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新型木薯起獲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47650閱讀:31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新型木薯起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收獲地下塊根作物的農業機械,具體是一種新型木薯起獲機。
背景技術
木薯收獲產品主要是地下的塊根。木薯塊根收獲量大,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基 本上是靠人工作業,采用手或簡單的拔薯工具拔并兼用鋤頭挖的作業方式,致使木薯塊根 收獲成為當前木薯生產過程中勞動強度最大、占用勞動力最多的一項作業,并且人工作業 生產率低,作業成本高,加之木薯塊根較大,在地表下的分布又不規則,且肉質松脆,從而致 使塊根破損也大,特別是對粘性較大的土壤則會造成更大的塊根損失和損傷。另外,我國也有少部分地區在人工先砍去莖桿后,采用畜力或在拖拉機上裝上沒 有翻土板的犁頭,先將塊根兩側的表土犁松,再人工輔以拔或挖。這種半人工半畜力或半人 工半機械化的收獲方式,其生產效率仍然低下。而機械化收獲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收獲質量還比 人工收獲有很大的提高,其碎薯、傷薯及破皮率雖隨土壤狀況變化而異,但在同一條件下均 遠遠低于人工。但目前我國木薯塊根收獲機械的研究僅處于起步與試驗階段,市場上沒有 成熟的機型。2009年1月廣西武鳴縣農機局、廣西武鳴縣農機推廣站、廣西農機化技術推 廣總站采用鄭州山河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馬鈴薯收獲機改進研制了 4UM-1600型木薯 塊根收獲機,該機以天津804型拖拉機為動力,幅寬1. 6m,工作深度30cm,一次收獲兩壟塊 根。但龐大的土壤與塊根分離裝置,致使機具負荷重,阻力大,從而生產率低,作業成本高, 其生產率僅3畝/h,收獲成本達60元/畝。2008年底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耕作種 植機械研究所與廣西南寧朗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引進的巴西4MU-2型木薯采收機,它 由一把成72°角的V形刀片、支桿、端頭、圓盤土壤切割器、機架等組成。V形刀片安裝于支 桿上,支桿一方面起固定刀片的作用,另一方面則是將V形刀片左右刃分開,其左右刃均長 96cm、寬10cm。作業前,需把木薯莖桿離地面30cm以上切斷并清走,作業時,位于V形刀片 中間并固定在支桿上的端頭和前面的圓盤土壤切割器行走在兩行木薯之間即壟溝,V形刀 片的左右刃沿前進方向分別從左側和右側的木薯塊根底部通過,左右刃各收獲薯地中的一 壟塊根。但因V形刀片左右刃各收獲一壟塊根,故左右刃長度大,致使機具負荷重、強度低, 從而作業成本高、生產率低、適應性不強、機具使用可靠性差。目前該機還處于試驗改進中, 沒有較大進展。

實用新型內容為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進行木薯塊根收獲及土壤 疏松聯合作業且生產率高、作業成本低、挖凈率高、使用可靠好、塊根損傷少的新型木薯起 獲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新型木薯起獲機,包括有鉸接在車體上的提升牽引組件、固定在車體上的拉桿、機架、起薯組件,提升牽引組件與機架前端 的懸掛孔座鉸接,所述拉桿與機架上的連接長板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薯組件主要由支 撐柱、入土齒、弧形刀板、爪式加長板構成,其中支撐柱有兩個,每個支撐柱的上端固定在機 架后主梁的底部,弧形刀板設在兩個支撐柱之間,其兩端與兩個支撐柱的下端相連接,入土 齒設在弧形刀板的前端,爪式加長板設在弧形刀板的后端。所述兩個支撐柱內側的下端各焊接有兩根與水平面成16°角的螺柱,并與螺母、平墊、彈簧墊圈組成緊固組件,弧形刀板的底部焊接有孔座,所述弧形刀板通過緊固組件、 孔座與支撐柱相連。所述起薯組件中還設有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上端通過螺栓緊固在機架后主梁的 底部,加強板的底端焊接有座板,座板通過連接螺栓組與弧形刀板的長孔相連。所述支撐柱為橫截面呈三角形的弧形立柱。所述弧形刀板與水平面成26° 32°夾角,最佳夾角為29°。所述入土齒與弧形刀板之間采用可拆裝連接。所述入土齒、爪式加長板各有兩個,兩個入土齒間隔分布在弧形刀板的前部,爪式 加長板間隔分布在弧形刀板的后部且與入土齒相對應。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機具能進行木薯塊根收獲及土壤疏松的聯合作業。由 于弧形刀板前端設有入土齒、后端設有爪式加長板,不僅有助于入土,通過爪式加長板還能 使塊根與土壤進一步分離。由于入土齒與弧形刀板之間采用可拆裝連接,當入土齒在磨損 后,可即時進行更換,從而維護方便。由于弧形刀板的一端設有長孔,加之弧形刀板與加強 板之間采用螺栓連接,故可方便調節弧形刀板的工作長度,以適應不同行距的薯塊。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提升牽引組件;11、提升臂;12、連桿;13、牽引桿;2、拉桿;3、機架;31、連 接長板;32、懸掛孔座;33、后主梁;4、起薯組件;41、支撐柱;42、入土齒;43、弧形刀板;44、 爪式加長板;45、連接螺栓組;46、座板;47、加強板;48、緊固組件;49、孔座。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新型木薯起獲機包括有鉸接在車體上的提升牽引組件1、固定在車體 上的拉桿2、機架3、起薯組件4。所述提升牽引組件1是由提升臂11、連桿12、牽引桿13構 成,牽引桿13的一端與車體鉸接,另一端與機架前端的懸掛孔座32鉸接,所述與車體上的 動力裝置相連的提升臂11,與連桿12的一端鉸接,所述連桿12是一個可進行長度調節的伸 縮桿,連桿12的另一端固定在牽引桿13的桿體的中部,所述拉桿2與機架3上的連接長板 31鉸接,所述拉桿2是一個可進行長度調節的伸縮桿,所述起薯組件4設在機架的底部,所 述起薯組件4是由支撐柱41、入土齒42、弧形刀板43、爪式加長板44、連接螺栓組45、座板 46、加強板47、緊固組件48、孔座49構成,其中支撐柱41、入土齒42、弧形刀板43、爪式加 長板44各有兩個。支撐柱41、加強板47的上端通過螺栓緊固在機架后主梁33的底部,兩 個支撐柱41內側的下端各焊接有兩根與水平面成16°角的螺柱,并與螺母、平墊、彈簧墊圈組成緊固組件48,弧形刀板43的底部焊接有孔座49,所述弧形刀板通過緊固組件48、孔 座49與支撐柱41相連,所述弧形刀板43的前端設有可拆裝入土齒42,后端設有爪式加長 板44,所述弧形刀板43的一端設有長孔,所述加強板47的底端焊接有座板46,座板46通 過連接螺栓組45與弧形刀板43的長孔相連。
工作原理把木薯莖桿離地面30cm以上切斷并清走后,利用該機具,可一次完成 兩行木薯塊根收獲及土壤疏松等聯合作業。該機以三點懸掛方式后懸掛于拖拉機上,作業 時,兩根支撐柱的底端均行走在每兩壟木薯的中間即壟溝,機手通過操縱拖拉機提升牽引 組件使機具逐漸下降,使入土齒入土,隨后弧形刀板入土,隨著拖拉機的繼續前進,入土齒 的前端切入塊根下面的土壤中,使土壤和塊根一起沿與水平面成29°角的刀板刀面上升, 土壤和塊根與刀面的相對運動使土壤疏松,并使土壤與塊根逐步分離,至刀板刀背時,塊根 與疏松的土壤一起從刀板上方的支撐柱與加強板之間向后滑至爪式加長板,爪式加長板有 助于進一步增強碎土性能,使塊根和土壤進一步分離。作業后將塊根整串翻至地面,同時又 疏松了 土壤。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木薯起獲機,包括有鉸接在車體上的提升牽引組件(1)、固定在車體上的拉桿(2)、機架(3)、起薯組件(4),提升牽引組件(1)與機架前端的懸掛孔座(32)鉸接,所述拉桿(2)與機架上的連接長板(31)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薯組件(4)主要由支撐柱(41)、入土齒(42)、弧形刀板(43)、爪式加長板(44)構成,其中支撐柱(41)有兩個,每個支撐柱(41)的上端固定在機架后主梁(33)的底部,弧形刀板(43)設在兩個支撐柱(41)之間,其兩端與兩個支撐柱(41)的下端相連接,入土齒(42)設在弧形刀板(43)的前端,爪式加長板(44)設在弧形刀板(43)的后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木薯起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支撐柱(41)內側 的下端各焊接有兩根與水平面成16°角的螺柱,并與螺母、平墊、彈簧墊圈組成緊固組件 (48),弧形刀板(43)的底部焊接有孔座(49),所述弧形刀板通過緊固組件(48)、孔座(49) 與支撐柱(41)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木薯起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薯組件(4)中還設 有加強板(47),所述加強板(47)的上端通過螺栓緊固在機架后主梁(33)的底部,加強板 (47)的底端焊接有座板(46),座板(46)通過連接螺栓組(45)與弧形刀板(43)的長孔相 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木薯起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41)為橫截面呈 三角形的弧形立柱。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木薯起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刀板(43)與水平面 成26° 32°夾角。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木薯起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土齒(42)與弧形刀板(43)之間采用可拆裝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木薯起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刀板(43)與水平面 成29°夾角。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木薯起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土齒(42)、爪式加長板(44)各有兩個,兩個入土齒(42)間隔分布在弧形刀板(43)的前部,爪式加長板(44)間隔 分布在弧形刀板(43)的后部且與會入土齒(42)相對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木薯起獲機,包括有鉸接在車體上的提升牽引組件、固定在車體上的拉桿、機架、起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薯組件主要由支撐柱、入土齒、弧形刀板、爪式加長板構成,其中支撐柱有兩個,每個支撐柱的上端固定在機架后主梁的底部,弧形刀板設在兩個支撐柱之間,其兩端與兩個支撐柱的下端相連接,入土齒設在弧形刀板的前端,爪式加長板設在弧形刀板的后端。本機能進行木薯塊根收獲及土壤疏松的聯合作業;由于弧形刀板前端設入土齒、后端設爪式加長板,不僅有助于入土,還能使塊根與土壤進一步分離;當可拆裝入土齒在磨損后,可即時進行更換,從而維護方便;由于可方便調節弧形刀板的工作長度,故能適應不同行距的薯塊。
文檔編號A01D13/00GK201557387SQ20092026449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0日
發明者崔振德, 張勁, 李明, 蔣志國, 薛忠, 鄧怡國, 高文武, 黃暉 申請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