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雙層扶禾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45272閱讀:44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雙層扶禾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扶禾器,特別是一種雙層扶禾器,屬于農業用機械方面的技
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扶禾器很多,在扶禾器罩上裝配一套扶禾器,上下扶禾器罩由連接板連接在一起,形成復合式扶禾器,扶禾器支撐板一端固定在扶禾器罩上,另一端固定通過螺栓在星輪軸上,上下扶禾器由連接板連接,扶禾星輪內有襯套,扶禾星輪的星輪軸通過螺母固定在扶禾器罩上,星輪軸下部還通過螺栓固定有彈簧;連接座固定在下扶禾器支架上,連接座的下端與扶禾器下罩上裝配的扶禾器星輪齒尖距離為110mm。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技術問題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層扶禾器。[0004]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種雙層扶禾器,包括扶禾器是雙層結構,上扶禾輪中部一側的上防纏罩通過上
中軸螺栓與上板罩和上固軸板緊固連接;下扶禾輪中部一側的下防纏罩分別通過下中軸螺栓與下板罩和下固軸板緊固連接,其特征在于呈椎形面的上板罩與下板罩尖部端并在一
起,在其尖部設置有護套,其尾部設置有用來拔禾的上扶禾輪和下扶禾輪,所述的上扶禾輪與下扶禾輪的齒,在上板罩與下板罩的后角部露出罩體。 所述的上扶禾輪與下扶禾輪的齒其齒尖距離為110mm以上至130mm。 在上板罩的一側設置有上支撐板,所述的上支撐板一端通過固定螺栓與上板罩連
接,另一端與上固軸板焊接,在下板罩的一側設置有下支撐板,所述的下支撐板一端通過連
接螺栓與下板罩連接,另一端與下固軸板焊接。 在中軸螺栓與下中軸螺栓的內側設置有連接固定的連接板和上撥禾簧與下拔禾簧,所述的連接板呈U形。 在上板罩與下板罩中部設置有前連接板,前連接板一端用螺栓穿過上支撐板與上板罩連接固定,另一端用螺栓穿過下板罩與下固軸板連接固定。[0010] 在所述的上板罩與下板罩的面體上分別拉伸沖壓有加強筋。[0011] 上板罩與下板罩尖部端設置有護套。 本實用新型和公知的技術相比有結實耐用,上板罩與下板罩尖部端被禾草所卡的弊端被徹底排除,上扶禾輪和下扶禾輪的齒尖距離實用合理了 。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0014]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0015] 圖3是圖2的側視結構示意圖。[0016] 圖中1護套、2前連接板、3上支撐板、4上板罩、5后連接板、6上扶禾輪、7上固軸板、8上撥禾簧、9下拔禾簧、10連接座、11彎管、12下扶禾輪、13下防纏罩、14下中軸螺栓、15下固軸板、16下板罩、17下支撐板、18支撐架、19連接螺栓、20固定螺栓、21上中軸螺栓、22加強筋、23上防纏罩。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3所示,扶禾器是雙層結構,呈椎形面的上板罩4與下板罩16尖部端并在一起,其尾部設置有用來拔禾的上扶禾輪6和下扶禾輪12。上扶禾輪6中部一側的上防纏罩23通過上中軸螺栓21與上板罩4和上固軸板7緊固連接。下扶禾輪12中部一側的下防纏罩13分別通過下中軸螺栓14與下板罩16和下固軸板15緊固連接。[0018] 在上板罩4的一側設置有上支撐板3,所述的上支撐板3 —端通過固定螺栓20與上板罩4連接,另一端與上固軸板7焊接。在下板罩16的一側設置有下支撐板17,所述的下支撐板17 —端通過連接螺栓19與下板罩16連接,另一端與下固軸板15焊接。[0019] 在中軸螺栓21與下中軸螺栓14的內側設置有連接固定的連接板5和上拔禾簧8與下拔禾簧9,所述的連接板5呈U形。 為了使上板罩4與下板罩16連接牢固,在上板罩4與下板罩16中部設置有前連接板2,前連接板2 —端用螺栓穿過上支撐板3與上板罩4連接固定,另一端用螺栓穿過下板罩16與下固軸板15連接固定。 彎管11 一端與下固軸板15焊接,另一端與連接座10焊接。支撐架18 —端與下支撐板17焊接,另一端焊接在彎管11的一側。 如圖2所示,為了加強上板罩4與下板罩16的承受力,在其上部分別拉伸沖壓有加強筋22。所述的上扶禾輪6與下扶禾輪12的齒,在上板罩4與下板罩16的后角部露出罩體,其齒尖距離為110mm以上至130mm。 在扶禾工作時,為了防止上板罩4與下板罩16尖部端被禾草所卡,在其尖部設置有護套1,所述的護套1通過固定螺栓20與上板罩4連接固定,護套1下端沿部與下板罩16焊接。
權利要求一種雙層扶禾器,包括扶禾器是雙層結構,上扶禾輪(6)中部一側的上防纏罩(23)通過上中軸螺栓(21)與上板罩(4)和上固軸板(7)緊固連接;下扶禾輪(12)中部一側的下防纏罩(13)分別通過下中軸螺栓(14)與下板罩(16)和下固軸板(15)緊固連接,其特征在于呈椎形面的上板罩(4)與下板罩(16)尖部端并在一起,在其尖部設置有護套(1),其尾部設置有用來撥禾的上扶禾輪(6)和下扶禾輪(12),所述的上扶禾輪(6)與下扶禾輪(12)的齒,在上板罩(4)與下板罩(16)的后角部露出罩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扶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扶禾輪(6)與下扶禾輪(12)的齒其齒尖距離為110mm以上至130mm。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扶禾器,其特征在于在上板罩(4)的一側設置有上支撐板(3),所述的上支撐板(3) —端通過固定螺栓(20)與上板罩(4)連接,另一端與上固軸板(7)焊接,在下板罩(16)的一側設置有下支撐板(17),所述的下支撐板(17) —端通過連接螺栓(19)與下板罩(16)連接,另一端與下固軸板(15)焊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扶禾器,其特征在于在中軸螺栓(21)與下中軸螺栓(14)的內側設置有連接固定的連接板(5)和上撥禾簧(8)與下撥禾簧(9),所述的連接板(5)呈U形。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扶禾器,其特征在于在上板罩(4)與下板罩(16)中部設置有前連接板(2),前連接板(2) —端用螺栓穿過上支撐板(3)與上板罩(4)連接固定,另一端用螺栓穿過下板罩(16)與下固軸板(15)連接固定。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雙層扶禾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板罩(4)與下板罩(16)的面體上分別拉伸沖壓有加強筋(22)。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扶禾器,其特征在于上板罩(4)與下板罩(16)尖部端設置有護套(1)。
專利摘要一種雙層扶禾器,包括扶禾器是雙層結構,上扶禾輪中部一側的上防纏罩通過上中軸螺栓與上板罩和上固軸板緊固連接;下扶禾輪中部一側的下防纏罩分別通過下中軸螺栓與下板罩和下固軸板緊固連接,其特征在于呈椎形面的上板罩與下板罩尖部端并在一起,在其尖部設置有護套,其尾部設置有用來撥禾的上扶禾輪和下扶禾輪,所述的上扶禾輪與下扶禾輪的齒,在上板罩與下板罩的后角部露出罩體。本實用新型和公知的技術相比有結實耐用,上板罩與下板罩尖部端被禾草所卡的弊端被徹底排除,上扶禾輪和下扶禾輪的齒尖距離實用合理了。
文檔編號A01D65/08GK201491518SQ2009201761
公開日2010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8日
發明者邊建華 申請人:邊建華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