甩料口 (63)。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多級渦輪粉磨機,其特征是所述的渦輪盤(6)結構為一與其下方的圓板固定在一起或一體制出的葉輪,圓板底面中間開有帶鍵槽軸孔與電動機豎向輸出軸配合。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級渦輪粉磨機,其特征是所述的破碎筒體(4)被橫隔板分隔的下部以兩縱向隔板(12)分隔為中間及兩側部,兩側部上下各對應于所述的橫隔板側孔(91)和筒底出料孔(41),中間部兩側的筒體壁板開孔方便電機拆裝。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級渦輪粉磨機,其特征是所述的耐磨層(5)為拼接的耐磨襯板,或是以上下環(11)固定在破碎腔內壁的耐磨管套。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級渦輪粉磨機,其特征是所述的耐磨層(5)為拼接的耐磨襯板,或是以上下環固定在破碎腔內壁的耐磨管套。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級渦輪粉磨機,其特征是所述的渦輪破碎機旋轉速度從上往下依次遞增。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級渦輪粉磨機,其特征是所述的渦輪破碎機旋轉速度從上往下依次遞增。
專利摘要一種多級渦輪粉磨機,由至少2臺渦輪破碎機疊加連接組成,渦輪破碎機組成由上至下包括一上進料筒體,筒內有進料斗;一上端與上進料筒體連接的破碎筒體,中間設有上下分隔的橫隔板,上部構成破碎腔,內壁設有耐磨層,橫隔板開有中間孔及側孔;下部內有電動機,豎向輸出軸裝有渦輪盤,渦輪盤處于進料斗出口下方;筒底出料孔對應橫隔板側孔。渦輪破碎機旋轉速度從上往下依次遞增。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越性在產量相當的情況下,設備重量僅為球磨機的1/15;動力匹配小,可大幅度降低電耗,噸物料電耗4~9KW.h/t,而球磨機為>25KW.h/t;破碎粉磨效率高,單位成本低、投資省、維修方便。
文檔編號B02C13/282GK201436068SQ2009200586
公開日2010年4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7日
發明者劉桂桐, 梁耀榮, 趙仁旺 申請人:佛山市南海高達建筑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